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柏峰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时,发现一个问题:“刘备、关羽、张飞,为什么三国人物名字大多只有两个字?”当我问身边的小朋友和老师这个问题时,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当然,也有一些搞笑的回答:“诸葛亮才不是呢!”
这当然是开玩笑了,诸葛、公孙、太史……这都是双姓,诸葛亮、公孙渊、太史慈,他们的名字还是一个字。
后来长大了学历史,接触了更多的史书,发现并不是只有《三国》单名出现得比较多,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中国史书中出现的单名的数量都比双名的多。
【“总体上,单双名的兴衰以南北朝为分野,前期以单名为主,后期单双名并举。”图片来源:张淑艳:《单双名问题考察》;王志强:《论游牧民族南迁对双名制的影响》
首先,这是由汉代“尊儒”风潮引起的。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能够在中国大规模地流行起来,总是有两个原因使得它存在:一是它有历史传统渊源,二是它有能够促使其流行的社会背景,而单姓在东汉时期的流行,与这两个因素密不可分。
《春秋公羊传》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诛二名,二名不合礼。”也就是说,儒家认为名字有两个字,是不合礼仪的。儒家的“复礼”从周公到孔子,经过战国、秦朝的“衰落”,在汉朝开始复兴。汉武帝时期,“百家废,独尊儒术”,正好把儒家在思想领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所以,很多儒家文献都强调这个观念是汉朝继承下来的。
因为《公羊传》已经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所以在礼制上也应该遵循这些要求。于是在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汉平帝就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他把自己的名字由“箕子”改为单字“玕”,很多学者认为这就是“去二名”制度的由来。在他之前的汉昭帝原名“弗陵”,汉宣帝原名“丙夷”,后来都分别改为单名“弗”和“寻”。
“去掉二字名”制度是在王莽时期建立的,《前匈奴书》中写道:“王莽下令中国不准有两个名字,于是就派使者去见单于,要他上书表达对汉朝的仰慕之情,立为一个名字。”意思是说王莽下令整个中国地区的人都不准有双字名,并派使者去讽刺单于,说他应该有教养,起一个字名。
从来源上看,东汉时期单姓之盛行,是儒家礼制的延续,这种单姓之风的盛行,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当然,这里要注意的是,古代史书记载的人物多为帝王将相、名流大臣,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被载入史书的。后来人们发现,“单名+人物”的格式其实是上层社会的文化习惯,下层社会的人不仅普遍没有“人物”,而且对单名和双名也没有明确的区分。也就是说,‘单名+人物’是上层社会的文化习惯。《后汉书》和《三国志》中记载的双名人物,多为女性、术士等,社会地位较低。
其次,名字的单数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向心力。
如上文所述,王莽在制度化“去掉姓氏”时,对匈奴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汉代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文化认同的形成对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去掉中间名”对于被征服的少数民族来说,无异于一场文化改革,是当时现实的社会需要。
例如《资治通鉴》中,少数民族人名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音译类,如多通、谢吾、义须等;一类是汉化类,如越东海王耀、鄱阳县令吴睿、闽越王英等。
从少数民族姓名分析可知,越接近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人物姓名的汉化特征越强,即姓名中单字使用得越多,这是主导民族对少数民族进行文化征服的结果,是未被征服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认同方式。
在西汉和东汉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征服战争中,许多民族都被赋予了汉名。例如,与董仲舒同期的学者韩英,是匈奴投降将军韩王信的孙子。“汉”是给予匈奴的名称,与韩英相似的另一个汉名是赵信,他也是匈奴投降将军的后裔。
这一传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少数民族有意识地“继承”下来。不少占据了汉人聚居地的少数民族纷纷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这多是少数民族独立文化认同的结果。在“夏亡为汉亡之始”论调的带动下,不少少数民族为了强调自身的先进性和文明性,纷纷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如北魏孝文帝变法时,将“拓跋”改为“元”;将“独孤”改为“元”;将“刘”改为“刘”;将“巴略”改为“苏”;将“摩诃扈鲁”改为“杨”等。
那么,为何后来“恢复姓名”的人越来越多呢?
为何唐宋以后双名变得普遍起来?
一方面,统治者有征收税赋的需要。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人们要讲究忌讳。但如果每个人的名字都只有一个字,那么重名率就会很高。而且还有这忌讳那忌讳,改来改去,税务登记就会很麻烦。当然,外貌不如税收重要,所以政府不再鼓励人们使用单名。
另一方面,南北朝乱世打破了单名的“美感”,传统儒家所鄙视的佛、道两教在乱世中收获了大批拥护者,而佛道思想相杂的青檀派,也常常给自己起名“道子”、“希之(王羲之)”等。
战争年代,一大批外戚穷困的军官取得了军功,成为上流社会的人物,如南朝将领檀道济,从士兵晋升为将军,双名也伴随他跻身社会上层。
因此,到了唐代,姓氏中双名的比例逐渐上升,最后达到了基本平等的状态。
唐代单双字等级观念的崩溃,宋代“辈分姓氏制”的盛行,导致双姓逐渐流行。
宋代以后,中国的宗族制度逐渐完善,不同地方的同姓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山西孔老家到山东孔老家认亲,他们会问:“我该叫你爷爷?还是孙子?”
世代的划分需要一种新的方式,而名字中的固定字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名字中间的字被广泛地用作世代识别标记。
传承中华文化
东方智慧的启迪
欢迎来到【国学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