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风起陇西中的刘禅:是昏聩无能还是大智若愚?

新三国的曹真_新三国曹真_新三国曹真被黑的好惨

本文约5100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最近,三国谍战剧《陇西起风》中末代皇帝刘禅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剧中对刘禅的描写并不多,出场时要么从背后展示,要么隐匿在幕后,只露出一张模糊的脸。但这个形象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愚笨、笨拙、有些智力低下的刘禅大不相同。

剧中不少情节甚至向观众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刘禅并不是一个傻子,而是一个躲在幕后的阴谋策划者。

千百年来,刘禅一直被贴上“喜不思蜀”的标签,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但近些年来,刘禅却成了一个被人误解千年、大智若愚的君王。那么,哪张脸才是真正的刘禅呢?

人生前半段:稳定的“二元权力结构”

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都是通过比较而得到的。刘禅的历史评价早已被庸俗化,不仅因为他是一位亡国之君,还因为人们常常将他与刘备、诸葛亮相提并论。刘备是“天下英雄”,诸葛亮是“千古名相”。当刘禅被置于这两重光环之下,两人之间的差距自然就显而易见了。

新三国的曹真_新三国曹真被黑的好惨_新三国曹真

被两位前辈强者包围的刘禅心里很苦涩。来源/电视剧《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截图

曹操、蜀刘备、吴孙坚孙策、孙权(前半生)是开拓三国版图的人,三国的版图和基本基础都在他们手里建立起来。三国之间虽然不断争斗,但是势力对比和领土大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也就是三国进入了维持现状的统治者时代,各有不同。

就拿曹魏来说,曹操一生征战,面对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强敌,曹丕、曹睿在位时,不仅要应对吴、蜀的入侵,还要平衡朝廷内部的官僚,制衡派系,使整个官僚体系有效运转,不至于变得太大而无法掌控,威胁到皇权。除此之外,维持现状的统治者还要面对树立个人权威的问题,国家是统治者用血汗开辟边疆创造出来的,朝廷大臣无不臣服于他,而维持现状的统治者只是凭借血缘关系继承基业,又如何能赢得民众的支持呢?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刘备、孙策等大帝去世后,权力交接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动荡不安,比如曹操一死,臧霸部和青州兵“以为天下有叛乱,纷纷击鼓而去,毫无征兆”。刘备死前后,韩嘉节度使黄元、南中将军雍开相继造反。孙策暴死孙权即位时,也有庐江李庶、王室孙皓造反。能接替皇位的人寥寥无几,而大部分旧臣只是旁观而已。如何实现权力交接,让那些只是旁观的老文武大臣一心一意地侍奉自己,考验着新君的智慧和能力。

新皇帝的威望显然不如前任,这些尚且年轻、缺乏经验的新皇帝不得不寻找帮手。曹丕依靠曹真、曹休等宗室和司马懿、陈群等士族,依然继承了曹操时代的“谯沛集团”和“颍川集团”。曹魏政权的权力格局一直维持到曹芳时期。孙权任用周瑜、张昭等淮泗派,后来又提拔陆逊、顾庸等江东贵人来制衡他们。这样的格局让东吴顺利度过了多次政治危机。然而在孙权执政后期,淮泗派势力渐衰,江东贵人与孙权闹翻,一个新的江东贵人(全聪)崛起,权力格局逐渐失衡。再加上孙权两个儿子之间对皇位的争夺,最终导致了内部矛盾的严重,使得东吴的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新三国曹真被黑的好惨_新三国的曹真_新三国曹真

曹丕安排了曹睿、曹休、曹真、司马懿、陈群四位大臣,覆盖了皇室和士族两大政权支柱。来源/电视剧《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截图

刘禅即位时,年仅17岁,比孙权即位时小了两岁。当时,蜀汉政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失荆州,又败夷陵,魏、吴虎视眈眈,内部发生变故,大臣大多死去,正如诸葛亮所说“真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因此,刘禅即位后,蜀国进入了特殊的政治体制,正如魏略所说“政事以葛氏把持,祭祀则吾为寡妇”。

刘禅作为名义上的国家统治者,主持祭祀天地祖庙等国家大事,而诸葛亮则掌管国内外军政大事,是国家的实际决策者。诸葛亮在《出都奏疏》中明确指出:“宫中政事,皆大欢喜,在实际运作中,皇宫与相府、内廷与外廷,并无须割裂,而是相通相通,以给诸葛亮最大限度的治国空间,减少制约与桎梏。”

新三国曹真_新三国曹真被黑的好惨_新三国的曹真

电视剧、电影中永安将孤儿托付他人抚养的情节。来源:电视剧《新三国》截图

刘禅将朝政全部托付诸葛亮,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刘备临终时“将孤儿托付给梁宰相、尚书令李严为副”的安排。同样是亲信之臣的李严被孤立在江州,远离政治中心,连“统领国内外军务”的权力也被逐渐剥夺,终于在建兴九年,因运粮不力被诸葛亮弹劾,被废为都督,流放百姓。

蜀汉政权“二元权力结构”的形成,以往学者多集中于诸葛亮的政治用意,甚至有不少人将诸葛亮与曹操相提并论。在他们眼中,后主刘禅的处境,就像汉献帝刘协一样,是傀儡。诚然,诸葛亮的相府与曹操的“八府”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相府开府的制度,也是从曹操那里继承下来的(曹操之前东汉没有相府,三官分管),但后主刘禅并非独断专行。可见,刘备死后蜀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变化,都是刘禅与诸葛亮共同参与的结果。换言之,“政治由葛家把持,祭祀由我做主”的“二元权力结构”,其实是最符合刘禅利益的选择。

这一切源于刘禅和诸葛亮早在荆州时期就结成了天然的政治同盟。建安十二年(207),诸葛亮复出,刘禅出生,历史的偶然让年龄相差20岁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六岁孩子的命运就绑在了一起。刘禅出生后,刘备经常出征,诸葛亮负责平定后方,供给粮草兵马,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刘禅的监护和抚养责任。诸葛亮陪伴刘禅的时间很多。诸葛亮在刘禅的生活中,比起刘备,更像是一位“父亲”。《出都奏疏》中谆谆教诲,不断提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后人觉得它更像是一篇《子谏》。

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始终维护刘禅唯一合法继承人的地位。刘禅并非刘备的嫡子,其生母甘夫人虽然“常督内政”,但因刘备“嫡妻数丧”,生前并未执政,并未“立为嫡”,死时为妾。后来,刘备又为了政治联姻,娶孙夫人、吴夫人为嫡妻,使刘禅的继承人地位不明朗。诸葛亮为解决这个问题,做了两件事,一是劝刘备杀掉养子刘封,为刘禅登基扫清道路,二是亲自担任刘禅的学术老师,在闲暇之余亲自抄写《申》、《汉书》、《管子》、《六策》等著作,其中《刑法》一书作为刘禅的教材,刘备不遗余力地称赞刘禅的才华。这也是为什么刘备最后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感到欣慰:“相国钦佩你的智慧和能力,大大的提高,超出了我的预期,你若真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新三国曹真_新三国曹真被黑的好惨_新三国的曹真

电视剧里的甘夫人和米夫人。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刘备在永安去世后,亲政的诸葛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封刘禅的生母甘夫人为皇后,与刘备合葬于惠陵,从而化解了刘禅十余年来作为庶出之子的尴尬身份。君臣之间相互理解、精诚合作,诸葛亮是重要的基础。此后,刘禅便松手,将权力移交给诸葛亮。即便在诸葛亮与李严为党争时,在诸葛亮与反对北伐的朝廷大臣辩论时,也明显偏袒诸葛亮,这体现了刘禅对诸葛亮的充分信任。而诸葛亮也只有继续北伐,投身于事业中,才能表现出他的忠诚,表现出他对刘禅君主制没有威胁的意识。

后半生:他比孙权更熟悉政治制衡

刘禅与诸葛亮的“二元权力结构”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它基于蜀汉内外交困、生存危机的现实,建立在诸葛亮与刘禅之间超越普通君臣关系、接近父子关系的真挚关系之上。当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时,这种模式已经无法复制,28岁的刘禅已不再是年轻的统治者,他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权力重新收归自己手中。

一是废除相国之职。如上文所说,东汉无相,三官为首。东汉末年,曹操重新设立相国之职,意在服务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野心。蜀汉相国是为诸葛亮量身定做的,蜀汉相国之所以没有像曹操的相国一样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是因为诸葛亮的绝对忠诚。刘禅对诸葛亮的任何一个继任者都信任不了,干脆就暂停了相国之职。蒋琬最终做了大元帅,这算是弥补他不能做相国的极大荣誉(刘备称帝前是大元帅),而后来的费祎、姜维只是担任将军一职。蜀汉相国的地位屡屡被“贬”,体现了刘禅对朝廷官员控制力的不断增强。

新三国的曹真_新三国曹真_新三国曹真被黑的好惨

电视剧、电影中的蒋琬。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二是削弱辅政大臣“开府”的权力。诸葛亮以宰相、益州刺史的身份开府治国,驻守汉中沔阳。他的宰相府体系非常庞大,下设尚书、军机、军师、护卫、将军等职,而军机、军机处长、中郎将等职位几乎囊括了当时蜀汉的所有精英人才,包括魏延等前朝元老,还要求他们兼任相府官员(先任宰相司马,后任前朝军机处长),使汉中的宰相府成为蜀汉真正的政治中心。诸葛亮死后,刘禅任命大将军吴懿督办汉中,后来又用目不识丁的王平取而代之,并让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留在成都,以切断汉中与宰相府的联系。虽然蒋琬后来在汉中待了几年,准备新一轮的北伐,但东征计划失败后,他被召回,驻扎在离成都不远的富县(今四川绵阳),并在那里病逝。接替蒋琬的费祎,没有北伐之意,便把将军府安放在汉寿(今四川昭化),最终在那里被刺杀。姜维时期,虽然刘禅授予他重启北伐的权力,但汉中太守由荆州老人胡济任命,以分权,成都以外的地方,不可能出现“二朝”。

三是刘禅在人事安排上更多地展现了自己的想法。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董允三人先后担任蜀汉尚书令,是蜀汉总政的实际掌握者,都是诸葛亮培养出来的“人才”。“忠义之士,死而后已”,无论从能力还是忠诚度上讲,他都是当时蜀汉官员中的最佳人选。出于对诸葛亮遗愿的尊重,刘禅默许了这种人事安排,但刘禅与蒋、费、董三人关系好不好就很难说了。比如董允在内务府尚书时,就严厉反对刘禅将美女纳入后宫的想法,这让刘禅“更加怕他”。

董允死后,刘禅提拔心腹陈直为宫中侍郎,后又迁他为尚书左侍郎。陈直是尚书左侍郎许敬的曾孙,从未在诸葛亮的宫中任职。他是一个没有任何荆州背景的人,但陈直是一位具有东州色彩的政治新人,也是刘禅真正的“亲信”。刘禅对陈直的利用,凸显了他对荆州派系长期把持朝政的不满,巧妙地在蜀汉朝廷中实行了平衡艺术。陈直深受刘禅的信任,“遵从皇帝的旨意,与宦官通达,深得信任爱戴,威势甚大”。陈直掌中书省八年,死后,刘禅痛哭流涕,追谥他为忠侯。

姜维地位的提升也是刘禅的本意。《三国演义》把姜维描述成诸葛亮传授他一生学识的人,但实际上,作为一名投降将领,姜维在诸葛亮时期地位并不高,远远没有资格成为接班人。不过也正因为投降将领的身份,他在蜀汉成为了政治新手,没有任何根基,也没有派系色彩,这让他更容易得到刘禅的信任。姜维死后,刘禅将姜维提拔为护军将军,与费祎一同任尚书。姜维和费祎在北伐问题上争论了很久,刘禅希望看到姜维和费祎互相制约,结果也达到了。费祎遇刺,舆论风起云涌,姜维成为最大的“嫌疑人”。但刘禅不仅没有追究此事,反而让姜维重启了大规模的北伐,此后姜维每年都出征,这是姜维向刘禅宣誓效忠的方式,也是姜维唯一能让刘禅安心的方法。因为只有手握重兵的将领才会不遗余力地征伐异国,他才没有机会干涉朝政,威胁到国君的地位。于是从延熙十六年开始,姜维和刘禅就建立了一种新的君臣默契:姜维主宰征伐,而一切国事都集中在刘禅的手中。

新三国曹真被黑的好惨_新三国的曹真_新三国曹真

电影、电视剧中的姜维。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自古以来,对君主权力构成威胁的势力无非三种:权臣、外戚和王室。刘禅通过上述对政治制度的改革,在掌握政权后,为蜀汉消除了权臣专政的土壤。不仅文武百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而且权力也互相制约,无法对皇权构成威胁。而蜀汉的外戚和王室也同样软弱无力,在刘禅的压制下,始终无法独霸一方。另一方面,曹魏政权被权臣夺权,方、毛、孙权、孙亮、孙休三位主公沦为司马家族的傀儡,或被废黜,或被谋杀。反观东吴,自孙权后期以来,一直陷入无休止的内部斗争之中,权臣与王室血战不休。孙亮被废,孙休也平庸无为,与稳坐成都王府四十年的刘禅相比,魏、吴两国的少主们简直相形见绌。

当然,刘禅并没有当中兴领袖的本事,他掌权后,只能表面上维持蜀汉的局面,在“复辟汉室”这个遥远而虚幻的目标上,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只能算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庸君。在蜀中安逸氛围的影响下,他的意志在多年里逐渐消磨殆尽,陈直死后,宠信黄皓,疑心姜维,后走人。东汉王朝也走上了同样的衰败之路。延兴元年(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到达成都城下,刘禅放弃抵抗,投降了城。在蜀中久留的统治者,都有一种听天由命的心态,认为与其拼死一搏,不如顺其自然。当年的刘章如此,50年后的刘禅也是如此。 (欲了解刘禅的故事,请点击这里)

新三国曹真被黑的好惨_新三国曹真_新三国的曹真

电视剧中邓艾偷渡阴平的场景。来源/截图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刘禅:“任用贤臣,则明君也;扰乱宦官,则愚君也。所谓‘白绫不恒久,只染一色’,真是名不虚传!”说刘禅不过是个普通人,倒也公平,可惜他生于帝王之家,又生于英雄辈出的乱世,不幸成了千古暴君的代名词。

(作者为文史作家,北京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乱世书信:书信中的三国故事》、《宗族纷争:三国豪门的政治博弈》)

结尾

作者 | 成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4323.html

三国演义中武力值最高的冷门人物曲阿小将,你知道吗?
« 上一篇 2024-08-29
真实历史上的张飞:万人敌、勇战张郃、虎啸当阳桥
下一篇 » 2024-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