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享三国演义
人类的性格
(散文)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和偏爱,这很正常。另外,这四大名著中,有些我看过不止几遍,有些我没认真看过,尤其是《西游记》和《红楼梦》的原著,电视剧出来后才看过很多遍。在留给我的影响中,我还是比较喜欢《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从《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我感觉作者想要歌颂的,是正能量里的江湖义气,只不过是体现在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身上。而这些江湖义气,最终被当权者充分运用,成就了当权者一生的辉煌。儒家的一些经典思想,最终成为巩固封建黄权统治的基础。 本身从中国五千年历史来看,最后坐上皇位的皇帝,绝非都是品行优良的君子,如秦始皇、汉武帝刘邦、唐太宗李世民、明朝皇帝朱元璋、清朝黄帝等。坐上皇位的黄帝,更多的体现了人性的诡异与奸诈。但是,这些皇帝在争夺皇位的时候,却有着他们独特的人性魅力与号召力,同时,这些皇帝也拥有驾驭皇位的勇气,能够唤起劳动人民心甘情愿地追随这些最高统治者,忍受饥饿去为他人而战。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表明,这些皇帝也提出了一些符合当时民意的政治主张,从而赢得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认可。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更加印证了毛主席的那句名言:“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打开《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我们看到的是一部丰富的历史,涉及很多历史人物,也有很多虚构的人物,有国王贵族,有武将文坛后人,有山中道士,
山里也有农民;山里有砍柴的烧汉;山谷里也有采药的老医生。《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以正史为蓝本的章回小说,它的框架气势磅礴,但也通过各种人物、性格、武功的优劣,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从这些历史史诗中,作者的爱恨情仇也能深刻地展露出来。一章回回的桃园结拜三兄弟,就是以三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期而遇为蓝本。他们是如何不期而遇的呢?农民出身的关羽进城卖粮,因故与屠夫张翼德发生争执,最后诉诸暴力。两人的争吵引来了织席工人的介入,他极力劝说他们和好。 三人的爱好抱负、对时局的不同认识、庙前酒桌上意想不到的相似与认同,形成了忠义英雄的气势。三个结拜兄弟中,已经成为汉武帝晋中王的长兄刘备,落得了织席匠的身份,二哥关羽当时还只是个卖粮食的农民,三哥张翼德还只是个卖肉的屠夫。这三个人中,相对来说经济实力强的应该是屠夫张翼德。这三个人中,内心最老实的应该是二哥关羽,心思最多的应该是长哥刘备。三哥张翼德觉得自己凡事都要听长哥刘备的,心里有些不满。 他用了一个小计谋,用刘备卖的竹席盖住一口井,请长兄刘备坐在上面。刘备是位能干之人,看不透弟弟张翼德的用心。刘备用了一个小计谋,就得到了张翼德的诚心归顺,从而展开了一场贯穿整个地区的、逐渐深入的战略战争。
董卓的出现,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暴虐的暴君形象。董卓是前朝的藩属,此时的董卓还是一个十分嚣张的土豪,因为自己手上还握有杀伐之权,甚至不顾汉朝黄帝的后裔。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家族的势力,就把自己玩腻了的小妾貂蝉许配给了武艺高超的吕布,吕布称董卓为义父,是自己的义子。吕布是谁?吕布是一位身高一尺八寸的伟人,骁勇善战,尤其武艺高强,在当时是天下第一。但别忘了,吕布在归附董卓之前,是王允手下的一名将领。 由于他性格倔强,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某些文人的谋略,在战场上也有胜有负。吕布没有反思自己的性格,杀了王允,又投奔丁原,结果都一样,最后无奈投奔董卓。暴君董卓也因为貂蝉和吕布之间的爱恨情仇,在吕布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这样,一个三姓奴婢的人性和性格就此遗落,为世人所不齿。其实吕布麾下还有几位优秀的谋士,陈宫就是其中一位,但是吕布多疑固执、高傲的性格,以及不甘于人下,也决定了他一生短暂、命不久矣。按理说,以吕布的武功,绝对可以率领百姓征战,统帅四方,一统天下。 但是由于他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的志向,容不下其他诸侯的存在。吕布因为纪律严明,人缘并不好,作为将领,他多多少少有英雄惜英雄的气质。但是吕布最后落入曹操手中之后,很多文臣谋士都劝曹操杀掉吕布,没有一个人为吕布求情。当吕布被押上刑场的时候,吕布已经完全没有了英雄的气概,变成了一个怕死的懦夫,被手下将领张辽嘲笑。如果想听接下来的分析,请看后续。
西域驼铃
2024.6.20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9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