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悠久的历史,三国史可谓是多姿多彩,影响深远。那么三国为何存在呢?全是因为曹操、刘备、孙权三国凭借着三国政治舞台上的军阀割据势力,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世人眼中,当“魏、蜀、吴”三国争天下的时候,似乎只有魏、蜀在争天下,吴国始终处于江东割据、一方安宁的状态。在三国的大势中,孙吴不仅没有统一三国的意图,甚至还把“限水以自保”作为基本国策。然而江东帝国的孙吴却是三国中存续时间最长的政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孙吴政权没有统一天下的意图呢?
没有皇室的正统,三国的统一就不合法
孙吴政权之所以采取在江东地区定居的战略国策,其实和孙吴政权的创立过程有关。孙吴集团最早登上历史舞台是在公元172年,这个政权集团的首任领袖就是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孙坚并非出身贵族,他只是跟随袁术讨伐董卓的将领之一,后来在襄阳之战中被黄祖军所杀。孙坚死那年,孙策才17岁,他纠集父亲昔日的手下,再次投奔袁术。袁术虽然很佩服孙策,但并不愿意重用孙策,曾多次承诺孙策攻下城池之后会升官,但都没有实现。
后来孙策以救叔之名向袁术借兵,带着父亲的旧部下回到江东。江东百姓听说孙坚儿子到来,纷纷主动投降。随着军队的壮大,孙策一举攻下会稽等地,占据了江东的大部分地区。当时北方正处于曹操与袁绍对峙的阶段,这给了孙策在江东崛起的机会,也激发了孙策一统天下的野心。然而孙策却因自以为勇敢,疏忽大意,最终被自己的追随者刺杀身亡。临死之际,他将孙吴政权交给了年仅十九岁的孙权。
孙权继承政权后,其兄长被谋害而死,所以他的主要目标还是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是和魏、蜀争夺天下。毕竟他继位后,曹魏集团已经占据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十有八九天下”的局面。再加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自己为正统,孙权不可能在北方分得一杯羹。再看刘备,自称是“皇室后裔,汉室外戚”,有皇室正统血统,足以服世人。
其父孙坚出身寒微,既没有给继位的两个哥哥留下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没有王室正统血统,导致孙吴政权的根基局限在江东地区。这样的客观政治背景要求孙权既要应对内部反对自己的势力,又要与曹魏、刘汉集团抗衡。在四面八方的巨大威胁下,孙权采取“限江自保”的策略,联合刘汉共同抵抗曹魏,为孙吴政权争取到长久的生存空间。
国家还不够强大,无法转守为攻
其次,孙权之所以制定“限江自保,一地安居”的国策,与诸多制约因素有关。孙吴政权在江东的占领区,在孙权继位时基本定型。整个江东地区是指“北至长江,西起皖南,东至大海,南至浙江”的区域。这部分地区是整个南方经济发展较早、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孙吴政权与强大的曹魏政权相比确实相差甚远,这使得孙权只注重“保卫”,而没有采取积极扩张的国策。
在这种军事实力不均衡的背景下,孙吴政权可以依托长江之险,抵御魏、蜀两军的千军万马;而且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可以夯实吴国的经济基础,从而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站稳脚跟。但这些自保因素,其实也暴露了吴国生命力的不足。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一个国家采取的攻防战略,取决于其国力的强弱。
孙吴政权之所以依托长江自保,是因为孙权已经意识到吴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三国中是最差的。南方地区虽然面积广阔,但开发得比广阔的北方晚,南方人口也不多,导致吴国经济实力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口的不足又导致军事实力不足。而且江东地区长年被世家大族控制,孙吴政权想在这里调动军队,又不受世家大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孙吴想要割据一方并不容易,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对另外两个政权采取反守为攻的全国性政策。
富裕的家庭不愿意放弃江东这个安全的地方
孙吴政权的“自保”国策其实并不是孙权一个人决定的,孙吴政权之所以能在江东地区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江东世家的支持。这些世家之所以支持孙吴政权的建立,无非是为了维护江东的稳定,谋求各家的利益。正是因为这些世家的支持,孙吴才能够在江东站稳脚跟,当然这些人也进入了政治统治阶层。如果孙吴执意要北征中原,那么孙吴政权注定会违背这些世家的意愿,难以继续维持江东的局面,导致这些人的经济利益受损。
尤其是在目睹了三国鼎立之后,各大家族想要继续留在江南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稳定地位受到动摇,因此孙权在制定国家政策和战略决策时,不得不考虑到各大家族的利益,甚至听从他们的意见。即便孙权有统一天下的决心,但这些只愿以稳打稳扎、追求经济利益的各大家族,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孙权统一三国的决心。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孙吴政权并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力,也没有魏、蜀两大国的正统血统,再加上国内豪门势力的限制,导致孙权只能安居一地,采取“限水以自保”的国策,这些客观因素使得想要统一三国的孙权无法在历史舞台上施展威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9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