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船家第一篇讲三国人物的文章,希望观点和看法能对大家有帮助,如果大家喜欢那就更好了,全文3500字,阅读可能需要6分钟。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因为被罗贯中写进小说《三国演义》,并以正面人物形象出现,刘备这个历史人物在民间口碑极好。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他。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刘备是草根吗?
在很多文章里,刘备都被视为草根创业者的典范,他是创业者,但做草根就是个笑话,能成为名士陆贽的弟子,怎么能说是草根呢?陆贽当时是什么地位?
在学术上,他能与文学家蔡邕一起校对经书,在官场上,他与皇甫嵩关系密切。甚至在董卓在长安势如破竹之时,卢植也敢与他作对。最后董卓也不敢杀他,只是干脆将他罢官。
刘备能成为卢植的学生,是一段非凡的经历。放在今天的世界,大致相当于考入一所国际顶尖大学,并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做导师。刘备正是在这段难得的经历中结识了同班同学公孙瓒。当时公孙瓒还没有成名,这份情谊就显得更加珍贵。也正是这份珍贵的缘分,让刘备在失去郡尉之位后,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否则,刘玄德或许早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从这点可以看出,人脉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其重要的资源,但很多人天真地以为只要认识、交换名片,就有人脉了。这是大错特错。庄稼需要施肥浇水才能收成,隐形的人脉也需要投资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除了平时的礼节交往,提前在高端院校精英阶层培养关系,也是人脉投资的一种策略。
刘备虽然出身刘家,但是他那一代人很穷,典型的没落贵族,生活很清贫,不然也不会落得打草鞋为生。但即便如此,刘备还是选择在少年时期跟随陆植读书。当然,有贵族的经济资助,但是刘备也需要有这种觉悟,就是那种不甘于平凡,在没有什么希望的时候,仍然选择去尝试的积极心态。这种觉悟在普通人当中,是非常少见的。
所以刘备根本就不能算是草根。
他既有家世(至少有故事可以讲),又有贵人的相助,手里的牌虽然比不上曹操、袁绍这些官宦世家,但至少比草根要好很多。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谁让谁成功了?
得益于小说《三国演义》,很多人都认为刘备的成功,得益于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的帮助。因此,很多普通人在事业失败的时候,也常常感叹自己为什么没有遇到这样的知心朋友。
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被小说作者误导了。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刘备始终是其职业生涯发展前中期的主要人物,无论是一开始与黄巾军作战,还是后来投奔各路诸侯、与汉献帝结亲,刘备始终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不管关羽还是张飞,都只能算是刘备的随从,赵云和诸葛亮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已经赢得了汉天子舅舅的美名,有了和其他诸侯平起平坐的资格,所以从感情上来说,关羽和张飞才是刘备真正的随从,赵云差一分,诸葛亮更差一分。
如果说前期刘备是唯一一个独领风骚的,那么中后期他依然是领头羊,投奔袁绍是为了给叔父留面子,投奔刘表也是为了给叔父留面子,后来又与东吴合作,出兵巴蜀,依然是这位太叔父的金字招牌。所以与其说关张赵诸葛辅佐了刘备,不如说刘备成就了跟随他的人。
另外,小说《三国演义》把刘备描绘成一个只会哭丧着脸、丢三落四的无能之人,这怎么可能呢?
如果刘备真是这么一个庸才,曹操又怎么会拿他当心腹呢(酒言英雄)。从比较客观的角度分析刘备的个人履历,我们可以发现,他在三国时期的军事才能还是不错的,虽然不能算得上出类拔萃,但也已经很优秀了。另外,刘备识人用人的能力也很强,政治才能也是一流的。
综上所述,刘备个人的实力与他所获得的地位和荣誉相称,如果换成一批能力堪比关、张、赵、诸葛的人,刘备很有可能成功,反之则难说。
刘备与夷陵之战
很多人都把夷陵之战看作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但这显然只是看到了表面。夷陵之战绝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刘备之所以在万般无奈之下发动这场战争,也是别无选择。现在船家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刘备前半生四处漂泊,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荆州有了自己的根据地。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安顿下来,就率领一支尚未整编成一支的新队伍进入了四川。虽然最终攻下了四川,但这支队伍的构成却越来越复杂,有原来以关、张、赵、诸葛亮为首的队伍,也有荆州队伍,还有益州的地方势力。其中益州的地方势力又分为投降派和保守派,前者押宝刘备,后者一度反对刘备入川。
各方势力的复杂,对于刘备来说不算什么大问题,但历史却从来没有给过刘备机会和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先是关羽水漫七军,震惊华夏,最后又是败于麦城,丢了头颅,连荆州都丢了,直接斩断了刘备原有队伍的一条胳膊,也断了荆州队伍的根基。
关羽死的同一年,益州地方势力投降派的代表法正也死了。益州保守派失去了制衡,开始独霸一方。紧接着张飞的死,又斩断了刘备原有班底的最后一根手臂。这不仅仅是矛盾的简单激化,而是事关刘备生死的两难境地。
我们再来看张飞之死,其实没有那么简单,虽然表面上是将领虐待士兵而引起的仇杀,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一两个士兵在军营的战略要地,在统帅的帐篷里行凶,事后他们连帐篷都难以离开,更别说擅自离开军营了。
而且,此事发生在阆中,在车马交通不便的古代,凶手是如何毫发无损地将人头带到东吴的?若没有当地宗族的指使和帮助,估计这些士兵连军营都出不去。
结合之前法正的莫名其妙死亡,不难发现,张飞被杀之时,刚刚成立不久的蜀汉就已经岌岌可危。以关羽、张飞为首的开国班底名存实亡,刚刚成立不久的荆州阵营士气彻底散去,益州地方士族开始优柔寡断。除去手握兵权的关羽、张飞,就等于断掉了刘备的左右臂。要知道,除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二人并无兵权,其他将领也跟随刘备的时间并不长,刘备再不有所作为,就成了无兵之将。
反观益州地方势力中的保守派,由于刘备并非凭借绝对实力夺取益州,而是用了并不光彩的手段,反对刘备入川的保守派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害,与支持刘备的投降派、荆州势力、刘备原班人马的势力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平衡。但当关张二人被杀,荆州被夺,法正死后,这支地方势力便成了唯一掌权的势力。对他们来说,直接投降北方的曹魏政权,既可以避免战争的消耗,又可以获得一个长期稳定安逸的环境。而刚刚称帝的刘备,却成了绊脚石。
刘备意识到危险后,才毫不犹豫地发动了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最好的结果,就是蜀汉占得先机,曹魏趁机和蜀汉联手攻打东吴。这样,三方势力就变成了两方势力,魏国虽然占得了优势,但蜀国还是有机会翻盘的。
最坏的结果,就是曹魏只是观战,或者派少量士兵来凑热闹。蜀汉和东吴血战,蜀汉险胜。刘备就可以借此机会,扶植新势力,收复地方势力,巩固根基,适当收回东吴部分土地,然后给曹魏更大的好处,换取休养生息的时间。
最坏的结果,就是蜀汉惨败。东吴为了防备曹魏,会停下脚步,让三国继续维持平衡。刘备所率领的益州地方势力会受到重创,刘备的声誉会一落千丈,但之前的危机也算是化解了。蜀汉会一下子成为魏蜀吴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四面楚歌。在魏吴的打压下,荆州的残存势力、益州的地方势力以及原本以诸葛亮为首的队伍,不得不放下过去的恩怨,齐心协力发展。这样就为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奠定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内部的纠葛和权力关系,也能在未来更长的稳定时期里慢慢理清。
如果对以上推论有疑虑,我们再来看看夷陵之战中另一位重要人物黄权的命运。黄权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才人,是益州当地势力中保守派的代表。他最初随法正投奔了刘彰。后来张松又向刘彰建议迎刘备入川,黄权作为保守派代表,率先站出来反对,并因此受到了惩罚。刘备掌控益州之后,黄权也成为了刘备的人,但他之前反对刘备入川的举动,此刻却成了以黄权为首的保守派头疼的问题:他们无法与刘备建立足够的信任,又担心刘备日后找他们算账。
为了从根本上削弱益州保守派的力量,夷陵之战时,刘备让黄权率领一支小军顺流而下,顺着对岸的河流而下,走一条一不小心就会失去退路的不归路。刘备的目的不是很明显吗?他要让黄权没有后路,要么投降曹魏,要么被乱兵烧死。但不管怎样,益州保守派都掀不起什么大浪。
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再去看待夷陵之战,就会发现,无论战争结果如何,刘备都已经是无敌的,甚至可以说他是整个事件的最大推动者和受益者。而正是这场被世人视为刘备一生最大败笔的战争,才堪称是刘备政治生涯中最惊艳的一笔。
无数年以后,当我们再次看着这位穿着草鞋的落魄贵族时,我们不禁发现,这位汉朝皇帝的太叔父不愧是一位三国时代的英雄,或者说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2021.04.29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