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鸡的形象与品德:从俗语看古人与今人的共鸣

虽然通常看起来很弱,

但古人也对鸡的优良品质深表共鸣。

本文约5100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在日常生活中,鸡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或许是因为常见又好吃,生活中与鸡有关的成语也不少。一位广东人曾在一则短视频中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方言:

“我是广东广州人。在广东话里,我们把偷懒叫做‘偷懒’,把着急叫做‘腾急’,把安静叫做‘静悄悄’,把不错过叫做‘米佐急’……”

哇,粤语里跟鸡有关的词汇好多啊!在广东以外的地方,我们经常会碰到跟鸡有关的成语,比如“鸡宝宝”教育、心灵鸡汤、鸡血,还有古人留下的杀鸡儆猴、群雄逐鹿、力不从心等。

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_马克汉生的心灵鸡汤_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中文版阅读

鹤群中鹤立鸡群。来源:李牧、田云、罗荣先、罗文华《大画家》

鸡汤、杀鸡、吃鸡、绑鸡,似乎鸡从来都是被祭祀、被当作背景。那么,历史上鸡是否一直是软弱的代名词?为何鸡在人类语言中扮演着如此多的角色?

“弱鸡”:弱、平凡与营养

在古代,鸡是与马、牛、羊、狗、猪并列的六畜之一。不仅如此,中国是最早驯养鸡的国家之一。考古学家在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发现了大量鸡骨,说明我国在约8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家养鸡。传世文献中也有很多关于鸡的记载。《诗经》云:“鸡栖于室,日暮,羊牛下。”《周书》云:“民有二男二女,所养牲畜宜鸡犬,所养谷粒宜稻麦。”这些记载都表明古人很早就掌握了养鸡的方法。

或许是因为鸡很早就被驯化,而且攻击性不强,鸡一直是弱小的代名词。很多时候,鸡要么是被宰杀的,要么是等着被宰杀的。在俗语中,鸡常常被描绘成弱小、可怜、无助的形象。

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例如“鹤立鸡群”这个成语,用鸡作为背景,突出鹤的身高。表面上看,鹤立鸡群,其实是比喻一个人的相貌或才华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背景中的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站在中间的那只鸡。高大优雅的鹤比普通的鸡在体型和稀有性上更胜一筹,这是有道理的。

“鹤立鸡群”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源于竹林七贤之一王容的一个故事。魏晋时期,有人对王容说:“你看嵇康的儿子嵇绍(子彦祖),真是不凡,和身边的人一比,仿佛就是一只鹤立鸡群之中。”王容回答说:“那是你没见过他父亲嵇康啊!”王容的话并非奉承,在《嵇康传》中,有这样一段对嵇康相貌的描述:“身长七尺八寸,气势磅礴,身姿古朴自然,龙姿凤姿。”因为嵇康气质出众,才华横溢,所以在王容的心目中,嵇康就像一只“鹤”。

有人对王镕说:“纪彦祖真是出类拔萃,犹如鸡中鹤。”王镕回答说:“你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啊!”

——《世说新语:出现与决心》

马克汉生的心灵鸡汤_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_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中文版阅读

嵇康像。来源:《世说新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鸡的各个部位除了被用作比喻对象外,还常常被人批判。例如“鸡毛鸡肚”“小肚鸡肠”“鸡毛鸡肚”等成语,就是用鸡的各个部位来比喻。这些词主要用鸡的弱小、平凡来形容人的狭隘、胆小、卑微。

用鸡来比喻,古人在杀鸡之前也喜欢说一些大道理。比如“杀鸡吓猴”,就是用杀鸡来吓唬猴子,常指惩罚犯错的人,以警示有意犯错的人。再如“杀鸡何必用屠刀”,意思是做小事,不必费很大力气。

之所以有这么多与杀鸡有关的成语,除了鸡经常出现在餐桌上之外,大概是因为杀鸡经常出现在祭祀仪式中,比如傩祭,就需要公鸡的参与。傩祭主要是为了驱赶瘟疫鬼魂。《新唐书》记载,大傩祭“各门备公鸡酒,拟祭于宫门、皇城门”。杀鸡的场合多了,人们自然也多了一些心思。

心灵鸡汤

宰杀鸡之后,就开始烹饪了。在美味的诱惑下,以鸡肉为主的食品终于得到了相对正面的评价。由于鸡汤营养丰富,具有滋补作用,有人将鸡汤与心灵结合起来,创造了“心灵鸡汤”一词。

《心灵鸡汤》最早的来源是美国作家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心灵鸡汤》一书。《心灵鸡汤》一书以其富有哲理的故事和感人肺腑的情感收获了大批读者。这套丛书曾连续七年荣登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全球销量已达数亿册。

比书更受欢迎的,是《心灵鸡汤》本身。起初,《心灵鸡汤》主要指一些励志文章、故事,但现在这个词开始泛指正能量的句子。典型的心灵鸡汤句子有:“既然无法改变过去,那就努力改变未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世界上没有不成功的人,只有不努力的人。”

听完这些话,是不是感觉马上就要努力工作了呢?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反心灵鸡汤的句子,比如“世上无难事,只要你肯放弃”、“人不好好堕落,又怎么会进步”……这些句子被称为“毒鸡汤”。在网友们的创意驱动下,“毒鸡汤”也开始在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

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中文版阅读_马克汉生的心灵鸡汤_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

有趣的“毒鸡汤”表情包。来源:动画《瑞克和莫蒂》截图

“斗鸡”:准时、勇气和好运

不过,鸡在古代并不仅仅是软弱的代名词,古人在对鸡进行各个角度的观察之后,还创造了鸡的正面形象。

古人历来有“鸡有德,狗有义”的说法,强调鸡具有许多优良品质。西汉韩英根据鸡的外貌和生活习性,概括了鸡的五种品质——文、武、勇、仁、信。在他看来,公鸡头上的大红冠,代表公鸡具有文德;鸡爪上的尖爪,代表公鸡具有武德;公鸡不怕打斗,代表公鸡具有勇气;面对食物,鸡不独占,而是鸣叫同伴来分享,代表鸡具有仁德;黎明时分,公鸡按时打鸣,代表它们具有信实。

“你没见过公鸡吗?头上带着王冠的是有文化的,脚上有马刺的是有武士风度的,敢于与眼前的敌人搏斗的是有勇气的,看见食物就吆喝的是有良心的,夜间守夜不失时差的是有信用的。”

——《韩诗外传》

以上五种品质大概足以塑造出积极向上的“鸡性格”。古人对鸡的优良品质也颇有共鸣,在成语、古诗词中也有所体现,如“养木鸡”、“穿鸡带猪”、“鸡鸣天下亮”等,都与鸡的优良品质有关。

木鸡

猜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不是说鸡笨或发呆,而是说鸡有教养,心平气和。出自战国时期的《庄子·大圣》。

战国时期,斗鸡在社会上十分盛行,齐王就很喜欢这个活动。每次看到斗鸡在战场上搏斗的情景,齐王就仿佛看到了齐军在战场上擂鼓进攻的情景。后来齐王听说有一个叫季鹤子的人养鸡很厉害,就请他来帮忙训练斗鸡。十天后,齐王问季鹤子:“鸡训练好了没有?”季鹤子说现在的鸡爱虚荣,狂妄自大,还不准备上战场;过了十天,齐王问季鹤子鸡的情况,季鹤子说鸡听到声音或者看到图像就会有反应,还没有训练好;又过了十天,齐王又问鸡的情况,季鹤子说鸡的眼睛还是太锐利了。 到了第四十天,齐王问吉和子鸡的情况。这时吉和子说鸡已经练好了,“看上去像木鸡,德行齐全。”果然,斗鸡场上,这只凶悍的鸡一点反应都没有。其他鸡见状,也不敢轻易出战。后来,人们就用“木鸡养到”来形容鸡功夫高超。

马克汉生的心灵鸡汤_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中文版阅读_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

(明)沈周《鸡图》。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斗鸡和勇敢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戴鸡佩豚”,出自《史记·仲尼论论》。“戴鸡佩豚”的字面意思是头戴公鸡形的帽子,头戴野猪形的饰品。野猪和斗鸡都象征勇敢,所以戴这些物品的人也是勇敢的人。孔子的弟子子路喜欢戴鸡和猪。“子路生性谦卑,勇猛强健,心志刚直,头戴公鸡形的帽子,头戴野猪形的饰品。”

公鸡打鸣,世界明亮起来

“鸡鸣一时,天下皆亮”也是​​唐代李贺《饮酒歌》中的经典台词,原句为:“我有一招招无法召唤的符咒,鸡鸣一时,天下皆亮。”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贺的心情并不是很好,这主要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李贺年少时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7岁就能写诗,21岁就考中了河南府试。来到京城后,他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振兴家业,但因为父亲的名字“李素进”和“进士”中的“进”字相同,失去了参加科举的资格,后来只能在京城当一个低官的奉理郎、歇邈郎。这首诗是他在心烦意乱、心灰意冷、抱负难以实现的时候,借酒浇愁写下的。诗的开头就写了主父颜和马周的故事。主父颜和马周两人都受人冷落,但后来都得到了做官的机会。

所以“鸡鸣天下光明”看似是指雄鸡啼叫的情景,其实却表达了作者坚定不移的壮志。后来毛泽东在《浣溪沙:答柳亚子先生》中引用了李贺的诗,写道“鸡鸣天下光明,和田四方乐声奏,诗人激动之情空前高涨”。这首诗写于1950年10月,即建国第一天国庆节。“鸡鸣天下光明”,雄鸡的啼叫给人一种冲破黑暗的感觉,带来光明和希望,寓意人们即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古代有许多谚语与鸡鸣有关,如“天鸡报晓天下”、“金鸡报晓迎新年”等。

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中文版阅读_马克汉生的心灵鸡汤_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

徐悲鸿《竹林雄鸡图》。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鸡还代表吉祥。鸡是十二生肖之一,又是五毒之一蜈蚣的天敌,因此,人们常用鸡来作为吉祥的象征。我国一些地区至今还有“抱鸡”的婚俗。“抱鸡”与“抱吉”同音,婚俗中抱鸡是一种吉祥习俗。有的地区,人们把正月初一称为鸡日(吉日),在门上贴上鸡图,这也是把“鸡”当作吉祥鸟的一种习俗。

游戏中的“祝你好运,今晚吃鸡”这句话,渐渐地就成了好运的意思。“祝你好运,今晚吃鸡”最早出现在电影《21》中,其中下注的最低赢利额是2美元,而一顿鸡饭是1.75美元。因此,在赢得赌注之后,主角会说“WINNER WINNER,CHICKEN DINNER!”后来,这句台词被用在了游戏《绝地求生》中。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译者注意到赢得比赛意味着好运,于是就把这句话译成了“祝你好运,今晚吃鸡”。现在这句话已经开始用来比喻在游戏中赢得第一名,运气很好了。

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_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中文版阅读_马克汉生的心灵鸡汤

电影《21》截图

为什么会有与鸡有关的谚语呢?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与鸡有关的谚语呢?

首先,与鸡有关的习语属于动物习语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类语言的隐喻性。

动物谚语的产生,不仅基于动物与自然的互动,也基于人与动物的互动体验。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岁月中,人们熟悉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动物身上,赋予动物一定的性格特征。同时,人们也将动物的习性与人的品质联系起来,用动物的形象来反思人类社会,最终导致了动物谚语的诞生。用动物来比喻,可以使道理通俗易懂。比如上面这句话“杀鸡何必用屠刀”,就是夸张的说法;再比如“捅了马蜂窝”,就是惹祸上身。

马克汉生的心灵鸡汤_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_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中文版阅读

杀鸡为什么要用屠刀?来源:朱立春《汉语成语故事图解详解》

其次,与鸡有关的成语大量出现,也与古代养鸡业的发展有关。我国养鸡历史悠久,《周礼》中便提到了“鸡人”这一官职。《春官·鸡人》云:“大祭之时,夜晓召官。”

此后,古人不断探索鸡的孵化技术,饲养不同品种的鸡。汉代社会上出现了“朱吉翁”等专业养鸡人。刘向《列仙传》记载,朱吉翁的鸡很听话,每只都有名字,只要叫它,它就会来。虽然只是个故事,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汉代养鸡业的发展。唐代,养鸡在娱乐和饮食的需要下,更加专业化。唐玄宗喜爱斗鸡,设立“养鸡坊”,派专人训练斗鸡。宋代,古人发明了人工孵化技术,人们通过强迫鸡换毛来促使鸡产卵。清代,鸡的孵化生产开始专业化。日本内务大臣大久保曾来我国学习鸡的孵化技术。 在饲养鸡的过程中,人们选育出了很多优质的鸡品种,比如三黄鸡、油鸡、乌骨鸡等等,现在位列外卖排行榜第一位的红烧鸡,就是以三黄鸡为主料制作的。

鸡的种类繁多,产于四面八方,其大小、形状、颜色往往各有不同。

——本草纲目

正是因为古代养鸡业的发展,鸡才有机会以如此常见的模样出现在我们面前。有学者在《中华成语词典》(项光忠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中统计过古代与六畜有关的成语,其中与鸡有关的成语数量居六畜之第二位,足见鸡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中文版阅读_马克汉生的心灵鸡汤_马克汉森的心灵鸡汤

来源:李铁帆,《汉语成语的文化语言学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如今,与动物有关的流行短语仍在不断创造和更新,例如“撒狗粮”、“鸽子鸽子”、“笑得像鹅”等,这些短语也可能演变成口语。尽管受到小狗、鸽子和鹅的挑战,但鸡仍然凭借自己的个性和历史故事在人们的语言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

你还知道哪些与鸡有关的词语或习语?欢迎留言分享。

参考:

1.《2018网络俚语中的草根》,收录《中国语言生活现状报告》,郭熙主编,商务印书馆,2019年。

2.丁建:《台州方言动物俗语的文化阐释》,载胡正武、牟惠康主编《台州人文研究文选》,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年。

3.李铁帆,《汉语六畜成语的文化语言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4.于海光:七彩鸡文化,齐鲁出版社,2009。

结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1878.html

驼背的墨西·孟德尔颂如何追求真爱?
« 上一篇 2024-07-25
物资匮乏年代的幸福回忆:养鸡与吃鸡的故事
下一篇 » 2024-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