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揭秘”,看得根本停不下来,闻所未闻的野生历史故事
(图)电视剧《军事联盟》中司马懿和吴秀波(饰演)
三国时期,三大政权都有灵魂人物。蜀汉政权的灵魂人物当然是诸葛亮,东吴政权的灵魂人物是鲁迅,曹魏也有灵魂人物,其灵魂人物应该是司马懿。这三个灵魂人物主要的共同特点就是,在三大政权初期,三人只是第一次展现自己的才华,但并不算特别出色,但绝对是中期的中流砥柱。三个王国。然而,与诸葛亮、鲁迅相比,司马懿似乎有着显着的差异。历经曹魏四代,得以长久盛世。这不仅在三国,或许在整个华夏封建时代都是罕见的。这或许就是司马家族最终能够取代曹魏政权的根本原因。
司马懿是如何熬过曹魏四代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司马懿寿命长。与诸葛亮、鲁迅相比,司马懿是一位长寿者,高达73岁。自从22岁被曹操认识以来,他已经在曹魏政权中经营了50多年,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健康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就只能是昙花一现,就像周瑜、郭嘉、庞统那样;其次,司马懿确实不凡。司马懿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谋士,而是一个能指挥三军、治理国家的全才。在这一点上,他与诸葛亮、鲁迅非常相似,成为三国时期最耀眼的三颗星;第三个是司马懿的装扮孙子,这是他最出色的才华,也是他能够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躲过一场又一场劫难,最终不仅长期繁荣的根本原因。 ,也为后人取代曹魏扫清了道路。
司马懿能冒充孙子,在正史《三国志》中有记载,主要体现了至少六个方面:
(图)电视剧《三国志》剧照
首先,曹操三次请司马懿出来,但司马懿多次装病。三国时期,刘备曾三次请诸葛亮出山。这已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事实上,司马懿也多次受到曹操的邀请。具体次数《三国志》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应该不少于三次。司马懿年轻时其实是名满华夏的。公元201年,司马懿年仅22岁,曹操在任司空时,发现司马懿才华非凡,于是派人请司马懿出来。眼见汉室衰落,司马懿不想在为曹操效力的时候,声称自己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其实和现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痛风差不多。他无法站起来行走。曹操第一次请他出山没有成功。曹操不信,连夜派人打探消息。司马懿或许猜到了曹操不肯放弃,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仿佛得了风痹。曹操只好放弃,第二次请他出来也没有成功。
公元208年,曹操当上丞相后,发现30岁的司马懿还活着,于是逼迫司马懿外出做文吏。还对送他的人说:“如果盘桓复辟,我们就将他接回去。”意思是,如果他再拒绝的话,那就对付他,也就是杀掉他。这实际上表明了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如果他不被我所利用,他就不能被别人所利用。司马懿害怕了,只得出去赴任。曹操派他为太子的老师。可见曹操确实比其他英雄更看重他。
其次,为了避免曹操认为他有非凡的才能,他假装学习知识,不问政事。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当然很容易被发现,尤其是像曹操这样的大英雄,而且是一个想要一统江山的英雄。对于不愿臣服、有“远大志向”的司马懿,曹操发现他有“狼似的样子”,心中自然十分忌讳,他告诉曹丕,司马懿不愿意成为臣民,以后肯定会干涉我家的事情。当时曹丕很欣赏司马懿并保护他。司马懿知道后,只顾学习知识,潜心做太子的老师。他尽职尽责,废寝忘食。最后逃脱了曹操的怀疑,认为司马懿只是一个喜欢钻研知识的人。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司马懿终于再次逃脱,安全了。
三是面对诸葛亮,又冒孙子。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曹魏派司马懿前去讨伐。这实际上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真正对决。当时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有与曹魏决一死战的气势。事实上,此时曹魏的军队实力也开始下降,他不得不面临东西方的对决。由于东方的东吴也经常北伐,司马懿采取了避锋留营冒孙的策略。他“拒绝守城,悠闲地等待工作”。诸葛亮叫战,但诸葛亮粮尽,只得撤退。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而且更擅长冒充孙子。
一方面,他对诸葛亮的挑战视而不见;另一方面,面对将领们的出战请求,司马懿把自己的责任转向了皇帝,向魏明帝请战。事实上,将军正在外面等待机会。这是将军的独立权力。但他把这个权力交给了皇帝。皇帝自然明白司马懿的用意,特意派辛毗出任司马懿的军师。不允许,这样也能平息大家对司马懿的怨气;第三个方面是,诸葛亮派人请战时,司马懿不谈战事,而是询问诸葛亮的饮食情况。当他得知诸葛亮吃的越来越少时,他知道诸葛亮很快就要死了。这个世界,不需要出兵,他们就等待诸葛亮的死讯。后来,当诸葛亮阵亡撤退的消息传来时,司马懿毅然按兵不动,也不知道诸葛亮是否真的死了。于是有人嘲笑司马懿“诸葛死,仲达死”。司马懿不以为然,笑道:“这是因为我善于预测生人之事,而不善于预测人的生死。”司马懿的冒孙行为,最终杀死了诸葛亮,消灭了当时的两大对手之一,同时也奠定了自己在曹魏政权的地位。威望强。
第四,司马懿冒充孙子平定辽东。其实,当时的“三国”这个名称并不是很准确。在曹魏东北,还有另一个强大的政权,就是辽东政权。虽然是曹魏的附庸,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公孙氏世世代代。到了公孙渊时期,辽东已南与孙权结盟,北与孙权结盟。鲜卑入侵曹魏北部。魏明帝曾派匡丘俭东渡,但未能成功。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威胁基本消除。魏明帝派司马懿征讨辽东。公元238年正月,司马懿率领牛进、胡遵等人率领步兵、骑兵四万进军辽东。东征时,下大雨,辽河水位暴涨,即平地上升数丈。魏军惊恐,要求迁营,司马懿不许。
(图)电视剧《三国志》剧照
公孙渊冒雨出城,拾柴放马,悠闲自得。部将请求出战,司马懿又扮孙子拒绝。当时,司马陈珪问司马懿:“攻打上庸时,日夜分八路行军,十天半月,就攻下城池,杀了孟达。这次我们千里迢迢而来,为何我们的行动却变得更加复杂了?” “慢慢来?”司马懿道:“当年孟达的军队规模不大,粮食可以吃一年。我们的士兵是孟达的四倍,但他们的粮食还不到一个月,我们怎么能用一支只有一个月粮食的军队来对抗呢?”一支军队,一年的粮食?四打一,就算死伤一半,当时的伤亡还不算,只是为了给有限的粮草争取时间。现在敌人兵多了,我们粮食少了,而我们粮食又多了,又下着大雨,不可能快速出兵,我并不担心敌人来袭,而是担心。担心他们逃跑,现在敌人粮草已经耗尽,我军还没有解围,如果现在抢夺牛马,就会迫使他们逃跑。现在他们饿了,被困了,他们不愿意投降,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稳住敌人,不要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吓跑敌人。 ”司马懿就用了这一招,故意装软弱。当时朝廷听说大军遭遇大雨,司马懿没有出兵,于是请求朝廷召回司马懿,另派将领前往。魏明帝知道司马懿的计谋,不许,还告诉众人活捉公孙渊指日可待。
果然,下了一个月的大雨,终于停了。司马懿大军完成了对襄平的围攻。此时,襄平城内粮食已尽,死者甚多,引起恐慌。公孙渊部将杨祚投降,公孙渊派宰相王建、御史刘辅请求解围,并自缚。司马懿斩杀了使者,公孙渊派侍从魏延去请期,送人质。司马懿不同意,坚持要公孙渊自首。公孙渊也没办法。他无奈,只能突围,最终战死。司马懿终于平定了辽东。由此,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非常受欢迎,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司马懿取代曹魏政权的野心或许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第五,他装病杀死了曹爽,消灭了他最大的政敌。公元239年,魏明帝驾崩。临终前,他请求司马懿、曹爽帮助八岁的曹芳。曹爽垄断,想排挤司马懿,让他担任名义太师。然而曹爽无能,几次南征都失败了。曹魏的实力大打折扣。倒下后,不少有识之士看到了危险,纷纷请求司马懿出来讨公道。司马懿道:“别这样了,实在不行了。”
曹爽更加嚣张,与何彦、张荡勾结,危害国家。但曹爽担心司马懿阻止他,于是司马懿便装病。曹爽忧心忡忡,派出任荆州刺史的李胜去拜访司马懿。司马懿的冒孙本领确实高人一筹。盛所见的是“司马公如行尸走肉,卧床不起,只剩下残气,肉身与神魂已经分离,已经不值得担心了”。所以曹爽对司马懿不再有戒心。他真以为司马懿很快就会来。西域却不知司马懿正在暗中调兵遣将,时刻准备着灭掉曹爽。终于,机会来了。公元249年,曹芳在将军曹爽的陪同下,前往魏明帝陵墓参观。当他们刚离开都城洛阳时,司马懿立即请求郭太后废除曹爽兄弟,派司马师控制京都。占领军营,亲自迎接皇帝,最后杀死曹爽及其追随者,司马懿终于成为曹魏政权中无人敢取代的人物。
第六,在生命的最后,他又冒充孙子,毅然辞去一切高层职务。司马懿杀曹爽后,曹芳任命他为丞相,曹芳拒绝了。后来,他被授予九罐(获得九罐距离成为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但他也拒绝接受。后来,他被授予宰相称号。县官、司马懿都坚决不服。公元251年9月,他去世,享年73岁。然而,司马懿临终前,却为自己的子孙继位曹魏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并逼死了同样对皇位抱有野心的死敌王凌。
因此,如果单纯评价司马懿的一生,他一生绝对是忠于曹魏政权的。也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到了生命的最后,这与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看了司马懿的死,我们才发现,司马懿一生冒充孙子,就是为了给后人取代曹魏扫清障碍、铺路,甚至到了无人敢反对的程度。 ,甚至让大家认为司马氏必须取代曹魏。 。所以,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最终区别在于,诸葛亮的后人当时还年轻。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才七岁。否则,诸葛亮的后人是否会取代蜀汉,恐怕还没有定论。如果诸葛亮像司马懿一样活到73岁,那么结局或许就已经明朗了,更何况诸葛亮坚持北伐的最终目标是加十罐。九罐加一罐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如果没有司马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曹魏政权早就被其他政权所取代了。从司马懿晚年杀曹爽、逼死王凌的事实来看,至少这两个人都是有野心的。所以,历史不能批评司马家族有多大。野心的主要原因是曹操的子孙每一代都不如上一代,自己无能。
*作者:丁正宇,《鱼羊秘史》签约作者。凤凰网2014年十大新兴潮流博主之一,新浪著名博主,知音专栏作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