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卡牌游戏,《三国志》必不可少的就是策略战术。最近重温了《三十六计》,发现里面的很多策略都能运用到《三国志》中。一起来领略古典文化的魅力吧。
第一个计划:隐瞒真相
有备而无患,多看少疑,阴在阳中,而不在阳的对立面。
翻译: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就会很容易放松;如果你习惯了看清某件事,你就不会怀疑它。秘密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以公开的形式。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包含非常机密的东西。
三国中常见的一种战术就是储牌,如果像南蛮这种牌不假思索地使用,可能并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但是如果储牌一回合呢?不知名的牌可以“隐藏”别人的看法,等到时机成熟时使用,很有可能会赢得比赛或者反败为胜,让敌人后悔莫及。常见的应对方法有内奸隐藏AOE、魏延奇谋、国战中隐藏关羽、张飞或者袁绍等。作为三十六计之首,“蔽天渡海”确实值得玩家认真思考,学会这一招,离胜利就更近一步了。
第二计:围魏救赵
与其对抗共同的敌人,倒不如分化敌人;与其对抗阳,倒不如对抗阴。
翻译:我们不应该树敌太多,而应该一个一个地打败他们,对于我们不急于消灭的人,我们应该隐藏我们的意图。
旧版韩当的解忧技能其实挺像一个“围魏救赵”的计策,只不过因为插曲的原因,这个技能一直没能发动。其实在三国中,当我方重点人物被重点围剿时,我们一般会破坏敌方重点敌人的武器,以保护己方队友。这也算是对“围魏救赵”的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所以在玩三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判断场上人物的主要矛盾和挑衅的点,根据矛盾合理地攻击敌人,这样才能让我方队友活得更久,创造更大的收益。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我已分明,友军尚未确定,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带领友军击杀敌人,将导致扣分失败。
翻译:作战目标已确定,但朋友态度尚不稳定,应诱导朋友消灭敌人,避免浪费自己的力量。
当叛徒看到忠臣是黄盖这样的人,肯定会很高兴,因为这种忠臣攻击力强,可以削弱叛军,而他防御力弱,叛军也愿意削弱他。所以叛徒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诱导忠臣和叛军互相厮杀,从而获得利益。比如说,黄盖这样的忠臣,如果不杀掉,影响就很大,叛徒可以放过他,逼迫叛军与忠臣作战。在国战模式中,临时盟友要善用又要防备,尽量借助他们的力量与敌人作战,保存自己的实力。
第四招:等待敌人疲惫
困敌之道,不以战止战,而以弱胜强。
翻译:控制敌人力量发展的命脉,将其绞杀,而不是主动进攻。这是“损其刚,益其柔”原则的运用。
等待敌人疲劳也是很值得学习的策略,对于敌人比如郭嘉、王邑这种卖血风格,有时候与其碰他们,不如放弃击杀。在人多势众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冲动,曹丕的情况很常见,主公经常在叛军还没恢复过来时就开始盲目攻击曹丕,结果自己机动性被控制,然后一个雪球就结束了,输了也可惜。在人多势众的情况下,还是以保持状态为主,卡牌差会迅速建立优势。孙权的单挑也经常使用等待敌人疲劳的战术,状态占优的情况下,不赢都难。
第五招:顺势而为
敌人危害较大,要顺势而为,刚柔并济。
翻译:当敌人处于极大危险的时候,要乘势而上,以优势兵力攻击弱者。
当敌人陷入危机的时候,快速去干掉敌人,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严白虎的雉盗其实就是典型的趁势而上的打法。如果一定要在三国杀中使用这种打法,我们可以把这种打法理解为攻击敌人的弱点。比如张辽和甘宁可以重点控制牌少的和怕被控牌的,尽量打伤体力少的和怕血少的。其实这种打法大家基本都知道。简单来说,你的攻击就是让敌人吃亏,打中要害。
第六计:佯攻东边,攻向西边
民乱心杂,不料下坤上兑之势,乘其无制而取之。
翻译:敌人盲目地四处乱撞,对形势一无所知。这是《易经》《崔》篇中提到的“下坤上兑”的混乱症状。我们必须趁敌人失去控制之时将其消灭。
利用假动作穿过对手的视野,达到真正的目的。在三国杀中对应性不是很高,因为三国杀基本都是针对性攻击。当然,当敌方角色看到自己不是攻击目标时,可能会放松警惕,留一些爆牌降低防御。如果你对这些比较敏感,可以直接攻击他,打残他甚至击杀他,那么在这场游戏中的优势就会比较大。所以,随时不要放松警惕,很有可能敌人上来就捅你一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