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周一阅读一节课,读书笔记、快递业与阅读治愚静心的关系

周一我们上阅读课,交了300字的阅读笔记。有一节课,很多学生可能因为要考试,所以没看书,就匆匆写了笔记。另一节课就好多了。

现在快递行业已经恢复营业了,希望大家可以买来读读我之前推荐的那些书,读书可以治愚痴,可以静心,很适合这个阶段,每天睡前读一本纸质书,对你现在的状态比刷微博更有益处。

总体质量不错,都发在班级语文群相册里了,有空可以去看看。

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_心灵鸡汤读后感300_《心灵鸡汤》读后感600字

心灵鸡汤读后感300_《心灵鸡汤》读后感600字_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

1. 生命弹性与阅读(48班周志龙)

——摘录句子

生命的活力在于它的弹性(余秋雨),你读什么样的书,你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读书,决定了读书的弹性,决定了读书对生命活力的贡献。

现在大众阅读的书籍中,成功学、励志故事、营销文、通俗小说占了绝大多数。但读成功学书籍无法复制他人的成功,读情感类书籍,即便为他人的故事流下自己的眼泪,也无法排解自己的情绪(《读而思》)。因为无法加入自己的思考,非“认真的阅读”只能是固定而枯燥的,甚至会让读者陷入“实用”与“浅薄”的深渊,这样的阅读没有弹性和生命力。

什么是平庸?平庸是一种消极、功利的人生态度。平庸的人什么都不缺,只是对外界的绚烂、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德的神圣、生命的丰富却麻木不仁(余秋雨)。平庸的人感受不到的是一本优秀的书能带来的“弹性”,感受不到它能带来的生命的拓展。

谁也不要误以为孤独和寂寞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现代社会的真相警告我们,那两样东西迟早会袭击我们。至于知识分子,我觉得因为他们感受到的孤独往往在更深的层次,所以需要更强的抵抗孤独的能力(梁晓声)。这种能力只有读书才能赋予我们,这种能力也是读书给生命的弹性。读书带来思考的能力,让我们懂得如何与自己对话,让我们在孤独的时候有出路,能够与孤独相处或和解,从而生存下去。读书给生命带来弹性,让它不至于轻易被击垮,在压迫之后能够恢复过来。

一切好书,都可以反复阅读,获得益处和新的乐趣(林语堂)。生命的弹性还体现在对整个世界的不断吸收和自主反应(余秋雨)。读一本好书,拓宽自己的知识和兴趣,也是生命弹性的提升。

心灵鸡汤读后感300_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_《心灵鸡汤》读后感600字

2. 半个世纪前的预测

——读完《鼠疫》有感

“从医书上可以得知,鼠疫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失。这种杆菌可以在家具和内衣中沉睡数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中耐心等待。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再次唤醒老鼠,将它们送往幸福的城市大批死亡,给人们带来灾难和教训。”《鼠疫》仿佛是73年前的预言,讲述着一座城市与瘟疫抗争的故事。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遭受的苦难吗?正如书中所写,它再次被唤醒,带来灾难和教训。

书中并没有着重描写瘟疫的恐怖和震撼,更多的是用数字和越来越多的尸体掩埋来描述。平淡的叙述和惨烈的灾难,两者之间的反差,也能营造出一种悲剧的氛围。生活在奥兰的人们是这本书的主角,人与人、情感与理智之间的矛盾与空虚,让人五彩斑斓。书中也有关于宗教与信仰的探讨,对审判与法律的态度。《瘟疫》的核心,大概就是描写灾难之下的世界的方方面面。

在整个瘟疫期间,帕纳卢神父都用布道安抚人们的心。虽然他极力宣扬“集体惩罚论”,把突如其来的瘟疫看作是对自己任性行为的惩罚,但他相信这场灾难是上帝对人们的教育,希望人们接受,上帝会照顾好其余的一切。但当塔鲁找到他,想让他加入志愿者队伍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在随后的布道中,他逐渐摆脱了上帝的视角,把布道的主题从“你们”改为“我们”。在瘟疫的肆虐之下,他不得不相信里厄医生的观点,和全体志愿者一起忍受并战胜瘟疫。

里厄医生是奥兰的一名医生,是“瘟疫”事件的积极推动者,也是“瘟疫”整个过程的记录者。在确认这场灾难是瘟疫之前,他大胆推动政府根据“瘟疫”进入警戒状态,从而遏制了瘟疫蔓延到其他城市的风险。在瘟疫期间,他把对妻子的思念埋藏在心底,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控制灾情,协助卡斯特尔医生制作血清,尽一切努力救治患者。患者家属不堪分离,拒绝与医生合作,甚至破口大骂。里厄医生独自忍受,维持着这个秩序。里厄医生是一个极其宽容和有洞察力的人。虽然他不同意帕纳卢神父的集体惩罚理论,但他从不鄙视神父。他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认为包括帕纳卢神父在内的任何人都不会认为瘟疫放任不管就会自愈。 他倾听濒死者的呼吸,照顾遭受苦难的人,竭尽全力与死亡抗争。

作为“瘟疫”支援队的组织者和里厄医生的私人秘书,塔鲁一直像一个战士一样积极面对瘟疫,号召身边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不顾自己的生命去照顾病房里的病人。塔鲁出身于富裕家庭,在目睹身为检察官的父亲判处犯人死刑后,心生厌恶,离家出走,用余生与死刑做斗争。内心的煎熬与瘟疫的痛苦无异。在做志愿者的时候,瘟疫患者的生命从他手中流过,消失不见,让他感觉自己好像成了杀人凶手,但他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痛苦不已,从那一刻起开始自我放逐。

在这场悲惨的瘟疫中,倾尽所有付出的塔鲁在乌云即将散去之时,却病倒并死于瘟疫。和加缪的其他小说一样,《鼠疫》也有着悲剧的结局,但悲剧才是人生的常态。悲剧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记忆,铭记灾难与教训。(建议继续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心灵鸡汤读后感300_《心灵鸡汤》读后感600字_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

3. 读《浪漫诸葛亮》有感(张小杰,48班)

文章的开头很有意思,作者留了一段小字,上面写着:桓温伐蜀,遇见一位年逾百岁的前臣,问他现在谁能与他相比。臣回答说,宰相在世时,他觉得他平平无奇,但死后,就没有人能与他相比了。这里,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写诸葛亮之前的态度:尽量写得真实一些。的确,要说出这样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几千年历史的尘埃,掩盖了多少真假?他是忠臣,是英雄,是忠信之人,还是心机深重之人?还是说,还说不准?所以我们只能从合理的史料中,梳理出这个早已超越普通历史人物身份,成为一种文化信仰的人身上,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格局与眼光。诸葛亮27岁之前是什么样的,我们知之甚少,但他肯定不是那种每天只会种地、等待所谓明君的人。诸葛亮能在刘备找到他后不久就写出《隆中策》,想必是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之前读过多少经典,甚至游历过多少地方,完全可以想象。此时的他,并没有留下太多让人联想到的故事,四个字:藏龙卧虎,莫用其妙,这倒是真的很符合诸葛亮的气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群雄争霸,而此时的诸葛亮却选择了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这样的心态,自信胜于冷静,不争一时的噱头,高瞻远瞩。 于是他兼并荆州、益州,分天下三分,自称汉朝,北抗曹操,东联孙吴。一时之间,就建立了一个目标明确、凝聚力强的政治集团,这无疑是卓越的。如果能培养出这样的品质,在如此浮躁的时代,或者任何时代,都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对吧?

无畏精神。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士大夫的地位从来都是起起伏伏的,有时直冲云霄,有时又跌入谷底。遇到真正的强者,他们也只能妥协,希望保住面子。他们大多是抱着明知不可能做到却依然去做的态度。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群人,当他们发现历史上有一个叫诸葛亮的人,比他们更敢于去做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欣喜和幸福。虽然有贬低中国文人的意图,但绝对没有贬低诸葛亮的意图。诸葛亮不同于一般的文人,他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实干家。刘备死后,他孤立无援,却执意北上讨伐匪寇,屡战屡败,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悲剧,一种大多数中国文人都有的悲剧。 前面是狼,后面是道德,手里却只有书本。后面的人说,先生,你用你说的知识去杀狼吧,知识可以战胜一切,但你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你处于困境之中。明知希望渺茫,却依然不回头,这就是无畏的品质。这种品质支撑着我们的民族,在每一次灾难中,总有那么多勇敢的人站出来。

作者特意选择“历史的雕塑”这个题目,就是要表明这样的人,已经不是我们可以随便指指点点的人物了。历史上的人赋予了这个名字积极而丰富的内涵,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正如陆游的诗句:“出师不利,名震天下。千年谁能比?”这个传奇,无人能及。

《心灵鸡汤》读后感600字_心灵鸡汤读后感300_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

3.你为什么不开心?(48补充程忠)

——读完《自由在高处》有感

龙应台曾在一篇文章中问道:“中国人,你们为什么不生气?”这给生活中沉默的大多数敲响了警钟。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高兴、有愤怒的权利,这是基本人权,我们也有表达不满的权利。

但当代社会的情况却恰恰相反,网络随时给我们带来烦恼和不开心。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快乐的春天,新冠疫情让全国进入一级响应状态,看到网上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心里很难高兴起来。

我写这篇文章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我在这个寒假深深体会到了老师说的一句话:当你上网、刷微博的时候,你会觉得生命即将结束;但是当你出门、去菜市场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依然正常。

那么这些幸福都是假的吗?我们能为了幸福而无视这些不幸福吗?这是我的疑惑,我想这也是大家应该思考清楚的问题。

人类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类的历史,无非就是一本记录着人性坏事的笔记本。”在我看来,网络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媒介、一个平台、一个向社会表达自己不快的笔记本。当不快的事情被集中报道、当不快的情绪具有传染性时,人确实很难保持冷静,情绪很容易被一扫而空。总之,网络是一个扩音器、一个放大器,把人们心中的不快放大、浓缩。更进一步说,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只是生活的一个剪影,是现实生活的碎片化引用,是别人眼中被修改过的信息。“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熊培云说。

但一味的否认并不能解决问题,一味的忽视也无济于事,我们应该做的是积极提升媒体道德和媒体素养。

当媒体孜孜不倦地渲染恐慌时,个人不分是非盲目跟风,甚至捏造、编造事实。这显然违背了媒体的原则。媒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底线不能逾越。媒体和个人有言论自由,但要为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媒体和个人可以进行合理的猜测,但绝不能随意想象。当媒体越过这条底线时,就应该受到批评。

媒体素养讲的就是:用什么样的视角和态度去面对、分析新闻。

对于个人,叔本华曾说过:“人应该是自己的精神君主。”在当今舆论风起云涌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极其可贵。因为当人们看到浮夸、吸引眼球的话语时,内心的阴暗面、愤怒、偏执很容易被唤醒。

每个人都会不开心,这是人的基本权利。但要想在一系列不开心的事情中保持头脑清醒和判断力敏锐,就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写完后多读几遍,注意句子的流畅性和精炼性。)

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_《心灵鸡汤》读后感600字_心灵鸡汤读后感300

4、冷眼看世界,温暖关怀(宋世杰)

——看完《现实:知行合一》后看网络

作家说:用冷眼观察世界,用温暖对待世界,是书写现实的钥匙。

而我们的生活却不是这样。俄国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曾说,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不经意的话语和眼神,每一个深刻或嬉戏的念头,每一个细微的人类心跳,还有那一朵朵白杨飘舞的柳絮,或是夜晚池塘里映照的一点星光——都是一粒粒金粉。他把生活看作金锭人,静下心来思考生活,像金锭人一样爱护生活的每一粒“金粉”。庄子也有“极冷的眼睛和极热的心”。

冷眼观察世界,温暖关怀,才是面对现实最恰当的态度。

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对金钱的追求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间的价值被等同于速度,被噪音所困扰的现状让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浮躁的气息。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现实描述很熟悉,因为作家康拉德就是这样描述未来“人类文明的原罪”的。

看看我们身边网民聚集的微博就知道了。为了满足当代人追求效率的心态,蓬勃发展的营销账号以单一刺激的方式给网民带来快乐。康拉德说,“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集群效应成倍增加,丰富的网络空间本应产生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然而,我们看到,公众的意见和利益越来越同质化(尽管这些意见和利益不一定正确),从而引发网络暴力。”如今,武汉疫情尚未结束,新一轮的网络暴力再次引发争议。

如果说网络暴力是火种,那么网民积极参与表达意见的热情就是燃料。不加思索地发表意见无疑是给网络暴力火上浇油。不加思索的意见往往来自过于浮躁的心。冷眼待人已经成为每一位上网网民的要求。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客观冷静,客观看待每一句话,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断章取义。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营销号的作用。从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来看,我不太关注,也不敢说什么,但我们知道,公布消息的是营销号,内容的真实性无法核实,煽动网民传播信息的也是营销号。不管网民怎么冷眼看待,都受不了营销号的宣传。对利益的追求,已经抹杀了营销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如果每一个网络媒体都能客观分析,把最客观的信息传递给网民,那么暴力事件就会少一些。

心生则言立,言立则文明立。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冷眼观察世界,用温暖关怀!(多读书可以减少盲从)

《心灵鸡汤》读后感600字_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_心灵鸡汤读后感300

5. 等待遗留的灵魂

——读吴思明《瓦尔登湖》48班

前几天在读书,读到了阿莱的《蘑菇圈》。文中两种截然相反的视角——阿马斯琼对自然的朴素理解和对资源的珍惜与敬畏,以及伊丹娅为了利益和金钱而对情感的漠视、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让我想起了那句被滥用的“等待被遗弃的灵魂”。自然而然地,我重新翻开了“一本对自然和人类进行心灵探索的书”——《瓦尔登湖》。

【我买《瓦尔登湖》是因为浙江工人日报上一篇关于它的文章《上帝的一滴眼泪》。这篇文章还被收录在时事文集中的《等待背后的灵魂》一章中。当时我很惊讶。“梭罗说:瓦尔登湖是上帝的一滴眼泪。我说:如果你读懂了这一滴眼泪,你就读懂了人生,找到了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乐趣。”现在再回头读,有一种空洞无字的华丽感。也许梭罗的境界太高,一篇千言万语不足以阐述。但我还是想试试。(因果段落可以忽略)]

这次只看了《简单生活》一章。

还记得第一次读到它时的感觉:琐碎、冗长、唠叨、没有逻辑……而现在看到20行左右的段落还是会头疼,但从他的琐碎中更能感受到梭罗内心的平静和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从他无处不在的思考中描绘出他的内心世界。

先说“琐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灵魂一定是复杂的(人性真是复杂啊……),生活也一定是琐碎的(衣食住行……)。

一个不细致、不敬畏自然的人,永远不会观察到潜鸟脱毛、蛇蜕皮、蝉蜕皮的过程;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永远不会把收入、支出、人际交往写得如此庄严而又温暖。生活中,我们面对琐碎的生活,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看天上的落日,欣赏即将绽放的花朵,也很少有时间静静地看一只蝉重获生机。对于普通人来说,账簿上冰冷的流水,不仅让人对财产有了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把生活数字化,把辅助生活的记账变成了束缚心灵的枷锁(详见花北等应用)。我们混淆了生活本身的主次,混淆了生活中的辅助事件。

很多人觉得生活很累,我也是。但现在我很纳闷,真的“生活”累吗?幸福大叔杨才明,作为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工作不累,工资还高吗?平凡画家董宇,整天忍受刺鼻的油漆味,一向被认为曲高和寡的钢琴曲能当饭吃吗?身体很累很痛苦,但心灵是快乐的。很多时候,说“等灵魂留下来”是让人坦诚,或者说是“别麻木地活着”的一个大概念。

现代社会,欲望不断加速,节奏失控,越来越多的人活得没有灵魂。不如重新投入生活本身吧。酸甜苦辣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喜怒哀乐都是经历的一部分。换个角度看,生活繁杂的日常用品是一个温馨的家庭,换个角度看,每一笔花销都是对未来的投资(而不是证明你花钱有多烂)。像梭罗一样,注意该注意的细节,思考该思考的细节。生活并不复杂,是你的每一个举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你的灵魂见证。

再说“思考”,心灵因思考而美丽,人因心灵的优秀而出众。

梭罗的思考确实无处不在:在记录自己买的衣服的价格时,他会想到新衣服的意义,衣服与内心的搭配,一个穷苦的农民怎么会因为亲手做了一顶帽子而不“贫穷”;在建造房屋时,他会反省自己:文明改变了房屋,却没有改变人的内心,他也会思考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确实,梭罗很特别,他有瓦尔登湖,有钱有闲,可以隐居两年追寻内心世界,有足够的时间和明确的方向去思考那些我们认为琐碎的事情,想得深刻而广泛。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思考是一种让灵魂保持更新的方式,可以宽广,也可以精炼。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是一大进步。毕竟,我们不是全都是思想家、哲学家,但偶尔的思考,确实让我们对生活更加充满激情。还有什么比探索生命这棵大树的根、冠、枝、叶更快乐呢?(大多数人还是想活得更“高端”一点吧?哪怕只是一种装腔作势的心态。)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条件去寻找一个世外桃源静静地生活、思考,去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我们能做的,只有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换句话说,多读书、多写文章),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不会落后,我们的生活里才会处处都是瓦尔登湖。(语言可以进一步凝练)

【后记】

1.至于《上帝的眼泪》,我现在很不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章。空洞,但有道理。深刻,但读起来有些浮夸。我喜欢的风格大概是鲁迅先生的犀利加上李娟的热情和真诚。应该说,我不喜欢似是而非的怀疑。

2.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对一些事情的思考和感悟不够深刻,或者表达不够充分,而且很多时候还是感觉力不从心,无论是对自己的写作,还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 再次吐槽一下,书的排版真的很重要……《瓦尔登湖》一开始差点让我恶心……太密集了,梭罗先生的叙述方式确实有点啰嗦。(原谅我有点不耐烦……)

4、写于2020年3月2日,疫情期间,在家学习。距离高考还有97天。

心灵鸡汤读后感300_《心灵鸡汤》读后感600字_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

《心灵鸡汤》读后感600字_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_心灵鸡汤读后感300

6. 温暖无尽,爱无尽——读《三只虫草》有感(龚星耀)

尚吉是一个让人开心的娃娃。他聪明活泼,只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他对别人的关心和温暖别人的愿望总是在他的言行中悄悄流露出来,就像一股甜美的溪水从山间静静地流淌出来。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听从内心最真挚情感的召唤,不是每个人都能对自己所做的事永不后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想要满足感官享受的欲望也越来越多。所以他们甚至可能为此违背自己的初衷和良心。雨果说,世上只有两种人不会心存愧疚,一种是最善良最纯洁的人,一种是最邪恶最黑暗的人。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中间那一种。所以我们总是自然而然地被桑吉身上那种纯粹的温暖所吸引。我们欣赏他的坦诚,他的正直,他的聪明,他的原则和底线。虽然世间人总是容易被世俗的欲望蒙蔽双眼,但只要被这样的温暖感染,伸向不公的手就会不由自主地停下。

是啊,温暖无尽,爱心永恒。

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_《心灵鸡汤》读后感600字_心灵鸡汤读后感300

7.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汤嘉)

——读《中国哲学史》笔记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道德困境(火车困境 | 铁路问题 | 电车问题)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认为火车困境其实是一个道德标准(道德主义还是功利主义)的问题。当时我以为自己对火车困境了解很多,所以没有去查道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相关内容。但今天看了部分中国哲学史后,才发现我对这两者理解得并不深刻,甚至有些地方还有些偏差。

儒、墨两家是影响中国哲学史的两大思想流派,他们的基本哲学理念是不同的。儒家“正义不谋利,明道不计功”,而墨家则注重“利”和“功”。换言之,儒家追求道德主义,而墨家追求功利主义。

如今我们常常以一种鄙夷的情绪谈论功利主义,但崇尚功利主义的墨家思想又怎能流传千百年呢?我们常常认为功利主义是自私的、无耻的。功利主义并不自私,“无耻”的确是事实。

一般而言,功利主义不考虑人的行为动机和手段,而只考虑行为结果对最大幸福值的影响。这样,功利主义对社会和国家整体而言都是有价值的。墨家认为“凡能使人富足的,就是有用的,其余的,都是无用或有害的;一切价值,都这样估量。”

其实,功利主义按照运用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境功利主义、普遍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然而,这三种功利主义之间相互冲突,或者人们对三者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可以用普遍功利主义来反驳另外两种功利主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普遍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都可以归入情境功利主义。

以火车困境为例:如果你在控制一列火车,而你前面的轨道上有五个人,你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否为了避免撞到这五个人而选择撞到另一条轨道上的一个人。一般认为,基于道德主义,你选择什么也不做,基于功利主义,你选择牺牲一个人。但此时“不作为”的行为,可以用情境功利主义来解释,因为它保证了更多人的“幸福”,也可以用规则功利主义来解释,因为这五个人违反了规则(规则不一定是正确的)。“牺牲一个人”可以用普遍功利主义来反驳,因为牺牲少数人并不是好的社会风气。看来,道德主义和功利主义似乎是相互关联的,不能简单评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99498.html

探秘国内图书出版业:畅销与滞销的两极分化之谜
« 上一篇 2024-07-02
B站 四年八十多个视频,专业内容却少人问津,我该如何坚持易学分享之路?
下一篇 » 2024-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