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你喝的“心灵鸡汤”是良药还是毒药?
文/杨新玲
有人在悟空问答上提问:“有人说心灵鸡汤好喝,有人说心灵鸡汤有毒,你怎么看?”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鸡汤文化”的盛行,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毒鸡汤文化”和“反鸡汤文化”。有的人喝了“心灵鸡汤”之后成长、成熟、成功了,所以会说“鸡汤好喝”是良药;而有的人喝了鸡汤之后,不但没能滋养自己,反而加重病情、毁了身体,所以会说“鸡汤有毒”是毒药。
对于职场新人而言,喝“心灵鸡汤”的几率比常人要大,因为他们想提升自己,公司有文化,环境有要求。
鸡汤好喝,有毒不是它的错
美国人杰克·坎菲尔德一生大部分时间无所事事,负债累累。他把100个励志故事汇编成一本名为《心灵鸡汤》的书,他的一生获得了成功。“心灵鸡汤”一词也因此而广为流传。
有需求就有市场,心灵鸡汤是给需要的人喝的,需要的人是谁?
心智尚未成熟的人;生活经验较少的人;处于人生低谷的人;迷失方向找不到方向的人;受到伤害需要安慰的人……
简单来说,他们就是有“精神病”的人。
新员工进入职场,在新的环境中会遇到新的领导、新的同事、新的压力、新的生活方式,与学校生活完全不一样,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心理疾病需要用心理药来治疗”,心灵鸡汤就是一剂治疗心理疾病的良药。
“药三分毒”,既然是药,除了有疗效,也有副作用,这时候是良药还是毒药,就要看是什么样的汤,怎么服用了。
清汤不一样
有些“心灵鸡汤”只是纯水炖煮,不加任何添加剂,用清澈的山泉水煮制,喝起来清爽可口,消化快,容易吸收。这种心灵鸡汤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最好有一个纯净的心灵。
有些“心灵鸡汤”不仅添加了天麻、当归,而且是用长火慢炖,味道不够爽口,吃起来有些油腻和苦涩。
给你端上一碗“浓汤”的人,往往自称是“人生导师”、“精神导师”或“成功大师”。他会让你接受他是你人生的引导者和领航员,然后要求你跟上他的节奏和步调。跟不上怎么办?付钱!给你端上一碗“浓汤”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成本,不付钱怎么享受?
“弱者无养”,喝“鸡汤”如同喝“毒药”
中医讲“虚者不宜补”,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体质本就虚弱,进补过多,会增加脏腑的负担,消化不了吸收,对身体也是有害的。“心灵鸡汤”也是如此。对于“虚者不宜补”的人来说,喝“心灵鸡汤”就如同喝“毒药”。那么“虚者不宜补”的人都有哪些呢?
那些自我控制能力差、辨别能力差的人,那些情绪化、冲动的人,那些活在幻想中、脱离现实的人,那些盲目自信、自负的人,那些期望很高但能力很差、好高骛远的人……
这些人,虽然需要进补,但还是应该先用小米粥、瘦肉粥填饱肚子,调养好身体,再进补。也就是说,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心态、思维模式,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分清轻重缓急,积极消化吸收,而不是被“鸡血”洗脑。否则,喝“鸡汤”就如同喝“毒药”,越喝病情越严重。
此时职场新人最容易受到某些成功前辈、经典案例的启发和激励,加之“初生牛犊不怕虎”,容易脱离现实,要特别注意自我反省和自我检验,看看自己是否“空虚”。
你喝下的“心灵鸡汤”是良药还是毒药?
职场新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都有喝“心灵鸡汤”的机会,“鸡汤”虽好,但终归是药,要慎喝。
有位著名的“成功大师”陈老师,他是成功学的先驱,他让很多人为之疯狂。结果他成功了,他的弟子大部分都帮他成功了,他自己却没有成功。有一小部分听他演讲的人发了财——他们是怎么赚钱的?他们卖票!
一些直销、微商也用同样的套路,告诉你是“良药”,喝了之后却发现是“毒药”。
判断你喝下的“心灵鸡汤”是良药还是毒药,其实很简单,就看你是踏实工作、积极乐观地生活,还是整天意气风发,享受着“功成名就”的快感。
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还是米饭和面条,偶尔喝一碗“鸡汤”还是很有益处的,如果每天都以“鸡汤”当饭吃,小心中毒。
职场新人,你准备好喝鸡汤了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