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4月,孙策与丹徒打猎时被刺客射中面部身亡。 他当时只有26岁。 孙策遇刺的故事是这样的。 他骑着一匹好马,他的随从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突然,三人拿着弓箭从树林里走了出来。 孙策面部中箭,跌落马下。
这时,随从赶到,杀死了三名刺客。 这三个刺客都是徐恭的弟子。 他们之所以刺杀孙策,是因为孙策杀了徐贡,他们要为师父报仇。 这个理由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 孙策一生杀戮无数,为何徐恭这个家臣前来报仇,最后却成功了呢?
裴松之在《三国志》注释中特别提到了徐公的家臣。 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平凡,但对主人极其忠诚。 徐贡被杀后,这些家臣就像古代的刺客一样,发誓要为主人报仇。
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关于孙策之死出现了诸多疑点。 孙权成为最大的怀疑对象,因为他是孙策死后最大的受益者。 更离谱的是,孙权给孙策的谥号只是长沙桓王。
这真的是孙权策划的吗? 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这一点,因此所谓东吴内部斗争阴谋论很难成立。 我们先看《三国志·孙破鲁平叛列传》中对孙策生前安排的记载:“他号召权势,佩带印绶,曰:‘集众从江东,决二陈,与天下争,陛下不如我,我举荐贤才,竭尽全力保护江东,我不如您。”
再看《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孙策之死:“召权,戴印绶,曰:‘举江东之民,决二陈,争天下,汝矣。”不如我;弘扬贤德,无论是谁,大家都会尽力保护江东。我不如你。乙年,策去世,年二十六。 ”
两份权威史料记载完全一致。 可见孙策在临终时对孙权是非常信任的,甚至可以说是毫不犹豫地将江山交给了孙权。 孙权只追崇孙策为桓王,这意味着孙策的子孙没有资格谋取王位。 这也是孙权保护孙策子孙的方式。
事实上,孙策是传给孙权的,受到江东官员的器重。 孙策的儿子们都还小,但当时孙权已经是小有名气了。 所以,孙策的死,与他在攻克江东六郡的过程中,屠杀江东权贵有很大关系。
孙策依靠淮泗将领和江北流亡贵族,征服了江东。 徐恭代表的是江东的权势人物之一。 他的死也是两个群体斗争的体现。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家认为孙策被刺杀是“咎由自取”。 但无论如何,孙策英年早逝,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参考资料:《三国志·孙破鲁考察传》、《资治通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