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三国名将在历史上的最终归宿是不是这样?

全文约2300字

阅读需要6分钟

三国演义》小说中塑造的众多名将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井外瓦罐不破,将军难免战前身亡”。 从结局来看,名将大多战死沙场,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又或许是巧合:黄忠、孙坚、甘宁、太史慈、张辽、徐晃、张郃……这些立下赫赫战功、深受读者爱戴的武将,其实都死在了箭。

如此同质化的结局,不免让人产生疑问:这就是历史上三国名将的最终归宿吗? 在这个前提下,罗贯中安排他们“中箭而死”合乎逻辑吗?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不是关羽所杀的人是_三国演义关羽砍人_三国演义杀关羽是第几集

上图_武烈帝孙坚(155-191)

1. 箭死的历史依据

据正史记载,这些名将虽然也死于箭中,如孙坚、张郃等人,但大多数都不是这样的。 话虽如此,罗贯中对《三国名将》结局的安排是相当符合历史和逻辑的。

需要说明的是,罗贯中之所以能写出《三国演义》,不仅在于他高超的文学功底,还在于他对三国历史的精通。 小说中的很多情节其实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 然而,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罗贯中常常将这些素材“转移”到别人身上。

比如,“独行千里”的,是廖化,而不是关羽; “草船借箭”的灵感来源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 至于空城(营)计,比较可靠的是曹操、孙坚、赵云、文聘、朱恒的版本,而诸葛亮的空城计则是“闪光”的郭冲和经不起推敲。

这些例子足以说明,罗贯中的许多情节设计都是有历史依据的。 按照这个逻辑,很多名将被箭射死,应该是有根据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 确实,如果分别在《三国志》中搜索“川”和“箭”这两个词,就能得到二十、三十条结果。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不是关羽所杀的人是_三国演义关羽砍人_三国演义杀关羽是第几集

如上图_在《三国志》中分别搜索“搅动”和“箭头”

地位高的人,如曹操、关羽、庞统、周瑜等,都有过被针对的经历,更何况是常年征战在前线的危险将领。 比如孙坚、张郃、凌统、张济、公孙越、王允、徐坤、孙泰等都被箭射死。

可见,虽然正史和小说中被箭射死的人有很多出入,但确实证明罗贯中安排了很多名将被箭射死,符合历史逻辑。 那么,为什么三国时代的将领一不小心就会中箭呢?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不是关羽所杀的人是_三国演义杀关羽是第几集_三国演义关羽砍人

上图_弓弩是古代冷兵器,也是古代车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克制骑兵的箭和连弩

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考古研究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箭就已经是远古先民的日常工具之一。 许慎《说文解字》云:“箭,箭竹”。 箭一般由木、竹制成,分为箭头、箭杆、箭羽三部分。 人们用锋利的物体制作箭头,可以有效增加箭的杀伤力。 箭与弓或弩配合使用,后者的强度决定了箭的飞行距离和杀伤力。

古代的战争大多是肉搏战。 因此,箭这种远距离攻击手段,在战场上往往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箭的有效杀伤力一般在100米左右; 那么,无论敌方选定的部队是骑兵还是步兵,在进入靶场之前发射一波箭,不仅可以掩护友军,还可以提前消耗掉友军。 去看一下。 所以,“箭雨如雨”并不是一个特别夸张的形容。

三国演义关羽砍人_三国演义杀关羽是第几集_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不是关羽所杀的人是

上图_草船借箭画-陆泽作品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骑兵逐渐成为中原战场上的主流。 与羌胡的骑兵和射术不同,中原骑兵的核心战术是从卫青、霍去病开始的,也继承了步兵横冲直撞的作战特点。 诚然,骑兵采取这种战术可以有效增加杀伤力; 然而,无论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如何,最终还是要与敌人近距离作战。

正因为如此,当敌方骑兵高速冲向己方时,具有远程攻击属性的箭就成为了牵制骑兵的主要手段。 而且,当敌方骑兵冲向我军时,我方射出的箭矢很难躲闪。 如果用初中物理来解释的话,就是骑兵和箭的“相对速度”,是两者叠加的结果。 可以预见,在如此高的速度下,箭矢不仅难以躲避,而且杀伤力也会有相当大的增幅。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不是关羽所杀的人是_三国演义关羽砍人_三国演义杀关羽是第几集

上图_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

界桥之战中,公孙瓒及其白马义从面对袁绍、曲义的重弩兵,损失惨重。

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绍显命曲义率精兵八百,强弩千匹,以为进军。瓒低估了他的兵力少。”骑着他们飞升,义兵伏在柱下,同时射杀瓒军,杀了冀州刺史颜纲,授贾寿爵位。”

据《三国·袁绍传》及《英雄传》注:“强弩乱射,杀多人。昝骑不知绍何人,稍退;惠曲义来迎。”他,却散了。”

可见,虽然地形因素和轻敌是导致公孙瓒战败的主要因素,但重弩手对骑兵的克制也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正因为如此,在面对曹魏强大的骑兵时,诸葛亮未雨绸缪,成功地改进了连弩,使其“以铁为箭,箭长八寸,一弩可射十箭”。

综上所述,骑兵的大规模应用,使得弓箭的重要性大大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重弩兵的建造和连弩的改进。 所以三国时代的军事将领,尤其是骑兵将领,在这种环境下,难免更容易受到弓弩的伤害,被箭射伤或者直接毙命。

三国演义杀关羽是第几集_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不是关羽所杀的人是_三国演义关羽砍人

上图_全图增强图--三国演义

3、根据史实合理改编

罗贯中的《三国通俗演义》是一部小说; 既然是小说,就必须考虑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另外,它又是一本通俗读物,所以罗贯中在写小说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尽量让它的情节不那么复杂和难以理解。

尤其是小说中对战争的描写,如何让每一个“亮点”更易懂、易记、易传播? 罗贯中给出的答案是:保留战争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趋势,但将影响战争方向的主要因素归结于将领。 这样一来,武将之间的对决,往往就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值得注意的是,将军之间的决斗是在马背上进行的。 当然,也有脚打的,但是很少。 显然,小说中那些骑着高马奔赴前线的三国名将不仅目标更大,而且也更加危险。 这样的“活靶子”想不被敌人盯上都难。 因此,三国死于箭中的名将中,如徐晃、甘宁、黄忠、张辽等猛将,都因为表现太出色,被敌人瞄准,死于冷箭。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不是关羽所杀的人是_三国演义关羽砍人_三国演义杀关羽是第几集

上图_黄忠(?-220年)

当然,罗贯中的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些名将的面子。 虽然都说“将军难免战死沙场”,但相比于“一对一被打死”的结局,被偷袭或者暗中死去同样令人气愤,但对于他们来说也更容易各自的“粉丝”接受它。 。

一般来说,在“以决胜负论英雄”的小说中,虽然不少名将中箭身亡,但他们保留了尊严,没有失去昔日的名声。 想一想,从未“无人保护”的三国名将,一定会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和支持。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89128.html

热点讨论小程序决胜麻将必胜软件辅助《其实确实有挂》知乎
« 上一篇 2024-05-09
科幻网络大电影《星灵传说》在神木县杨家城开机
下一篇 » 2024-05-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