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至赤壁,备战,战况不顺。后患大疫,将士死多,公遂引兵回。”——《三国志·武帝本纪》
上面这句话,是《赤壁之战》的主要来源,如果只读原作者的传记,赤壁之战确实只是曹操与刘备、孙权的一场交锋而已。
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是特指孙刘联手,周瑜在赤壁烧曹操的那场战役,是曹孙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1. 赤壁之战其实有两场战役
孙权、刘备的传记中也记载了双方在赤壁大败曹军,这让人不禁想到孙刘二人是在长江南岸的赤壁大败曹操,过程就是这么简单。
《三国志·吴主传》:禹、蒲为左右都督,各领万人,与备进逼,在赤壁相会,大破曹公军。曹公焚毁残船,退兵。将士饿死疫病,多死。《三国志·先主传》:先主派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派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会师,与曹公战于赤壁,大败曹公,焚毁其船。先主与吴军海陆并进,追至南郡。当时正逢疫病,北军死者甚多,曹公遂退兵。
制作于探索中国(ageeye.cn),点击图片可放大
这其实是陈寿《春秋》文体的误导,其实《周瑜传》写得更完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编纂得更准确:
《三国志·周瑜传》:权遂遣禹与程普等与备会合,抵抗曹公,与曹公在赤壁相会。当时曹公军已病,一战曹公军大败,退守江北。禹等在南岸。禹部将黄盖说:“今敌众我寡,难久守。然观曹操船,首尾相连,可焚之而逃。”《资治通鉴》卷六十五:进军赤壁,与曹操相会。当时曹操军已病,一战曹公军处于劣势,退守江北。禹等在南岸。 禹手下将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长久。曹操的战船头尾相连,我们可以烧了它们逃走。”于是取了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芦苇、柴草,灌上油,用帘子裹住,上面立起旗帜,准备好跑船,系在船尾。先给曹操留下一封信,假装要投降。当时东南风大,曹军十艘战船在最前面,扬帆在江中,其余战船紧随其后。曹军官兵纷纷出营观看,指点说曹军投降了。离北军还有两里多,他们同时放火,火势猛烈,风势凶猛。 战船如箭,把北方的战船全都烧毁了,一直延伸到岸上的营垒。不久,烟雾弥漫,许多人和马都被烧死淹死。禹等率领轻锐部队跟在后面。雷声大震,鼓声大作,北方军队大难临头。曹操引兵从华容道步行,遇到泥泞的道路,无法通行。风大,就命令所有弱兵挑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弱兵被人马踩踏,跌入泥泞中,死伤甚多。刘备、周瑜分水陆前进,追曹军到南郡。
赤壁之战的整个过程就这么展开了:周瑜、刘备、曹操三人在赤壁交锋,曹操处于劣势,不得不将长江南岸的军队撤到北岸的乌林。周瑜与曹操隔江对峙,周瑜火攻曹操,与刘备一同追击曹操败军至南郡。
2、曹操出动了多少军队?
一般说曹军总兵力有十七到二十万,周瑜分析曹操总兵力有十五到六万,荆州军有七八万,但荆州军不可能部署到前线,曹军还要驻守江陵、襄阳等地,曹仁在江陵至少还有三万兵力,所以前线兵力还有十七到十八万。
曹军主要分为两个军团,曹操的总部和赵岩、程昱的部队,曹操的总部分布在乌林、赤壁,水陆并进,但这支部队应该以水军为主。
制作于探索中国(ageeye.cn),点击图片可放大
注:荀攸任军师,陈群任军师,均为统领军队的将领,并非一般的幕僚。
荀攸、徐晃、乐进、满宠、曹纯、文聘都在曹操军中。曹真、曹休、曹洪三人虽然没有明确参战的记载,但他们率领虎豹骑和禁军常年征战,除非生病,不会缺席军中。不过这些只是可以考证的将领,可能还有更多的将领没有被记录下来。
至于谋士,杜熙、何洽、崔琰、毛杰,甚至陈琳、阮郁,应该都是军中之人,王灿、贾诩、陈郊三人肯定都是军中之人,陈群、董昭二人一个是军官,一个是司祭,要是没有,那才奇怪。
赵岩担任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卢昭、冯凯七军的总司令,加上程昱的军队,总兵力应该有七八万之多。这支部队的具体去向不明,从曹操主战场的位置判断,这支部队极有可能是沿着刘备、关羽逃往夏口的路线前进,也就是沿着汉水前进。这支军队大约在曹操总部以北。
曹操主力从江陵沿长江水陆推进至乌林、赤壁,除去赵岩七军的兵力,主战场曹军约有十万,但赵岩的军队距离曹操大本营并不一定很远。
刘备在当阳大败,其军力包括关羽在内仅剩一万余人,刘备与刘启一万大军在夏口相遇,周瑜、程普与孙权结盟后,率领三万主力投奔刘备。
孙吴势力在孙策时期就已控制了江夏南岸,建安十三年,孙权渡江杀死了黄祖,刘启、刘备渡江与周瑜交战时,已经没有了领地,江夏以北的土地相当于曹操的领地。
吴军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将军和右将军。记录中参加战争的吴将有鲁肃、黄盖、韩当、吕蒙、甘宁、凌统和周泰。孙瑜与周瑜并肩作战多年,可能也参军。
庞统是否已是周瑜的将领,尚不能确定。关羽作为刘备的水军统帅,肯定也参加了这次战斗,但传记中没有记载,也没有证据。无论如何,曹军的总兵力是孙刘联军的数倍。
3. 纵火犯分别是周某、刘某、曹某
但因疫情大规模蔓延,曹操部队的战斗力已成疑问。周瑜大军水陆并进,与曹操在赤壁遭遇,周瑜获胜。曹操驻扎在南岸赤壁的部队退守北岸乌林,周瑜与刘备则驻扎在南岸赤壁,与曹操隔江对峙。
曹军驻扎在乌林,下令用铁链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连,组成一个大阵。黄盖看出其中的破绽,给周瑜献策,说敌众我寡,不能打持久战,应该用火攻。
图片来自网络
周瑜命令黄盖先给曹操送去一封假的投降书。黄盖率领战船十艘,装上干芦苇、柴草,灌满油,裹上帷幔,上面竖起旗帜,准备在船尾系上行驶的船只。当时东南风大,黄盖率领战船为先锋,在长江中部扬起风帆。周瑜和刘备的水军紧随其后。
曹军官兵出营观望,说黄盖要来投降了。距离北军仅有两里地,黄盖下令放火烧船,船速如箭一般冲进曹军战船链,火势猛烈,风势猛烈,大火很快就蔓延到了岸边的军营。
一瞬间,硝烟四起,长江水沸腾,正如“桅橹灰飞烟灭”。周瑜轻兵随黄盖而去,刘备水军也放火焚烧战船。雷声大作,战鼓齐鸣,许多北军将士被烧死或淹死。
先锋黄盖在指挥战斗时被箭射中,落入长江,被吴兵救起,随意地放在一边。黄盖无奈地喊了一声韩当的名字,毕竟是几十年的老战友。他一眼就认出了黄盖,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解开黄盖的衣服,为他处理箭伤。
据曹操说,他知道自己注定要失败,所以还下令烧毁船只,以防止敌人留下任何物资。因此,这场战争的三个主要纵火者分别是周瑜、曹操和刘备。
此战真正被烧毁的地方是乌林,但赤壁更为出名,苏轼其实知道周瑜烧毁的地方就在赤壁的另一边,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把这场战争称为赤壁之战。
4、曹操为什么在华容道失败?
战船粮草全部烧毁,曹军第一反应是从陆路西逃,因为曹操手下大将曹仁镇守南郡江陵,若沿长江撤退,必遭孙刘水军追击;再往北的竟陵水路复杂,极不适宜大军移动,华容是唯一的选择。
但败军误入云梦泽,一时迷失了方向,便返回华容道。道路泥泞,风大,曹操便命令弱士用杂草铺路,以便骑兵通过,可弱士们却被撤退的战马踩踏,跌入泥泞中,被踩死。
图片来自网络
这条铺砌的道路让曹操顺利经华容县逃回江陵城,周瑜根本就没有机会拦截,足以见得曹操在战场上的经验。
此时,周瑜、刘备正海陆并进,乘胜追击,陆军应顺着曹操的退路,水军应逆流而上,攻占江陵。孙刘联军为何不先派兵到华容道拦截曹操呢?
我认为,汉水上下水道虽多,但曹操军是水陆并进,此时损失的主要是水军,沿江推进的应该是陆路部队。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卢昭、冯凯七军下落不明,很可能在曹操主力北面。周瑜、刘备若想分兵突破曹军,在华容道截击曹操,难度相当大。
刘备与黄盖率水军进入洞庭湖,黄盖率军进至沅江,攻下武陵郡治所临渊,被孙权任命为武陵太守。刘备从湘江对岸攻打长沙治所临湘,韩宣未战即投降刘备。与此同时,孙权与张昭派兵东进,分别攻打合肥和当涂。
曹操逃回江陵后,留下曹仁、徐晃、乐进、满宠、文聘等人镇守各处,自己则令大军北退。整个一战,曹军损失了大部分兵力,主要是水师。
赵岩等七军并不在主战场,没有受到直接损失,曹操的精锐部队,以许褚、曹休、曹纯等人为首,应变能力最强,骑兵跑得也最快,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除了赤壁和乌林损失的兵力外,曹操在撤退过程中果断抛弃了那些弱兵,仓促撤退,没有带走任何物资,大量士兵饿死,总共损失了约六万到十万军队。但严格来说,曹操主力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
附录:战争、战役和战斗的区别
战争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比如一个国家跟另外一个国家打仗就叫战争,一场战争往往是由很多场战役组成的。
战役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战斗。赤壁之战只是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的一场战斗。赤壁之战和火烧乌林应该统称为赤壁之战。
战役是战役中的小规模行动。例如,曹操与刘备或周瑜的初次交战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场战役。
比如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内战就是一场战争,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等,每个战役都有无数的战斗,你能用解放军击毙黄百韬的一场战役来解释整个淮海战役吗?
* Discover China推出“三国地图”系列,每三天左右更新一次,请持续关注。
*本文经苏申川授权,插图由“发现中国”绘制,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前往公众号“长水河山”查看更多精彩知识图谱。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