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场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现代歌曲《三国》“东汉分为三国,战争从未停止”也简洁地概括了三国的盛况。
这些文字记载会让我们误以为东汉末年只有三国,但仔细研究那段历史就会发现,还有第四个国家。
既然这个国家真实存在,为何罗贯中在其著作中未留下任何关于这个国家的记载?
1. 三国之外的第四国
第四个被忽略的国家是燕国,这个国家我们似乎很熟悉,也是历史课上老师多次提到的国家。
燕国的创始人名叫公孙度,原本是汉朝的一个官员,出身普通,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学历也不高。
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就如同一个“透明”的存在,公孙度也不例外,他为官多年,却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领导的赏识。
这样下去,自己就只能无所事事到退休了,回到家乡安享晚年倒也不错,但公孙度自然不愿意。
公孙度一直在想办法,寻找机会,他的聪明之处在于善于“选边站”,既然自己孤身一人,实力弱小,就只能加入强大的队伍,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徐荣。
这似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看不起的那种人,他们没有什么出众的才华,却只因为善于建立关系而拥有很多机会。
徐荣是董卓的手下,要知道董卓可是朝中权倾朝野的重臣,一旦上了这艘大船,那他的仕途就一片坦途了。
公孙度和徐荣的关系,是毫不费力的。无论什么时候,“同乡”关系,都是一把利器。同乡相见,眼含热泪,更别说在官场上了。
没人知道徐荣是怎么在董卓面前说自己同乡好话的,但董卓很快就把地广人稀的辽东地区分配给了公孙度。
由于辽东地区距离中原较远,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并不是当时诸侯争夺的对象。
2. 燕国低调崛起
有时候,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人,不张扬,默默地取得了成功。
公孙度称王所引起的震惊,丝毫不亚于一个一直假装单身的明星,有一天突然宣布自己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三个可爱的孩子。
客观的说,他的登基之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当时中原大乱,燕国面积比较小,算是个没人瞧得起的小国。
由于不受霸主宠爱,自然是日子过得清平好,此时公孙度又有董卓撑腰,自然有恃无恐。
稳定的局势给公孙度带来了快速崛起的时期,他随即开始招募士兵,向周边地区扩张。
周围的游牧民族根本不是公孙度的对手,公孙度很快就统治了辽东地区。
如此发展下去,公孙度或许有机会与三国匹敌。
3. 泡沫破裂
燕国的泡沫很快就破灭了,虽然燕国的疆土越来越大,但是公孙度身边却不乏人才。
但从实力上讲,与中原诸侯魏、蜀、吴相比还是差远了,燕国建立不到一年便被魏国所灭亡。
罗贯中之所以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描写燕国,可能和它存在的时间很短,短到可以忽略不计有很大关系。
另外从文笔上看,故事越跌宕起伏越好,相比其他三国史实,燕国无论从人物还是战争方面都显得平庸。
就连当时北方好战的游牧民族,在《三国演义》中也只是简短地提及。
结论
一个人想要在史书中留名,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强大的实力,燕国虽然抓住了机会,但是却是昙花一现,最终灭亡。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经常说某某看不起我,这样的话,只不过是弱者的抱怨而已。
真正强大的人,是不会在意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的,想要别人尊重你,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
从燕国在史书中被忽略的事实来看,我们研究历史应该更加严谨和严肃,虽然关于它的记载不多,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每一段历史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魅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追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