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在三国历史框架内,充分发挥了天才的想象力,火上浇油、以假乱真、无中生有、甚至颠倒黑白,那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故事,几乎全是假的。
【诸葛妆神】
陆逊说:“诸葛亮智慧之极,近乎魔鬼。”
------在南阳务农。诸葛亮真的只是个村里人吗?诸葛亮本姓葛,是琅琊郡朱仙郡(诸城)望族韩葛英的后代。后来他迁居阳都,为了与当地葛氏相区别,就称朱仙葛氏,时间长了就以诸葛为姓。其祖父诸葛奉曾为司隶校尉(都城提督);因父亲早亡,随叔父诸葛玄(后来的豫章太守)在南阳郡邺县生活;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蒯齐(蒯良长子)和庞山民(庞德公之子,庞统的堂兄);庞统的弟弟庞林嫁给了奚氏; 诸葛亮自己娶的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承彦的岳父是名士蔡丰,蔡丰的妹夫是车骑将军张温;蔡丰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小女儿嫁给了刘表,儿子就是蔡瑁。那么,诸葛亮和刘表、蒯良、蔡瑁、庞统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荆襄八大家族中,蒯、蔡、庞、黄、项、马、奚、杨五家,诸葛亮都娶了。
--------火烧博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手就把夏侯惇烧成了灰烬,但真正的主角却是刘备本人。这是刘表和曹操的一次试探战。此战发生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官渡之战后不久。刘表趁曹操北伐乌桓之机,派刘备攻打许都,战至邺县。曹操紧急派遣夏侯惇、于禁、李典前来反击。刘备在博望坡设下埋伏,大败夏侯惇,但也自知实力不如他,便收兵而去。这也断绝了刘表进军中原的念头。
那一年,21岁的诸葛亮还在隆中种菜。
-------隆中谋略。六年后,曹操平定北方,准备南征荆州,心急如焚的诸葛亮终于不再坐以待毙,主动与刘备相见。刘表无力挽救局面,荆州只能靠刘备抵抗曹操。刘备正在宴请荆州长老,直到宴席结束才发现还有一个人没有走。诸葛亮自荐,最终加入了刘备的队伍。
于是几句劝告,几句商议,刘备一伙似乎就定下了未来几十年的战略。可惜,流传于史册的“隆中计”基本是后人的杜撰。且不说“隆中计”只是一张地图,纯粹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鞠寿、荀彧、鲁肃都曾有过类似的想法。有了先窃荆襄、再窃巴蜀的路线图,刘表早就可以杀了刘备,刘章也不会再傻乎乎地邀请刘备来川。
47岁的刘备之所以收留27岁的诸葛亮,并不是因为诸葛的才华和学识,而是看重他的家世。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个计划,就是在曹操后追,刘聪挡在前面的时候,劝刘备攻打樊城。但刘备并没有采纳这个计划,刘备宁愿带着家人逃往江陵,避免两面受敌的痛苦。
此后刘备入主益州、攻打汉中、征讨东吴,却没有带诸葛亮,从荆州到汉中,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并不高,不仅比不上许敬、糜竺,甚至比不上庞统、法正。
诸葛亮真正的水平,不在于军事,而在于他对政治的精通;诸葛真正的实力,不在于他个人的能力,而是在于他身后站着的荆州派。
--------与文人辩论。当阳败走后,诸葛亮奉命到吴国与孙权会面,讨论利弊,使孙权下定了伐曹的决心。但诸葛亮并没有用他的口才与大臣辩论的事件。
随后还有激将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攻下南郡、甘露寺招媳妇、三次激怒周瑜的妙招,最后说出“既生梁,何生禹?”这句名言,将《演义》推向高潮。可惜,这一切都是说唱艺人高超的技术处理。
--------六下岐山。诸葛亮七次出兵曹魏,其中曹魏两次入侵,五次亲自带兵攻魏。他真正上过岐山的只有两次。《三国演义》编造了空城计、骂死王朗、怒死曹真、火烧上方谷等情节,以掩盖徒劳无功。诸葛亮明知不会成功,但仍不断进攻魏国偏僻的凉州、岐山地区。他更关心的是夺取兵权,平息内斗,联吴抗魏。
刘备将儿子托付给白帝城的诸葛亮,让李严主持朝政。刘备复国之计是出夔门取荆州,所以留下李严、陈到率领大军驻守永安。诸葛亮则反其道而行之,他针对曹魏,联合吴国抗曹,于是以汉中为根据地,发动连续的战争,逐渐加强军事实力。
同时,东州派自法正以来实权已少,西川地方派更是没有话语权,两派对荆州的制约颇大,因此需要通过不断的战争,在朝堂上实现一人独秀,巩固荆州派在朝堂上的权力。
其实曹魏的主力部队一直部署在荆州、淮南一带。魏吴战争不断,是三国后期的主战场。孙吴攻魏晋34次,其中孙权亲自率领5次。曹魏经常调集数万大军、数支大军攻吴,其中曹操亲自率领4次,曹丕亲自率领3次。规模最大的一战是诸葛诞反魏时的寿春之战,双方共计50万大军。
蜀汉军队鼎盛时期只有十二万,分守汉中、永安、江州、北江四郡,诸葛亮一次攻魏最多不超过六万,面对曹魏二十万西防军,只能算是小规模的战斗。
诸葛亮屡战屡败、坚持不懈的北伐,似乎只是在向吴军示好。正因如此,当魏延提出从子午谷进攻长安时,诸葛亮果断拒绝了。显然,以蜀汉的实力,即使攻下长安,也难以守住。在岐山、陇右一带打游击战,似乎是诸葛亮牵制魏军的最佳选择。
然而长期的消耗战,最终还是压垮了弱小的蜀汉。
---------宰相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国尽忠,让人唏嘘不已。看来他死后朝野一片哀嚎,不久蜀汉也灭亡了。
其实,蜀汉政权一共持续了42年,刘禅在位40年,诸葛亮在位仅仅10年,此后的30年间,蒋琬、费祎、董允、陈直等先后担任过宰相。
诸葛亮死后,蜀人请求建庙祭祀,甚至有人建议将庙建在成都,刘禅却不肯。于是每到节令,百姓只好在路上祭祀。荆州派的步兵校尉西隆和书记项宠提出:“百姓为小善小德立庙,梁德深远,功德大,王室不因此人而衰败。但庙只供私人,不建庙,百姓要街上祭祀,蛮夷要野外祭祀,这不是保存德功、追忆往昔之道。”为微不足道的功绩立庙的人很多,诸葛相的功德大,蜀汉能有如今的成就,多亏了相公。 如今百姓私下祭祀,既是为了颂扬他的功绩,也是为了追忆他执政时期的美好时光。在多方压力之下,皇帝最终同意在距离成都千里之外的绵阳(诸葛亮墓所在地)修建庙宇,以制止不符合礼仪的私祭。刘禅和诸葛亮的仇恨到底有多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