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政权更迭

三国汉北伐_汉三国_三国之北汉

摘自天地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的《中国通史》,经出版社许可转载。

魏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统一之后的衰败时期。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是魏文帝(曹丕篡位)元年,史称曹魏。建安二十五年以前,称东汉。

篡夺曹魏皇位的是晋国的司马炎,晋国篡位十六年,吴国灭亡,之后又有贾后之乱,进而引发八王之乱,持续了十六年。

西晋有武帝,之后有惠帝、怀帝、闵帝,共四个朝代。闵帝被胡人攻陷,称为蒙陈。后来西晋南迁,南下,称为东晋。此时长江流域由东晋管理,黄河流域由五胡治理。东晋一百零三年,之后成为宋朝。接下来的宋朝五十九年,齐朝二十三年,梁朝五十五年,陈朝三十一年,加起来共二百七十一年,称为南朝。

北方五胡共统治了一百三十六年(东晋同五胡),之后统一北方的是北魏,又称拓跋魏(鲜卑人),又称元魏(同宋),共持续了一百四十九年。统一北方只持续了九十四年。东魏持续了十五年,西魏持续了二十二年。东魏变成北齐二十八年,西魏变成北周二十四年。以上都称为北朝。

北周灭了北齐,隋朝篡北周,平定南方,中国再次统一。

上述时期一共持续了392年,而中国统一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晋武帝十五年,直到晋闵帝被匈奴所俘虏,可以说是中国解体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南朝有宋、齐、梁、陈。

北朝时期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当时中国不仅尚未统一,而且也没有共同的信仰,如果有一个信仰中心,就可以实现民族团结,但此时中心已经丧失。

胡人入侵之后,五胡入侵中国,从血统上讲,我们可以称他们为自然民族。他们在进入历史之前是没有历史的,进入历史之后应该有不同的文化。比如今天的美国,一般都是各国人民混杂而成,被称为历史文化民族。这是从自然基础而来的。

魏晋的时候乱了,这些人就造反,叫五胡乱华,因为中国心胸不宽广。

还有氐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还有鲜卑族,分布在东北;还有羯族,他们属于匈奴,但可能不是同一血统,与匈奴合称为五胡。匈奴最初叫匈奴,最后统一北方的鲜卑叫元魏。

中国的边境地区以东北最为麻烦,鲜卑、辽、金、清等王朝的叛乱都是从东北发动的。

最初匈奴俘虏了晋帝,晋国南迁后成为东晋,北方则成为五胡十六国。

魏晋之后是南北朝,所谓“上流南迁”,就是上层知识分子迁往南方,一部分留在北方。当时中国社会是门第社会,也叫郡国社会。比如诸葛亮就是琅琊王家出身,家世显赫,世代为官,家世是二千石官,相当于今天的督抚、尚书。

当时各家族势力强大,封建势力强大,所以叫胡汉合作。五胡入侵中国时,不全是胡人,是胡汉合作。只有几十个大家族逃往南方。

北朝

外国人来到中国之后,融入了中国民族之中,被视为自己人。

岳飞、文天祥都把蒙古人视为蛮夷,而今天却有人纪念成吉思汗,这似乎有些矛盾。但历史要客观,外敌入侵是对的,反抗外敌入侵也是对的。当时有人主张不要煽动民族情绪,但历史不能否定。

胡人来到中国,说是受外族统治,不太妥当,叫部落统治比较妥当,这样文化教育才能转化为民族。一个部落可以算一个小区域,只要是在中国,就一视同仁,政治就是中国政治,比如汉族政治,因为政治代表的是整个国家。

人不是由“血统”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决定的,没有文化教育,国家就会岌岌可危,自己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国家,外国也不会承认,就会成为流浪的灵魂。

一些胡人接受并理解了部分中国文化。匈奴刘元姓刘,是他祖母的姓氏。刘元是五胡乱华时期中国第一个进入国子监读书的人。

三国之北汉_汉三国_三国汉北伐

刘源

石勒,姓桀,是个被卖的奴隶,很有才华,后来做了领袖。他不识字,请人给他读历史,他猜对了七成。有一天,石勒问一个人:“历史上我能和谁比?”那人回答说:“没有人能和我比,但我可以和古代的帝王比。”石勒说:“你胡说八道干什么?我难道不明白吗?我若遇见汉高祖,我宁可做韩信、英布;若遇见光武帝,我愿和他比试一天;至于曹孟德、司马仲达,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天下,我才不做呢。”石勒虽然不识字,但他很了不起,他接受了中国文化。

后来有狄人苻坚,几乎统一了北方。他重用王猛,又学齐桓公用管仲。齐称管仲为叔,苻坚也称孟为叔。苻坚重视文教,其他经书都教,唯独《周礼》不教。后来他请宋夫人教《周礼》,按中国规矩,男女不可碰,所以他隔着帘子教。可见苻坚推崇中国经书。

苻坚也尊崇佛教,因为他只说中国不喜欢,所以佛教在北方很盛行。苻坚请来了鸠摩罗什(西域王子),鸠摩罗什后来教出了几个弟子。王猛临死前,劝苻坚不要攻打南朝。后来苻坚不听,所以淝水之战就输了。

这就是北方胡人的汉化,北朝的时候汉化完成了,中华文化才得以保存至今。所以要学外国人,就学石勒。

五胡汉化

鲜卑部落在五胡汉化过程中最为成功,因为其地处东北农业区,所以很容易汉化。后来建立了北魏,统一了十六国,定都平城(山西大同)。雁门关以外的地方就是长城以外了。

河北省只有一条国防线,从山海关到南口。山西有两条,一条是雁门关,一条是大青山,所以山西比河北易守难守。文化区在洛阳,东汉、西晋都曾经营过,但董卓之乱后,被刘渊、石勒废止。

苻坚定都长安,大批汉人逃往甘宁、无梁等西北地区,被称为“塞外江南”。文人有的投靠无梁,有的投靠东北,与鲜卑族合作。后来无梁被征服,所以中国知识分子全都与鲜卑族合作。有了这些条件,汉化程度就特别高。后来出现了魏孝文帝,他极力主张汉化。他称帝后,由母亲摄政,他25岁即位,他的第一个大政就是迁都大同。(大同有云冈石窟,与宗教艺术关系密切。)因为大同气候寒冷,地方太小,耕地少,他又有统一中国的野心,所以就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因为南京太远。 但百姓不愿迁都,都想住在大同。加上洛阳一带湿热,大家都反对。于是魏孝文帝便提议南征,率兵出征。当时孝文帝27岁,无人反对。到了洛阳,天降大雨,朝廷也没法反对,于是就把都城迁到了洛阳。最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里,要弘扬汉文化。于是颁布了以下规定:

第一,禁止鲜卑人穿胡服。

第二,禁止说北方语言(胡语)。当时有个叫李充的汉人学者说:“四方谁知,哪方言才对?(意思是说谁的话是对的,没有确切的答案。)皇帝的话才对!(意思是说皇帝的话就是标准。)”魏孝文帝说:“你的话,就是死罪。”可见魏孝文帝在推进汉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第三,北魏人死后不准回葬,死后就葬在哪儿,这样大家就可以安心的在洛阳生活。

第四,改鲜卑人的姓氏。孝文帝本姓拓跋,后改姓元,自号元尉。后来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就是鲜卑人的后裔。还有长孙姓的人,如唐代的长孙无忌。一共有112个姓氏,都改成了汉姓。唐代涌现了很多伟人。

第五,他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推行混血汉化。孝文帝自己有四个皇后,分别是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吕氏。以上都是北方有名的大家族。崔莺莺的母亲就是郑氏。当时鲜卑人很多都反对。他的儿子也不喜欢,反对离开大同,因为他可以在北方狩猎。他不喜欢穿汉服,想逃回家乡。后来,他被判处死刑。

魏孝文帝任用了许多中国学者和官员,修建了新洛阳。如今中国流传下来的《洛阳佛教寺院志》一书,专门讲到洛阳的众多寺庙。可见整个洛阳的面貌,堪比如今的巴黎、柏林等西方名城。

三国汉北伐_三国之北汉_汉三国

北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27岁南征,29岁迁都,是个年轻的皇帝,可惜他寿命不长,33岁就去世了,如果他再活几十年,也许中国就统一了,历史也许会变成另外的样子。

经过卫孝文汉化之后,鲜卑族发生了变化,过上了奢华舒适的生活。

鲜卑族内迁之后,又有外族柔然入侵,于是在北方留兵防备外族,留下的都是王室成员。所以,南方的人成了受过高等教育的文人,而北方的人还是武人、外族,于是家族就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两个派别互相矮化,引起了北方鲜卑人的不满。后来,南方的鲜卑人被打败了。今天的社会分成两个对立的派别也是一样。所以,一个民族,不能突出文化高的人,也不能看不起文化低的人。于是北方人进入了洛阳,这股浑水流入了清溪。

魏孝文帝有好理想,但只维持了五年,后世只学会了享受生​​活,却没有学习孔孟之道。今天我们可以学习欧洲人的优点,但只学习坐车、穿西装、吃西餐就太肤浅了。他们优秀的方面我们也应该学习。

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北周灭亡北齐后,统一北方,北周继续汉化。

胡人还是要靠汉化来振兴中华。

北魏后来分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高欢篡位,定都邺城,称为北齐。西魏被宇文泰篡位,定都北周。北齐富庶,北周小而穷,但汉化程度更高。

宇文泰任命肃喾为西魏宰相,并要求他改革政治制度。肃喾是第二个使用《周礼》的人。肃喾有一位朋友叫鲁边,两人一起学习《周礼》。(苻坚年间,曾请一位老太太讲授《周礼》。)

当时北齐有个熊安生,曾学过《周礼》,北周灭亡北齐时,熊安生曾命手下打扫殿堂,说是今日有人来拜见他,后来果然有人来拜见他。

当周武王入侵商纣王都城的时候,他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去拜访商荣。

肃昭三十多岁就去世了。临终前,他告诉儿子:“有一件事让我担心。为了国家,税赋增加了。将来你当政时,应该减税。这件事情你别忘了。”后来他的儿子当了隋朝的财政官。隋朝是中国最富裕的朝代,赋税也是最轻的。只要村子里有一线希望,那就是一线光明。只要打开,光明就会到来。这就叫曙光。

北周灭北齐之后,隋朝杨家篡位,平定南北朝,五胡乱华结束,中国统一,北方的情况就是这样。

南朝

汉代,中国非常重视经学和儒学。

东汉末年,黑暗的日子来临,士人没有出路。范庞对儿子说:“好人难做,坏人难做。”因此,老、庄思想在当时受到重视。魏朝王弼注《老子》一书,晋朝郭象注《庄子》。由于他们悲观消极,不谈政治,只谈清谈,可谓玩世不恭的哲学。(老、庄本是隐居世外之人。)换言之,他们玩世不恭,生活无忧无虑,态度轻浮,但仍在官府中任职。

当时有一位名臣叫王衍。石勒伐晋之后,抓住了王衍,让他解释晋国失败的原因。王衍说:“这不是我的责任,因为我的想法无法实现。”他劝说石勒做皇帝。石勒对王衍说:“先生你的名字天下闻名,你年轻时就入朝,怎么会老了却不为将来做准备呢?你毁了天下,都是你的错。”可见石勒很伟大,洞察力也很了不起。

王言一生从未提过钱的事。一天晚上,妻子在他的床上铺满了硬币,让他醒来后谈论钱的事。但第二天早上王言醒来后,却让佣人把硬币拿走了。王言虽然性格孤僻,但最爱钱的却是妻子。但他却不关心家事,很糊涂。这个男人名声显赫,有些东西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石勒没有杀这些名声显赫的人,只说他们衣冠楚楚,举止端庄,代表着中华文化,不该杀。放过他们也没用。今天还有这样的人,他们代表着一个社会,一切都很好,他们风流倜傥,但事情在他们手里就出问题了。

东晋南迁之后,闲言碎语、玩世不恭之风依旧,可见改变风俗习惯是多么困难。

《世说新语》是一部集文史哲于一体的优秀著作,自东汉末年至今,这些故事完全可以讲出来,“虽小,必有看头”,所以不能一笔勾销。

当时东晋有个伟人叫桓温,他率军统一中国,但是没有成功。有个叫王徽之的人,在桓冲(桓温的弟弟)手下当骑兵,但是不务正业,当时的人都觉得他很了不起。桓冲问徽之管什么,徽之说管马。问有多少匹马,王徽之说:“莫问马。”《论语》里有个典故,火药库爆炸,孔子问:“伤人没有?”孔子只问人,不问马,所以王徽之说:“莫问马。”不管死了多少匹马。徽之说:“不知生,焉知死?”又说:“西山晨风,清风徐来。” 其实,要学老庄,就得去山里,这样的人,就只能用石勒的方法,跟他讲讲天气,可见魏晋人是做不到的。

后来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桓温想要统一中国,但是东晋部下不帮他,自己在洛阳又不能讲话,桓温在北方遇见了王猛,但是王猛却不肯去南方。

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中,最著名的是梁武帝。他博学多识,虔诚佛教。他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撰有《昭明文选》,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重要文学总集。梁武帝的个人品德与汉文帝、康熙帝相同,信佛,吃素,穿布衣,但仍关心政事。后来发生了侯景之乱。

北方保守,尊崇孔子,南方有新风,有新思想,北方胡汉合作,汉人奋起统一中国。

五代十国

五代人

唐朝的灭亡,一方面是由于中央内部派系纷争、宦官滥权,另一方面是由于地方长官叛乱,再加上西方列强叛乱和东方盗匪横行,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五代就是梁、唐、晋、汉、周,这几个朝代都很颓废很惨,五代一共有八姓十三王,一共五十四年,也就是:

后梁:二王,十六年;

后唐:四王,十三年;

后晋:两王,十一年;

后汉:二王,四年;

后周:三王,十年。

以上五个朝代,本来是唐朝变相的封建制度,是军权统治,义子率领亲兵,义子做王,只是姓氏不同,所以就有了八姓。

八姓中,后梁开国君王是朱全忠,是黄巢部下的一个匪徒,投降唐朝后,改姓全忠。

其中有两位国王都是胡人。

后唐开国君王是李克用,李姓是唐朝赐的。

后晋第一任国王石敬瑭也是胡人。

后汉第一任君王是刘知远。

后周第一任国王叫郭威,是一个义务兵出身。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中国历史的传统是一条线,所谓“一条线”。外国人没有传统,外国的写作也不同。中国历史有传统精神,要有代表传统的政治和领袖。今天的英国国王也有传统,但只有900年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传统源远流长,从唐、禹、夏、商、周、秦、汉到三国。三国有三个国王,要找到一个正统,所以大家都为这个正统而奋斗。

晋朝司马炎自称是曹魏的继承者,所以晋朝就称魏为正统,也有人说刘备是蜀国的正统皇帝。

这是一个历史传统。

晋之后是南北朝,中国人认为南朝是正统,北朝不算,然后隋朝成为正统。唐之后是宋朝,但是唐宋之间比较混乱,同时建立了许多国家。五代只是大国,所以要找一个正统。唐之后混乱,宋朝又接续了后周,所以五代成为正统。

十国

至于十国,只能说是割据。国是私,道是公,是天下。梁、唐、晋、汉、周称天下、称朝代,不称国。所以中国确实有国、有天下的概念。西方传统是耶稣。中国是“治”,井然有序如丝;西方是“乱”,没有秩序。日本学中国传统,学得最仔细,有“天皇永治天下”之说。

“代”是代表、替代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替代一代,大家都看他,所以叫“朝代”。所以俗称“唐朝”是不正确的,应该叫“唐朝”。一个皇帝叫一个朝代,一个家族叫一个代代,文武成康叫四朝,从父到子叫两个朝代,不是两代。这是白话文的问题。

五代以外还有十个王国,这些王国都是割据政权,而不是孤立政权。

吴国先定都扬州,后迁至南京,也就是今天的江南、淮南一带,历经四帝,共存47年,胜过五代,但无法与唐朝接轨。

南唐自称唐,也是李姓,但因为在南方,所以一共三个皇帝,三十九年,定都南京,李后主是一位大诗人。

前蜀、后蜀均在四川,前蜀两王,存亡35年;后蜀两王,存亡41年。

南汉,刘姓,定都广州,历五王,共存亡六十七年。

楚国位于长江流域,有六位国王,持续了57年。

吴越,包括江浙一带,为钱姓王氏统治,都杭州,五王并立,共八十四年,是最和平的时期。

闽国定都福州,历经七代君王,统治了55年。

荆南,都于湖北江陵,五王,五十七年。

北汉,即刘知远的“汉”,篡位后北退至山西,四王鼎立,共存28年。

上述十国中,只有北汉在北方,五代都在北方,当时南方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历史悠久,寿命也更长,北方的五代虽然不如北方,但却是正统。

当两年省长不如当三十年局长。

日本、德国都是暴戾的,一瞬间就垮台了,而中国存在了几千年,还有未来,我们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

三国时期,曹魏是一个国势正盛、人才辈出的国家。

南北朝时期,南朝比北朝要好。

朝代短暂而众多,战乱频繁,人民生活不安宁。

总而言之,十国优于五代。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五代十国中,没有一个建都长安(长安自古就是天府之国),因为那时长安已经是一片废墟了。之后长安在历史上也并不占据重要地位,也就是唐朝以后长安的比重就减少了。但这是重要的区域,应该整修一下。

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燕云十六州(幽姬),分为山前八州,山后八州。东北地区共有十六州,包括幽、冀、涿、郯、信、归、汝、吴、卫、郧、桓、朔十六州。五代时,晋高祖石敬瑭把这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十六州横跨河北、察哈尔、山西三省。石敬瑭之所以贿赂契丹,是因为他攻打后唐需要兵力,于是向契丹求援,并自认是契丹之子。割给契丹的十六州,宋朝没有收回,还在辽人手里。后来又被金朝夺走,又被元朝夺走。一直到元顺帝归还中国,一统天下,一共持续了424年。

唐代河北三镇即十六州,曾被夷狄统治424年,直至明初定都北京,才得以光复和统一。

所以河北三镇十六州六百年来没有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问题。

概括起来,五代十国时期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北方黄河流域的衰落。

第二是长江、珠江流域的出现。

第三是西北长安的衰落。

第四,东北十六州处于外族统治之下,易遭强敌入侵。

因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应当把首都定在西安或者北京。

中国人应该了解自己的地理和历史,要有四海一家、不应有分裂的观念。

汉三国_三国汉北伐_三国之北汉

中国通史

讲述人:钱穆

录音:叶龙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推荐文章

2017年3月20日,彭尚·江库(Pengshan Jiangkou)在两个多月份后取得了重大进展:超过10,000个文化文物被发现,证实了张江库(Zhang Xiangkou)的珍gkou(Jiangkou)的传说,到目前为止

△单击图片输入文章

沙特阿拉伯的81岁国王访问了中国,除了25个王子和10个部长外,还有1500人,还有150名厨师和800名代表。

△单击图片输入文章

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个从未出现在地图上的“国家”将继续在中东的权力斗争中一次又一次地闪烁,直到它实际上成为现实。

△单击图片输入文章

三国之北汉_三国汉北伐_汉三国

△单击图片以查看所有以前的问题

民族人文和历史

微信ID:GJRWLS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58560.html

号脉影像经络,洞察文娱风潮,解读中国电视剧 60 讲第七集
« 上一篇 2024-06-01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五场意想不到的好运之战
下一篇 » 2024-06-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