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勇猛非凡的英雄人物,但谁才是真正的顶尖名将呢?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三国二十四将”排名人尽皆知,但其可信度究竟有多高呢?比如公认的二当家赵云,在正史中却没有他的英雄事迹记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再看第六位的张飞,即便与马超之战确实发生过,把他排在马超之前合理吗?此外,排名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争议点,让人对这份排名的客观性产生了怀疑。那么,作为三国迷,我们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份备受争议的名将排名呢?
1.引言:三国名将排名的由来与发展
历史上,武林高手众多,人们自然会比较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三国时期是一个多事之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当时的士兵和流放将领都拥有非凡的武功,战绩惊心动魄,家喻户晓。
这些武功高强的英雄人物,自古以来就备受大家关注和热议。据说蜀汉名臣诸葛亮还给诸葛孔明写了“蜀汉八大家”的排名,以评价当代的将领。后来,刘宋时期,另一位我们不知道名字的学者,根据三国时期的史料、民间传说以及自己的主观理解,列出了“三国二十四位名将”。
此榜单一经公布便备受关注,几乎成为武林人士讨论英雄辈出的接力棒。明代戏剧家还以此榜单为《二十四将》创作了大型武侠剧,更助长了此榜单的风靡。清朝康熙皇帝又命工部郎中傅维澄、翰林学士张廷玉以此榜单为依据,编撰了一本名为《二十四将评传》的书。由此可见,此榜单在当时已颇为流行。
但这个排名从诞生之初就饱受争议。如何评判一位将领,如何界定强弱,其实很难准确把握。有人认为,英雄应该以功绩来评判,但功绩的分量该如何衡量?有人认为,单打独斗才是个人武功的最高境界,但三国时期一对一决斗的记载却很少。种种争议,导致大家对这个排名意见不一。
尽管如此,流传千年的《三国二十四名将排行榜》依然在民间和史学界广为流传,人们在评价其是非之时,不禁对其进行评分、排序,这份排行榜早已成为经典之谜,等待有识之士来解开疑团。
2. 名将排名引发的几次重大争议
在《三国二十四名将》排名中,赵云位列第二,仅次于吕布。这个排名自创立以来就备受争议。
作为名将,赵云的勇猛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但他的实力是否足以位居第二,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主要的疑点来自于,关于赵云英雄事迹的官方史料记载十分有限。
在正统史书《三国志》中,赵云的籍贯和事迹都有记载。但对于他的战功,书中只是简单提及。例如“汉中之战,赵云杀敌救贫,立下大功。”这样的记载显然比较模糊,无法让人全面了解赵云当时的具体功绩。
传奇小说《三国演义》对赵云的描述,委婉地称他为“汉寿亭侯”。长坂坡之战中,赵云独自七次冲入曹营,立下赫赫战功。但这大概是后人为了渲染英雄色彩而做出的夸张描述,在当时未必真实。
虽然《资治通鉴》等史书上曾提到赵云的一些战功,但这些都只是间接的记述,缺乏详细的记载,与关羽、张飞等同时期的其他将领相比,赵云的功绩记载实在是太过单薄。
对此也有一种解释:赵云出身平民,文化水平不高,即使做出了巨大贡献,史官们也不免对他视而不见。但不管怎么说,官方史料记载如此有限,我们很难判断赵云究竟有多优秀,把他放在第二位似乎有些武断。
在这次排名中,马超和张飞的排名也存在争议,一个排在第五,一个排在第六,到底谁应该排在第一一直存在分歧。
其实,马超与张飞都打过惊心动魄的仗,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马超与张飞在葭萌关的旷日持久的大战。据《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记载,马超与张飞在葭萌关交战,从黎明打到黄昏,来来回回,打了三百多个回合,两人几乎都毫发无损。
3. 影响名将排名的因素分析
任何名将的排行,都免不了受到编者与作者亲疏远近的影响,三国时期人们对于历史的记载往往带有主观性,很多事迹都是带着编者个人的喜好去写的。
就拿赵云的排名来说,他之所以排在第二位,或许和他和刘备的师生关系密切有关。根据史料记载,赵云原本只是一个平民,因武艺不凡而与刘备偶然相识,后被封为汉寿亭侯。刘备对赵云的尊敬和喜爱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有评论说他是“刘备的左膀右臂”。
这种亲密的关系无疑使得后人在书写和评价赵云时难免会带有偏见。毕竟在正史中,赵云功绩的记载十分有限,甚至很多其他广为流传的事迹都无法考证。但即便如此,后人还是大方地将赵云推到了仅次于吕布的二当家的位置。
我们再来看第三人典韦。虽然他在濮阳之战中奋勇与曹军六将决一死战的英雄事迹为人所熟知,但也有批评者认为他的功绩被夸大了。说到底,典韦是曹操麾下得力将领,又是曹魏派系的一员,所以后世文人写作时对他加以赞扬和美化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这个排名中,有些人物,比如吕布、关羽,在历史上很有名气,自然排名靠前;而有些人,比如邓艾、姜维,虽然也很勇猛,但是因为名气不大,所以排名垫底。这也就是影响排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人物名气的大小。
比如排在最后一位的姜维,是蜀汉时期的名将,在反曹斗争中立下过许多赫赫战功,如镇守阆中七年、与陈泰军激战等,但由于他名气相对较小,所以后世在评选名将时,常常被忽视。
而关羽却是人尽皆知,他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在民间广为流传,比如过五关斩六将、赤壁之战策马高呼震慑曹营等等,如此名声显赫、英雄辈出的人物,自然会让人对他另眼相看,从而在排名中被放在了非常显眼的位置。
四、辩证看待名将排行的必要性
虽然《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存在很多争议和不足,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价值,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的历史判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影响和制约。
纵观历史,人们曾多次尝试对历史人物进行排序和评判。然而,由于史料的不完整、记载的扭曲、视角的局限等原因,这些排序往往带有随意性和不公平性。即使近现代记载历史的方式已经日臻完善,但对历史的解读仍然存在分歧。
三国时代已逾一千八百余年,当时的很多细节我们已无从知晓,就连当时的文人骚客,对很多记载也只是片面的了解,难免有失准确。所谓“三国二十四名将”排名,也不过是有限的史料和一些民间传说拼凑起来的,自然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此外,英雄排名不可能完全避免主观性,每个人看待英雄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人看重英雄的智慧和智谋,有的人看重他的武功高低,有的人则看重他在世间的影响力,难免会有分歧。
单单《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就引发了不少争议。吕布为何排在第一位?难道只是因为他个人武功高强?但作为领袖,吕布的战略作战能力却并不突出?再看看第二名的赵云,他的具体战绩也是个谜,难道仅凭几项小功劳就能排在第一位?更别提他身后一些人的排名高低了。
这场争议其实也反映出排名的主观性无法完全避免。对于一个英雄来说,到底战斗力最重要,还是谋略和智慧最关键,又或者是影响力和地位最重要?每个人的判断标准都不一样。因此,任何排名都必然会引发争议。
虽然关于《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存在很多争议,但我们也不应该因噎废食,其实这个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可以启发大家进一步去了解、学习历史。
5. 构思新的三国名将排名
面对围绕《三国二十四将》传统排名的诸多争议,我们不能固步自封,相反,我们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评价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构建更加客观公正的排名体系。
任何英雄排名都需要遵循明确的标准。对于新版三国英雄排名,我们可以关注以下核心标准:
战斗力:主要包括战略指挥和个人武力两个方面。一名优秀的将领,无论是在战略谋划上,还是在战斗中杀敌,都应具有优秀的战斗技能。
功绩:实际的军事功绩,既包括重大的决定性战役,也包括一些小的军事成就。以当时正史的记载为主要依据。
影响力与地位:一位名将的名声,在当时乃至后世的影响力与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一些后来被神化的将领,其影响力或许反过来说明他们确实很杰出。
政治作用:许多名将除了军事功绩外,还担任过重要职务,对时局走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种对历史进程的引导性影响也值得特别重视。
新版三国武将排名除了明确评价标准外,还应该借鉴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使其具有更加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
比如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名将,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量化他的具体表现,然后给出他最后的综合评分,这种数学分析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主观臆断。
再比如比较分析法,既要看每个人的绝对水平,也要注意把各个名将相互比较,找出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然后给出合理的排名。这种“互相让步”的相互制衡,会帮助我们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一些考古文物等支撑材料来证明排名的客观性。
总之,在新等级体系的构建中,我们应该用更加科学的眼光和胸怀去审视这些三国名将,只有摒弃旧习,用新的学术方法,才能给这个由来已久的等级制度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