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蜀汉的都城
四川三国文物丰富
三国人物和历史故事
四川民间传说历来广为流传
从“三国圣地”成都武侯祠出发一路向北
或从成都黄龙溪向南行驶
你可能会误入一场不会让你失望的三国之旅
一路向北
穿越千年蜀道,隐于三国战火硝烟之中
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古代统称“蜀”,四面环山,土地肥沃。位于盆地中心的成都,自古以来就以闲适、富饶而被称为天府之国。然而“山川秀美,引无数英雄争相争夺”,蜀地历来是王朝必争之地。自古以来,夺取蜀地的势力往往能成就霸业,尤其是东汉末年,刘备集团顺着蜀道入川,最终将天下分为三部分。
三国时期,崎岖的蜀道常常被当时的人视为一条难以逾越的路;但如今,成都与西安之间的高速公路早已全面贯通。在古代,即便是驰骋,也要十几天才能到达,而如今只需十个小时,而西成高铁的开通更是将时间压缩到四个小时。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开通,让千百年来繁华的蜀道重新归于沉寂,但今人依然可以循着古蜀道散去的炊烟,感受当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以全新的方式重回三国。
三国人物、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历来在四川广为流传。图为成都武侯祠内刘备、诸葛亮雕塑(袁波 摄)
两座祠堂相对而立的孤独
建兴十二年(234年)秋,蜀汉宰相诸葛亮的北伐终于在五丈原的萧瑟秋风中落幕,定军山下的一座孤坟成为他最后的安息之地。这位睿智忠信的蜀汉宰相,带着“未竟之志,死而后已”的悲壮气势,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红墙竹林掩映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袁波 摄)
如今,成都的武侯祠内,红墙阴森,黄叶飞舞,枯萎的荷叶散落在清水中,犹如英雄不曾擦去的泪水。武侯祠像一幅画屏,把城市的喧嚣挡在红门之外,更像一枚红色的印章,把三国镌刻在红墙之中。
经过千百年的演绎,诸葛亮已被抽象为智慧、忠义的象征。锦里有一座古戏台,毗邻武侯祠,曾上演过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川剧。戏台下,灯火通明,游人如织,读《三国志》、赏英雄。
毗邻武侯祠的锦里古戏楼上演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川剧(李志勇 摄)
征蜀道,车马隆隆
蜀汉末年,不甘于一隅的诸葛亮六上岐山,欲争中原,却屡屡败北而归。曾经贯通南北的蜀道,车马拥挤,但铁血征战的蜀道,也有着独特的诗情画意。位于绵阳梓潼县与广元剑阁县之间的翠云廊,便是其中之一。
翠云廊是剑门蜀道最美的一段,路两旁的古柏相传为张飞所植(周乐天 摄)
作为剑门蜀道最美的一段,翠云廊道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源于道路两旁遍布着绵延三百里的古柏,素有“三百里十万株”之称。至于这些古柏的由来,相传是张飞任巴西郡守(今阆中)时所植,所以人们又将这些古柏称为“张飞柏”。
历经战火、刀光剑影,翠云廊上至今仍保留着近万株古柏,有的古柏高大,需要数人合抱,其中一株“古柏王”已有2300多年历史,蔚为壮观。古往今来的旅人都会在此小憩,看夕阳西下,看倦鸟归林。
三国时,诸葛亮在剑门关堆石筑关(苏碧群 摄)
沿翠云廊往北走,就到了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剑门关。它所在的剑门山势险峻,形似大门,故名“剑门”。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此地堆石筑关,便是后来的剑门关。巍峨的关隘,守护在山腰,不但将万千高山峡谷一一斩断,更斩断了那些中原势力觊觎南方天府之国的野心与欲望。
剑门山险峻嶙峋,形似大门而立(杨安文 摄)
俗话说:拿下剑门关就等于拿下四川。剑门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过百余场战争,但从未被正面攻克。当时蜀将姜维凭借天险,将十万魏军挡在关外,迫使魏将邓艾另辟蹊径,冒险经阴平道绕过剑门关,最终进入成都平原,迫使刘禅投降,灭亡了蜀汉。
从一个古城到另一个古城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给二哥关羽兵败被杀报仇,率军攻吴,并令三哥张飞带兵从阆中赶赴江州。
阆中,是多条古蜀道路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川北重镇。张飞曾在此驻守七年,教民耕作,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正是因为张飞与阆中的这段缘分,阆中古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与张飞有关的印记,位于古城西街的汉桓侯庙就是其中之一。
阆中古城内保存着多处张飞遗迹,其中之一便是汉桓侯庙(王玉贵 摄)
汉桓侯庙,当地人俗称张飞庙。庙内深处,有一座长满茂盛青草的巨大石丘,即张飞墓。1700多年来,“地动天摇,墓貌依旧”。
阆中流传着太多关于张飞的故事,人们年复一年地纪念这位三国名将。令人感动的是,一位历史人物,只因保卫了疆土、保卫了人民,就将他的身影刻进了这座城市的灵魂,成为这座城市的守护神,千百年来一直被崇拜、歌颂。
蜀汉政权兴亡之地——昭化古城,依稀保留着昔日的风貌(王炳宁 摄)
距阆中古城以北160公里处,有一座小古城,名叫“昭化”,这座如今已不甚起眼的小城,曾是蜀汉政权兴亡与存亡之地。
昭化,旧称葭萌,是蜀道上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两千多年前曾为诸国都城。自秦设郡以来,这里一直是郡治所在地,有“巴蜀第一郡”之称。诸葛亮第六次下岐山时,这里是蜀汉政权后期重要的后勤基地和军事重镇。但随着时光流逝,古城早已面貌一新。城门之下,青石铺就的蜀道早已被打磨得光滑温润,诉说着这里战乱岁月的故事……
向南行驶
走近蜀国遗迹,梦回三国传奇
说到三国文化在四川的分布,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成都以及其北边的德阳、绵阳、广元等城市。但其实,诸葛亮不仅率军北伐,还南征过蜀。成都以南的宜宾、乐山、泸州、雅安,乃至凉山、攀枝花等地,都有很多与三国文化有关的遗址和故事。
今天我们就“逆势而行”,前往川南,感受三国文化!
从岷江到长江,三国文化源远流长
黄龙溪古镇相传与刘备登基有关(刘伟 摄)
从成都往南走水路的话,黄龙溪古镇位于双流、彭山、仁寿三县交界处,是一个大码头,是岷江支流抚河与芦溪河的交汇处,抚河在彭山流入岷江,据说刘备登基也与这座古镇有关。
据《华阳国志》记载,东汉末年的一天,芦溪河与抚河之水在赤水(今黄龙溪)汇合,突然化作一条黄龙,有头有尾,栩栩如生,在江中盘旋了九天九夜。诸葛亮认为这是天降祥瑞之兆,真龙下凡,于是与群臣联名上书劝刘备登基,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如今的黄龙溪游人如织,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小镇。
黄龙溪古镇美丽的街景(袁波 摄)
岷江与青衣江在乐山交汇,交汇处,沿青衣江逆流30多公里,便是夹江县千佛岩风景区。景区西北约500米处,路边,矗立着一块巨石,高约15米,上面面积有100多平方米,上面修建了一组建筑群。
夹江县千佛岩景区内,有一座相传为诸葛亮练兵的台子(罗小明 摄)
传说这里曾是诸葛亮练兵的台子,台子的核心建筑是一座仿古的六角亭子,亭子背后有一块刻有诸葛亮画像的石碑和一块岳飞手书《出都奏疏》的石板。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台子也只是一处僻静古迹。
从乐山沿岷江而下,即可到达“长江第一城”宜宾。宜宾市区,曲水流觞、酒香四溢的“流杯池”是宜宾仅存的“古八景”之一。流杯池公园南侧,有一座纪念诸葛亮的相国庙,相传诸葛亮南征时也曾在这里选兵。至今,相国庙内仍保留着将军台和关帝庙,塑有诸葛亮、关羽、关平、周仓等将军的塑像。
长宁县蜀南竹海,相传是由诸葛亮南征归来时士兵丢弃的马鞭长成的(王大军 摄)
长宁县的万亩竹海举世闻名。这片竹海是怎么形成的呢?相传,诸葛亮南征归来时路过此地。当时山上光秃秃的,山路上烟雾缭绕,有的战马累死,士兵们便将马鞭丢弃在沟壑之中。没想到,多年后,这些被丢弃的马鞭竟然长成了万株翠竹,绵延数百座山峰,形成了如今的蜀南竹海。
从雅安到攀西,三国文化跨越山水
在雅安南部,有一条著名的分水岭——大相岭。过大相岭前往石棉县后,距县城52公里,是一片海拔2200米的高山草原。相传这里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孟获城。孟获的雄心壮志镌刻在这里,如今这里的很多地名都与孟获有关,如孟获桥、孟获广场、孟获石林、孟获寨等。
石棉县高山草原,相传为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地——孟获城(黄刚 摄)
梁山州东部,有一大片高原天然深水湖——马湖。相传马湖是诸葛亮南征的重要战场。马湖东北角,有一龟形岛,俗称大海宝。明代时,岛上建有海龙庙,祭祀孟获。孟获虽然被蜀军打败,但后来为蜀汉南部的稳定做出了贡献,成为汉夷和平的大功臣。
马湖位于梁山州东部,相传为诸葛亮南征的重要战场(胡小平 摄)
三国时期,南中是蜀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这里的三国文化也十分浓厚。百姓以诸葛亮的名字来命名此地,称织出的布为诸葛锦,并认为诸葛亮还教给了他们种植水稻的方法。诸葛亮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这或许也是三国文化在这一地区的独特魅力所在。
文/三金、李百川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