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最终的胜利者是司马家族,精明的司马懿最终追随了前任老板曹操的脚步,掌控了曹魏政权,最终获得了天下,让三家齐聚晋朝。不过晋朝的建立是司马懿三代人努力的结果,曹操只是通过人脉的经营才得以继位,无疑比曹操父子平定天下花费了更多时间,我们都知道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家族的权力经过了司马师、司马昭的手中,才到了晋朝建立在司马炎的手中。那么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上演一场兄弟之争呢?
在权力面前,兄弟之间互相争斗从古至今都是常有的事,甚至还发生过血腥暴力事件,比如大家熟悉的曹丕与曹植、杨勇与杨广、李建成与李世民、李承乾与李泰,甚至还有康熙晚年的“九兄弟”。尤其是三国时期,曹丕与曹植为了争夺曹操的继位,互相伤害,甚至曹丕登基后,不也逼迫曹植写下《七步诗》吗?司马师、司马昭这对兄弟又如何抵挡住权力的诱惑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曹魏内部反对司马家族的政治敌人过于强大。
我们都知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最终掌控朝政,排挤皇室。其实发动政变的主要原因就是侍郎之争。司马懿和曹爽都是侍郎,但是曹爽却排挤司马懿,用他的手下控制禁军。司马懿装病,是为了避免曹爽的怀疑。其实曹爽是当时曹魏朝堂上的权臣,群臣担心他会篡位,司马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得以团结起来反对曹爽。曹爽的人趁着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去祭拜的机会发动了政变。在当时的大臣眼里,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周勃扶持国家的行为是一样的。
通过政变,司马懿逐渐掌控朝政,排挤皇帝。这样的行为自然引起了曹魏忠臣的反对。最重要的是司马懿在发动政变三年后就死了,所以留给司马兄弟的处境并不好。那么,政局不稳对司马家族能否完全掌控朝政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他们不能像当年的曹操那样掌握绝对的权力,又怎么能走得更远呢?所以兄弟俩此时的心思都是往一个方向用。司马师即位后,遇到了曹操,司马师杀了李丰等人,废了曹芳,改立曹彪。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也都起兵了。司马师的将军之死,是因为文渊攻打营垒;司马昭掌握大权后,镇东将军诸葛诞也都起兵了。最著名的就是“司马昭心意尽人皆知”。 这是曹匡帝的一次刺杀,这两兄弟的举动说明司马家族的掌权在国内遭到曹魏大臣的反对,内忧外患不断,不能容忍兄弟俩反目成仇。
二是来自东吴、蜀汉的外部军事压力。
不管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来自敌国即蜀汉、东吴的压力始终不减,这迫使司马师和司马昭不得不注意外部压力。比如司马师即位后,吴国太傅诸葛恪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司马昭即位后,诸葛诞造反,吴国派大军响应。蜀汉姜维继续北伐,公元250年,姜维北伐陇右,公元253年,姜维趁诸葛恪之机北伐陇右,公元254年,姜维率军到陇西,杀魏将许质,公元255年,趁司马师生病之时,联合夏侯霸大败魏军。可以说,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当政。 当时外患也十分严重,内部反对势力也十分强大,所以兄弟俩中总要有一个人镇守大本营,面对内患外患,兄弟俩自然不可能反目成仇。
第三,司马师实力比较突出,司马昭无法撼动他。
司马师作为司马懿继承人的地位可以说稳固了,因为司马师是长子,而司马昭在名气和智慧上都比不上他,就如同明初的朱标一样,司马懿和朱棣的关系,而且从司马懿对待司马师兄弟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决定司马家命运的高平陵政变之前,司马懿只和司马师商量,对司马昭隐瞒。《晋书》记载,宣帝即将处死曹爽时,他深谋远虑,与文帝单独商议,但文帝并不知道,在出征前夕告知了文帝,后来还派人暗中监视。文帝照常睡觉,文帝却无法休息。
而且兄弟二人对于即将发生的政变的态度也不同,司马昭紧张得睡不着觉,而司马师则如常,这种鲜明的对比无疑说明司马师比司马昭更加冷静。司马懿会和长子司马师商议重要事宜,而司马师后来继承了司马懿的权力。司马师在位时,遇到了刺杀曹芳、李丰、夏侯玄等人的阴谋,司马师对局势的处理也是十分老练,并且处死了叛乱的大臣,甚至连三族都杀了。到了皇帝曹芳,他让郭太后废黜他,改立曹姥姥,而司马昭面对皇帝刺杀,面对曹姥姥的反击,他什么都不管,直接杀了他就行了。两个人遇到的对立是不一样的,显然,司马师的做法更容易让人接受。
其四,司马师去世早,没有后代。
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战三年之后就去世了,司马师从司马懿手中接过了大权,可以说此时的司马师对于内政和外交都非常有经验了。政权在司马师的手中进一步的加强,因为皇帝曹芳被他废黜了,但是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他只能过继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攸。所以虽然司马攸是被哥哥司马师过继的,也就是说和司马昭已经不再是父子关系了,但是毕竟血浓于水,司马昭想要夺权还要顾及自己的亲生儿子司马攸。而且司马师在位仅仅四年就因病去世了,当时的司马师才48岁,我们都知道对于当时的司马家族来说,也就是说权力的安全交接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司马昭接替司马师更加的稳固。 司马昭虽然不如司马师,但是参与朝政这么多年,尤其是司马师出去打仗的时候,司马昭一直都留在朝中,这也就意味着司马昭明显比司马攸更加合适。如果司马师没有那么早去世,在他完全掌控朝政,国内没有政敌的时候,或许兄弟二人真的会反目成仇。
第五,曹家的教训。
司马懿家族夺取了曹魏政权,曹家建国没多久,曹操的儿子们都在争夺继承人,曹丕和曹植各自都有一批支持者,虽然曹丕最后获得了太子的地位,但是曹操儿子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停止,曹丕在继位之后,对曹植等昔日的政敌并不信任,甚至还对他们进行打压,著名的《七步诗》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吗?他让兄弟们把持大权。这也导致曹家的势力被司马懿家族掏空之后,曹家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的反对力量,因为他们只是没有兵力,没有权势的闲散诸侯而已。所以他们看到了曹魏的教训。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自然明白了互相残杀的后果。 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可以说配合得很好,一个出去打仗,一个在家里。
那么总结一下,阻隔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内外政敌的虎视眈眈,无法容忍兄弟俩闹矛盾,因为他们无法完全掌控政权,任何事情的结果都难以预料,只有完全掌握了权力,兄弟俩反目才有意义。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俩在起兵攻打隋朝的时候配合的非常顺利,直到消灭了国内各种割据势力,才导致彻底决裂,其实这也是原因之一,再加上司马师的能力和威望都比司马昭高,司马师死的那么早,加上之前在曹魏的经历,两兄弟都明白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自然就没有成为仇敌!
- 结尾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