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并非来自网络
注:原文应为齐鲁文苑系统,暂无法修改
嘉宾简介:李继正,泰安市退休干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发表经济研究理论文章57篇,其中21篇被国家级刊物收录,5篇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求是》杂志社《内部稿件》收录,多篇论文被信息期刊转载或收藏。退休后,开始创作小说,多部小说发表在文学刊物上。其小说《胖三胖三》获2014年全国“文华杯”小说大赛三等奖;小说《刘欣买房》入选“2016齐鲁文学作品年展”;小说《酒与自言》获全国首届团杯征文人气奖一等奖。近几年,转向写散文、散文。 著作有《文革日记》、《耕耘与收获》等。
编者按:心灵鸡汤是“充满知识和情感的文字”,柔和、温暖,充满正能量。心灵鸡汤是一剂安慰剂,可以舒缓情绪,是一本快餐读物;也可以用于共情,在失意、沮丧时,效果几乎不亚于“鸡血”。这也是《心灵鸡汤》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心灵鸡汤的由来:20世纪60年代去哈佛大学读书的杰克·坎菲尔德,学习的是当时嬉皮士最流行的课程之一:中国历史。嬉皮士唾弃成功,这个学士学位实在是一无是处。坎菲尔德在加州当了多年的中学老师,眼看着人生大半都草草地过去了。到了80年代末,他欠债14万美元,每天靠吃面条过活。 在他45岁生日那天,他用一张大纸,画了一张一万美元的钞票,挂在墙上,眼睛盯着它。把目光放在目标上确实有效:后来他每次演讲,讲到这件事时都深受感动。“上帝伸出手来,拍拍我的肩膀。”西方人把这种东西叫做“灵感”,中国人则称之为“发自内心的祝福”。总之,从那天起,他就决定成为一名励志书作家。这本书写完了,大约有100个短篇故事,都是激励人们志存高远,有所成就,天天向上。想起他奶奶的鸡汤治好了他所有的病,书就被命名为《心灵鸡汤》。我们来看看泰山翁的老师李继正先生的文章,了解更多。
再说“鸡汤文”
泰山翁
2019年9月3日,老人在《齐鲁文苑》第14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心灵鸡汤》的文章,收到不少读者的评论。老人看完之后,似乎觉得整篇文章并不尽如人意,于是又谈起了《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是什么?百度上有很多解释,我就不重复了。我只想说,为什么现在心灵鸡汤这么火?大家对心灵鸡汤的评价又是如何的?
我认为,我们当前正处于一个价值多元、精神软弱的时代。物欲横流、享乐喧嚣,使一些人的神经麻痹,内心积累了越来越厚的锈迹,思想麻木,虚无主义,价值真空,道德危机,是非善恶不分,社会价值观沦丧;有的地方、有的方面,善不胜恶,劣不胜劣。再加上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人们精神迷茫、郁闷、忧郁、悲伤、失衡,无法应对需要较高脑力和体力的复杂局面;迫切需要从心理上找到一种平衡自己的方法。而且,作为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类群体,我们不仅需要一日三餐为身体提供能量,更需要精神和思想来完善自我、滋养心灵。
宗教是一种方式,向神或者佛求助;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信。看病吃药也是一种方式,但毕竟麻烦,副作用也不小。于是心灵鸡汤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方便的药物。
看看心灵鸡汤的标签:励志、正能量、积极向上、进取、哲理、感人、文笔优美。汤师以古喻今,举一反三,让人看了拍手、击掌、喝彩;通俗的口味,励志的包装,快餐式的文字,不用动脑子就能打开思路。而且种类数不胜数,总能找到适合你的。文化水平高,有古诗、哲学经典;文化水平低,有励志游戏、漫画……鸡汤如果合适,能触动心灵,有时效果立竿见影,犹如灵丹妙药! 比如:“如果你的心里充满阳光,生活中处处都会有彩虹”、“不是生活不够美好,而是你的内心太黑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太阳总在风雨后”、“今天你所承受的一切苦难,必将照亮你明天的路”——这些“鸡汤文”能很好地慰藉你迷失的心灵,帮助你不再在意眼前的难题。想一想:你到底在怕什么?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原本以为最爱心灵鸡汤的,是像我这样的老年人。但仔细调查后,我发现,几乎所有阶层的人都喜欢心灵鸡汤。以我的朋友圈为例,喜欢传播甚至创作心灵鸡汤的人,从职业上来说,有党政官员、教师、大中学生、商人或司法人员;从“三观”上来说,有左派和右派两派,互相争斗,不肯让步。他们的心灵都同样干涸、脆弱,像一朵即将枯萎的花,渴望得到鸡汤甘甜的雨露浇灌。心灵鸡汤文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
励志文章的编写和传播,古已有之,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南北朝的《颜氏家训》、明代的《菜根》、《妙语集锦》、清代的《弟子规》、《火边夜话》等等。近几年,文化系统里有专门的节目,教你如何把所有的励志文章都自洽起来。比如现在很火的所谓“国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因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谈《论语》而红遍全国,在该平台出版的《于丹论语》一书销量超过225万册,创造了出版传奇。借助电视媒体的力量,于丹成为“国学超女”,引发轰动效应,相关热门书籍至今仍在热销。 读经、读国学、读史,正在成为一股新的阅读风潮,它不仅激活了国学、传统文化,也激活了当今这个金钱至上、价值缺失的社会对文艺复兴的向往。据说,中国人民大学已经成立了中国高校中第一个国学书院。幼儿教育也不甘落后,苏州三所幼儿园开设了“读经班”,济南50多所小学开始全面推广儿童背诵古典古文。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至少近200个城市,已有1000多万儿童加入“读经”行列。《四书五经》重回课堂,成为学生必须阅读、背诵的必修课。
目前,网友们对“鸡汤文”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一派认为心灵鸡汤是安慰剂,柔和、温暖,充满正能量,能舒缓情绪、传递共情,对失意抑郁的效果堪比“鸡血”,秒治!这派网友认为心灵鸡汤就像黑夜里的指路明灯、河岸边的救命稻草、沙漠中的绿洲,给了他们继续前行的希望和力量。
另一派则认为心灵鸡汤就像罂粟花,看似美丽实则精神鸦片,让人雾里看花,充满朦胧美,让人眼花缭乱,久而久之让人偏离社会理性认知。它以安慰的名义,教人退缩,教人忍耐,教人自欺欺人,教人麻痹自己。在这样的阴影下,它的激励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实,这是一种人们熟知的阿Q精神胜利法!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无处不在的压力下,这种激励性的“语言艺术疗法”应运而生。
有人问我对心灵鸡汤文章的看法,让我很纠结。说实话,我有些倾向于后一派的观点。大部分心灵鸡汤文章根本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往往以个案为依据夸大勤奋的作用,让没有天赋的人为了美好而虚幻的肥皂泡而徒劳无功,对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毫无帮助,容易让人沉溺其中。有些心灵鸡汤文章自相矛盾,要么事实错误,要么逻辑难以自洽。比如有的说平安是福,要知足常乐,享受当下;而有的说平凡安逸的生活就像温水煮青蛙,要有梦想,要勇攀高峰等等。有些心灵鸡汤只是揭示了事实的某些方面,从中抽取了我们需要的部分,带有偏见和情绪化,无法代替面对现实的理性思考。 阿Q胜利法这招不会持续太久,总有一天人们会厌倦的。
近日,一位老人在网上发现一首匿名人士写的感人诗,附在下面,供读者分享。
心灵鸡汤
啊,鸡汤,
你的名字是鸡汤,
为啥没有汤?
那里根本就没有鸡肉。
我喝过无数次鸡汤。
但我不知道你到底长什么样。
为什么叫它鸡汤呢?
现在终于清楚了,
你就是那个想法。
原来你就是心灵鸡汤。
啊,鸡汤,
我会为你唱歌,
愿你的美名永垂不朽。
啊,鸡汤,鸡汤,
汤,汤,汤,……
如果我不能把你喝光,
我就躺在你身上。
再也动不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9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