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之旅单元的编排意图与编写思路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第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刘美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材研究所

小学语文高年级一直设置古典名著研习,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化,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在小学语文统一教材第五册中,设置了“古典名著研习”单元,在编排上做了重大创新,将四大名著中的精彩内容改编或摘录,集中编排,同时精心设计了开放、活泼的学习辅助系统和练习系统,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本文将通过介绍该单元的编排意图和编写思路,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编舞意图

该单元是小学语文统一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统一教材全面安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选取传统文化文章时,扩大了体裁覆盖面,包括古诗词、文言文、俗语、俗语、歌谣等,增加了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立志坚守、诚信立德、爱国爱乡、求新求变等主题的多样性,并按低、中、高三个年级安排了难度适宜的文章,呈螺旋式上升。在五年级下册,首次出现了集中的古典名著单元。本单元试图通过全组教学,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中学阶段古代小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简单地说,古代小说是指先秦两汉至晚清时期(1900-1911年)小说体裁的文学作品。古代小说又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宋代以后,白话小说蓬勃发展,并逐渐取代文言小说的主导地位成为小说的主流。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就提出学习语文时要读白话小说,语文教科书应包括白话小说。何钟英也赞同这一说法,并在《语文教科书与小说》一文中进一步论证了将白话小说作为语文主要教科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甚至提出“与其读尽乾嘉文人的全部文集,不如读一本《儒林外史》;与其摹仿这传、那传,不如读一本《水浒传》;与其学诗词歌赋,不如读一本《红楼梦》、《镜花缘》。

虽然当时白话小说的价值是站在推广白话文的角度去看待的,但确实为古代小说进入语文教材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一方面,白话小说比文言文更容易理解,情节曲折生动,学生对此更感兴趣;另一方面,白话小说篇幅多为长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训练价值。教材为本单元安排的语言元素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初步学习方法”,并围绕这一元素精心安排了精选课文、注释、课后练习、“交流平台”和“快乐阅读吧”。

安排想法

1. 版本的确定与选择

在选取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作为教材时,编者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研究。

首先,白话小说体裁繁多,鱼龙混杂,教材编者选取了大家耳熟能详、最能代表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四部著名名著。

其次,在版本的选择上,四大经典流传已久,版本众多,要选择既具有权威性,又适合学生学习的版本。为保证所选文本的真实性,体现与初中语文的衔接,统一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与统一初中语文相同的版本:第一回《曹川借信》为现代文本,改编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三国演义》,课后“阅读链接”中的选段为该版本第46回《用孔明之计借箭献密谋,黄盖受罚》原文的节选,第二回《景阳冈》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水浒传》,第23回《火星胡传》《横海县柴进宴客、武松景阳岭打虎》为原文;第三回《孙悟空诞生》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养源流心性修大道》;第四回(《红楼春色》)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再造桃花源史湘云偶作柳絮诗》。后三回节选内容原无标题,是编者在选编时加上的。

接下来就是选段的筛选,既要保证选段优雅、典范,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与短小适中的古诗文、文言文相比,古代小说尤其是白话小说篇幅大多较长,四大名著等古代白话小说更是复杂,全书少则数十万字,如此长篇巨制,在综合性教材中是难以想象的。这就要求在选段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段既要体现原著的精髓,又要能自成体系。“精彩”选段绝非简单的“技术处理”,而是教材编辑的二次创作,就是把优秀长篇作品的精髓转化为语文教材中供学生学习的高度浓缩的养分,无异于淘金纳沙。 “本单元的这些选段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多次试教、大量教学实践后选出来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能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难度和内容上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草船借箭》讲的是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岭》讲的是武松徒手打虎的故事;《孙悟空诞生》主要讲的是花果山上从仙石中诞生的石猴,敢于当先跳进水帘洞,被一群猴子拜为孙悟空的故事;《红楼春趣》讲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古代童男童女放风筝的热闹场景。

在编排上,教材没有采用《草船借箭》的原文摘录,而是刻意采用了改写版的现代文本。考虑到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本,学生首次接触古典小说,对《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并不熟悉,加之草船借箭故事中的人物关系较为复杂,篇幅较长,直接阅读原文会让学生对古典小说产生陌生感,打击学习积极性。因此,选取了改写版,并将原文片段安排在课后“阅读环节”,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逐步从现代文本过渡到古典小说。本单元后三篇文本情节、人物关系较为简单,武松打虎、孙悟空诞生等故事往往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学生对此较为熟悉。因此,在呈现原文摘录的同时,配以水墨或工笔插图,让学生初步接触古典小说原著,在阅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二)文本入教材的处理

由于汉语教材是学生学习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主要范本,对所选文本的语言文字规范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编者在选编时,会对不符合现代汉语术语规范的文本进行处理,有时还会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删除和修改。

因此,在选取古典名著编入教材时,由于其时代特点,面临着是否符合语言文字规范的挑战。古代古典小说中,所使用的词汇、语法都有一套明确的规则和体系,几千年来变化不大,所以不存在规范的问题。但古代白话小说大多是用方言写成的。据颜景昌先生研究,《红楼梦》用的是当时的北京话,《水浒传》和《西游记》取材于江淮方言,《儒林外史》也用的是南京的江淮方言。这些方言的词汇、语法很多与现代汉语并不一致,甚至在古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方言也会有差异。有些方言成语由于流行不广、使用不频繁,或在历史变迁中消失,所以使用并不广泛;语法上也存在差异。例如古白话小说中的“吃”字,除了表示吃喝的意外,还可以作被动符号使用,“必吃他才笑”(《水浒传》)、“女儿吃尽诸王,带她到后花园去”(《念雨观音》)都是这样的用法。

因此,为了在保证语言规范的同时尽量保留古白话小说的原汁原味,编者在文本处理时采取了灵活变通的原则。对于一些语法和词语在古今中外有差异,但不影响理解的地方,尽量按照原文处理,不做任何改动。例如《景阳网》中的“勾”、“撺”、“稀软”等。至于一些现代已不再使用的异体字,如《景阳岗》课文原文中“却把鸟大虫諕吓我”中的“諕(xia)”字、《草船借箭》“阅读链接”中“已放回余里”中的“余yú”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不再使用。为了避免学生误解,编者在文本处理时,要么删除它们,要么用现在常用的词语代替它们。 “識”在《汉语词典》中是“吓唬、欺骗”的意思,与“吓”意思相近,删除不影响原意,因此删除了“識”,保留了“吓”。“余”是“余”的异体字,是现在常用的字,所以用“余”代替“余”。

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时,难免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注释。但白话小说的语言从古至今差别很大,角度、类型也不尽相同,而且白话小说篇幅较长,如果在教材中逐一加上注释,会增加学生阅读的难度,对于容量有限的教材来说也是一大难题。因此,注释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顾志川先生曾提出,语文教材注释的原则应包括准确性、针对性、代表性、简洁性和朴素性。针对性是指教材注释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原有水平和课文的不同性质。朴素性是指“注释语言要尽量简练,字字珠玑,能说的尽量不说,力求省字数。”

同时,由于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古代小说,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材强调阅读古典名著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猜测字义,遇到不懂的句子,只要大致猜一下就可以继续阅读,不必反复琢磨。因此,没有对过多的词语、短语做注解,而是对有代表性的地方做了注释。例如,教材只对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做了注释,如《景阳网》中的“勾”与“够”,《孙悟空诞生记》中的“顾”与“玩”,《红楼春趣》中的“他”,并注明“本文所用词语有的与现在不同,按原文,不做改动”。后文中也有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如前文提到的现代已不存在的异体字。由于修订后的文字基本不影响原意,教材不作注解。师生在学习时需要注意此类问题,但不必一一区分,只要知道是类似情况即可。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小说,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古典名著,从中汲取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并不机械地要求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更不会对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语法做细致的分析和阐释,这背离了古典名著教学的初衷。

3. 各文本的定位与功能

本单元的章页有一段精心安排的引言,“观三国战火硝烟,知梁山英雄,叹取经难,惜红楼梦分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四大名著的特点和内容,并点出了本次学习的对象。四篇文本由易到难排列,逐渐由现代文本阅读过渡到阅读原著片段,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并通过文中气泡、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从不同角度,层层提示阅读古典名著的一些方法。

第一课是《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故事的现代改写,为学生阅读古典小说做准备。课后练习中的第一、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故事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行为推断人物内心的想法;课后练习中的第三个问题调动学生的知识,从自发到课程化,加深对古典的理解和思考,进一步阅读古典名著;第四个问题衔接下方的“阅读链接”,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原文片段,引导学生通过与现代文本的对比,尝试阅读古典名著,感受古典文学名著的语言特点,为后面三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篇课文《景阳网》是原文的节选,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猜测自己不懂的单词的意思。课后练习第二题和第三题引导学生先把握课文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这个故事源于宋元故事书,该书出版后吸收了部分民间传说和故事书的内容。故事书小说源于“讲”,讲的是讲者所用的故事基调,适合学生生动地讲述。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回归到“故事书”的本源,通过情感叙述感受古代小说的特点,体验学习古典名著的乐趣。在学生讲述故事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适当运用语气、表情、动作,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课后练习第四题呈现了对武松这一人物的不同评价,引导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去评价武松,旨在引导学生由以往对人物性格特征单一、平面的感觉逐渐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多维、立体的感觉。本课最后还提供了一个“资料袋”,里面简单介绍了原著的背景和文中提到的武松这一人物的命运,并选取了著名画家戴敦邦绘制的《水浒传》中典型人物的绣像作为插图,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水浒故事的背景,引导学生走近水浒英雄,饶有兴致地阅读全书。

第三课《孙悟空诞生》是一节略读课。在“阅读小贴士”中,提醒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句子,只要能大致猜出意思就可以继续阅读。还要求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石猴的诞生和孙悟空成为孙悟空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已有的影视资源和阅读经验来激发阅读兴趣,如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相应的片段,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遇到不懂的单词,可以借助上下文猜测大概意思,鼓励学生根据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第四课《红楼春趣》是一节略读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时,提醒学生在上下文中大致了解故事情节即可,不必反复琢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红楼梦》的文字或图片材料,影视作品《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物的剧照和“放风筝”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快速熟悉课文内容。由于本课人物较多,为降低难度,第二项学习任务中的阅读提示提示将重点放在宝玉身上。教师可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找到描写宝玉的部分,然后与同学交流宝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后的“阅读链接”是林耕的散文《风筝》,文章生动地描述了北京放风筝的习俗和作者从小对风筝的喜爱,阅读此文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放风筝”的民俗。

在学习完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后,“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复习、总结本单元所学的“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包括结合上下文猜句子意思、适当跳读、利用背景资料、联系影视剧等。《中国园林》第一题“用词、句子、段落”给出了经典名著中常见的八个事物名称,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结合影视作品等方法,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解释这些词语。这不仅是学习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也为阅读经典名著扫清了基本障碍。第二题“用词、句子、段落”第一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猜测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并交流理由。教材中的三个例题均出自本单元的课文,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时理解难词的方法。这两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用多种方法猜词义”的能力。第三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来判断所写的是哪个字,并给出判断的理由。本题采用“猜字并给出理由”的游戏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古典名著中经典人物的理解,进一步渗透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四)“快乐阅读”——从课本到全书

单元末尾的“快乐读书吧”以“阅读经典名著,品味人生”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这是“古典名著之旅”单元的拓展和延伸,可以让学生从课本走向阅读全书,更全面地理解和体验古典名著。与其他“快乐读书吧”不同的是,这个“快乐读书吧”第一次推荐真正意义上的全书阅读,而且是一整本古典名著,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只推荐《西游记》作为重点读物,而其他三本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则不作要求,如果有兴趣,可以多读。这样的安排可以更加灵活机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指导。教材还以提示的形式介绍了古典名著的相关知识和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示一是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小说是章回小说,各个章节可以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长篇故事;提示二是提醒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可以根据章节名猜测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开展此项阅读活动时,教师建议分三个步骤:阅读前——激发兴趣。例如,阅读、讲述、表演片段,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制定阅读计划和简易阅读记录表;阅读中——跟踪指导。例如,成立读书小组,两人一组,鼓励大家一起阅读。在阶段性交流中,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编读书小报,以大家一起阅读、继续阅读为目标;阅读后——共同交流、展示、分享。注意语言的运用,例如朗读、演讲、表演、创作、召开报告会等,鼓励个人和小组交流、分享创意。

教学建议

有人认为阅读古典名著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其实这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学的贴切性,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要求学生能读懂文中大意,讲述故事,遇到不懂的单词、句子,能猜出大意,继续阅读。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可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小学教授经典名著朗读时,要注意激发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适当结合相关影视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和人物信息,降低阅读难度,增加阅读乐趣,但要注意不要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资源代替文本朗读。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形式,让这些扁平的文本“活”起来,让学生更愿意去读、去学。首先,可以围绕精彩片段开展师生互读、生生互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经典名著中语言的魅力和文化内涵。然后,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讲故事会、课本剧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去讲故事,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让经典名著朗读更加有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可以结合“快乐读书吧”,适时推荐、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打造经典名著阅读交流平台,让学生充分感受名著的魅力。

二是避免抬高要求,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古典名著时,古典名著的阅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阅读为主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允许学生快速阅读,关键要能看懂,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古典名著中一些差不多看懂的字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大致猜出意思,不必过分钻研含义。没有必要对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文学价值、思想意义等进行深入解读。

古典名著有着独特而经久不衰的魅力,如《西游记》、《搜神记》等描写神魔怪异的小说,想象力丰富,充满奇幻色彩;《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历史小说,可以带我们领略战争的惊心动魄、历史的沧桑巨变;《红楼梦》蕴含着作者对世俗人生的感悟和智慧……这些不仅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的道理。古典名著的价值在于灌溉和培育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灵和鲜活蓬勃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出发,对文本进行开放、自由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陶冶情操、陶冶心性、提升境界,从而更好地带领学生贴近传统文化的根,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

三国立志传好玩吗_三国志立志传_三国立志传2加点

“我在小学上教中文”可以在丹博,汤娃和jd.com上购买

单击“原始链接”以获得更好的交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5184.html

三国之鸿图霸业礼包兑换码及阵容搭配攻略,助你驰骋沙场
« 上一篇 2024-09-13
武定县陈某玩游戏卖账号被骗,警惕网络诈骗陷阱
下一篇 » 2024-09-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