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天色渐晚,寂静无声,我独自在家,睡不着觉。我泡了一杯咖啡,看着床头摆满书的书架,各种书整齐地并排摆放着,有历史书,有小说。大多数时候,我想看书,却不知道该拿起哪一本。有些书我看过好几遍,有些只是偶尔读过,有些书我从未从头到尾读过,有些书是我在旧书摊上找了好几年才买到的原版。有一本“特别”的书映入我的视线,正是这本未经授权的书,将我带入了书的世界。
那是一本非正版的《三国演义》。第一次看到时,我欣喜若狂。记得在青岛的大街小巷里,有一群年轻人推着三轮车卖书,书就放在三轮车的后面,当时有的8元一本,有的10元一本,后来涨价到20元一本。他们声称书是深圳印刷厂的。因为是流动书摊,所以很少有固定的位置,到处闲逛。他们卖的书封面通常比新华书店的正版书更醒目,而且有股浓浓的“书香”,看完或者感觉累的时候,总觉得很开心。小时候,我会把脸凑到书里闻闻那股香味。长大后,我才知道这种味道是有害的。
那时我读小学五年级,一天晚上,做完作业,我和妈妈一起去台东夜市,我们当时住在桥下。出门时,看见一辆三轮车,上面放着各种书。我央求妈妈给我买点书。我花了十块钱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封面上是刘、关、张三人穿着厚斗篷站在茅草屋前的照片。我一看就知道是《三顾茅草》的故事。
我买下这本书之后,日夜研读,反复阅读,爱不释手,如同关公在灯下读《春秋》,犹如久旱逢甘霖。
这本书错别字很多,有的字印得很淡,好像根本没印一样,有的字被省略了。我先用钢笔把书上印淡的部分仔细地记下来。对于书中缺漏的部分,我从当时的语文老师那里借了一本真迹《三国演义》,逐段核对。我找了一张白纸,把缺漏的部分仔细地抄下来,然后夹在书中。我先从真迹《三国演义》中借一段,再从自己的书中读一段,然后对照修改、校对。
当我把正版书还给老师的时候,老师问我读得怎么样,能看懂吗?我把所做的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叹了口气说:“你为什么不让你爸妈给你买正版书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我当时只是笑了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后来我仔细一想,这根本不是浪费时间,而且还帮助我提高了汉语水平。
我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因为我英语进步很大,妈妈送了我一套正版四大名著。我向小学同学兼好朋友大千炫耀,大千说他没有四大名著,我就把这套送给了他。我又送了他一本非正版的《三国演义》,他很高兴。
我读高一的时候,好朋友大千搬家了,找我帮忙。他让我帮他卖掉旧书旧报,我突然发现其中竟然有我当年送给他的那本非正版的《三国演义》。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我在一堆书中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本书,因为当年送人的时候我很后悔,但看在老同学的份上,又不好意思要回来,怕老同学嘲笑。我还专门去青岛文化市场找这本书。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本形似而神似的书,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是想不起来。今天有幸又见到了这本书,我大吃一惊,让大千把书还回来,但书已经破烂不堪了。
回家后,我把它放在书架上,时不时翻看,但从来没打开过。当我再次看到上面自己的笔迹时,那是我对《三国演义》最深的遗憾。《三国演义》纠正了错别字,补充了段落,扩展了我最珍爱的作品。
回过头来看,我以1994年热播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为基础,加入自己的想象,拓展了《三国演义》中没有写到的内容。
在第一章刘、关、张三人锻造兵器的时候,我加上了一句:
突然,天空骤然一变,一点光亮也没有,反而是一条龙、两只老虎、一条蛇,向刘、关、张三兄弟扑来。三兄弟各自拿起一件武器,朝他们刺去。关杀了龙,飞捡起蛇,刘刺了两只老虎。一瞬间,天空又放晴了,只见关羽的剑上出现了一条青龙,张飞的枪柄上缠着一条蛇,刘备的剑背上绣着两只老虎。
李儒出现在本书的第三章,因此我将他添加到第二章中:
李儒自幼喜爱读书,有言“读百遍书,其义自明”。他常自诩为皇帝的老师,立志成为李斯、萧何那样的人物。他年轻时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深受董卓器重。董卓在西凉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儒的谋划。卓常说:“我有两个女婿,李儒善文,牛辅善武。”
孙权在第61回中骗孙夫人返回江东。我补充道:
刘禅与孙夫人含泪告别。玄德接到蜀中荆州的信,大怒:“孙权你这王八蛋,敢这样?”庞统道:“主公别生气,幸亏少主无事,现在能取川、取蜀,那可是大事啊!”这一夜,刘备久久不能入睡,脑子里想着孙夫人在身边时的点点滴滴。孙夫人回到江东,见母亲吴国太安然无恙,心里才松了一口气。吴国太见女儿回来,便道:“女儿……你怎么回来了?是在梦里吗?”孙夫人这才发现自己被人坑了。吴国太急忙召见孙权。 孙权还未进屋,吴国泰便呵斥道:“荆州一隅,竟敢骂我病危?我夫君何在,你兄弟何在?你又不是英雄,要学他们看人心,你竟敢如此,怪不得街上的小孩都骂你是老鼠,真是给父兄丢脸。从今以后,我和你,永不相见!”孙权答应撤退。
荀彧在第61回也自杀了,我补充一下:
荀彧临终前哭叹道:“臣跟随宰相数十年,愿宰相日后多保重。”其子荀允正路过父亲门前,闻言,推门道:“父亲,您为何这样做?”荀彧便命儿子离开,并嘱咐允三日内不得打扰他。
比如第58回、第59回马超起兵为父报仇,我把东汉末年起兵助马超的四大狄王都加进去了,还特意把民国作家周大荒的小说《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马云璐也加进去了。马超投降刘备后,马超的妹妹马云璐嫁给了赵云。还有马超去汉中的时候,和张鲁的女儿张奇英也有一段感情,那时候他们也是懵懂无知,所以描写得很肤浅。
从此,我开始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初中时,每当学古文,老师叫我朗读,我都会先举手,然后上课时,用古人的情怀朗读古文或古诗。后来,在老师的推荐和爸爸的支持下,我在青岛长乐路文化市场买了一套文白两版的《三国演义》。微微泛红的封面很吸引我,是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上中下三册定价48元,打折后也要30多元,这对当时我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套《三国演义》陪伴了我快12年了。 每次看书,我都会查找资料,在书上做批注,这让我学会了区分历史与文学,了解《三国演义》的真实与虚构。
因为懂《三国志》,所以一直想把《三国演义》扩充一下。《三国志》曾记载(译文):起初,颍川人荀攸、钟繇与朱建平交好。荀攸先死,儿女尚幼。钟繇帮荀攸操持家务,想把荀攸的妾嫁出去。他写信给人说:“我与荀攸曾让朱建平看面色。朱建平说:‘荀攸虽年幼,事当托钟先生。’”‘我当时不以为然,便取笑她说:‘就把阿吾妾嫁出去吧。’没想到荀攸真的死得早,当时的玩笑竟然成真了!今日想把阿吾嫁出去,让她找个好人家。 回想朱建平的法术,真是了不起,连古代的相士唐居、徐福都比不上他。”我觉得这一段可以加到《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荀攸死后。
那段时间,我徘徊在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开始在精彩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中国历史的魅力。 从喜欢《三国演义》这部气势磅礴的作品,到渴望拥有一套《二十六史》加《二十五史增刊》,我期盼了很多年。直到上大学的时候,才在青岛台东国美旁边的一家小书店里第一次看到这套书。书架最上层放着一本南海出版社出版的书,书中出版的6卷《二十六史》是大开本,原价880元,老板要价660元,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我来说,这可是天价。看到书的时候我很兴奋,看到价格的时候又很紧张,快下课的时候,我会跑到书店里,把厚重的书拿下来翻看,偶尔问问老板,这套书是不是降价了。
老板一直给我报价660元,说是内容最全。我告诉老板:“确实是最全的,连《史记》都比中华书局的《史记》全,因为有唐朝司马真作了补充。《三皇本纪》在《史记》开头,其他版本没有,确实难得。《元史》、《明史》、《清史》等都没有附录,这很可惜,明显不是最全的,求低价卖给我吧!”老板一开始不同意,但后来,因为我经常到店里看书,也买其他的书,就和老板成了朋友,老板最终给我打了五折,以326元的价格卖给我。
再次路过台东的国美,小书店不知道何时已经转行做卖自行车的生意,店主还是那个老板,路过门口几次看到他热情地招呼顾客,便没有上前打招呼。但他却仿佛苍老了许多。但我永远记得买下《二十六史》的那个下午,落日的余晖从身后悄悄落在我的肩头,照耀在手提包里的书本上,那一刻仿佛静止了,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2018年,我完成了网络小说《齐家三国志》上篇《长云起风》,从非正版《三国演义》开始,再到正版《三国志》再到删节版《二十六史》,再到《长云起风》,齐家三国志上篇,从文学到历史,再从历史到文学创作,这就是我与书的故事。
本文由中图网书友投稿,并被选入《书虫》一书
即将推出
欢迎投稿,投稿将有奖品,并有机会参与出版。
具体详情可在后台发送“投稿”获取
主编:穆悦
美术编辑 | 小齐
图片来源:中国图书馆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