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舞台
西陵之战发生于公元272年9月至12月。 此时,蜀汉王朝已经灭亡近十年,司马氏继承魏朝七年了。
西晋对东吴形成两面夹击,荆州地区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西晋可以从襄阳南下攻打西陵、江陵等地,也可以从巴东沿江东进,攻打建平(今秭归,三峡大坝所在地)。 因此,荆州地区的防御是东吴的首要任务。
晋吴对峙
此时,这里的东吴最高统帅是陆逊的儿子、孙策的孙子陆抗(又名右杰)。 可以说,子承父业。 行署设在乐乡,下有西陵太守卜禅、江陵太守张宪、公安节度使孙尊。
卜禅是前总理卜直的儿子。 卜家久居西陵,内部都是铁板一块。
至于西晋,荆州地区的最高统帅是车骑将军杨祜,统辖襄阳。
隋炀帝有灭吴之志,(269年)任命胡为荆州刺史,掌管一切军事节庆。 车骑将军、侍卫将军仍如故……后来又增加了车骑将军,开府就如三师之礼。 《晋书·羊祜传》
海府像第三师那样,实属罕见。 二级车骑将军称号直接晋升一级,掌控一方军政大权。 这充分说明了晋武帝司马炎对他的信任以及他所在地区的重要性。
羊祜出生于太阳阳杨氏,其妹嫁给将军司马师。 他还有一个姨妈,也是颇有名气,名叫蔡文姬。 杨虎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他很有战略眼光,而且很了解人。 有机会我会详细谈谈他。 这次的主角不是他啦~
西陵之战前,两人多次尝试,彼此了解甚深。 国家亲人对国家亲人,英雄打英雄,可谓是有光辉时刻。
杨虎下面还有一个人需要提到。 以后他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杨钊此时是西晋荆州刺史。 他的履历稳定,从文职转为军职,之前也没有什么成功的战绩,主要是因为他劝入的功绩。 但他有一个比他更有名气的女婿,就是西晋文学家潘安。 如果不是他作为女婿,我们无从得知杨昭的早年生活。
到了272年,西晋在与东吴的对抗中占据了整体优势。 晋武帝司马炎一直想灭吴,他等待的只是一个机会。
2、雨来了
机会来了就来。
凤凰元年(272年)秋八月,吴君孙浩召部蟾入京。 吴帝孙浩嫉妒心极强,残忍凶残,下面的群臣已经人心惶惶。
步蟾在西陵扎营已近25年。 当他突然收到孙浩入职的消息时,他心里非常不安。 他认为自己失职了,害怕有人诽谤他。 我怕这会儿不好过,所以决定九月搬到金朝!
西陵(今湖北宜昌)的位置在晋吴对峙的时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西泠位置
长江三峡自西向东分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此时期水流湍急,两岸山势陡峭。 这里的军事重镇大多是易守难攻。
建平(今湖北秭归,三峡大坝所在地)位于巫峡和西陵峡之间。 河面宽阔,是难得的适合海军作战的缓冲区。 是东吴长江上游的第一道防线。 从建平沿河西行,便是西晋重镇巴东。
西陵位于西陵峡以东,是整个三峡的终点和出口。 是东吴的第二道防线。 西陵之后是江汉平原,不利于防御。 另外,西陵是从三峡中崛起的,其东、北两侧多为丘陵,略平坦。 因此,西陵也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威胁。
西晋与东吴对峙的关键在荆州,荆州地区对峙的关键在西陵。 如果西陵失守,和平建设就会陷入危险,东吴长江上游的防线面临系统性崩溃的风险。
陆康深知这一点。
西陵和国都建平都处于下游,受到敌人的攻击。 若敌顺流而下,其船远在千里,其星驰如电,忽至,则不能靠别军援救郡县。 这是国家安全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侵占领土造成的小伤害……如果有危险,国家就应该去争取。 《三国志·陆抗传》
步禅的投降对于西晋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但对于吴国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3. 军队压制领土
收到步蟾被贬晋的消息后,陆抗立即做出了回应。 他命将领左毅、吴延、蔡公等率兵前往西陵,将其包围。 围攻西陵后,陆抗并没有立即让部队发起进攻。 而是筑营,对内包围,对外防御侵略者。
陆抗围攻西陵
底下不少将领不明白,为何围攻而不进攻。 陆抗相信,西陵城的守备设施都是我亲自规划建造的,短时间内肯定无法攻克。 如果围攻西陵失败,西晋援军再次到来,到时候全军覆没。 不如搭个营地,闲暇待工。
但我推测另一个原因也很重要。 卜家在西陵经营多年,里面绝对是一块铁板。 很难从内部找到突破口。 因此,攻城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陆抗的决定不仅改变了战场局势,由攻转守,而且抓住了以逸待劳的机会,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敌人的胜利。
放眼西晋,司马炎怎么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呢? 于是,司马炎立即做出了安排。 骑将杨祜率兵出江陵。 荆州刺史杨钊在西陵迎禅。 巴东监徐殷攻打建平,救陈。
西晋的行军路线。 徐隐的海军人数不详。 估计在10,000到20,000之间。
当我第一次看到司马炎的安排时,说实话,我感觉很奇怪。 按理来说,此时争夺的焦点是西陵,所以主力应该派到西陵。 为什么杨昭只派了三万大军救援西陵,而主力杨祜却派了五万精锐部队前往江陵呢?
仔细想来,我推测主要是因为司马炎这次的目标非常大。 他不仅要攻占西陵,还要攻克东吴的整个长江上游防线。 如果顺利的话,他们甚至可以配合下游大军一举灭掉东吴!
江陵是长江上游东吴防线的后方地区。 如果江陵被攻陷,整个上游部队将被断绝退路,很快就会被解散。
面对西晋第三军的紧迫形势,陆抗将如何应对?
四、三方对策
陆康这次的回应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 他的用兵和对局势的判断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陆抗有多少兵力? 据《三国志》记载,约有三万人。
三万对十万,内有叛乱,两面为敌。 这场仗我们该如何打?
一不小心,你就会失去一切!
我们来看看陆抗的精彩回应。
1、配合西陵杨昭部族,关键词:战争。
陆抗手下将领听到西晋三军进攻的消息后,认为应该将主力调往江陵,但陆抗却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江陵的城防非常坚固,兵力也比较充足,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如果江陵被攻陷,那么派再多的人也没有意义,只会增加损失。 这意味着什么? 此时,一般情况下江陵是可以防守的。 如果不能保卫,只能是因为内部有问题,人民投降或叛乱。 那么无论我们去找多少人都是徒劳的。
陆抗为何对江陵城防如此有信心? 首先,陆抗是基建狂人,江陵的城防肯定是被他加固和改造的。 其次,江铃经历过战争的考验,是可信的。 还记得朱然镇守江陵的时候吗? 他们以5000人的兵力,抵抗了曹真、张郃等人率领数万大军的围攻6个多月。 朱然也在敌国名声大噪。
就算羊祜前来攻击,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擒获。 因为陆抗深知羊祜善于谋略,不善于用兵。
所以,江铃根本不用担心。 这个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西陵了。 如果西陵得到西晋的支持,不仅可以建立和平,而且南山蛮族也有很大的可能造反(这一招刘备在夷陵之战时就用过,效果显着)。 到时候,就没有办法挽救了。
因此,主力必须在西陵,将包围圈与营寨结合起来,以逸待劳,击败入侵西陵的杨昭部族。
2、西晋的主力是羊祜部落。 关键词是拖动。
江陵城防虽然坚固,不惧西晋的进攻,但也只能拖延杨祜的兵力一日,取得一日的优势。 于是,陆抗命江陵太守张宪修筑大堰,封锁江陵以北的江湖,淹没陆路,迟滞羊祜军的行军。
张宪部落修筑大堰拦水,耽误了羊祜部落的行军。
但杨虎很快就做出了调整。 你不是把所有的土地都变成了湖泊吗? 那就对了。 我将用船只运送部队和口粮。 同时,他们虚张声势,扬言要毁掉堤坝,让车辆继续通行,以迷惑对方。
陆抗识破了杨祜的心思,预言了他的预言,立即命令张宪毁掉堤坝。 东吴诸将都一头雾水,不听再三劝告(感觉陆抗和他的将领已经不在一个维度了)。 堤坝损坏后,水会退去,但被水浸湿的陆路会泥泞难行。 西晋的大军人车,怎么能移动得这么快呢? 难不成让杨虎也招募一支海军陆战队去攻打江陵?
堤坝被毁,羊祜的部队到了当阳附近也寸步难行。 直到西陵之战结束,江陵城墙都没有被触及。
东吴将领在第一层,杨祜在第二层,陆抗,嗯,这个时候应该很有气氛吧~
3、徐隐布,西晋偏师,关键词是抵抗。
至于从巴东水路而来的徐殷部族,只要安排水师在建平拦住他就可以了。 前面说过,建平地区水面稍宽,适合海军兵力部署。 东吴在水战中从来不惧怕西晋。
三方对策
5. 智胜
政策确定后,这场战斗的胜利者就出现了。 陆抗能否凭借营垒突破杨昭、步蟾的进攻,取得大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局。 即使是小胜或惨胜,都是东吴所不能接受的。 要知道江陵的羊祜迟早会开始进攻,到时候局势就不再乐观了。 陆康此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沧海桑田,英雄才会现出本来面目。
272年11月,杨钊到达西陵后,与步蟾会合,发起侧翼进攻。
东吴战争一开始并不顺利。 陆抗一方有不少士兵逃亡甚至投降了杨昭,其中就有将军朱乔和营长于瓒。
尽管形势不利,但陆抗仍然敏锐地抓住了逆境中稍纵即逝的机遇,从而扭转了战局。 于瓒身为营长,想必知道东吴军的实力和实力。 作为一个降级将军,他一定会如实说出东吴军的情况,作为投降凭证。 陆抗预料明天杨钊会攻击营中蛮兵防守的薄弱点。
于是陆抗就运用了他的计谋,连夜用东吴的精兵取代了这里的蛮族士兵。 第二天,杨钊对彝族士兵先前防守的地方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东吴早有准备,箭如雨下,杨昭大败而回。 形势逆转了。
虚拟的就是真实的,真实的就是虚拟的。 陆康再次预言了对手的预测。
到了十二月,杨钊已经无计可施,担心自己一个人深入,会出事,于是决定趁夜逃走。 陆抗见此情形,本想大规模追击敌人,但又担心步禅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单独对付双方。 于是命击鼓警告百姓,百姓只佯装追击。 杨钊部下听到鼓声,惊恐骚动。 他们都丢下铠甲逃跑了。 陆抗派轻兵追击,杨昭大败。
简直是智商碾压。
杨昭战败,但杨祜尚未触及江陵城墙,只得退守襄阳。 徐殷一事无成,只得退守巴东。
不用说,后来陆抗攻克了西陵,俘虏了步蟾。
一场毁灭国家的危机已经解决。
6. 评论
此战陆抗得以取得彻底胜利。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知己知彼。 陆抗之所以能够对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源于他对敌我双方的深刻认识。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战斗无险。
2、面对大事要冷静。 他像他的父亲鲁迅一样,在大事面前总是保持冷静。 只有面对危险保持冷静,才能准确判断形势,抓住逆境中为数不多的机会,实现成功翻盘(诸葛恪表示羞愧~)。 但陆家父子要做到这一点,是多么困难啊!
3、抓住重点。 不要盲目做事。 只有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 此战的焦点不在江陵,而在西陵。 陆抗的判断准确,导致了东吴的大胜。
4、善于用兵。 与这场战斗中的其他人相比(无论是西晋还是东吴),陆抗已经大气了~
西陵之战后,司马炎无法下定决心再次攻吴。 于是,东吴继续奋斗了8年。
公元274年,陆抗死后,东吴再也没有力挽狂澜的人了。 陆抗死后六年,即公元280年,东吴被西晋灭亡,天下统一,三国时代结束。
不知东吴君臣是否出城投降金朝。 他们是否想起了曾经助推大厦倒塌的陆佑杰? 唉,今日就算还有儿童节,也不能坐船下益州了!
历史没有如果,该来的迟早都会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1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