苏轼诗中有一个词,原本指的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后来却成了道德败坏的代名词。
北宋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旧》诗中,首句“大江东去,浪花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启了一段气势磅礴、豪迈豪迈的诗篇。为人们提供强大的三维图像。
这里,苏轼用“风流人物”泛指三国赤壁之战前后叱咤风云、名垂千古的重要人物,如周瑜、鲁肃、曹操、萧乔等。王国,以及那些留下了数千年历史的国家。 名士事迹,帝王将相,学者富贵,才子佳人,尽显风采,才华横溢,立功立业。
但到了今天,“浪漫”却成了一个暧昧的词,用来形容那些在男女关系中行为恶劣、无拘无束、随意、混乱的人或事。 中国传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强调忠诚和永恒的爱情,不分性别。 任何沾染了“浪漫”二字的人,在正统价值观下都是道德败坏的表现。
“风流”一词的错误使用,一方面表明语言和文字的演变和变化。 从古至今,很多词语都有着相似的含义和变异,但有的更加微妙,有的古今含义完全不同。 ”,天壤之别;另一方面,这几个词含义的变化,更加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博大精深、难以形容。
“风流”是古人特别推崇的一种生活状态。 称之为生命的最高、最美妙的境界,一点也不为过。 最早出现“风流”一词的古籍是《汉书》。 《赵充、辛卿传、赞国吉等传》中说:“风俗习惯自古有,今歌慷慨风流尚存。” 这是迄今为止经典中最早出现“风流”一词的记载。
但《风流》所倡导的生命状态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与道家思想密切相关。 庄子《逍遥游》中,谈到列子如何“乘风而行”,感到如此知足。 “迎风而行”,如微风摇曳,如流水一般,自由自在,这就是“风流”的本义。
但在庄子看来,列子的“行风”仍然不是“风流”的最高境界。 “风流”的最高境界就是摆脱一切依赖和束缚,彻底融入宇宙万物,天人合一,忘我忘我,让身心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和释放,即“乘天地之正气,而制六气之辩,可无极行”。 当然,道教所追求的“浪漫”是一种意义非常丰富的境界,这里我们只能从字面层面做一个粗浅的解释。
随着道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追求“天人合一”自然生命状态的人不断增多。 汉代以后,“风流人物”层出不穷,犹如汉代明星。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汉代人们所追求的“风流”变得更加刚健、端庄、端庄。 汉代能称得上“风流人物”的人,很少有放荡不拘礼节的,他们的言行让当时的人感到陌生。 和荒谬的。
在魏晋时期,“浪漫”的含义包括自由和自发。 当时许多追求个体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名人,几乎把对传统礼仪、教条、规范的游离推向了极致。 。 魏晋时期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风流人物”当属“竹林七贤”。 这七人的言行几乎可以说是当时人们对于“浪漫”观的“教科书式示范”。
“风流”在魏晋时期被推崇到历史的最高点。 那个时候,明星们都有点“浪漫”;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点“浪漫”,即使他是高官、富贵,也无法跻身名人行列,甚至会被认为是迂腐之人。 、枯燥、粗俗。 最重要的是,追求“浪漫”的风潮不仅存在于贵族、官僚、文士之中,而且表现出整个社会对“浪漫”的极大宽容和认可。
金代刘义清所著的《世说新语》中就有最典型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对“浪漫”的推崇和宽容。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邻居家有一位美丽的少妇。 这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在街上开了一家小酒馆。 阮籍很欣赏这个漂亮的酒馆老板,所以经常去酒馆喝酒。 当他喝醉的时候,他坦白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意,甚至醉倒在这个美丽的女人身边。
这样的行为,即使在崇尚男女平等、情感自由的现代社会,也很难被认可。 最坏的情况下,被认为是醉酒闹事,猥亵良家妇女。 就算不会被依法起诉,至少这个美丽少妇的丈夫也不能幸免。 一把老拳头; 至少会被别人认为是轻浮、品行不好。
但令人惊讶的是,对于阮籍的唐突和直率,作为女主角的美丽少妇根本不认为阮籍是在轻薄,是在戏弄她。 相反,她平静甚至高兴地接受了赞美和表白; 应该是嫉妒。 这位美少妇最愤怒的大丈夫并不认为阮籍的行为是对他的挑衅或者侮辱。 阮籍每次这样做,都表现得十分友善和善,更不用说粗暴地阻止,甚至没有半点不高兴。
至于每次都高兴地过来围观的“吃瓜群众”,却没有人批评阮籍的言行。 相反,他们觉得阮籍的表现很可爱。 当然,这里大概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阮籍每次向美丽的已婚少妇表白,都应该以“兴情止礼”为基础。 既没有言语,也没有手势。 移动你的脚。 否则,阮籍的“恋情”很可能不会作为一个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出现在史书中,而是作为一个血腥、粗暴的治安甚至刑事案件出现。
金代追求“浪漫”主要趋于坦率、洒脱、真心。 按照“浪漫”的本义,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浪漫人物”,没有身份、文化水平、历史功绩等限制,他们可以是文盲白人,可以是人贩子走狗,可以有没有外表、身材、气质和神态,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对事物的敏感体验,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对生活的深厚感情。 而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这种体验、意识和情感。
这个标准与道家思想有关。 道家主张人与物、内在与外在、生命与宇宙的完全融合,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放下心中一切的分别、隔阂、束缚,专一于一。一花一草一鸟。 兽类,包括一切与自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都能够平等、顺利地体验和体会它们的经历和情感,因为万物的内在“道”是相同的。 因为“天下同归路不同,同一个目标有百般牵挂”。
思想大于行动,情感大于才能。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真正被称为“浪漫人物”的人往往是文学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的思想和知识才能赋予他们体验和认识的可能性,以及表达所需的天赋。 文学家、艺术家不一定能称为“英雄人物”,但浪漫主义人物往往出身于文学艺术世家。 能扛鼎的西楚霸主,是武功无双的英雄人物,但配不上“风流人物”的称号。 按照这个标准,苏轼在诗中所称的“千古英雄人物”虽然不如星辰璀璨,但也可以算数。 而怀念并推崇“风流人物”的苏轼,显然自己也是一个“风流人物”。
后来,“猛流”一词的范围逐渐扩大。 相貌英俊,举止优雅,风度翩翩,也可称为“孟流”。 比如苏轼诗中的“羽扇巾用,谈笑间桨橹化为灰烬”。 描写了周瑜风度翩翩、威风凛凛的“浪漫”情调; 杰出的才华和高超的技艺也是“浪漫”的。
果然受到了前人的赞扬,也受到了后人的批评。 到了明清时期,在民间口语和文学作品中,“风流”一词多了男女爱情的元素。 人们常常喜欢把那些有才华、多情的人称为“风流才子”,而把那些情感丰富、细腻、热情、热情、痴情的女性称为“风流佳人”。 再者,那些没有才华、爱情不那么深沉、疯狂、真诚的男女,甚至热恋中、男女关系混乱的男女,也会被贴上“浪漫”的标签。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体系比较重视规则和框架,婚姻和爱情行为相对保守甚至受到限制。 那些敢于不受礼法约束而敢于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的人,会被整个社会视为脱离社会框架的放任行为。 微风和流水都难以捉摸,难以驾驭,所以人们用物品来表达情感,将男女之间的任性爱情与风水的流动联系起来。 男人被形容为浪漫、放荡,女人被形容为淫乱。
这里必须提到一个例外。 《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外貌有这样的描述:“黛玉的身子和面容虽然胆怯,但态度自然浪漫,足见她有不足。” 对于黛玉,作者也用了“风流”二字,显然与这里的男女风貌无关,而是“如清风吹柳枝,流水追落花”,指的是一种身体状况脆弱且病弱。
古人所说的“浪漫”,似乎更接近现代人所说的浪漫主义。 “浪漫”一词是上世纪初由英语“romantic”音译而来的。 它的含义也是从西方文化引进的。 是指一种脱离物质事物、强调情感、注重情感体验而不是物质享受的状态。 严格来说,浪漫和浪漫,虽然含义相似,但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这主要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造成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