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心理学:从被误解的边缘科学到影响世界的关键力量

心理学如何影响世界 前言1 |

彭凯平:有恩必有福,有爱必存

回顾历史,心理学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要么被看作是一个隐藏的神秘领域;要么被看作是身心灵训练班的宣传载体;要么被看作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专用术语等等。社会对心理科学存在着很深的误解和曲解。甚至很多从事心理科学的人都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属于边缘科学——处于科学的边缘,却从未被看作是科学的中心学科之一。因此,他们常常认为自己、也被科学管理部门视为“小学科”、“弱学科”和“边缘学科”。

然而,这些“理所当然”的印象显然是不正确的。当我们对这些观点本身进行科学考察时,就会发现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早在2005年,在一篇题为《绘制科学的脊梁》的论文中,作者Dr. Boyack et al (2005)研究了全球7321种期刊上发表的100多万篇期刊文章的引用情况。他们的目的是绘制各个科学学科的地图,以显示它们在整个科学集合中的某个位置——中心还是边缘,在一定程度上——是重要的还是辅助的。

Boyak 博士等人通过交叉引用的方式,确定了哪些学科对其他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经过数据分析,确定了七大“枢纽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医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结论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如果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地球科学的“时尚”更容易被接受,那么就绝对想不到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会成为人文科学大厦最基本的两大支柱!

这是一篇我们并不熟知,但又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论文。论文中最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一些我们生活中非常关注的热门学科,比如金融、法律、国际关系,甚至工程学,在科学界的架构中,其实都是“边缘学科”!

其实,对心理学的误解远不止这些。在心理学是一门最能有效改善人类生存状况的学科这一问题上,人们也严重低估了心理学。要说明为什么心理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其实比较简单。中国心理学会网站上对心理学的定义是“对人的大脑和行为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人的思维和行为创造了世界。心理学是所有学科中对人的研究最深入、最执着的学科。正因如此,如果心理学不是研究人最专业的学科,其他学科可能也不够格。心理学研究人,显然不像医学那样只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健康状况,也不像人类学那样研究人类的起源、民族的历史和变迁。 心理学研究人类一切认知与行为的生活基础,以及人类在处理与自己、他人、世界的关系时,各种境况产生的原因,从而为理解人及其相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尤其是经验证据)。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心理学的使命其实就是解决这些与人有关的“存在问题”。它与哲学用纯逻辑来解释存在与意义不同,它倾向于通过干预的方式,导致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新的行为模式的出现,从而推动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变,并有效地帮助人们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体验。

也许说明心理学对人类福祉的重要性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检查每天新闻的主要内容。看看新闻广播、头条新闻等,你会发现主导新闻是关于人类的社会行为、政治、经济、健康、教育、环境、生活和社会现象。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与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直接相关。心理学家已经在所有这些领域开展工作,现在最需要的是整个社会更加意识到他们的影响和作用。

另一个对心理学的误解是:心理学不就是一些心灵鸡汤吗?这其实是对心理学科学性的认识不足。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不仅有物质生活,还有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确,我们不可能为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力求科学,提供科学证据,但说到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与幸福,我们确实需要讲科学态度、讲科学证据。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人们知道婚姻重要,但不知道它有多重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婚姻可以让女性多活三年,男性多活七年!我们可能也知道,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被批评。但心理学家会告诉你,表扬与批评的理想沟通比例是5:1,也就是著名的“古德曼黄金比例”。一味说好话,并不能帮助人们成长,也不能帮助双方关系和谐。好话太多,只会导致最坏的结果,就像只说不听一样。 微笑当然是好的,但真诚的微笑和假笑会对一个人未来的幸福、成就、收入、婚姻和事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你知道那些发自内心的微笑和善意的释放可以让你的收入翻倍、寿命延长,让你拥有贤妻良母和孝顺子女的概率增加一倍,不知道当你在生活中看到那些礼貌的微笑时,你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和“远见”有多大的信心。这就是科学的价值——它可能不会立即改变什么,但它会让改变发生。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故事、传说、神话、心灵鸡汤等,缺乏科学依据,经不起任何推敲和验证。心理学是科学最坚定的捍卫者,它主张证伪、分析和判断反证的态度,要求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某件事符合科学原理。心理学的这种性格,主要是因为它从被威廉·冯特博士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发表”的那一天起,就与文学、艺术、宗教教义和哲学思辨截然不同。心理学首先是一门科学,它确实是一门科学。

一般来说,当人们提到科学的时候,会立刻想到一些具体的物体,例如电视、手机、汽车、网络、火箭等等。的确,由于科学的发展,今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科学的成果。但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身边的这些物体只是科学的产物,而不是科学本身。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博士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时候,就明确提出,现代心理学应该从事与人类行为和认知有关的基本规律的基础研究,而不应过分涉足具体的应用。心理科学的价值应该通过发现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本质来体现,为社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实验证明。

科学是人们理性测量世界的可靠方法。测量什么?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怎么测量?经验和实验。如何确保测量的结果是可信的、真实的?即这些实验和证据经过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科学就是对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进行验证和证伪的过程。

例如,对“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个命题进行科学研究,有几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找出世界上所有曾经存在和现在存在的天鹅,看它们是否都是白色的。如果是,就说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如果不是,就说明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这是典型的普遍经验主义。但事实上,这是行不通的。因为还没有人能够研究所有曾经存在和现在存在的天鹅,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行的。但这种方法代表了一种科学的“证实”态度。

第二种方法,就是在众多的天鹅中,找出有没有不是白色的天鹅。如果有,那么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如果没有,就说明这个说法暂时正确。(注意,这里说的暂时正确对于科学研究极其重要,历史上的很多科学结论都是暂时正确或者在特定条件下正确的,比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称为“证伪”。也就是说,不需要走遍全世界去找所有的天鹅,只要找到一只不是白色的天鹅就行了。

其实科学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的“证实”与“证伪”来发现事物的本质,比如幸福是一个老话题,刚刚开始被心理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一般来说,人们在聊天时,如果被问到“你幸福吗?”,无论回答“我很幸福”还是“我不太幸福”或者“我不确定”,本质上都是未经验证的假设性感受。此时的幸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体验,只能从主观感受来定义,是一种个体的体验。说你“幸福”或者“不幸福”,完全是一种主观感受,别人没有权利去肯定或者否定,甚至没有机会去感同身受。虽然我们可以从作家的绝妙言辞、哲学家的严谨逻辑,或者神学家的激情劝诫中获得一些共鸣,但毕竟这种共鸣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被称为某种观点。关键是,这些观点很多都不一定是正确的。

很多人都认为“有钱让人更幸福”“住大房子让人更幸福”“开豪车让人更幸福”“嫁入豪门让人更幸福”“吃喝玩乐让人更幸福”“三妻四妾让人更幸福”“独立自主让人更幸福”“中彩票让人更幸福”“睡懒觉让人更幸福”,还有一些更是学识渊博,比如“发达国家的人更幸福”“瑞士人比伊朗人幸福”“现在的人比以前更孤独”“世界越来越焦虑”“年纪越大越难感到幸福”等等。上述存在于大多数人心中的“常识”,似乎不言而喻,甚至被作为名言警句、励志经典、人生智慧流传下来。

但事实并非如此。

心理科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幸福不只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可验证的生命机制,是人类几千万年进化过程中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人类几千万年的进化,造就了人类组织形态的一些独特特征,包括狭窄的骨盆、裸露的皮肤、强壮的大脑。这些其实都对应着人类的积极心理和天性。我们喜欢有思想、聪明、善于沟通、健谈、有责任心、善良的人,因为这是人类的本性。

20世纪90年代知识界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过去单纯推行社会达尔文主义,造成了上个世纪巨大的相互毁灭,各种意识形态冲突,世界大战,种族清洗。积极心理学发现,推行积极心态其实是人性。举一个很简单的证据,人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经系统叫迷走神经,它是人体最长最古老的神经通道,从脑干出发,经过咽喉、颈部到心脏、肺脏、内脏到贲门附近。长期以来,科学家只认为迷走神经和呼吸、消化、心脏活动、腺体分泌有关,后来发现它和道德、幸福、快乐行为息息相关。迷走神经开通的时候,人特别快乐,人类站起来之后,迷走神经自然就处于舒展状态。看到美丽的东西,你的反应是什么? 一定要昂首挺胸,心胸开阔,此时迷走神经充分伸展,发现事情不妙就大叫“哎哟”,声音短促而急促,此时迷走神经受到压迫。

哲学家康德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两件事,我越是深入、执着地去思考,它们在我心中激起的惊叹与敬畏就越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两件事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以及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为什么仰望星空和思考道德会产生一模一样的反应?康德是哲学家,他不知道原因,但他有这样的经历。这种经历其实是迷走神经打开后的自然体验。因此,人类的进化选择了积极的自然。

影响人类幸福感的另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是对人性的欣赏、满足和理解,即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幸福就是快乐,快乐就是幸福,幸福绝对不是简单的快乐,但在英语中,幸福和快乐用的是同一个词Happy,所以英语学者过去一直在争论幸福和意义哪个更重要。其实我们中国人很有智慧,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冲突、不矛盾。意义是大脑额叶的产物,是智慧和理性创造的感觉,也是各种神经机制和文化的作用。意义的象征,是智慧的感觉。“水到渠成,坐看云起云落。”有些人看着云卷云舒,看着夕阳西下,看着孤雁落雁,看着鸟儿歌唱,看着花开花落,就会领悟其中的意义,感到幸福。大脑额叶的活动是幸福感不可缺少的要素。

以上是心理学家在谈论幸福时所用的词汇。心理学家与很多其他学科的科学家不同的是,他们谈论幸福时,不只是谈论幸福的感觉,而是谈论幸福的科学,以及如何有效地获得真正的幸福。这难道不是更负责任吗?

和幸福一样,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领域非常多。确切地说,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现象和感受,以及这些现象和感受的内在机制,都是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领域。心理学就像是陆地上勤劳的蚯蚓,他们衡量世界的方式不是通过宏大、梦幻的前景,而是通过孜孜不倦的挖掘和探索。

最后,心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强烈价值观的科学。当我们谈论应用心理学知识来影响世界时,我们正在确认某些价值观,即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积极的价值观是好的:人类的幸福、健康和成就是好的,我们有责任去促进它们。相反,人类的疾病、悲伤、痛苦和不公正是坏的,我们有责任根除或至少减少它们。因此,作为一门学科,我们应该反对使用心理学来增加对行为的控制,但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使用心理学来解决抑郁症或自杀问题,或提高教育成就。

因此,当我们问“心理学能影响世界吗?”时,我可能会将这个问题改写为“心理学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吗?”我认为很难想象有哪个科学学科比我们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然而,心理学家所做的许多善举并不为公众所知。这些不为人知的善举对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代表了成千上万的心理学家继续尽最大努力帮助世界。

因此,我特别高兴我的博士后研究员肖孟博士主编的《心理学如何影响世界》一书出版了,它让我们发现了心理学的贡献,了解了心理学的科学性,体会到了心理学对人类美好生活的价值,它传播善,创造善。肖孟博士是我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博士后,担任过我实验室主任两年。她是我心目中最优秀的博士后之一,她不仅学术研究好,还热心助人。她创办的中国青年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联合会,也成为聚集中国青年学者、提升中国心理学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她最终选择在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工作。我虽然为她高兴,但心里还是有些难过。

尼采曾经说过,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但金子总会发光。小孟就如同我们的心理一样,就像金子一样,迟早有一天会展现出它的光彩!

彭开平

2021 年 8 月 1 日

清华大学

心理学如何影响世界(小孟主编)

彭开平、许艳、翟学伟、余锋等心理学专家推荐

图书购买链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0027.html

刘远举:教育最大的谎言——天资被遮蔽,心灵鸡汤横行
« 上一篇 2024-07-05
张皓宸:90 后第一作家,作品变现能力惊人,粉丝热情高涨
下一篇 » 2024-07-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