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三国演义》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情节与手法

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杀华雄的情节,这是学习侧面对比手法的最好素材。

我们来复习。

关羽出征前,先写了华雄的勇猛无敌。 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杀掉了想要打胜仗的将军包信的弟弟包忠,进而击败了孙坚。 孙坚是像项羽一样的英雄。 被袁绍评价为“猛”,成为讨伐董卓的急先锋。 不过,他也被华雄打败了,于是华雄势不可挡,逼近了联军驻军。

袁绍麾下,袁术孝部将羽涉率先出战。 “战斗失败,被华雄斩杀。” 所有人都震惊了。 随后韩馥手下大将潘凤出战,威风凛凛——“骑在马背上,手持大斧”。 结果很可笑——离开没多久,天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首了。” 所有人都黯然失色。 。

看看大家的反应,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气氛有多么紧张。

这时,关羽请战。

书上写道:“诸侯听见关外鼓声大喝,仿佛天崩地裂,山摇地动,无不大惊。正欲询问,鸾钟声一响,马到军中,云起华雄头,抛地。”

这些描述实在是太精彩了。 多快! 多么酷的举动啊!

侧面描述的运用确实很精妙。 大家想一想,如果正面描写关羽杀华雄的动作,是写不出出神入化的效果的。 侧面的描述可以给读者提供无尽的想象。 你甚至可以想象孙悟空与怪物战斗的情景。

但关羽温酒杀华雄这一情节的价值还不止于此。 这个典型情节的更大价值在于比较了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指挥水平。

老三国关羽温酒斩华雄_关羽温酒斩华雄全集_三国关羽温酒斩华雄

1.曹操的胸怀和气度远远超过袁绍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回家乡。 他非常高效地组织军队,颁布纠正法令,迅速召集十八个诸侯联手讨伐董卓。 虽然组织、召集等所有工作都是曹操完成的,但曹操并没有居功,而是出于正义推举袁绍为联盟首领。 曹操很看重袁绍的影响力。 他说:“袁本初四世、三世,旧官多,又是汉代名相的后裔,可以为盟主。” 排坐。”喝了几杯,他说道:“现在既定了盟主,各听命,共同拥护国家。 别在意实力。”

有了组织,就有了职位的顺序。 曹操预料到了席位排列上会出现的冲突。 他首先解决了这个重大冲突。 至于袁绍,面对华雄来势汹汹的攻击,他已经逼近了大帐,处于临危不惧的状态。 他发现公孙瓒身后站着的刘关章“相貌异常”。 他介入了,但结果是什么?

我们看下面的描述:

绍曰:“公孙太守背后是谁?”

瓒唤玄德出曰:“吾自幼为兄弟,刘备为平原帅。”

”曹操道:“难道是刘玄德打破了黄巾吗? 昝说:“是啊。” 当即命刘玄德前去拜见。 瓒详细介绍了玄德的功绩和背景。

”绍道:“既然是汉宗,就来坐吧。 他命令他坐下。 谢谢。 绍曰:“我不尊你为贵族,我尊你为皇夫。” 玄德坐在最后一个位置,关、张二人交叉双手站在他身后。

我们要注意的是,曹操在公孙瓒介绍刘备之前就提到了刘备对黄巾之乱的功劳。 由此可见曹操关心天下英雄。 在袁绍的追问下,公孙瓒介绍了刘备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功绩;二是刘备的功绩。 另一种是血液。 公孙瓒的命令是功第一,血最后。 然而,袁绍看重的是地位和血统而不是能力。 他给刘备让座后,还加上了一句“我不尊你为贵族,我尊你为皇太子”的废话,淋漓尽致地说明了他的浅薄。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刘备不是一个征战天下的英雄,而是一个张良式的人才,他绝对不会与袁绍交往。

2、曹操不拘泥于血统身份,有能力识人、按才用人。 袁绍则恰恰相反。

面对华雄的威胁,袁绍并不想在自己的帐下寻找人才,而是感叹手下大将颜良、文丑的缺席。 这时,关羽忍不住请战。 关羽相貌不凡,气度非凡。 袁绍第一反应是问道:“你现在的职位是什么?” 当得知他在刘备帐下担任骑射手时,帐中的袁术竟然大喊道:“你欺我诸侯,无将?量一弓箭手,安定下来。” 你还敢胡言乱语! 跟我战斗吧! “袁术和袁绍是兄弟,是真正的挚友,心意相通,袁术的话代表了袁绍的观点,他们已经快走投无路了,还在谈论地位和排名。

我们再看看曹操。 他急忙拦住袁术,道:“路上息怒,此人既然口出大言,必定有勇有谋。若想教训他,万一不胜,再追还来得及。”惩罚他。”

但袁绍仍然不同意。 他的理由是“派弓箭手上阵,会被华雄嘲笑的”。

曹操极力推荐关羽,说道:“此人相貌不错,华雄怎么知道他是弓箭手呢?” 曹操教给关羽一杯热酒,和关羽一起喝了下去。 他跨上马,向他走去。 直到这时,山峦才震动起来。 关羽杀华雄谈何容易? 作者用了四个字:“酒犹温”。

这四个字不仅表现了关羽的勇敢,也凸显了曹操的智慧和袁氏兄弟的愚蠢。

作完这些比较,作者觉得还不够,继续让袁氏兄弟表演,以示浅薄。 我们来看看关羽回帐后,曹操和袁氏兄弟的反应:

袁术勃然大怒,喝道:“我还卑微到县令手下面前显威!把他们都赶出帐去!” 袁术的态度是袁绍的态度,与曹操完全不同。

曹操曰:“有功者,必有赏赐,何必分高低呢?”

舒曰:“我只看重一位县令,所以辞去吧。”

”曹操道:“怎能只说一句话而错过大事呢?

命公孙瓒带着玄德、关、张回寨。 群臣皆散。 曹操暗中派人喝牛酒安抚三人。

《三国演义》描写了董卓乱国,解决了东汉末年宦官外戚问题,进而迎来了权臣问题。 写董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诸侯出现。 其中,主要突出了曹操和袁绍两个形象的对比,为随后官渡之战的胜败埋下伏笔。

征服天下需要人才,所以齐桓公任用管仲,取得了春秋第一霸主的地位; 燕昭王任用乐毅,取得了灭齐七十多座城池的壮举。 天下大乱之际,“得才者得天下”已成为共识。 战国时期,有“王不贵,贵人贵”的舆论。 这不需要用三国时期来概括。

地位显赫,有一定基础的袁氏兄弟,不懂这个常识。 尽管霸权之争已经开始,但他们仍然沉睡在头衔和血统之中。 但曹操却独具慧眼,能在乱世中识才,厚待贤士,为己所用。 这也是他战胜董卓后不断成长的主要原因。

袁绍礼法严格,“外禁内忌,喜谋而不决”。 曹操一举获胜的主要原因。 作者对他感触颇深,评价道:“空留三千英雄,而英雄有百万”。 曹操虽然是对手,但也对自己的失败表示遗憾,说道:“河北何以有如此多的义士!真是可怜啊!袁氏若不能用,我怎敢正视此地?” ”

官渡之战的胜负并不取决于天时、地利、兵力,而主要取决于指挥员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的使用。 袁绍败给曹操,并不是军队的失败,而是他自己的失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67675.html

玩家必读秘籍“微信开心泉州麻将开挂”揭秘开挂教程-知乎
« 上一篇 2024-04-30
朵朵爸爸:许褚武功不高,到不了一流
下一篇 » 2024-04-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