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的作品,一些小说、杂文、散文。与小说、杂文相比,鲁迅的散文没有那么出名,但是鲁迅的散文里却饱含着作者最深沉的人生体验,我常常为之感动。
2.墨子和孟子。对我而言,他们虽然学派不同,主张不同,但都具有正气和大度的精神。理想主义、务实、坚毅、阳刚、雄辩、不畏强权、悲天悯人。我认为这是其他学派所无法比拟的。《论语》也很有趣,但我不喜欢孔子这种过于温和的君子形象。
3.王阳明的《行道经》。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十分有见地,值得反复咀嚼。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人的“生命之书”。
4、高行健的《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高行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比莫言更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读过后,我比较喜欢高行健的作品,觉得其中的诗意描述和对生命的感悟是莫言所不能及的。
4.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的作品我全部买来读完。《理想国》是我读得最多的,买了好几个版本。每次读《理想国》时,我都忍不住感叹:伟大的柏拉图永垂不朽,他是文化界的珠穆朗玛峰。《理想国》包罗万象,深不可测,却又清晰透明,生动有趣。两者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批判性阅读最理想的读物。《理想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里面讨论的很多话题不仅不过时,而且似乎特别适合我们这个时代。
5. 圣经是一部浩瀚的“心灵之书”,语言朴实,内容发人深省。我读得最多的书是《传道书》和《四福音书》。
6、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对灵魂进行追问的文学巨著。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哲学、宗教热情、诗人气质、讲故事的天赋、心理分析、对人性的洞察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灵魂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代表了俄罗斯灵魂的深度。对我来说,深度比广度更真实、更有意义。
7.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我的No.1。天才可以让任何素材变得更加精彩,而普鲁斯特就是这样的天才。他的文笔和曹雪芹一样精致,但细腻和哲学思考却比曹雪芹还要多。我经常把《追忆似水年华》放在枕头边,睡觉前读几页,经常翻到哪就读到哪。这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如果读得太多,就会发现里面有冗余,但普鲁斯特的才华总能把衰败变成魔法。因此,对我来说,里面哪怕是冗长的描述,也比那些靠情节来写的二三流作品有意义得多。
8、杜拉斯的《情人》。我很喜欢杜拉斯那种凄婉深情的风格,大学时期写言情小说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模仿《情人》的叙事和描写。
9.米勒的《北回归线》。我很喜欢里面那种不拘一格、不羁的风格,看似玩世不恭,实则玩世不恭。
10、卢梭的《忏悔录》。这个思想家充满矛盾,有自卑、自负、自恋,他越是高尚,就越是卑鄙。我喜欢他直面自己的勇气和真诚。我们没有忏悔的传统,但鲁迅有某种忏悔意识,这使他在我们的文化中脱颖而出。忏悔的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没有忏悔,心灵必然会变得浅薄和虚伪。我时常想写一篇忏悔录,不仅为自己忏悔,也为中国人民忏悔。但我凭什么代表中国人民?多么不要脸的说法!
11、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高一的一次课堂上,大家都在静静地听讲,我和同桌坐在最后一排,一起读《堂吉诃德》。读到某一处,好像是堂吉诃德与风车搏斗的情节,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结果,我们的书被老师收走了,我们被叫到讲台两侧,面壁反思自己的错误。全班同学都笑了。堂吉诃德真的很搞笑,就像我们身边有人看了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在生活中穿上武侠装,行侠仗义。这模样,当然很可笑。但这种可笑,也有点可爱。想到堂吉诃德甘愿牺牲生命成为骑士,就觉得很可敬。或许,真正让我们尊敬他的,是那种杀不死、打不垮的理想主义吧。
12.托马斯·曼的《魔山》。它被认为是20世纪最好的“教育小说”。在作品介绍中,曼说:“我们将详细、清晰、透彻地讲述汉斯·卡斯托普的故事——要知道,一个故事是简洁有趣还是冗长乏味,从来不取决于讲述它需要多长时间。我们并不担心细节会让人尴尬和恶心,但我们相信,只有透彻的故事才能真正精彩有趣。”曼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有些部分,比如“雪”,写得非常精彩,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我很幸运能读到它!
13. 静静的顿河,肖霍洛夫著。这是我读过的最长的小说,也是我读过的读得最快、可读性最强的小说。故事精彩,语言优美,非常感人。格里高利和阿克西尼娅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曾让我着迷。
14.奥里森·斯威特·马登(Orison Sweet Marden)的《改变数百万人生活的一课》。
奥登是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改变百万人生的一堂课》是我读的第一本成功学书籍。那是在高中,学习最艰难的时期,它是我的精神支柱。我经常在睡觉前看,看完后就放在枕头下,仿佛拥有了征服世界的秘密武器。后来我读了很多励志书,但最贴心的是马登写的。他的成功学不是走捷径,不是如何魅力四射,也不是如何激发自己的潜力,而是开阔胸怀,勇敢前行。他的代表作是《伟大的励志书》。如今,我身边最流行的励志书是《创富圣经》,是我从书摊上花10块钱买来的。物有所值。
15. 海涅、拜伦、歌德、济慈等19世纪英法德等诗人的抒情诗。对于现代诗,我更喜欢读许多著名诗人的代表诗集。我发现自己对诗歌的品味不高。基本上,我喜欢流行的作品。在政治上我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但在文学上我是感伤主义者。抒情诗很合我的口味。我很高兴在高中和大学读了几百首抒情诗。
大学的时候在网上买了顾正坤编的《世界名诗鉴赏辞典》,十几年来偶尔翻看,里面的很多诗我都很喜欢,也喜欢它那张泛黄的纸张。
16.《当代比较政治学的世界视角(第10版)》作者:鲍威尔、斯特罗姆等。读这样的书,就像站在世界的顶端看世界。对于没有机会出国看世界的我来说,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甚至让我有一种优越感。
17.谷雨,《德国修真小说研究》。
这部学术著作可能并不出名,但我很高兴在北京图书馆找到了它。修身小说又称“教育小说”和“成长小说”,我国也有优秀的作品,但德国是其现代的发源地和顶峰。在我看来,这些小说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和成长理念并不比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课本差,而是更加有趣和丰富。
18、李著《西方哲学史》。很喜欢商务印书馆的这个版本,没有插图,没有译者序,没有作者简介,只有哲学的深邃。
这是我在西方哲学史著作中读得最多的一本书,平实、客观、专业。我也读过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虽然文采不俗,但过于个人化,难免会误导我这种哲学入门的读者。
19、康德著作。我买了国内出版的康德全集,九卷本。他的巨著《三种批判》我基本看不懂,读起来很痛苦,收获不大。相反,《什么是启蒙》、《论永久和平》、《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等二流著作对我的影响更大。我读得最多的是库恩的《康德》。封面上有一段话,百读不厌:
我们从康德的传记中学到的东西至少和其他名人的传记一样多,甚至更多,因为康德的性格是他刻意塑造的。他同意蒙田和斯多葛学派前辈的观点:“我们的工作不是写书,而是塑造人物;不是战斗和边界,而是行为中的秩序和安宁。真正的杰作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
20.蒙田随笔集。我也买了全中文译本。有趣、洒脱、真诚、博学、严谨……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没有人比蒙田更懂得如何做一个现代人。
21.《爱比克泰德的沉思录》。爱比克泰德总是给我带来极大的心灵慰藉。他是一个奴隶,而我又怎么可能自由呢?在自媒体早期,我每天都会更新他的作品。有一段时间,我还把它放在枕头边,睡觉前读几页。爱比克泰德不同于康德等学院派哲学家,他的作品都是他对人生的感悟,非常接地气。今天看来,有点像心灵鸡汤,但背后却有斯多葛哲学的支撑。所以读爱比克泰德就像品尝陈年多年的美酒,久而久之,唇齿间仍余香萦绕。
22.拉罗什富科的《凡人格言》短小精悍,但仍然是一部深刻分析人类行为动机的伟大著作。
23.《人生哲学宝库》,90年代出版,算是老书了。我最早在大学图书馆借的,但觉得借不够,就买了来留着。90年代的售价是65元,很值了。2012年买的,花了100多元。买回来之后也没怎么看,但喜欢的部分会看几遍。
24. 存在主义(第二版)作者:Copper。买这本书是因为我喜欢萨特、加缪、海德格尔等存在主义哲学家。这其实意味着要读一系列存在主义的书,而不是一本。但我读不完《存在与时间》和《存在与虚无》这样的大部头,所以那些入门书让我受益匪浅。另外,萨特的中篇小说《恶心》对我影响很大。至于加缪的《局外人》,好像更出名,但我读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可能是我读得不够深入。
24.契克米哈赖的《心流》。我从中明白,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忘掉吃饭睡觉,把自己抛到一边,你就能达到心流——一种由专注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幸福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