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图源网络“鸡汤”变迁史

2019年2月1日,自媒体人“咪萌”宣布微博永久关闭,微信公众号暂停两个月。 随后,人民日报对迷萌道歉事件进行评论:“文字商人沉迷于精神传销,是卑鄙的”。 20天后,米盟微信公众号正式注销。 与此同时,米萌在多个网络平台的账户也被关闭。 曾经凭借《心灵鸡汤》一炮而红,最终也因此被抵制的米萌,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引发我们对“鸡汤”这件事的开始和反思。

图片来源网络

“鸡汤”的演变史

心灵鸡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本来是为了有精神安慰和励志作用,内容是对世界比较乐观的认识或者是行动导向的段落。 1993年,佛罗里达出版公司HCI出版的第一本《心灵鸡汤》在美国发行。 该书立即引起轰动,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畅销书。 《时代》杂志甚至称其为“十年来最畅销的书”。 世界奇迹之一。”受市场启发,“鸡汤”也开始分品类,如“父母心灵鸡汤”、“少年心灵鸡汤” “……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也取得了成功,前所未有的成功。”

(图为1993年出版的《心灵鸡汤》封面)

“心灵鸡汤”很快传入中国,这个词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熟悉。 从此,“心灵鸡汤”就成了中国一种文体的代名词。

但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类似的写作文化在中国就已经出现了。 这种写作风格被一大批作家所沿用:被誉为“与年轻人心灵沟通的专业作家”的刘墉,以其散文和温暖励志书籍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 周国平将心灵鸡汤与哲学相结合,提出了“幸福哲学”; 毕淑敏的散文“质朴真挚,诉说人间奇事”,多次入选中小学教材……1990年甚至被誉为出版界的“王国真年”。 尽管后来不少诗评认为王国桢的诗歌是“警句”、“心灵鸡汤”,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作品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

图片来源网络

当今快节奏、高强度的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传统的鸡汤这种暖心励志的“强心剂”很难缓解。 正能量的泛滥,让人们抵制了铺天盖地强调的正能量鸡汤。 并且想要自我辅导和发泄。

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随着时代的变迁,“鸡汤”也在逐渐转型,以迎合大众市场。 以“丧文化”为代表的“反鸡汤”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它不仅是年轻人的一种宣泄,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 与传统鸡汤略带说教意义不同,“反鸡汤”讽刺、幽默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成为网络社交中调节气氛的工具,是娱乐心理的体现。的年轻人。 同时,这也是现代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与过去老一辈“要面子”的集体心态相比,他们逐渐愿意展现自己无能为力、脆弱的一面,并向外界表达自己,以获得外界的关注。 的关注。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鸡汤在光怪陆离的社交网络中为了争夺流量而发生了变化。

为了吸引眼球,大量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夹杂着各种新奇、尖锐甚至刻薄的负面情绪和观点的“毒鸡汤”文章泛滥,隐藏营销甚至欺诈信息,甚至隐藏着一个灰色且有利可图的阴谋。 产业链。

说到鸡汤,没有一个年轻人会想到“用鸡肉做的汤”。 《心灵鸡汤》这本书传入我国后,我们的生活不知不觉就被心灵鸡汤包围了。 《读者》《朋友》《故事社》等刊物,以及《999封心灵的信》等公众号不计其数。 和星星一样多。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我们,对鸡汤有什么看法呢?

谈到鸡汤这个话题,大气科学学院的张老师情绪没有明显的变化。 “我已经很久没有关注鸡汤了,”她说。 《鸡汤》对张的童年来说是一个有趣而有意义的故事。 但随着长大,她开始发现鸡汤和现实是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童话世界与现实不重叠,鸡汤无法清晰地描述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她还是要现实一点。 去面对生活。 离开童话世界后,张不再关注鸡汤,鸡汤自然就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了。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同学对鸡汤有不同的解读。 李同学经常有一些奇妙的想法。 与大多数人读鸡汤是为了寻找人生真理、激励自己不同,他读鸡汤只是为了娱乐自己的身心,就像读小说、诗歌、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一样。 不管鸡汤真的有好还是坏的功效,就当它是一个小故事,一个美丽的句子,一个闲暇时心灵可以休息的港湾吧。 他说:“这只是鸡汤,不看就什么也得不到。”

但对于旅游学院的王同学来说,鸡汤就像是“强心剂”。 “在高三低谷的时候,鸡汤鼓励了我,让我没有放弃。”王一脸严肃地说。 虽然鸡汤在某些方面没有实际意义,无法改变现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给予人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勇气正是它的意义。 在关注“如何解决”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如何相信我们能够解决问题”。 对于王来说,鸡汤给了他勇气。

不管你喝不喝这碗鸡汤,生命都是你的。

鸡汤的本质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用看似温暖、能解决一切的话语提供表面的安慰。 然而,再多的鸡汤也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我们很难用它来探究真正的真相。 消除焦虑,解决实际问题。

在“去中心化”、信息轰炸的互联网时代,大大小小的自媒体最有可能成为各类鸡汤的生产者。 不同意见的碰撞就像辩论中的争吵,却很难引发直接的战略行动。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传统鸡汤的积极作用。 当我们犹豫不决、缺乏动力时,不妨“喝一口鸡汤”,带着新的人生愿景上路,让无限的希望和假设化为切实的行动。

不可否认,在当今时代,传统鸡汤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没落”之路。 与传统鸡汤“针锋相对”的“丧文化”、“反鸡汤”,实际上是当代青年对世界的软性抵抗。 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年轻人的自嘲。 这种自嘲并不是因为挫折而产生的。 这也可能是由于缺乏亲密关系的安全感和支持,或者没有得到你关心的人的认可造成的。 人们通过“反鸡汤”的传播,以隐蔽的形式发泄情绪。 在娱乐与宣泄的混合中,生活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和释放。

“反鸡汤”或许只是一种自嘲。 从情绪健康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合理的宣泄,可以让年轻人将其作为自我保护和调节的手段。 但哀悼文化中“反鸡汤”的肆意发展仍值得警惕。 如果一味地躲在“反鸡汤”的外壳下,只会逐渐掩盖自己的需求,模糊自己的认知,让外部世界承担全部责任,让内心的动力陷入无尽的徘徊。 更不用说伪装成老练的利己主义的“毒鸡汤”,说是抓住所谓的社会痛点,实际上是一种兜售焦虑的营销手段。

图片来源网络

心灵鸡汤可以是安慰剂,但不能作为乌托邦; “反鸡汤”让人高兴一时,但也容易滋生推卸责任的温床。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鸡汤》给你带来了什么? 是接受、宽恕、释放,还是反抗、责备、压力? 我们应该明白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更多的是分析现状,利用好资源,实现我们的目标,解决我们的问题。 学会辩证地看待“心灵鸡汤”,是自媒体时代我们的“必修课”。 也许你非常认同“鸡汤”的积极作用,那就把它当作前进时的“加油站”。 也许你对《鸡汤》感兴趣,如果你认同《反鸡汤》的精神内核,那么你就应该注意做真实的自己,不要迷失在各种声音中。 千万不要让“心灵鸡汤”变成“心灵砒霜”。

本文为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青年传媒原创作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00374.html

马云清华演讲万字实录:成功靠情商,不败靠智商
« 上一篇 2024-05-13
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和他完婚一起去英国
下一篇 » 2024-05-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