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在我国如此经典、如此知名,以致我们使用的很多文化语言都来自于三国,并被赋予或引申出新的含义,可见它的故事流传得多么广泛,影响是多么深远。
如:乐在蜀中不思蜀,大意失荆州,徐庶不吭入曹营,有禹何必有梁,在关公面前炫耀宝剑,刘备抛孩儿——夺人心。
而且,张飞吃豆芽——是小菜一碟。
三国料理
不过三国留下的美食可不只是张飞的豆芽菜,与三国有关的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还重现了三国的精彩故事。
-貂蝉豆腐-
这是一道以美女貂蝉命名的菜肴,又称“汉宫隐美人”、“泥鳅钻豆腐”,是一道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传统民间名菜,许多地方均有制作,尤以河南周口地区民间制作最为丰富。
将去掉泥土后的小泥鳅和整块豆腐放入砂锅,倒入冷排骨汤,加各种调料煮开。泥鳅被热气逼得躲进豆腐里,等汤开后在豆腐里烫死,再用小火煮熟即可。此菜用白豆腐比喻貂蝉的纯洁,用滑溜溜的泥鳅比喻董卓的狡猾。泥鳅急得在热汤里无处藏身,便钻进冷豆腐里,但还是逃脱不了被煮熟的命运。正像王云献貂蝉,用美人计一样。
“貂蝉豆腐”不仅清澈嫩滑、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泥鳅所含的蛋白质、脂肪、钙、磷、维生素等均高于一般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解毒、止痔的功效,被誉为“水中人参”。豆腐营养丰富,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较少,而鱼类的蛋氨酸含量却十分丰富。两者一起食用,是很好的营养搭配。
-荷叶蒸肉-
这道菜据说和关羽手下大将周仓有关。周仓的手脚上长满了厚厚的毛发,叫飞毛。这层飞毛使他的脚下速度极快,可以和关羽的赤兔马并驾齐驱,食物一煮熟他就会抓起来吃,不用担心被烫伤。时间久了,关羽对周仓产生了怨恨,怕他变心害己。一天晚上,关羽故意和周仓睡在同一张床上。第二天,关羽对周仓说:“你手脚上的毛扎到我身上了,我一夜没睡。”周仓对关羽忠心耿耿,便用刀子把他手脚上的毛都剃了。结果,周仓用手抓不住热食,也永远追不上关羽了。
一次出征,周仓吃不下热腾腾的饭菜,关羽便让他用荷叶包饭,边走边吃,以便抄近路追赶部队。不料,熟肉和热饭裹在荷叶里,竟发出一股独特的香味。经过一代代厨师的不断改良,美味的“荷叶蒸肉”就诞生了。
荷叶蒸肉是用五花肉、米粉、各种调料制成,然后用新鲜荷叶包裹蒸熟。肉质酥脆入味,米粉香糯,油而不腻,风味独特,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 将军过桥 -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攻下襄阳,又分遣大军攻占江陵,想一举消灭刘备。刘备被曹军追到当阳,命令张飞掩护他撤退。张飞命令士兵从当阳桥后的树林里砍些树枝绑在马尾巴上,然后在树林里来回奔跑,扬起阵阵尘土。张飞独自站在桥上,背负长枪,怒目而视。曹军逼近,张飞大喝一声,犹如晴天霹雳,曹军吓得魂飞胆丧。曹操见树林中尘土飞扬,恐有埋伏,命令士兵撤退。曹军撤退后,当地百姓听说张飞来了,便把熟鱼端上来喂他。张飞饿得直喊“好吃”。问起这道菜的名字,一位老人想了想说:“鱼因将军而来,菜为将军而吃。当阳桥上一声吼,吓退了曹军百万将士,就叫‘将军过桥’吧!”
将军过桥又名“两道乌贼”,以乌贼、蛋清、水发玉兰片、黑木耳、鸡汤及多种调料烹制而成。此菜鱼片细嫩,鱼肠香软,汤汁浓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下酒,亦可下饭。
-馒头-
馒头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主食。馒头原来是有馅的包子,但现在在北方地区,有馅的包子叫包子,无馅的叫馒头;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有馅的包子和无馅的包子统称为“馒头”。
馒头在我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崖州府志》记载,公元223年(建兴三年)九月,诸葛亮为扩大蜀国势力,率军南下擒获孟获。在回成都的途中,他到了泸水,却见天空阴霾弥漫,河水异常湍急。诸葛亮见大军被拦在河岸边,心里十分着急,立即向孟获询问。孟获告诉他:“此水中有一神祇横行,常使妖魔鬼怪作祟,常致船翻人亡。水中瘴气太重,含有有毒物质,许多人因接触水而死亡。”孟获还告诉诸葛亮:“可用七七四十九个人头和一头黑牛、一头白羊作祭品,风浪自然平息。”但诸葛亮不想随意杀人。他想了很久,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命令军中的厨师宰杀牛马,把肉剁成泥,用白面团包起来,做成人头形状的大馍,扔进水里祭祀鬼神。第二天天亮,云雾果然散去,江面平静,蜀军平安渡过了泸水。
从此,这种“馒头”就被视为贵族食品。宋高承在《史物纪元》中写道:“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南征,将渡泸水,当地风俗是将人头供奉神明,梁命用牛、羊、猪肉等混合的肉包起来,用面皮代替人头……馒头之名由此而来。”因我国古代称南方部族为“蛮夷”,所以这种形似人头的馒头就被称为“蛮头”。《齐休类稿》说:“原名蛮头,后误读为馒头。”
(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
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商城
历史新闻回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