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喜欢与爱有何区别?导演朋友微信分享佛理,引人深思

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_心灵鸡汤精粹版

我不是佛教徒,也没有学过佛法。抄写《心经》是因为在写书法,跟学佛没关系。《金刚经》我看过几遍,但看得头昏脑涨。现在想写点关于“佛”的东西。起因是一位素未谋面的导演朋友的微信留言:

有人问佛:“喜欢”和“爱”有什么区别?

佛陀指着一个小孩,小孩站在花前久久不肯离开,最后,小孩陶醉在花的美丽之中,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摘下了这朵花。

佛说:这就是爱情。

接着,佛陀又指着另外一个小孩,那小孩正额头上冒着汗水给花浇水,他担心花被烈日灼伤,便站在花前。

佛说:这就是爱情。

喜欢就是得到,

爱就是付出。

这是最本质的区别。

花儿开了,蝴蝶就来。

如果你聪明,上天会为你安排好一切!

这位朋友要导演一部跟佛教有关的电影,他给我发了这条微信,除了跟我分享他学佛的经历,估计也想让我通过这个故事更接近佛教。

但我并不认同他在这条微信里对佛的解读,甚至认为这条微信里的故事是作者自己对佛的解读,把人的智慧转嫁到佛身上。回复一条微信:

“喜欢是为了得到,爱是为了付出。这种对爱与喜欢的理解,是背离佛陀的。”

最好的解释,就是上面两个小朋友的行为。为爱摘花,你得到的是花,但花却不再是花。不仅不再是你爱过的花,而且也成了没有生命的花。浇水、保护花,并不意味着失去花。花与我同在,相互参与,共同繁茂。都可以称为爱,只是不同的修炼,赋予了爱不同的内涵。

佛陀引导我们热爱浇灌和培育植物,而不是热爱采摘和占有花朵。

占有意味着杀戮,花和爱都不会存在。爱不是为了给予,而是为了爱本身。把爱解释或定义为给予会误导人性,违背佛意,远离普世价值。不幸的是,这种给予论非常普遍,并被许多人推崇。

而且,把爱和喜欢对立起来,赞扬爱而批评喜欢,都是误导。我们凭什么就认为喜欢只是为了得到呢?

如果爱是一种欲望,那么喜欢也是。如果爱是一种情感,那么喜欢也是。如果爱是一种美德,那么喜欢也可以。我更愿意把它们看作是通往人性大美的修炼之路。

施与受并存,是一种修炼。

佛法要有理,不能任意妄为,不能偏颇。摘花是因为喜欢,所以才是一种修行。摘了花之后,花和喜欢都会一起灭亡。我们否定的,不是喜欢花,而是对喜欢花的不珍惜。折华的修行,也需要展现,这个修行会有什么样的因果。故事已经说明了一切,我们要警惕对故事的误解和曲解。”

我没有学过佛法,却发表这样有关“佛”的言论,实在是太过大胆了,但我不认为这是胡说。在中国,即使不学佛,也能闻到佛的气息。大胆的大胆大概就是因为自以为闻到了佛的气息,对佛有所了解。

在我的印象里,“佛”常常被化作格言,是一句中国格言。说到“格言”,是我去年写书法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格言”的文章:

“圣经中有谚语,谚语是圣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老子有《道德经》,庄子有《逍遥游》和《齐物论》。老子、庄子本来没有谚语,只是被喜欢谚语的人变成了谚语。老子、庄子已经不是世界观了。谚语巧妙地肢解了躯体,消解了结构,使之几乎成了心灵鸡汤,精致而又粗俗,巧妙而又媚俗。”

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_心灵鸡汤精粹版_心灵鸡汤精神鸦片

《观古观今——杨正光著》 (第53页)

不光是老庄,几乎所有的国学都可以借鉴。其实,几乎所有的国学都被打造成了警句,类似于一勺勺心灵鸡汤。比如老庄的“上善若水”、“象无形”、“不争不争”、“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淡如蜜”、“天下相忘于江山,不如相扶相随”,还有很多。

在于丹教授的口中,《论语》几乎成了一句俗话“鸡汤”。写在纸上,就是她对《论语》的体会。我们来看其中的一句——

《论语》原文:仁者无忧,智者无疑,勇者无惧。

余教授解读:

“仁者无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有仁义的宽广胸怀,内心极其善良宽容,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纠结于小得小失。这样人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静。

“智者无惑”是什么意思?就在半个世纪前,一个人可能一辈子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婚姻基本不会变,从小到老都住在一个大院里。也许人生的概率和选择太少了。但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得选择,而是选择太多了,这是繁华时代带给我们的迷茫,我们无法掌控外界,只能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当我们懂得如何选择,那么那些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这就是孔子说的“智者无惑”。

“勇者无畏”是什么意思呢?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两强相遇,勇者胜”。就是说当你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放的时候,你就有了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会再惧怕敌人了。

真正的君子心中有仁慈、有知识、有勇气,因而较少忧虑、困惑和恐惧。

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_心灵鸡汤精粹版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大师,他对《论语》这三句话的欣赏和于丹教授是一样的,他是这样解读的:

孔子“智者不惑”这里的“知”,相当于佛教里的“聪明”,不是小聪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就明白,不会糊涂。‘真正仁者,不为环境所动摇,不生烦恼。‘勇者无惧’。真正勇者,无所畏惧。但真正的仁勇是与大智慧并存的。

按照他们的解读,孔子所教的“仁”“智”“勇”似乎就是在教人修心。修心不也是一种养生吗?这实在不像是孔子这位“大圣大师”说的。在我的印象里,孔子应该是忧国忧民忧天下,如果不忧国忧民,又怎么能体现出他的“仁”呢?就算他智勇双全,也应该心存迷茫和恐惧。

如果这样说:

仁者之忧,在于国家不为民治,天下将不再是天下;智者之惑,在于国家不为民治,天下将不再是天下;勇者之恐,在于国家不为民治,天下将不再是天下。

这有点像我们儒家老祖宗所持的仁、智、勇的观点,不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论语》在抄写传承的过程中,是不是丢失了一些字或者一些单词呢?

但南怀瑾先生毕竟是大师,比余教授富有多了,他用一个“智慧”二字,把孔子和佛联系在了一起,佛讲智慧,甚至可以说,佛就是智慧。

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_心灵鸡汤精粹版_心灵鸡汤精神鸦片

其实,佛教对中国格言也免疫,不仅免疫,甚至还免疫。你看,还有“诗”:

菩提树本无。

明镜不是台。

原本什么也没有。

灰尘从哪里来的?

据说,这首《禅诗》是六祖惠能修改神秀的原诗后所作。

身即菩提树,

心如明镜。

经常擦拭。

别让它沾满灰尘。

神秀的诗证明他当时还是个居士,经过惠能的修改,居士诗立刻变得超凡脱俗,超脱凡俗,空灵飘逸,富有禅意,成为充满诗意的格言和诗句。

以我的理解——当然我是门外汉——慧能的修正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达,那就是:无=无。或者:无=无。

如果是生命的话,只有在真空的世界里才能避免受到世俗尘埃的污染,问题是,真空的世界能不能为生命创造生存的条件呢?

但这首诗却真正成为了一种中国智慧,流传了很久,虽然我不懂佛教,但凭着我嗅到的那一点点佛香,我敢说这种诗不是佛的智慧

我知道六祖惠能不是佛,而是禅师。但是,没有佛,哪有中国的“禅”?没有佛,中国的“禅”还剩下什么?

因为我不相信佛是教人明白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来“度”人活在空虚的世界里。佛不是讲轮回吗?无中生有、无中生有。那什么是轮回?

而且,如果把世间所有的人都“度”到真空之地,是不是就都成佛了呢?不吃不喝,不屎不尿,茫茫白茫茫的大地真是清净无比,这是佛要做的大事吗?

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_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心灵鸡汤精粹版

还有一条,来自朋友圈:

弟子问佛陀:您有如此大能,又有如此慈悲,为什么还会有人受苦呢?

佛祖说:我虽然有宇宙间最大的神通,但还有四件事我不能做:

第一,因果是不能改变的:自己的因导致自己的果,别人无法代替;

第二,智慧不可赐予:任何人欲发展智慧,非自身修养不可;

第三,真法不能言传:宇宙的真理是无法用言语来解释的,只能通过体验来验证;

第四,无缘者不可救:无缘者是不会听你说话的。雨虽大,也不能滋润无根的草;道无涯,无缘者难救!

“缘分”二字,把大多数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推入了无底深渊,那些想成佛却成不了佛的修行人,只能孤独地在佛门外望佛叹息。

这时候佛陀的慈悲在哪里呢?

我真是有缘无分佛了。

但我还是鄙视各种假装有缘、假装是佛的人所炮制的类似鸡汤的格言、诗句、甚至诗歌!

在我看来,所谓的心灵鸡汤,是聪明人用所谓的警句警句,甚至是诗歌和故事,为那些自以为聪明或想变得聪明的人准备的具有迷幻效果的心理和精神自慰。这种东西你可以吃,但不能吃太多,更不能依赖它。

生存的危险,生活的艰辛,重压之下的心理和精神压力需要自我安慰,舒服一阵子,暂时逃避现实,喝一杯茶,吃几口甜点,这才叫短暂的休息。然后,我们就要回归现实,迎难而上,该修路的地方修路,该架桥的地方架桥。

想永远逃脱,或者说成佛,都是幻想,人不能成龙,人不能成佛,即使你退隐到寺庙里当了尼姑、和尚,那里也不是真空。

我虽然没有修行过,但我见过僧尼,甚至与他们友好交谈过,他们并非身处真空,当我问他们是否真的相信“本无有”时,他们给了我一个善良而真诚的微笑。

在我看来,他们微笑真正的意义在于,那些人为编造的格言警句、箴言、诗句、诗歌,都是智力和推测的游戏,虽然有意义,但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更不能解决未来的问题。

它们能让人放松,但不能上瘾,否则,它们就会变成真正的“心灵鸡汤”,甚至鸦片、海洛因,让我们在恍惚中飞扬、堕落,在意识中翩翩起舞,在社会中沦为僵尸。

至于“知足就是最大的幸福”、“比最坏的更好,不如最好”之类的真正的“鸡汤”,则是生存下去不用思考,或者无法获得尊严的人们特制的自慰品,这种东西,才是社会上流行的。

这与佛无关。所以就到此为止。

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_心灵鸡汤精粹版_心灵鸡汤精神鸦片

2016.1.15在我的家乡乾县

一位朋友曾说:“沉默是最美的言语。”这是友情的劝告,更是对“说话”的审美——“不言而喻”才是美。

但鲁迅曾说:“沉默啊沉默,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主张有话要说,不如“说”。

我宁愿没有“无声的言语”的美妙,也不愿“在沉默中爆发”,更不愿“在沉默中消亡”。

所以我创建了一个公众账号。

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心灵鸡汤精粹版_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

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心灵鸡汤精粹版_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

心灵鸡汤精粹版_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

心灵鸡汤精粹版_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_心灵鸡汤精神鸦片

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_心灵鸡汤精粹版_心灵鸡汤精神鸦片

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论心灵鸡汤的本质及危害_心灵鸡汤精粹版

杨正光表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4018.html

老师的修为和境界:从服装到教养,尽显真诚与尊重
« 上一篇 2024-08-24
警惕!当代社会中的精神鸦片:从宗教到手机
下一篇 » 2024-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