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的智慧》感想——幸福的生活来自智慧
智慧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我们难免会遇到猛烈的风浪,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荆棘和巨石,甚至跌倒。陷入生活中最困难的境地。 黑暗时刻,这是一条黑暗、蜿蜒、漫长、寒冷、绝望的隧道。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的挫折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正如苦难是天才的垫脚石,强者的宝贵财富,弱者的深渊一样。
差异在于你的认知,对你来说是砒霜,对别人来说是蜜,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 如果你想拥有幸福生活的知识,就不得不提到这本书——《生活的智慧》。
本书豆瓣评分9.0,是哲学大师叔本华晚年的著作,蕴含了他一生的思想精髓。
书中一些富有启发性和启发性的话语揭示了人生的智慧,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长久的幸福指明了路线图。 它们通俗易懂、透彻实用,让人读后恍然大悟,帮助我们快速认识自己,获得终身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系统。 我们不可能照搬那些哲学大师的认知体系。 我们能做的是:逐渐将书中触动我们的知识点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并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与时间做朋友,一点一点拓展自己的自我认知系统,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生活,努力在人生幸福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01
幸福的“死敌”——痛苦和无聊
无聊的
叔本华曾经说过:生命就像一个钟摆,在这两端之间猛烈或轻轻地来回摆动——要么痛苦,要么乏味,但总有一个是无法逃脱的。
我回顾自己的人生:我常常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外界(别人的评价中),这样我就会陷入一种未得而求,得而无趣的生活。 别人的地板就是我的天花板。 为此我常常感到痛苦和困扰。
书中指出:痛苦和无聊是双重对立的,一个是外在的或客观的,另一个是内在的或主观的。 恶劣的环境和贫穷会导致痛苦; 没有食物和衣服的人会感到无聊。
因此,当下层阶级的人们努力维持生计并摆脱痛苦时,上层阶级的人们却在与无聊进行长期且常常绝望的斗争。
无聊的真正根源:内心的空虚。 上流社会的人为了不让自己感到空虚,就会寻求刺激,不断地用各种无意义的东西填满自己的大脑和内心,单调乏味。
为了打发时间,他们并不挑剔,热切地追求各种社交、娱乐和享受。 也有很多人无所事事,闲言闲语,结果自然都是悲惨收场。
例如: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女儿丽莎·玛丽继承了父亲超过1亿美元的遗产。 然而,因为要填补内心的空虚,她花钱大手大脚,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抽烟、喝酒、吸毒。
她说,只有在婚姻中,她才能找到一些安全感和安慰。 为此,她有过四次婚姻——她嫁给了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和演员尼古拉斯·凯奇,但他们都以离婚告终。
2019年,外媒曝出令人震惊的消息。 在丽莎·玛丽的第四次婚姻中,她有吸毒和酗酒的问题。 由于酗酒和吸毒,她经常卧床不起。 由于投资失败,她还欠下1600英镑的债务。 一万块钱,生活就更惨了。
丽莎·玛丽最终为自己精神上的空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她的命运是可悲的!
想要走出内心空虚的牢笼,只能依靠内心的力量——精神财富来反抗。 精神越丰富,你就越不会感到无聊。 充满活力的想法永远不会枯竭!
它总能探索和融合来自自身内部和外部世界的新事物——只要头脑充满活力、精神振奋,就可以避免无聊。
02
没有什么值得为了追求而牺牲健康
健康
财富并不能带来多少幸福。 身体健康和精神繁荣是幸福的源泉。
那些所谓的“劳动人民”,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劳动人民,身体强壮,脸上常常洋溢着喜悦的满足感。 相反,那些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面色苍白、郁郁寡欢。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力获得并保持健康。 只有在“健康”的土壤上,才能开出“幸福”的花朵。
另一方面,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却成了欲望的奴隶,用健康来填补无底的黑洞。 他们的心被物所奴役,他们的身体被形所奴役,他们活得像行尸走肉,没有任何快乐可言。
叔本华指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 建议避免各种纵欲和不节制,避免一切暴力和不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日常进行户外锻炼,洗冷水澡等。
亚里士多德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的本质。
大多数人习惯于懒惰,不愿意积极锻炼。 这会导致身体的外部静止与内部新陈代谢之间出现明显的、致命的不平衡。 身体不间断的内部运动需要一些外部运动来对应。 一旦缺失,我们就不得不相对压抑沸腾的情绪。
记住这条规则:没有锻炼,就没有生命。
十有八九,幸福取决于健康。 有了健康,一切都是欢乐的源泉; 没有健康,就没有愉快的事; 即使是人类固有的美好品质,例如伟大的心灵和愉快的性格,也会因缺乏健康而丧失。 黯然失色。
由此可见,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为了追求其他暂时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健康。 无论是为了利益、升职、知识还是名誉,甚至是为了短暂的感官享受,都是愚蠢的行为。 其他一切都应该让位于健康。
03
你可能根本不认识自己
认可
歌德在自传《诗与真理》中说:“一切都可以追本溯源,人最终只能靠自己”。
戈德史密斯曾在《旅行者》中说过:“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自己身上创造或寻找幸福。”
自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或获得的最好、最多的资源。 一个人为自己找到的快乐越多,他就越幸福。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如果你想幸福,你就必须自给自足。”
因为所有其他幸福的来源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和偶然的,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可能不可避免地、轻易地消失。
一个人拥有的东西更重要,并且永远伴随着他。 “自己”是唯一真实而持久的幸福源泉。 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就像圣诞节里温暖明亮的房间,充满幸福,而一个内心贫乏的人,只能像寒冷冬天的冰雪,无法摆脱抑郁。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拥有丰富的人格,尤其是良好的智力天赋——虽然这可能不会带来最光明的未来,但一定是最幸福的命运。
天生具有智慧和命运的人会注意保持内心的幸福之井畅通无阻——以确保这种独立和闲暇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获得独立和闲暇,他会愿意控制自己的欲望,珍惜自己的资源,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让自己的幸福受到外界的限制。 因此,他不会被领导的期望、金钱、同事的赞赏和掌声所误导,也不会允许自己向卑鄙的欲望和庸俗的趣味妥协或配合。
正如贺拉斯在给梅塞纳斯的信中所建议的那样:永远不要为了外在而牺牲内在的自我; 永远不要用一个人全部或大部分的平静、闲暇和独立来换取荣耀、地位或头衔。 和名誉,否则就是愚蠢的。
钱钟书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才华横溢的人,但在名声最盛的时候,却闭门谢客,安身立命,做“读书的种子”。 他用聚光灯下的时间换来了书房的安静。
他选择远离尘世的喧嚣,等待书生的宁静。 正如他所说:“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并感觉良好,为什么你一定要去找下蛋的鸡呢?”
请记住:幸福来自内心的丰富,而不是外在物质的丰富,更不是对所谓名利地位的追求。
04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做你自己
人们会本能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毕竟,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基因,因为在那个需要分工合作的时代,如果你被别人鄙视和唾弃,你的基本生存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常常在意别人的评价,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长此以往,你可能会因为达不到别人的期望而陷入纠结和痛苦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人生的智慧》一书告诉我们:只有当别人的行为启发我们修正“如何看待自己”时,才能对我们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人的想法对我们来说根本不重要——当我们知道大多数人的思想是多么肤浅和狭隘,他们的观点是多么狭隘,他们的态度是多么卑鄙,当人们的观点是多么自以为是时,而他们的意识充满了错误甚至荒唐,他们会对别人的意见漠不关心。
我们存在的全部基础,生活幸福的基础,首先是我们的身体健康,其次是我们保持独立自由生活的能力。 这些要素之间没有先后之分,都是不可替代的; 而荣誉、奢侈、社会地位、名誉,无论它们的价值被我们多么高估,在必要的时候,任何人都不应犹豫地用它来牺牲、放弃,以换取本质的幸福。
一个人首先真正活在自己的皮肤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看法里; 所以我们个人生活的实际情况,比如健康、气质、能力、收入、妻子、孩子、朋友、住所等等,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重要一百倍——如果没有这个基本的了解,我们会痛苦不堪。
叔本华郑重提醒人们: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但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正是人们常犯的错误——大多数人过于关注别人的想法,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而这对他们的影响最直接、最直接。 他们更关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
把别人的看法当成真实的存在,把自己的意识当成影子; 将衍生品和次要品误认为是主要品,并认为它们向世界展示的形象比它们本身更重要。 实在是本末倒置,反其道而行之。 !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这不是一篇“鸡汤文”,而是我们应该切实践行的信条。 只有这样,你才能过自己的生活,舞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写在最后
旅途中的小瞬间
幸福
《人生的智慧》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仔细领会的书,因为书中充满智慧的话语无疑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束光,引导我们走向人生幸福的本质。
除了不断领悟这本书的精髓外,我们还要抱着“知百分不如改一点”的理念,积极实践、践行书中的知识点。 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 在幸福的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毕竟,这样的生活才值得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9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