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的儿子非常多,除了早年因病去世的长子朱友昱之外,还有亲生儿子朱友珪、朱友贞、朱友章、朱友用、朱友晖、朱友子,以及养子朱友文、朱友让等。但是这些皇子中,谁的地位最高呢?最珍贵的无疑是四皇子朱友贞。因为他的母亲是朱温一生唯一爱过的女人——张夫人。而朱友贞的性格也和母亲很像,“性情沉稳寡言,喜好儒学”。但不知道是不是朱友贞的妻子张夫人在床上侍奉公公不够好,朱温执意要将皇位传给养子朱友文。
朱友贞
朱友贞掌权
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朱温没有把皇位交给血统最纯正的朱友贞也是情理之中的,原因就在于朱友贞“喜欢儒生”,乱世之中,如果没有硬朗的性格,不眨眼就愿意杀人,迟早会被吃掉。尤其是在晚年,朱温遇到了一个致命的对手,几乎无敌的晋王李存勖。为国拼尽全力的朱温,却被年少的李存勖打得落花流水,沦为笑柄。以朱友贞的性格和能力,根本不是李存勖的对手,朱友勖又怎么可能把李存勖怎么样呢?
柏乡之战
本来朱温有一个完美的继承人,就是他的长子朱友昱。朱友昱自幼擅长射箭和驾驭战车,跟随太祖征战,为人仁厚大方,很受将士们的爱戴。如果朱友昱继位,面对实力强大的李存勖,至少可以打成平手,但朱友贞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可惜朱友昱英年早逝,只能选择非朱家子弟但能力出众的朱友文,却被朱友珪和朱友贞嫉妒其才华而杀死。
朱友贞虽然性格沉稳,但并不是什么善人,他觊觎大梁皇帝之位已久,但一直装作深沉,所以别人都以为他没有野心。这时,“黄雀”朱友贞终于出手了。因为朱友珪在军事上没有根基,军中大佬们没有一个听他的话的,而朱友文又被杀了,现在只剩下朱友贞一个选择了。再加上这些大佬们都很尊敬朱友贞的母亲张夫人,所以朱友贞普遍受到他们的青睐。在梁朝第二任皇帝、魏博军都督杨师侯的大力支持下,朱友贞发动兵变,逼迫还未坐上皇位的朱友珪起兵造反。丰礼皇后张皇后自杀。不过朱友贞并没有在洛阳登基,而是在他的出生地东京汴梁当上了皇帝。但朱友贞却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大梁帝国的末代皇帝。
从血统上看,朱家的帝国最终还是回到了最该得到它的人手里。但从保全江山的角度看,朱友贞根本就没有乱世求生的能力。如果生在盛世,朱友贞还能做一个温和的统治者。但当李存勖强大起来,对梁朝的存亡造成严重威胁时,朱友贞却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梁强金若
其实相比于此时梁、金的局势,朱友贞手中的牌并不比李存勖少,梁朝在五代时期算得上一流的多名顶级将领都还在世,比如葛从周、杨师侯、牛存节、刘询、谢彦章、王彦章、寇延庆、王坦等,梁朝整体军事实力完全可以和李存勖长期抗衡。更重要的是梁朝的战略空间比河东要广阔得多,湖南、浙江、福建、岭南等地都归顺了梁朝,不肯归顺梁朝的蜀主王建已经年事已高,杨武又处于内乱之中,可以说梁朝在南线毫无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全部力量对付李存勖。李存勖南有梁朝朱友贞,北有契丹阿保机,大燕刘守光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即便是当时,人们也不敢随意押注李存勖。只要朱友贞能打好手中的牌,退则守河朔,进则吞并河东,一统天下。
可惜朱友贞的能力实在是太过平庸,其不光彩的身影被李存勖的辉煌身影所掩盖,当然李存勖之所以能在历史舞台上呼风唤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朱友贞自己犯下了致命的战略错误。
朱友贞被眼前的森林蒙蔽了双眼,却没有考虑到这片森林能给他带来无尽的财富。朱友贞是个喜欢过河拆桥的人,利用了朱友珪之后,又杀了自己的二哥。他后来之所以能翻盘,全靠魏博驻守天雄军都督杨师侯的点头。但朱友贞一上台,就把目光瞄准了杨师侯。
杨师侯是梁朝第一军事大将,统领着梁朝第一大军银枪军统领。在朱温死后,杨师侯仗着对朱友贞的宠爱,有些嚣张跋扈。朱友贞一直觉得杨师侯控制的魏博是朱友贞的一大威胁,一旦杨师侯有不忠的迹象,朱友贞将难以抵挡。但杨师侯位高权重,不易被动,朱友贞只能希望杨师侯早日死去,消除隐患。朱友贞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杨师侯确实对中央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这个昏庸的皇帝却没有看到,杨师侯的天雄军其实是阻止李存勖南下的头号战略屏障。有杨师侯乃至天雄军在,李存勖根本就没有征服中原的机会。李存勖唯一的希望就是梁朝内部能够发生一次大动乱,出乎李存勖的意料,朱友贞竟然真的实现了他的愿望。
拆分微博
杨师侯死后,朱友贞觉得是时候解决魏博问题了。解决办法很简单——分裂天雄军。这时,梁朝著名叛徒赵岩给朱友贞出了一个馊主意。理由是魏博地大物博,军队强大,很容易分裂出去,这是唐末朝廷的一大忧患。无论派谁去治理魏州,都难保不会成为第二个杨师侯。“不如将六州分为两镇,削弱他的势力。”
朱友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把魏州一分为二,魏州就不再对朝廷构成威胁了。朱友贞下诏割让魏州的相州、澶州、魏州,成立昭德军,财产均分给昭德军。可惜,朱友贞还未来得及为自己的天才决策喝彩,现实就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
魏博是世袭制军事,“魏兵数百年来,父传子,子承父业”,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魏国人民在心理上是一个独立的群体,如今却突然被割裂开来,感情上,魏国人民朱友贞无视魏国人民的感情需求,强行镇压,导致魏国人民的强烈反弹。魏博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朝廷对魏国人民不信任造成的,“吾国六州世代为藩属,兵从未远出,何门,骨肉一旦分离,生不如死”。
魏军的反制措施更是疯狂,直接拿起刀枪与朝廷对抗。当晚,魏军中就爆发了严重的兵变,叛军赶走了前来督战分兵的王彦章。此时,朱友贞还有一线生机。魏军临时首领张彦向朝廷请求废除昭德军,归还魏州。可谁也没想到,此事竟然在一个小小的官员手中失败了。这位官员代表朱友贞亲赴魏州,在实地考察了情况后,回来告诉朱友贞,张彦的实力不足以抵抗朝廷军队。朱友贞接受了这个极其危险的判断,决定继续实行分镇政策。结果,张彦反应强烈,痛骂朱友贞愚蠢无能。颜氏为朱友贞不识时势而惋惜,于是魏博军一致同意把六州献给晋王李存勖。
李存勖
魏博归晋,梁晋易主
天上掉下了一个大肉饼,不吃就是傻子。李存勖兴奋地接受了魏博这个战略要地。有了魏博,李存勖进可退,把战线往前推进了数百里。麻黄河离黄河南岸的汴梁只有一鞭之隔。稳定了魏州局势后,李存勖又除掉了猖獗多年的阴墙邪节度使的祸患。魏国百姓大喜,愿意效忠晋王。形势的变化也为李存勖灭梁奠定了战略基础。当朱友贞意识到自己愚蠢的决定已经酿成不可挽回的危机时,“大悔莫及,大惧莫及”,但为时已晚。
魏博失守,让梁朝想要灭掉河东已经不可能了,不过现在的情况对于朱友贞来说也不是世界末日,至少他还有很大的机会守住黄河防线。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无条件信任梁末期最优秀的将领刘询。事实也证明,魏博入晋之后,河东不断骚扰南方,若不是刘询东阻西杀,李存勖早几年就能直接入主汴梁。如果有理智的皇帝改立刘询,在这种危机之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将前线军务彻底交给刘询。但朱友贞却一点也不信任刘询。虽然朱友贞也下诏将所有军国大事交给刘询处理,案件也交给刘询去处理,但是朱友贞心里还是怀疑刘询和李存勖在暗中搞暧昧,所以就派太监来担任前线军务监察,全程监视刘询。朱友贞出身于深宫女眷家庭,她完全不理解刘询的辛苦,反而一直对刘询破口大骂。
刘勋
逼死刘询,毁掉长城
刘询向朝廷上书,要求给每个士兵十天的粮食,准备奇袭太原城,捉拿李亚子。朱友贞不相信刘询的奇袭能够成功,因为刘询与李存勖长年征战,浪费了无数的军粮。更可笑可悲的是,朱友贞怀疑刘询这么做是为了骗取他的军粮,然后投降李存勖。朱友贞派人责骂刘询,还派太监催促刘询出战,这让刘询对皇帝的热烈忠诚彻底冷却。以刘询在武林中的地位,只要刘询肯俯首称臣,李存勖就拜刘询为亲生父亲。他是天下最有名的传奇将领。刘询对太祖朱温深怀恩情,誓死侍奉他。背叛朱温是不可能的,无论遭受多少不公,刘询都默默承受,只为报答太祖的恩情。
此时的刘询与三国末期的名将姜维很相似。姜维感恩诸葛亮,不肯叛蜀,与邓艾在西线苦战二十年,家中又被奸臣所迫,走投无路。面对同样的处境,刘询从不惧怕李存勖,双方只是各有胜负。但刘询最怕的,还是朝中那些阿谀奉承皇帝的无赖,如赵岩、段宁等人。刘询说郭:“主公深居宫中,不知兵法,与白绵儿合谋,终不成功。”
如果蜀汉末代君主刘禅不信任宦官黄皓,让姜维去干,邓艾就没有机会偷渡阴平。朱友贞几乎就是刘禅转世,身边都是一帮无用的“白面人”,对国家危害极大。王朝仅存的战略大将刘询处处对他心存疑虑,严重束缚了刘询的精力。梁金争霸后期,刘询屡战屡败,甚至有一次被李存勖打成光棍,就是贞明二年的事情。916年的元城之战,七万梁军几乎全军覆没,刘询只带着几十名骑兵南逃。但客观上,刘询并不想打这场仗,他原本是想固城清野的。 ,与李存勖大战。然而朱友贞失去了耐心,逼迫刘询出战,结果惨败。以刘询的本事,如果不是后方政局太乱,他早就放手去打李存勖了。李存勖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事实也证明了刘询的本事。次年二月,李存勖率领大军进攻河南重镇溧阳,被刘询打退。
这样一位对朱友贞有着“救命”意义的功勋封赏,却在朱友贞的猜疑下惨死,因担心管不住刘勋,在奸臣段宁等人的陷害下,朱友贞派张全义到洛阳,强行给六十四岁的刘勋下毒……
刘询墓碑
刘询死后,朱友贞不再担心刘询成为第二位杨师侯,但他的大梁帝国也即将灭亡。朱友贞是典型的“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愚民,为了眼前的战术利益,不惜牺牲前途。朱友贞就像一个生活在自己世界中的精神病患者,他常常神经质地怀疑别人会加害于他,哪怕是自己的兄弟,更别说刘询这样的外人了。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在自己的政纲中,曾讽刺陈叔宝“霸占掌中之土”。朱友贞也不例外!在他大梁帝国即将灭亡之时,却被李存勖挤成了一块压缩饼干,蜷缩在黄河之下、淮河以北。此时的朱友贞,早已被亲朋好友抛弃。所有人都知道大凉帝国已经快要灭亡了,李存勖入汴只是时间问题了。
梁隆德三年(923年)十月,新即位的唐太宗李存勖率军大败梁朝仅存的将领王彦章,王彦章几乎孤身逃窜,但很快被活捉,不屈而死。
王彦章的死,就好比有人强行敲开朱友贞的卧室门,朱友贞没有办法逃脱,朱友贞召集家人哭诉“大梁完了”。可现在朱友贞却只能等死,什么也做不了。讽刺的是,李存勖称帝的地方,正是魏州,这座重镇,是朱友贞十年前因为愚蠢的决定而失去的。或许,李存勖就是故意在讽刺朱友贞,这位被称为汉光武二世的少年皇帝,将魏州升格为行唐郡。要知道,唐朝是被朱友贞的父亲朱温灭亡的。
王彦章
李亚子的复仇
你可灭唐,我能兴唐!这应该是李存勖对朱温发起的挑战,朱友贞当时被梁朝人视为活死人,没人关心他的喜怒哀乐,兄弟们纷纷排队插队,准备向新主子李存勖宣誓效忠。
在朱友贞濒临死亡之时,他想到了太祖留给他的顶梁柱大臣景祥,景祥曾劝朱友贞不要和赵岩、段宁一伙奸臣走得太近,但是朱友贞不听,结果就是一错再错,最后两败俱伤。
朱友贞的无能,毁掉了朱温奋战三十年的梁朝,也毁掉了朱温几乎所有的亲族宗亲,以及忠于梁朝的“朱家旧奴”荆襄。对他一生的概括很准确:“太子君(朱友贞)本是豪门子弟,无才无德,弃荆襄、王彦章,用赵岩、张桂霸去对抗庄宗(李存勖),岂能不亡?”
但有一点是值得后人称赞的,那就是他没有选择投降自己的死敌李存勖,而是选择在城破之日自杀。朱友贞知道,就算自己投降了李存勖,李存勖也会毫不留情地羞辱自己。李克用报了元义之死的仇,反正自己也要死了,与其受辱,还不如及时结束生命,保全自己的名声。几百年后,金哀宗完颜守勖选择在城破之日自杀,朱友贞也是有同样的考虑,蒙古和女真是终生仇敌,蒙古人肯定不会放过他。
梁隆德三年(923年)十月初八日,后唐军即将到达汴梁,朱友贞让部下皇甫琳杀自己,皇甫琳随即自杀。
次日,唐军进入汴梁城,梁失守,李存勖不肯放过已死的朱友贞,却砍下仇人儿子的头颅,涂上漆,藏于太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