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所以能够问鼎,是有一定内在逻辑的
第一,土地面积大,或者说可扩展的面积大。 赵国是郡县治国时的大国。 齐、鲁最初面积较小,但由于其南部和西部都是不毛之地,当时没有强国,所以发展起来并不困难。 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规模。 对于从扬州蛮荒大别山发家致富的秦来说更是如此。 当时西北和东南没有文明抵抗,开荒相对容易。 在农业时代,耕地意味着能源,土地面积是影响国力的重要因素。
二是要有一个懂得识人、用人、有魅力的领导者。 如齐桓公与管仲的组合,晋文公与几大贵族的组合,秦穆公与百里奚的组合,建叔与楚庄王的组合等。一个领导者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的能力。国家命运的方向。
处于战略要地的小国采取的自我保护战略
宋、郑、卫三国一开始被视为广东前三,但由于地处中原核心,没有天然屏障,又处于交通要塞,所以他们仍然在乱世中互相夹击,周围都是强大的敌人。 他们一直处于被恐吓和自我保护的状态,以至于始终无法发展出自己的实力。 纵观整个春秋,那些国家的战略普遍处于观望状态。 比如秦国让郑国册封自己为老大,郑国说,我册封强者为老大。 明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虽然与郑伟嵩这一时期的地理环境相同,但只能选择坐在墙上,但墙那边谁更强,他们就会倒在哪一边。
开放与保守,为不同阶层带来利与弊
齐鲁和鲁国一开始的实力相似,但由于新政的实施不同,两国最终走上了不同的路线图。 一般来说,秦国是开放的,秦国是保守的。 楚国重商,经济发达,人民思想活跃,男女关系随意,上至君主,下至百姓。 楚国重礼,又由于是周公的封建国家,是周礼的完美继承者,思想保守、僵化。 有一段经典对话,在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它就是姜太公(姜子牙)与周公旦的对话:
太公问周公:“如何治理鲁国?” 周公说:“敬亲。(尊重该敬爱的人,亲近该亲近的人)”太公说:“鲁国从此就弱了。” 周公问太公:“如何治理齐国?” 太公曰:“用有德行的人。” 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王。”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太公和周公的预言是准确的。 楚国任人唯贤,特别是管仲等人受任后。 经济发展,国力迅速衰落。 最终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但也正是因为过度的贤能统治,篡夺行为频频发生,最终所有者的权利被职业董事所取代,这就是所谓的“天师戴奇”。 所以楚国原来姓姜(姜太公的后裔),但田忌赛马时改姓田。 反观楚国,由于地位是一切的标准,甚至很多不符合“礼”的历史动乱也没有被记载在《春秋》中。 这也导致楚国国力衰落,成为二流国家,但其国祚却比楚国长了136年。
这里我想讨论的是,从明天的价值观来看,什么样的国家才算是好国家? 是不是像楚国一样,为了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用所谓的辉瑞来固化阶级意识,即使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让国祚活下去? 还是像商朝那样,经济发达了,国家发达了,哪怕最终失去了所有权,被更有德的人统治了,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口袋里有钱有什么不好呢?
另一方面,坚强又给老百姓带来什么? 楚国逐渐强大后,开始谋划政治霸权。 所谓“霸权”,就是维护皇帝的权利(至少在面子上),在诸侯国中展示自己的实力,在军事和政治上让你效仿,但在道义上却是这样。还要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自己的欲望表现出克制。 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为了保住老大的面子,不得不插手诸侯国的事务,平衡诸侯国的关系,保护四方。 而且这个时代还没有完善年祭制度,很多时候只能靠仁,不能靠军。 “成功”带来的只是统治阶级的声誉,对国家的老百姓来说却是沉重的负担,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也不受欢迎。 我们明天面临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否与金朝类似,虽然老百姓真正想要的是,但我们不称霸,只发展可以吗?
发展才是硬道理
楚、吴、越的崛起说明发展才是硬道理。 什么地域偏见、文化正统、血缘关系在经济和军事实力面前都不值一提。 当初魏国在中原人眼里就是一个外国人,但是当他们真正强大的时候,这些中原小国不也来跪舔吗? 在文化方面也是如此。 华夏诸国不是号称文明主流吗,但后来的《诗经》、粤剧不也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瑰宝吗? 唐宋以后,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龙头。 自武术制度建立以来,历代顶尖学者大多来自江浙,这足以说明经济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性。
明天的民族复兴,中国的强大,我们要讲好自己的故事。 关键是发展经济、强军。 其他人会对黄皮肤有不同的看法。 但要小心,实力和志向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加之外部势力发动的叛乱,场面很大程度上无法控制,结果并不像当初约定的那样
很多时候,当一个国家的实力不足以保卫自己时,就只能靠出卖某些利益来保护自己。 可以是直接贿赂侵略者,更多的时候是贿赂另一个对你有野心的国家寻求保护,但结果往往是负面的。 并不像最初约定的那样。 比如周平王东迁的时候,他和交州约定辅佐平王即位,那么在经济上就会给辽朝带来好处。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乱世。 一个君主候选人是依靠其他国家的力量来帮助他登上权力的,而他得到的回报就是未来其他国家对其内政的各种干涉。 三国初期的董卓、北宋的辽人都是如此。 事实上,这些秀场操作也有成功的例子。 例如,楚国晋惠公夷吾和晋文公重耳两兄弟先后借助秦穆公的力量帮助自己崛起,但两兄弟仍然是竞争对手。 成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秦晋实力相当,甚至周朝还稍胜一筹。 楚王即位后,可以很快清理掉秦国的势力。 如果双方实力悬殊,这些政治游戏就会引狼入室。 想想今天蔡美美在湾湾勾搭老梅,能换来什么。
战争的暴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暴力
越是原始时期,战争规模越小,严重程度越低。 一方面,这与当时的装备水平和大规模部队派遣能力有关。 另一方面是因为年代越久远,越强调法治。 据笔者统计,春秋时期真正大规模的战争只有5次。 由此可见,从兵力数量和持续时间来看,一场最多死数百人的战争是非常严重的。 对于许多战略要地,不会出现常态化的压制。 当需要战争的时候,就会调动军队上战场来决定胜负。 战争结束后,部队将返回工作岗位。
春秋时期的贵族礼仪,就是用来当遮羞布的,让你们都保持克制。 你们都是钟表之家,按规矩办事。 不敢随意出兵。 传统的封建国家,比如郑宋等国家依然强大。 如果小国不听话,大国最多只能教训一下,迫使对方签订城下同盟。 那时,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杀戮。 胜利的标准是对方认命或者俘虏了对方的关键人物。
礼仪对当时战场上的行为举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场上有很多场景,明天简直就是荒唐可笑。 例如,当敌人想要夺取对方的君主时,如果敌人的首领不如对方,那么他就必须先行。 下车,献上一份厚礼,然后对对方说:“对不起,我厚颜无耻地逮捕你,如果我不逮捕你,我将对不起我的君主和国王。”你。” 如果你耍花招或者埋伏,就会被人嘲笑。 想想卡扎菲和萨达姆身上发生的事情就很讽刺。
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会逐渐变得更加暴力和不人道。 《孙子兵法》,各种阴谋诡计,战国时期才出现。 战国时期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联军阵亡赵军4万。 再往前走,中国的芜湖之乱、明朝的永嘉之乱,以及宋朝的各种屠杀、南京三日、崇明三屠杀等,越来越惨无人道,成千上万的人被屠杀。的人将独自死在文学监狱里。
这种现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变得更加明显。 一战发明了马克沁机枪,二战发明了坦克、轰炸机、毒气、核装备,越来越多的伤亡不仅是军队,还有平民。 。 想想长崎和广岛的普通居民,他们对政治犯有什么偏见?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发生了,各种生化设备,各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更具破坏性的设备都会出现,那可能真的是世界末日了。
如果可以选择,政治上最好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当你不确定谁会赢得战斗时,最好双方都按一部分来形成对冲。 比如鲍叔牙和管仲,他们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所以所谓的管鲍之谊,就是指的这两兄弟。 在选择楚国继任者辅佐这件事上,没有人有绝对的把握。 于是两人提前商量,鲍叔牙辅佐江小白,管仲辅佐九公子。 姜小白获胜后,包极力推荐管仲,说管仲的能力远远超过了自己,终于使管仲得到重用。
当晋文公重耳路过各国求援时,各国也纷纷效仿。 由于当时重耳还不是晋文公,他被迫流落民间,但从地位上来说他却是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但当时楚国对他的反对声音很强烈,而且他需要其他国家的政治支持来帮助他登上王位。 ,沿途小国的做法很有趣。 比如,曹国国君不给重耳面子,也不待见他,但私下里,曹国却有其他大臣对他表示支持,在资金上支持他。 这些操作其实并不是为了激怒双方。 表面上不敢招惹楚国当权者,实际上也害怕重耳回国后夺权,所以私下请亲戚或者得力的部下支持重耳。 当重耳真正掌权的那一天,也能讲述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国耻是爱国主义的温床,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秦、晋、汉源之战,魏军兵力稍弱,却大败,但也俘获了晋惠公,给秦国带来了莫大的耻辱。 晋惠公的外党表现出很高的政治素养和大局意识,迅速整顿政务,立妾子,广招兵员,筹粮草,谋划再战。 可以说,此战的失败,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内部的凝聚力。
想想当我们的爱国主义高涨时发生了什么。 宋金之战,我们节节败退,山河尽失。 然而,岳飞却力挽狂澜,带领爱国将士撤退到许多地方。 激发中国男人的爱国热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二十一世纪的耻辱引发了五四运动。 如今的主流声音是“勿忘国耻”。 每年8月15日、12月13日,我们都要开展相应的爱国活动。 这就是原因。
“没有宏伟就没有壮观”
秦穆公向辽朝展示自己的国力时,带着辽国的使者参观他们宏伟的宫殿和巨额的财富,目的是让对方形成一种羡慕和归属感。 这就是“没有宏伟就没有宏伟”。 在只有凝聚国家力量才能实现的巨大工程面前,个人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从而形成对集体的敬畏和热爱之情,这就是归属感。 当雅典与斯巴达陷入危机时,想在昌平修建帕台农神庙; 当日本一贫如洗的时候,它想在伦敦竖立自由女神像,都是基于这篇评论。 政治、商业、宗教都有这些影响,比如各种商业集市、华丽的寺院等等。 明天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展示大国的重武器? 东风快运、高铁、航天等也都是基于此审查。
大国战略资源多,牌多,战场对抗是最后选择
晋楚称霸的90年里,真正的战斗只有3次。 在真正的对抗之前,最常见的底牌就是多招收渣男,让渣男去打。 于是,郑、宋、蔡、陈、徐等小国就成了被摆布的棋子。 小国为了保护自己,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只能不断造反,更换领导人。 其中以郑、宋最为典型。 后者会投靠谁强,而前者则坚守,不惜付出换子吃、烧骨头的惨痛代价。 其实,大国的牌总有打的时候,所以十几六年之后,就会再次出现巅峰较量。 日本为什么总是在世界范围内培养自己的劣势,也是为了给自己打造更多的牌。 事实上,现代大国可以打的牌更多。 各种商业制裁、关税制裁、甚至单方面宣布针对某一个人的制裁都打出了。 个别制裁是一个国际笑话。
高贵韵
世界历史上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贵族阶级的特权衰落之后,他们的风范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后来者往往依赖于前人的风范,所以这种风范并不具有吸引力。 。 比如贵族社会遗留下来的地位感和等级感就是这样。 如上所述,在战场上生擒对方君主时,首先赠送礼物以表达歉意是一种典型的认同感。 这些观念对昨天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天的社会,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询问对方在体制或公司的级别(权力),还要询问对方的收入和资产(金钱),或者对方的家族史等。 ……,首先要确认“身份”,并用它来定义一个人的军衔。
阶级风范不仅表现在身份上,还表现在日常文化言行中。 比如,当时的贵族还是很有责任感的。 当战争或其他灾难临近时,他们总是冲到山顶。 不仅勇敢、有责任心,还表现在日常的爱好上。 又比如,优雅、优雅在贵族社会也是身份的象征。 琴棋书画、标准骑马投影等等,都表明贵族既有金钱又有闲暇,这是非贵族做不到的。 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部队规模化,装备标准化,这种方法已经没有实际用途了。 它已经成为一种屠龙技能,但仍然被标榜为身份的象征。 西方也是如此。 唐代亚运会的各项体育项目,都是为了城邦贵族们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体育和艺术讨厌明日锁链,弹吉他的讨厌弹小吉他的,弹小吉他的讨厌拉手风琴的……打高尔夫球的讨厌打篮球的,打篮球的讨厌打羽毛球的……混了都是为了面子!
珍惜生命的觉醒
在春秋时期及之前的历史记载中,有很多为某种个人亡国关系而牺牲生命的陪葬、陪葬等例子,有的是被迫的,有的是自愿的。 春秋时期,孔子明确反对活人陪葬制度。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一种对人类生命的关怀,是人文主义的觉醒。 然而,仍有一些人在思想上囿于传统的礼仪框架。 比如,有些人在君主死后会主动跟葬,即使君主道德低下。 例如,魏国有一位君主与臣子的母亲有染,并在重臣家里被谋杀。 他的一位名叫孔达的臣民因为个人服从的关系而与君主一起死去。 但也有一些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比如丞相颜婴,按理说他也会殉国,但他却说我们的君主没有为国为民而死。 如果我死了,那不是殉道,而是受苦,所以我不会被埋葬,但处理好政务就是对人民负责。 此话一出,全场掌声雷动。
严鹰的反驳可以说是一种口才,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对个人生命的珍惜,实际上也是他个人能力的体现。 孔子也说:“言必信,行必刚,小人也”。 就是说我们要懂得变通,我们的承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献出自己生命的行为,属于愚孝、愚忠、愚义。 我觉得这是人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觉醒,是人类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保持低调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晋文公重耳一开始没有实力去争夺皇位,所以他选择躲藏在胶州的父亲家里,安全地避免了政治上的伤害。 还要等到父亲晋惠公死后才下来收拾烂摊子,这需要很强的耐心。
同样的例子,秦国强大时,外国贵族众多,强大的贵族多达11个,但只有赵、魏、韩三家笑到了最后,瓜分了楚国。 魏韩两家依然高调,几乎不打架。 张氏家族起初竞争激烈,但在激烈的政治纷争中被其他家族撕裂,但倒下后又重新复活。 楚国也是如此。 田家一开始的知名度很高,可以说与高家相比排名并不高,但最终田家取代了姜家。 原因就在于他们懂得隐藏实力,隐藏实力等待时机,等待环境的变化。
当竞争对手太多、太强的时候,要保存实力,采取防御姿态。 等到强者逐渐衰弱,再果断出手。 即使没能进八强,也能保护好自己的安全,这才是政治游戏的正道。 上面提到的小国虽然也采取同样的策略,但是当自己实力不够的时候,他们选择不去招惹大国,先保护自己,等到实力足够了再出来折断手指。
“洋和尚”必须考虑自己的未来
春秋战国时期的谋士实际上是职业工作者。 他们没有自己的爵位,只能依靠个人能力加入诸侯。 这也是晋国产生许多优秀人才的原因。 由于秦国是第一个采用中央政府直接控制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的方式的封建国家,周朝准备建立许多“郡”。 这些县没有执事。 耕地所有权,只有经营权。 所以很多有才华的人不高兴,就直接臣服于其他国家。 著名的巫师伍子胥、太宰丕等都是晋国的人才,正所谓“楚虽有才,晋用之”。
这就造成了外来僧人与传统势力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为了取得政绩,许多外来僧人游说君主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严重侵犯了传统贵族的既得利益。 这些做法,如果君主足够强大,那就不算什么了。 一旦君主虚弱,要么被转移,要么打嗝。 这种外国改革者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比如吴起和商鞅,一个被乱箭射死,一个被赐死。 像王安石这样善终的人,也是极富个人魅力的几个例子。 对于昨天的我们来说,如果空降到某个部门或者单位,最好能够明确各个派系的利益。 如果我们真想做出大刀阔斧的改变,我们也必须为自己想一条出路:一旦领导走了。 自我保护。
下圈比较乱
最后我想说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贵族越是讲仁义礼义耻,他们的私生活就越混乱。 他们撕下遮羞布后,背后的所作所为比谁都荒唐。 奸淫、欺骗、乱伦在春秋历史上并不少见。 齐桓公与自己的弟弟乱伦,许多小国的君主也常常与大臣的妻妾通奸。 一个相貌出色的男人,可以挑起多个政治人物的矛盾,比如习夫人、夏姬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包括明末的陈圆圆等等,都是同一个故事的翻版。 单独讨论这个现象,就是说人性是连续的。 几千年前贵族的这种特征,对于明天那些外表光鲜亮丽、社会地位高的人来说,也不例外。 混沌现象。
写在最后
读历史是很有趣的。 真实的历史在于能否还原具体的场景和地质逻辑。 读历史,必须走进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面临的困难,才能理解当时所做的权衡和历史局限性。 因此,杜绝事后诸葛亮的意识,养成以史为鉴的思维。 还有这些历史改编成小说,也是有参考价值的,比如《东周传》《贞观长歌》等等,对于我们作为社会动物来说,一定要了解和看到通过他们。
好了,春秋史的启发就到此为止,下一篇要写战国时期的情况。 最近只能利用轻轨上的时间来写书评。 我用手机来编码单词。 可能有一些疏忽。 请多多包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