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上面
五年前,我浏览各种网站时,鱼汤文章满天飞。 每当我打开豆瓣网,首页上的帖子大部分都是鱼汤。 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一篇文章写成这样还这么受欢迎?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他的原标题是《为什么我灵魂讨厌鱼汤》,文章写于2013年9月,在网络上一年相当于在现实世界里几年,后来,我什至我自己都淡化了写这篇文章的事实。
在我开通公众号期间,很多同学提醒我,你的公众号上怎么没有看到这篇文章呢?
这篇文章被认为是一篇爆炸性文章时,引起了很大争议。 全文分为上下两部分,很多读者给我留言:与上半部分相比,下半部分写得很差,根本不像是作者写的。
当多媒体转载较多时,只需要上部,下部则简单剪掉。
作为本文的作者,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写作能力有限,当时并没有想到更好的写法,所以只能到此为止。
春去秋来,一转眼已经五年了。 时间终于让我思考了一些问题。 根据“新邦”在公众号排行榜上的调查显示,“灵魂鱼汤”仍然是当今最流行的文体,所以我改变了这篇旧文章,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作家,他是有社会责任感的。 他写作的目的应该是让读者看起来更好,而不是为了关注、浏览量、名气或其他。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心灵的鱼汤诗人。
■■■
如果你想追溯《心灵鱼汤》的历史,可以从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于1993年出版发行的《心灵鱼汤》系列书籍开始。当时,有200多本。这个系列的书有很多类别,很多书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比如:爸爸的鱼汤、囚犯的鱼汤、爷爷的鱼汤。 祖父大石,孩子大石,父亲大石。
这组书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一种文体。 他给我们很多当地的诗人加上了自己的故事,形成了说不完的故事和生活感悟。 在我们的市场上,您可以随时购买一本《读者》。 现在网络普及了,打开微博、QQ空间、朋友圈,也到处都是这些内容。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鱼汤文章,总的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试图通过一个或几个故事来获得人生感悟。 他们的目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将负面情绪能量转化为正能量,让你每天都生活在正能量中。
从表面上看,你可能会认为《心灵鱼汤》是一个很棒的类型,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这个东西:因为他们认为,无论如何,他的结果都是好的,并且给生活带来了一些东西。 充满正能量。
“正能量”这个词最近频繁出现在媒体上。 我们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拥有正能量是好的,拥有负能量是坏的。 甚至有同事告诉我:“以后要结交更多正能量的同事。”
我听完,忍不住“哈哈”地笑了。 “正能量”是另一个大话题。 以后我会花时间谈论它。 让我们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提供(因版权问题,可在“优酷”上搜索关键词“于丹晨风《时代病态》”2分20秒至4分48)
如果您看不到视频,可以观看以下对话:
一名大学生问于丹:“我和女同事毕业后留在了上海,我们确实没有多少钱,买不起房子,所以就租了房子住。我们有很多钱。”同事总是约我们出去喝酒。” 水,后来我们都不好意思去那里了,我们总是吃别人的食物,我们没有钱从别人那里买水。 我在广州的工资很低,在上海我真的一无所有。 你觉得我现在应该做什么?”
于丹回答:“第一,你有多少朋友想留在北京,但没有留下来,但你留下来了,而且你即将在上海工作。第二,你有一个可以和你亲近的女同事。” ,第三,这么多人请你喝水,说明你很受欢迎,有一堆同学,你这么多,怎么能说你什么都没有呢?”
大学生:“嘿嘿,你这么一说我突然就开心了。”
说完,于丹虽然对她的回答还算满意,但还是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如果我们不去想,我们也会像那位大学生一样,愉快地接受于丹的全部回答,因为她的回答似乎是有根据的。
但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问题:一个大学生在讨论自己的问题,比如买不起房、没有足够的钱买水、工资低等,其实是在问物质匮乏。 他寻找的是如何解决这个经济问题。
但于丹却巧妙地绕开了他的问题,并且洋洋洒洒地回答了别人的问题,都是精神上的东西:你看,换个角度看,你可能很有钱。
这个大学生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甚至还以为她回答得很好。 这说明,一个人在抑郁的时候,往往更容易被耳朵牵着走,忘记自己一开始想要的是什么。 对于一些情绪化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读完鱼汤文字后感到精疲力尽,过了一会儿,他们会感到更加心疼——因为当他们喝完一杯鱼汤时,他们仍然要面对事实。 问题:对于这位大学生来说,无论他如何换个角度看问题,只要不解决经济问题,他仍然买不起房、没钱买水、工资低。 。 什么也没有变。 问题还是放在哪里,他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而不是学阿Q换个角度看问题。
最后,于丹得出了一个神性的总结:“你认为学习、研究佛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我们专注于当下,怎样才能改变现状,看到我们拥有的,以及让未来更美好。”
中学生花钱去大学学习,就是为了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更不是装疯子去回答无关紧要的问题。 如果学完知识后不面对问题,而是每天像于丹一样,遇到问题每天都会喝一针鱼汤。 那么,学习知识和不学习知识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专注于改变自己的心情,那就没有必要去大学学习知识了。 你只需要相信宗教,这比鱼汤要好得多。
很多鱼汤文章并不完全回避谈论问题,往往先给你讲一个故事(网上的鱼汤文章经常把人物表现为同学、亲戚、同事等,描述得形象生动),然后再向你解释他的道理。你,尽管他们都是歪的。
■■■
让我们看另一个例子:
有钱人在海边度假,看见一个渔夫在钓鱼。
富人说,我来告诉你如何变得有钱,享受生活的本质。
“竖起耳朵,”渔夫说。
财主说,首先你需要还钱买船去钓鱼,赚了钱就雇几个帮手,减少产值,这样就可以减少收入。
那之后呢? 渔夫问道。
然后你就可以买更大的船,捕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
然后什么?
多买几条船,办一家渔业公司,投资一家水产品加工厂。
在那之后?
之后我会把公司上市,用圈内的钱投资房产。 这样,你就会像我一样成为亿万富翁。
成为亿万富翁又怎样? 渔民似乎对这一结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富翁想了想,说,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去海边度假,晒太阳,钓鱼,享受生活。
哦,原来如此。 渔夫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那么你不认为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提到的这些过程的结果吗?
这个故事在各大报刊上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心灵鱼汤的标杆。 写心灵鱼汤的人和相信心灵鱼汤的人也都觉得找到了事情的本质:很多时候别人努力争取的,正是我们现在拥有的,但我们却全然不知。它。 因此,我们不应该去追求我们无法追求的东西,而应该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
这个原理乍一看似乎是这样,其实他的推论是好的,他的结论是错的。 为了举一反三,《鱼汤》的作者在谈到对他有利的立场时就立即停止了写作,没有继续下去,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他所画的感觉是从迂腐的角度来写的。渔夫。 看看问题。
如果跳出作者思考问题的圈子,以亿万富翁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问题,那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富人来说,他的生活享受不仅仅是来海边晒太阳,而是他们享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明天他可以来晒太阳,今天他可以去骑马,明天他可以去海边晒太阳。可以去森林里打猎,渔船、牧民、猎人看似是他们的职业,但其实他们觉得这并不稀奇。 但对于有钱人来说,却是新鲜事。 关键是他无聊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他的事情。 他有这些权利。
然而,渔民没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为了生计,渔夫只能整天待在海滩上,每晚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直到死去。 这是他一生的悲剧。
如果我们这样看待心灵鱼汤,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客观、严谨、方法正确,而是如何让自己的真理看起来积极、阳光。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逻辑早就被消除了。 他隐藏起来,避免谈论这件事,而是选择一些对他有利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让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
事实上,这个渔民的身份反映了我们当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大多数人都像渔民一样,为了生计和家庭,每天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朝九晚五,仅此而已。 一辈子。 如今突然传来这样的故事,着实让人心舒一口气! 然而,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 这个故事除了不让我们学到任何东西之外,还混淆了很多人的逻辑。
在看这个渔夫和财主的故事时,我也发现同一个故事他有好几个版本,他想探索不同的人生感受,但这种感觉和我之前讲的人生感受是一样的。 ,都是不合理的。
尽管渔夫和富翁在叙述同一个真理时,对话方式和叙述方式不同,但不得不怀疑,鱼汤诗人常常为了解释一个他认为正确的真理而编造一个故事。 故事即将到来。
讲故事的传统在玉堂源远流长,比如《马云给年轻人的十条忠告》、《屠呦呦的诺奖演讲》、《李嘉诚的人生五段经历,太经典了!》,其实很多其中,马云、屠呦呦、李嘉诚都没有说过。 为了吸引眼球、赚取流量,传播者不惜一切代价造假。
■■■
我们的社会属于一个“钙片文化”横行的社会:你有腰酸背痛、腿抽筋的情况吗? 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吃一颗鱼肝油就可以了,一粒抵两粒,明天吃更好。
哪些事情变化最快? 不是技能、思维、人生观,而是情感。 读一篇文章可以流泪,读一篇鱼汤文章可以鼓舞、激动。 正是听了这话,鱼汤才有了市场。
人年轻的时候,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被外界事物所感动。 走得最远的,永远是情绪不变的人,而不是那些“今天下雪了,心情不好”、“本月水星逆行,不适合做事的人”。
更严重的是,这些习惯让我们的思维总是肤浅的,不愿意去思考问题的本质。
就像我上面介绍的于丹与渔夫和富翁的故事一样,叙述者用他们的讲故事方法和演讲技巧将问题停留在他们想要的位置,听者被情感感染并被吸引。 作者被感动了,于是他的思维停留在了对事物的幻象中,而没有进一步思考事物的本质。
而改变我们命运的往往不是情感,而是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温暖和鼓舞人心的话语,这是一种普遍的需要。 每个人都希望“努力会有回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事实往往是“青春已尽,而你却一无所有”、“谁谈恋爱,都不会经历几个渣男”。
当遇到这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我们会误以为那是运气不好,是运气的原因。 其实,每个人都走过同样的路,而现实总是比鱼汤里讲述的故事更美好。 更加、更加、更加残酷。
人生的智慧并不在于追求这种美好,而在于在遇到最糟糕的现实时能够坦然面对,冷静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爬起来重新上路。 一个人的成功是无数次失败积累起来的,他的命运永远不会因为一碗鱼汤而改变。
鱼汤,这东西看起来很不错。 而往往在我们嘴里看起来美丽的东西却是最丑陋的。 有的作者明知事实,却将其隐藏起来,向读者阐释光明美好的一面,而这些辛苦、催人泪下的场景却被隐藏起来。
让人成功的往往就是这些不为人知的辛酸和痛苦。 而为了取悦读者、吸引注意力、提高名气,他们会隐藏那些东西,告诉你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这是小事,大事却会骗你一辈子。
■■■
俞敏洪曾经讲过一个关于鱼汤的故事,非常有趣。 我在这里分享一下:
有时候我真想看到一个来求职的中学生对我说这样的话:“于女士,我可以帮你打扫公共厕所。” 我想,如果复旦MBA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我会受到惩罚的。 灵魂很奇妙,我一定会帮他打扫公共厕所的。
如果我给他两个公厕,他打扫得很好,我会很感动。 一个有这么好的学历的人,能如此从容地打扫公厕,真是了不起,了不起。
如果最后这个复旦MBA把新东方的公厕打扫得干干净净,连污水坑里的水我都敢喝,你想想,我会作何感想? 我马上就给他升职,给他四个厕所。 当他把四个公厕打扫得很干净时,我送他什么?
绝对不是八个公厕,朋友们,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从量变到质变。 等他打扫完四个公厕后,我一定会让他去打理其他公厕保洁员,他就成为新东方公厕环卫科科长。 这是进入管理岗位,别忘了。
他把那些人管理好之后,我怎么办? 我会把新东方物流系统的管理交给他。 之后,如果他把新东方的后勤系统管理好,那么我会把后勤系统和行政系统都给他,并且非常任命他为新东方的首席后勤官,新东方的三把手。
如果有一天我不小心把辫子扬起来,总统不就是他的了吗? 对啊,总统就是这样当的,不是一上来就想当总统。 所以,你应该在一秒钟内说,我最擅长什么,我最有能力做什么,以及我做了之后一定会取得什么成就。
大多数人读到这个故事都会受到启发:如果让你写程序什么的,你可能仅限于专业人士而不自知,而如果你打扫公共厕所,每个人都会。 听故事的人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变成了故事的主角:你看,连一个公厕清洁工都可以晋升为总统,而我是一个堂堂的大学生,不是吗?
这又是一个肤浅、不愿说出真相的故事。 我想告诉你这个残酷故事的本质:如果你经常打扫公厕,你就一辈子都在打扫公厕,别想晋升到管理岗位。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他最看重的是一个人在一个职位上的投入产出比:一个公厕扫地工的价值就只有这么多,并不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 事情的本质。
至于管理,我想说,公厕的管理和公厕的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管理公厕的可以扫公厕,保洁公厕的人不一定能管理公厕。 两者之间的技能水平存在根本差异。
老板做好一件事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我给你发工资了。 做好一件事,就是晋升的基础。 但并不意味着你把他工作做好到了极致,就一定会升职。 你的薪水总是会根据你给公司带来的价值而升降。 无论你把公厕打扫得多么干净,你的价值永远仅限于公厕。 只有你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价值,你的薪水才会上涨。
你的晋升是你争取来的,不是老板给你的。 你必须等有一天老板过来拍拍你的手臂告诉你:“这个座位是给你的。” 概率和你去的概率大致相等。 买了个人彩票,中了五百万大奖。
看看近百年来的现代商业史:有没有一个人因为打扫公厕受到别人赏识而当上总统的?
这还不是最残酷的事情,最残酷的是:你的老板,他之所以给你讲这样的故事,就是为了让你下半辈子,拿着最少的工资,做最脏最累的工作,一心一意地为之工作。你。 他工作很努力。
在他心里,他一直都知道扫公厕始终是扫公厕(其实你不一定非得是公厕清洁工,他可能会用你程序员、会计师的职位来代替故事中的角色,等等),而你永远不可能坐在他的位置上,即使他死了,你也不可能,因为你的能力就摆在那里。
而你,作为一个听故事的人,天真的幻想着自己的勤奋能够赢得老板的信任和尊重,幻想着三天之内你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爬上互联网,登上顶峰。你的生活。
俞敏洪给大家讲的故事很感人,因为在每个人的心底里,都有一颗“努力就有回报”的种子,所以这个故事很容易被广泛传播。 而我告诉你的,是残酷而现实的。 谁都不想有这样的结局,但事实就是如此。 你可能要在社会里经历几年、六年才能明白。
■■■
高汤的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它相对简单,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阅读者。 这对人们来说也很容易。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有很多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出一本关于鱼汤的书。 但你很少看到二十多岁的人能写出有思想的文章,我什至看到有人说“虚伪是我的生产力”。
作家不需要什么伟大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或者生活经历。 他们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逻辑,就能编出一个故事,写出一碗鱼汤。 不相信? 我可以立即编译一个:
一位爱吃鱼汤的人来看望万老师,对万老师说:“万老师,你看我喝了那么多鱼汤,还是很好喝的!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万老师说:“你不喜欢喝鱼汤吗?” 他将一个碗递给对方,然后将热腾腾的鱼汤倒在上面,直到汤溢出来。 鱼汤爱好者因为被烫伤而不得不手牵着手。
爱吃鱼汤的人问道:“万先生,你要我放下这碗鱼汤吗?”
万老师说:“不是,我的意思是,鱼汤虽好喝,但不要沉迷于酒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