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三国纪后记--何时忘却三国

易中天的中国历史--三国

诸葛亮戏周瑜_新三国诸葛亮哭周瑜台词_老三国诸葛亮哭周瑜

有朋友说:我很期待你的中国历史卷《三国志》。

哦,是这样吗?

他满怀期待,我却惆怅不已。

三国不应该被如此关注。

其实这段历史并不重要。 不仅比不上之前的齐国退位、西周的封建、秦朝的吞并天下、独尊儒术,更比不上后来的五胡、中国的混乱,让唯有百家之争。

但三国在海峡两岸和亚洲的受欢迎程度远高于其他历史时期。 当然,大多数人知道的故事都是在《三国演义》中讲述的,很少有人读陈寿的《三国演义》和范爷的《后汉书》。 中国如此,日本、韩国、越南也是如此。

事实上,《三国演义》问世时,并没有多少人关注,知识分子甚至对其嗤之以鼻。 直到清代,毛胜山、毛宗纲父子对评注进行了增删改写,才风行天下。 因此,《三国演义》的成败不仅要归功于罗贯中,更要归功于毛父子。

那么,毛父子们又给了哪些“添加剂”呢?

这只能由版本学者和文学史学家来回答,但他们的评论揭示了一些线索。 比如典韦在讨伐张绣时被杀,曹操哭了。 赤壁大败后,曹操也说过:“郭奉孝(郭嘉)在这里,不要让他一个人在这里。” ! 多么痛苦啊! 孝顺! 可惜不孝啊!

但是,仅此而已。

但毛版的《三国演义》却把它夸大了,文章也写得够多了:在士兵面前哭典韦,在谋士面前哭郭嘉。 于是毛父子评价说:为典韦哭,是为了感动将士,为郭嘉哭,是为了羞辱谋士。 第一声​​哭胜于奖赏,第二声哭胜于殴打。

接下来,他们讽刺地说:原来汉奸的眼泪既可以当钱,又可以当棍子。 叛徒的叛徒太可笑了!

请告诉我,这还是历史吗?

当然不是,但是耐看,好看,让人想看。

好看的作品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是必要的,所以不必太在意历史的真实性。 你可以照搬过去,做作地呈现,无中生有,以假乱真。 比如,诸葛亮没有使用魏延的“子午谷之计”是真的,用空城计吓跑司马懿则是假的。 《三国演义》全盘接受。

毛泽东父子评价说:前者显示诸葛亮的谨慎,后者显示诸葛亮的大胆。 但平日若不谨慎,此刻绝不敢大胆,司马懿也不会相信他会受骗。

因此,毛父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有细心的人不做大胆的事,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做大胆的事。

这是非常有哲理的。

这样的感动点时常可见。 比如,他们说:忠诚的人头脑好,他感觉很好的地方就是他极其忠诚的地方; 诚实的人有心,有心的地方就极其诚实。 又如:英雄所自豪的是有正义的耳朵; 奸臣所自豪的是有聪明的耳朵。 这不仅包含着一种人生哲学,更是一种价值取向。

可惜这一切精彩的事情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三国志》是一部忠邪斗争的历史。 为了战胜邪恶,忠诚别无选择,只能以恶制恶。 这种对抗,往好了说是斗智斗勇,往坏了说是阴谋。

阴谋诡计贯穿《三国演义》,尤其是赤壁之战前后。 原本是君子的周瑜和诸葛亮,都变成了心怀不轨的卑鄙小人。 一是“嫉妒阴险”,二是“奸诈狡猾”。 根本没有同情心或开放性。

但大家都说看起来不错。

这真是“红肿的地方,美丽如桃花;溃烂的地方,美丽如奶酪”。 所谓“三国热”所表现出的民族心态乃至大中华文化圈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心理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其实,《三国演义》经久不衰,吸引人百看不厌的只有八个字:心机、算计、权势、谋略。 战场上、官场上、商场上、甚至爱情场合都可以使用。 谁不想要它们?

没必要打着“重读经典”的旗号吧?

就连被作者和不少读者视为“正能量”的忠诚度也很值得怀疑。 什么是忠诚? 臣忠于君,子忠于父,妻忠于夫。 但是,你想忠于你的大臣吗? 圣父应该忠于圣子吗? 丈夫应该对妻子忠诚吗? 不需要。 大家想一想,这不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吗?

正义也是一个大问题。 德、义、仁、爱、信,哪一个才是真义? 当这些“义”发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没有人有解释,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只能自己主动行动,或者自己做决定。 你说我不仁,我说你不公正。

忠诚已经成为惩罚人的武器。

这并不奇怪。 事实上,这个核心价值观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忠是单方面的个人执着,义是多角度的任意解读。 忠不变,义可变。 结果,要么他在说谎,周公害怕有谣言的日子;要么他在说谎,周公害怕有谣言的日子; 或为奸诈,王莽谦卑,不篡时。

事实上,一切政治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利益斗争。 追求利益只能意味着吹牛、撒谎和自命不凡。 这就是“虚伪”。 造一套假方法和技巧,就是一种“策略”。 如果你不采用马基雅维利策略,那是行不通的。 因为每个人都打道德牌,都想占据道德制高点,指责对方“不公正”。 这只能导致阴谋,而不是阴谋。

显然,马基雅维利是因为虚伪,而虚伪则是因为忠诚。 高举的“道德旗帜”其实才是罪魁祸首。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性病”。

换句话说,毛版《三国演义》的问题不仅仅是历史的“整容”,更多的是“改变”。 整容是允许的,但变性是不允许的,除非明确你所说的不是历史,读者不会把小说当作历史。 不幸的是,没有人明确指出这一点。

那么,这段三国历史的本质是什么?

上半场是曹操与袁绍的路线斗争; 下半场是曹魏、蜀汉、孙武之间的权力斗争。 随后三部分的统一,无非是回到了历史本来的方向。 指出这一趋势、找出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和主导力量,是历史的任务。

所以这本书里并没有太多的武力和阴谋。 这本书不是《三国演义》,而是《三国志》。 你可能不会看到你特别想看的东西,只是尽可能接近现实的历史。

朋友们,你们会失望吗?

​文章来源于《易中天中国史卷十:三国志》,作者: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1853.html

精练|《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武经总要·前集》《魏郑公谏录》《庚子应诏封事》挖空
« 上一篇 2024-01-31
一件琐事引发春秋十国大战,这都是齐桓公导演的一局棋
下一篇 » 2024-01-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