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揭秘:三国演义中最牛逼的人是谁?

郭嘉,字凤霄,颍川人。他年轻时就有先见之明,预见到汉末天下大乱。二十岁以后便隐居,暗中结交豪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认识他的人并不多。

《三国志·郭嘉传》:郭嘉,字奉孝,颍川阳地人。

《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夫子》:贾少时有远见。汉末天下将乱,自幼隐姓埋名,亲交有才之士,不与寻常百姓交往。因此,当时大多数人不认识他,只有有学识的人,才对他感到吃惊。

郭嘉北上拜见袁绍,对袁绍的谋士辛平、郭图说:“明智的人能慎重周到地评价他的主子,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周全,因而能立功立业、功名显赫。袁公只想效仿周公尊贤卑下,却不懂得用才,多思而无要害,好谋划而无决断力。我与他一起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是难上加难!”于是他离开了袁绍。

《三国志·郭嘉传》:起初他北上拜见袁绍,对绍的谋士辛平、郭图说:“智者能审慎地判断主公,所以能尽其所能,才能立功立业。袁公只想要效法周公的部下,却不懂得用人,想法多而要点少,好谋划而不能决断。你们要想帮助他克服天下大灾大难,建立霸业,恐怕很难!”于是就走了。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十分看重的谋士奚志才去世。曹操悲痛之下,给荀彧写信,请他推荐一位可以替代奚志才的谋士。荀彧向曹操推荐了自己的好友郭嘉。曹操召集郭嘉,商议天下大事。商议之后,曹操说:“他才是能辅佐我成就大事的人!”郭嘉出帐之后,大喜,说:“这才是我真正的师父!”于是推荐郭嘉为军师。这一年,郭嘉27岁。郭嘉与曹操商议的内容,就是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三国志·郭嘉传》:此前,颍川人奚智才为谋士,太祖很器重他。他死得早。太祖给荀彧上书:“智才死后,无人议事。儒、颍两地人才济济,谁能继位?”荀彧推荐了贾。召他共商天下大事。太祖说:“能助我成大事的人,非此人莫属。”贾出来,也高兴地说:“真是我的师傅。”便推荐他为司空军总管。

《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夫子》云:年二十七岁,授司徒宫中郎中。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派兵攻打吕布,先攻下彭城,又打败吕布,最后围攻下邳。吕布坚守阵地,大战了半年多,曹操见士兵精疲力竭,准备放弃。这时荀攸、郭嘉劝曹操紧急出击,说“人若有勇无谋,精力耗尽,必败无疑”。曹操按照郭嘉的计谋,一边攻下城,一边破堤,水淹下邳,果然攻下下邳,活捉并杀死了吕布。

《三国志·郭嘉传》:“与吕布交战,三战大败,吕布退守,时兵疲,太祖欲引军回,嘉劝太祖即攻,终擒吕布。此见荀攸传。”

《三国志·荀攸传》:是年,太祖从宛到下邳攻打吕布。吕布退守,不可败。连战连捷,兵力精疲力竭。太祖想回师。荀攸对郭嘉说:“吕布勇猛无谋,三战皆败,斗志日衰。军中以将帅为先,将帅弱,则军心丧气。陈宫智谋迟钝,如今吕布斗志未复,宫又未下定决心,宜速攻之,可败吕布。”于是引伊、泗水淹城。城塌,吕布被活捉。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为了避免将来和袁绍的战斗中两面受敌,决定先除掉在徐州还没有站稳脚跟的刘备。当时各路将领都害怕袁绍趁机攻打许都,那么他们进则无力作战,退则失据。曹操也担心,便向郭嘉请教。郭嘉分析道:“袁绍一向优柔寡断,不会很快做出反应。刘备又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也没有站稳脚跟,如果我们迅速进攻,他肯定会被打败。到时候我们再回头对付袁绍。这是改变两面受敌局面的最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于是曹操率军东征,打败了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活捉了关羽,又打败了和刘备联手的东海海盗,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还没有反应过来,刘备就被打败了。

《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夫子》:太祖欲速攻刘备,而谋士恐大军出征,袁绍从背后袭来,他们战无不胜,退却失据。此在《吴记》中。太祖心生疑虑,问贾。贾劝太祖说:“绍生性迟钝多疑,不宜速来。备初起,民心尚不合,若速攻,必败无疑。此乃生死攸关之机,不可失。”太祖说:“好。”于是东攻备。备败逃至绍,绍未出。

官渡之战的同时,江东的孙策也准备对曹操在许都的根据地发动奇袭,大家都十分担心。郭嘉预言道:“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所杀的都是英雄豪杰,是一个能让人拼死一搏的人。但孙策鲁莽不善防守,虽然手下有百万大军,但这和他孤身一人来中原没什么区别。若是遇上刺客埋伏,就是一人之敌。依我看,孙策一定会死于刺客之手。”孙策来到江边,还未渡河,就被仇人许恭的家臣所杀。

《三国志·郭嘉传》:孙策千里征战,拿下江东。听闻太祖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就要渡江攻打许都。众人闻言,都心生惧意。郭嘉预言道:“孙策刚拿下江东,所杀的都是能夺人性命的英雄豪杰。然而孙策大意无备,纵使有百万大军,也和独行中原无异,若是刺客伏击,也只能打败一人而已,依我看,必死在凡人之手。”孙策还未渡江,果然被许都的贡客所杀。

建安七年(202),袁绍病死,曹操攻打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将领们都想乘胜击溃两袁,而此时,此前主张北进的郭嘉力排众议,提出了独到的策略,建议退却。他为曹操分析两袁氏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两家素来互相不满,中间又有郭图、冯吉等谋士插手,势必反目成仇。不如先南攻刘表,待变再攻,一举定局。”郭嘉建议曹操佯攻南面的刘表,“待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变阵的消息就传来了。 曹操趁机北归,将袁谭、袁尚逐一击破,袁二人一死一逃,由于郭嘉妙计,这场战斗轻松顺利取胜。平定冀州后,郭嘉因功被封为魏阳亭侯。

《三国志·郭嘉传》记载:他随袁绍伐袁绍,袁绍死后,又随袁绍在黎阳攻打谭、尚,连战数场。诸将想乘胜攻打他,贾说:“袁绍爱这两个儿子,谁都不适合做后主,有郭图、冯吉为谋士,必定会打起来,甚至会分开。急攻的话,他们必会互相追究,缓攻的话,他们必会打起来。不如南下荆州,攻打刘表,等他有变,等他有变,再攻打他,一举定局。”太祖说:“好。”于是南下。大军到了西平,谭、尚果然为争夺冀州而战。谭被尚军打败,逃到平原,派辛毗乞降。 太祖回救,随他平定邺,又随他攻打南皮的谭,平定了冀州,封贾为魏阳亭侯。

曹操平定河北后,郭嘉建议曹操多招用青、冀、幽、并四省名士,以笼络民心,巩固政权。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甚至还任用了曾经诋毁他的陈琳。果然奏效。

《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夫子》云:河北平定之后,太祖广招青、冀、幽、并等国名流,渐次封为臣属,使之臣服于自己,此皆贾之所谋。

建安十二年(207),袁尚、袁熙逃到乌桓。曹操打算征讨他们,但又担心刘备趁自己孤身远征之际,偷袭许都。郭嘉说:“胡人仗着地处偏僻,现在肯定没有准备,我们若发动突然袭击,一定可以灭掉他们。袁绍帮了胡人一个大忙,如果袁尚还在,他们肯定会帮忙,这迟早是隐患。袁家势力还大,我们此时南下,如果胡人出手,后方就不稳了。但刘表是个只懂得坐而论道的政治家,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制衡刘备,所以一定会对刘备有所防备。虽然是远征虚国,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就不会再有后患了。” 曹操也同意了,于是就出征了。

《三国志 郭嘉传》:太祖即将讨伐袁尚及三郡乌桓的时候,他的部下很多,都惧怕刘表派刘备出征许国来攻打太祖。 贾氏说:“你们虽然势力强大,敬畏天下,但胡人自恃地处偏僻,不会有充分的准备。既然没有准备,突然袭击,就可能被灭亡。而且袁绍一直恩待百姓和蛮夷,尚氏兄弟也在。现在四州人民只是因为你们的势力而依附于你们,却没有得到以德相待。你们如果放弃它,南征,尚氏就会依靠乌桓的资源,招揽他们的忠臣。胡人一旦出手,百姓和蛮夷就会响应,就会有复兴蹋顿之意,做出觊觎之计。恐怕青、冀不会是你们的。彪氏只是议事的客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抵抗贝氏。如果给他重任,他未必能管得住他。如果给他轻任,贝氏也不会用得上他。你们虽然是空虚国家,远征长征,你不必担心。”太祖便出发了。

曹操大军到达翼城,郭嘉觉得前进的速度还是太慢,便说道:“速度是战争的真谛,如今我们远征,辎重太多,进展缓慢,敌人察觉到,必定会有所防备,不如把辎重留下,轻装前进,出其不意地攻击他们。”曹操于是暗中率领一队轻装精兵,在引路人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辕顿与袁尚、袁熙率部仓皇迎战,这就是白狼山之战。此战,张辽率先锋大破乌桓,乌桓单于辕顿被斩杀在战场上,曹军俘虏二十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逃到辽东公孙康那里。

《三国志·郭嘉传》:到了懿那里,嘉说:“兵者,速也。今我攻敌千里,辎重甚多,难占便宜。况敌闻之,必有所防备。不如将辎重留后,分道轻兵出,打敌不备。”太祖于是偷偷出卢龙关,直奔单于朝廷。俘虏兵听说太祖到了,大惊失色,纷纷加入战斗。太祖大败,杀了蹋顿等名王。尚与其弟奚逃往辽东。

从柳城归来的路上,郭嘉因水土不服,天候恶劣,加之日夜奔波劳累,病死,年仅三十八岁。曹操对荀攸等人说:“你们都是我一辈人,郭嘉年纪最小,我本想平定天下之后,将大事托付给他,可他中年就死了,真是命大啊!”于是又加封郭嘉八百户,共一千户,追封为镇侯。他的儿子郭仪继承了他的爵位。

《三国志·郭嘉传》:嘉善于算计谋略,办事能力很强。三十八岁时,他从柳城回来,病重,太祖前来问病。他死后,太祖在葬礼上非常悲伤,对荀攸等人说:“你们都老了,却最不孝顺。天下大事既成,本想把后事托付给他,他中年就死了,真是命大啊!” 他在奏折中写道:“军机处长郭嘉从军十一年,每遇大议,临敌必变,群臣无定计,贾总能使之成器,平定天下,功业大振。可惜他英年早逝,事业未成,功不可没。可加封地八百户,原封地一千户。”他死后被追封为镇侯,其子懿继位。

后来,曹操从赤壁之战大败而归,仍旧思念郭嘉,大喊道:“可怜啊冯骁!可悲啊冯骁!可怜啊冯骁!”

《三国志·郭嘉传》:太祖征荆州还,巴丘遇疫,焚船而亡,叹息道:“若有郭奉孝在,必不叫我来此。”

《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夫子》:太祖亦云:“哀哉凤霄!痛哉凤霄!可惜哉凤霄!”

起初,陈群曾多次向曹操汇报此事,因为郭嘉的行为不够得体。然而曹操却夸奖陈群举报郭嘉有功,却对郭嘉置之不理。不仅如此,曹操还乐见郭嘉依旧如故。

《三国志·郭嘉传》:起初陈群批评贾不守纪律,不讲诚信,在朝廷上多次向贾抱怨,但贾始终保持镇定。太祖对他愈发看重,但也为陈群能保持廉洁而欣慰。

郭嘉的儿子郭仪做了太子文官,但早逝了。他有一个孙子叫郭昌,很有才华,做了宫中侍郎。

《三国志·郭嘉传》:懿为太子文人,早死,其子申继位,申死后,其子烈继位。

《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引《世语》:贾孙昌,字太仲,有才学,官至中郎。

《三国演义》中,郭嘉有诗赞颂他:

“郭凤霄天生就是一个英雄,是所有英雄中的佼佼者。

腹藏经史,胸藏铠甲兵器。

谋划就像范蠡,决策就像陈平。

可惜他先死了,中原的栋梁就垮掉了。”

说实话,《三国演义》才是家饭的起源啊!

后来,以易中天同志为首的一帮人发现郭嘉之死和诸葛亮出隐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便将此事指出来。于是,很多人就得出了“郭嘉不死,孔明也不敢出隐”的荒唐论调。

当然,也有郭嘉的仇敌是这样解释的:郭嘉听说诸葛亮要出隐,吓得半死。

抛开以上这些不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郭嘉几乎就是张良的典范——一个能运筹帷幄、千里之战、有无数妙计、能预知未来的放荡不羁的帅哥。

那么,郭嘉在正史中就是这个样子吗?不,谢谢。这不是郭嘉,而是曹营另外两个重要谋士——荀彧和荀攸的合体。

1. 相貌英俊。郭嘉相貌英俊,但正史中没有记载,我们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这主要归功于光荣。在光荣画师的笔下,郭嘉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形象,而且因为去世已久,所以没有胡子。但问题是,陈群说他“不守规矩”,只是说这个人生活上随性、不拘小节而已。郭嘉最后怎么就被想象成一个放荡不羁、私生活混乱的花花公子了呢?

可惜的是,荀彧这个被正史认证的美男子,却被他的化身所欺骗。荀彧的帅气甚至催生了“刘向荀令”的典故,古往今来无数的诗句中都提到过这个典故。在讲荀彧的时候,我会详细讲到。

2. 预测未来。很多人觉得郭嘉预测到了孙策的死,很神奇。好吧,这话没错,不过更像是瞎猫捉死老鼠。相比郭嘉,荀彧的预测确实很神奇:

《三国志·荀彧传》:孔融对禹说:“绍地大,兵强;田丰、许攸智谋过人,为他的谋士;审配、冯吉是忠臣,为他的政事;颜良、文丑是三军中最勇猛的,为他的统帅,要打败他难吗?”禹说:“绍军虽多,法度不整。田丰倔强叛逆,许攸贪婪无度,审配专权而无谋略,冯吉果断自私。这两人,以后该如何处置,就留给后人自己去办吧。攸家若犯法,一定不能放过他们,如果不放过他们,攸一定会改过自新。颜良、文丑只是勇者,一战便可擒获他们。”

你看到了吗,荀彧的预言中,田丰、许攸、审配、冯吉的缺点被一一指出,颜文作为一个平民的勇气也在后面得到了体现,而许攸的造反是官渡之战的关键转折点。你觉得荀彧的预言和郭嘉的预言哪个更准确呢?

3、他通晓兵法,能战万里之外,谋略无数,能运筹帷幄。其实曹营就有这么一位大人物,他通晓兵法,能战万里之外,谋略无数,能运筹帷幄。堪称小张良。不过,这个人不叫郭嘉,也不叫贾诩,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没有戏份,他叫荀攸。

荀攸堪称曹营的战术大师,这一点我们后面讲到他的时候再详细说。

我们可以概括一下郭嘉的主要功绩:

1、“十胜十负论”。

2.建议先攻吕布。

3. 与荀攸一同建议水淹下邳。

4. 与程昱一起阻止曹操放走刘备。

4.建议曹操东征刘备。

5.预言孙策之死。

6.建议曹操多用河北的士人。

7、建议曹操暂缓对袁氏兄弟的进攻,等他们自己造成混乱。

8.建议曹操北伐乌桓。

怎么说呢?郭嘉侍奉曹操不过十余年,确实很会谋划。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郭嘉的很多谋划都是无用的——“十胜十负”论简直就是在讨好曹操,提出先攻吕布,结果曹操被张绣打败了,不攻吕布还攻袁绍?下邳的水灾、软禁刘备都是有人协调的,很是尴尬。

而仔细一看又会发现另一个问题——官渡之战期间郭嘉几乎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是的,官渡之战整个过程中郭嘉都失踪了,所以预测孙策死不算。

首先我们先排除郭嘉去江东策划刺杀孙策的说法,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中极其危险的时刻,当荀攸、贾诩、程昱等人在官渡之战中发挥作用的时候,郭嘉在干什么呢?

他到底做了什么我们确实不知道,但是他肯定犯了一个错误——许攸叛乱并提出了火烧乌巢的计划,而整个曹营中也只有荀攸和贾诩二人同意这个计划。

《三国志·荀攸传》载:许攸来投降,说绍曾派淳于琼等率兵万余人运送粮食,将帅骄矜,士兵怠惰,应讨伐。众人疑惑,只有荀攸和贾诩二人劝说太祖。

结果曹操就采用此计,成功火烧乌巢,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不过官渡之战之后,郭嘉重新上线,提出了三计,都是不错的计策,北伐乌桓虽然充满了风险,但至少在田畴的率领下,在白狼山取得了大胜。

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郭嘉是一个什么级别的人物呢?

陈寿其实已经给出了评价:“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等人,都是才华横溢,善于谋略,是天下少有的人才,虽然他们的德行不如荀攸,但谋略和预判却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

或者说,他是一个顶级的军事家,正如《三国演义》所说:“其决策如陈平。”

其实,郭嘉挑拨两袁、重用河北士人、出征辽东之计,确实是高明之举。

但我们都知道,刘邦手下,张良、萧何等人的权势都比陈平大,曹操也确实把张良捧为自己的臣子。

《三国志·荀彧传》:太祖非常高兴,说:“他是吾子方也。”他二十九岁就被任命为司马。

当然,荀彧的功绩,更像曹魏的萧何。

陈寿也评价说:“荀攸、贾诩二人,都很善于谋划,善于调适,仅次于梁、平二人!”

也就是说,陈寿认为荀攸就是曹魏的张良,确实很合适,而把贾诩比作陈平,其实也差不多。

这样一算,看来郭嘉的实力,终究也没有那么大吧?

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曹操进行了一次大赏。郭嘉虽然一年前就死了,但他的封地在当时曹军阵营中排在第五位。比他高四个人分别是夏侯惇(2500户)、张绣(2000户)、荀彧(2000户)、曹洪(1100户)。这些人要么是老将大佬,要么是投降的军阀。

此时荀攸手下只有七百户,贾诩和程昱也只有五百户,没错,郭嘉封地高,可以理解为谥号,但就算不谥号,郭嘉也不会比贾诩和程昱差。

就这样吧,郭嘉不可过高,但绝对不可轻视。如果过分轻视郭嘉,那和他同传的程昱、董昭、蒋济、刘晔呢?

陈寿在评价庞统和法正的时候,也打了个比方,他认为法正可以和程昱、郭嘉相比,我想应该没人会说法正是一个在蜀汉没有地位的人吧?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庞统好人,博学经学,是当时荆楚两国的一位大才子。法正善于预测成败,有非凡的谋略和算计,但不以德行闻名。他像魏国的臣子,像荀彧的兄弟和叔父,像程、郭的同伴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28592.html

揭秘:曹操为何能成为下一个曹魏?
« 上一篇 2024-05-24
教程攻略“新版{wepoker]能不能开挂透视神器!太坑人了“原来有猫腻-知乎
下一篇 » 2024-05-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