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诗诗诗诗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作者高成儿
你看过《百家讲堂》吗?
你还在看《百家讲堂》吗? ?
你有多久没看《百家讲堂》了? ? ?
两年前,有媒体报道《百家讲堂》不再火爆,票房直线下降,即将被淘汰。 《百家讲堂》系列丛书的初始印刷量已从最盛时的100万册下降到2万至3万册。 消息传出后,《百家讲堂》主讲人随后批评称,票房率确实下降了,但还没有跌到被淘汰的地步。 如今的《百家讲堂》更注重节目的严肃性。 噱头比以前少了很多。
作为一个主要讲历史的栏目,它的发展过程本身也是一段历史。 就像生命一样,有出生、成熟、衰老和死亡。 从现在的时间点回顾“百家讲堂”的历史,最辉煌、最有影响力的还是十到十五年前。 这一阶段诞生了很多我们熟悉的作品,如易中天的《三国志》、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于丹的《论语》、王立群的《汉武》等。 《皇帝》、严崇年的《明落,清星星流流年》、季连海的《正说和神》、孟曼的《武则天》等。
当时,这样的节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每次播出,都有数百万人甚至数千万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 为了争夺主讲人的图书版权,各个出版社都使出浑身解数,因为销量有保证。 2007年,《南方都市报》报道:“《品三国(上)》出版一个月销量100万册,《品三国(下)》十天销量120万册。” 卫视《新闻发布会学习》栏目邀请中华书局总编辑做客时,也报道过:“时评书《于丹心德》签约9小时内售出10200册,销售量传统文化书籍的销量已达258万册,事实上,这本传统文化书籍并没有让中华书局失望。” 在普通观众眼中,易中天是“学术超男”,于丹是“学术快男”。 和明星一样,他们也有很多男性和女性粉丝。 每次签名售书都异常火爆。 人们争相购买他们的书,排很长的队,只为了一张签名。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周杰伦和林俊杰。
早退潮
《百家讲堂》为何在当时流行? 有节目的原因,也有观众的原因。 我们先来说说节目吧。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是被逼下来的”。 如果公司没有破产,老王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司机,不会成为一个大老板; 如果丈夫没有早逝,李姐也不会努力成为富商……这个句型不适用于《百家讲堂》 夸张:如果一开始没有危机,就有危机可能就不是后来的“百家讲堂”了。
2001年7月9日,卫视科教频道开播《百家讲学》栏目。 第一节课由名师、著名数学家杨振宁主讲。 他的演讲内容是“美与数学”。 这些层次的专家学者通过电视向老百姓传授知识。 他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更何况知识,99.99%的人数学都不可能比他更深厚。 第二天,7月10日,老师是化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籍教授丁肇中。 讲座题目为“实验化学与化学前沿”。 未来一段时间,《百讲大讲》节目的嘉宾基本都是高层,比如霍金、叶嘉莹、周汝昌、李政道、韩启德等; 题材比较广泛,物理、生物、艺术、物理、历史,几乎都包含了。 从表面上看,这个方案非常好。 观众可以直接观看大师课,学习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快就诞生了——收视率。
高处寒冷难耐,高处孤寂。 越是阳光明媚的事情,人们感兴趣和接受的人就越少。 其实《百家讲堂》的老师水平都很高,内容质量也不错,但题材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吸引力,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看懂。 普通人看电视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身心、放松自我。 节目内容越不令人难以置信越好。 有多少听众会选择听杨振宁老师的课,而不是看综艺、电视剧? 所以一三年出来的时候,《百家讲堂》的收视率低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02年,卫视开始实行《节目警告淘汰规则》,这让节目组成员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一个节目的票房常年垫底,就会被淘汰。 该制度实施后,“音乐厅”、“外语教学”等节目消失,“读书时光”、“百家讲堂”等节目受到警告。 团队再怎么努力,票房也提不上去,留给他们的时间也确实不多了,怎么办?
通往巅峰的钥匙
2004年,不少听众注意到科普频道有一位老老师在讲解明朝历史,从努尔哈赤到宣统朝臣,平均每个臣子讲1-3集。 当时,清朝宫廷剧正在银幕上热映,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康熙微服私访》、《宰相刘罗锅》等……因为演员精湛的演技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设计,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叫好不已,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极具欺骗性的疑问:电视剧中的内容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康熙真的很喜欢深入民间,打抱不平吗? 历史上的和珅真的像王刚扮演的那样与刘墉战斗,最后以三尺锦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严崇年先生的《清朝十二皇帝奇案》为您分析了很多问题,让观众知道原著史书中的唐朝皇帝与电视剧中的皇帝有很大不同。 虽然他们标榜自己是戏剧,但与史实还有很大距离。
《清朝十二皇帝奇案》是百家讲堂的一个转折点。 许多忠实听众对本栏目的关注就是从这个话题开始的。 《百家讲堂》坛皆是好酒,《清十二帝奇案》为第一坛。 接下来的几年里,“百家讲堂”陆续推出了许多优秀节目,将栏目推向巅峰,特别是易中天的《三国志》和于丹的《论语》。 与杨振宁、霍金等人教授的课程相比,严崇年和易中天与他们有什么区别?
首先是选题越来越考虑观众的兴趣。 清代宫廷剧猖獗,人们对情节坚信不疑,认为电视上演的就是历史。 这时候就形成了了解史书的需求。 《清朝十二皇帝奇案》的上映,解除了人们的疑虑。 当时提倡和谐社会。 于丹的《论语》从灵魂的角度告诉人们如何减少忧虑,获得内心的快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这些都是热点结合、古为今用的表现。
在历史领域,也有热点话题和小众话题。 秦汉时期: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从何进被杀到孙浩投降,很多人都喜欢。 《王立群读汉书》和易中天的《三国志》分析了这段历史; 唐宋时期; 从杨广登基到安史之乱,从宋高祖到宋太宗,从徽宗登基到高宗内禅,知名度都比较大,形成的作品有孟曼的《大隋风云》、《武则天》、《红妆时代》、《唐玄宗》、王立群的《宋高祖》、《宋太宗》、《两歌》; 元清末期: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从朱元璋到朱瞻基,从顺治到乾隆,从道光到宣统,典型节目有毛佩琪的《明朝十七帝奇案》、颜崇年的《明亡清朝六十年》、郁达华的《道光与鸦片战争》等。
这种历史舞台比较大众化,有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感兴趣的听众很多,需求也比较旺盛。 尤其是三国时期,几百年来,因为《三国演义》的存在,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但人们普遍的认知都停留在罗贯中的小说里,而对《三国演义》的阅读, 《三国志》就少了很多。 当易中天告诉观众周瑜“很大方”、蒋干没有偷过书、诸葛亮没有尝试过“空城计”时,所造成的震撼是很大的,因为固有的认知受到了挑战。 也是易中天的主讲,但《百家争鸣》系列的影响力远不及《品三国》,因为观众对各学派的兴趣非常有限。
其次,讲座的内容和风格要符合大多数听众的要求。 前两五年,《百家讲堂》栏目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知识分子,很不受欢迎。 只有他们才会对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科院从1999年开始扩招,2003、2004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只有几十万到百万以上,不像现在的八九百万。 我没上过,硕士的高级课程,一般专科生都不一定能听懂,更何况是专科以下的。 因此,《百家讲堂》调整了受众群体,将其定位于中学层面。 无论来自哪个学院的院士,演讲的内容必须是中学生能够理解的。 因此,专业词汇减少了,浅层语言增加了。
如何提高观众的兴趣? 多讲故事,多设置悬念,以悬念开始,以故事回答,以悬念结束。 观众不仅可以听,而且对今天的内容充满期待。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身世之谜、妙玉身世之谜、林黛玉沉湖之谜。 每出现一个谜题,观众都不愿意换台,不注意就听到结局; 清朝为何灭亡? 为什么明朝能够取代它呢? 严崇年用三个“点”、三个“组合”来概括,并通过自己的研究,解答了孝庄与多尔衮的联姻之谜、隆庆之死之谜等诸多有趣的话题。
从风格上来说,俏皮、直率更讨人喜欢。 对于大多数听众来说,看电视是一种休闲活动,是下班后进行的,只有诙谐的语言才能起到娱乐的作用。 在这方面,易中天就是代表之一。 他有很多经典语录,比如:“曹操身材矮小,大概和我差不多大,和身高1.84米的诸葛亮相比,只能算是一个不合格的次品。” 从地方到中央,我给清廷写了无数的建议,但都像泥牛一样坠入大海,杳无音讯。”“当时侯江东的人都叫孙策”孙郎”和周瑜“周郎”。 郎是个女孩。 ,就是赞美的意思。 因此,“孙郎”的意思是“孙梅梅”,“周郎”的意思是“周梅梅”。 帅哥都喜欢美女,所以孙策和周瑜娶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女人。 宝贝女儿……可以说,此时的周渔是战场、官场、情场,每场都得意洋洋……反正我很羡慕!”通过节目,观众们纷纷表示不仅学到了知识,解答了疑惑,还笑了,对节目的满意度自然就高了。
《百家讲堂》的流行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笔记本的普及率并不高,手机上网还是个新鲜事物。 如果人们想学习历史,他们要么订购纸质书,要么看电视。 纸质书籍中,通俗易懂的书籍相对较少,专家学者的书籍往往学术性很强。 如果你不是很感兴趣,读起来会很枯燥乏味。 根据观众特点,《百家讲堂》进行自我创新,弥补了观众对这一领域的需求,因此场馆爆满,票房保持高位。 而且,外部环境会不断变化,“百家讲堂”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巅峰状态。
进入2010年代,随着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学习历史的方式越来越多,更加方便、快捷。 只要手机在手,就可以随时看书、看视频。 《明朝那些事》等简单阅读材料的出版,以及自媒体时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历史爱好者和历史学家在网络上发表相关文章,丰富了阅读材料的数量。 观众不必通过“百家讲坛”来学习历史知识。
《讲学百家》已录制十余年。 流行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时期已经讲过了。 曹操、王阳明等主题甚至被多次谈论。 选题范围越来越窄。 新推出的内容很难让观众产生很大的兴趣。 节目的方式也是一样,一位主席,一位演讲者,十几年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 看久了,很容易审美疲劳。 《中国诗词大会》、《咱们聊聊》等新文化节目,互动性强,有主持人,有观众,选手互相较劲,背诵古诗词,真是美极了。 最后,一些学者在“百家讲堂”讲授的内容受到批评,未能得到认可。 最典型的就是于丹。 签名会上,有人穿着写有“孔子吵,庄子急”的T恤来表达不满。 历史学家朱维正曾评价于丹“不知道什么是《论语》”,“没有什么经验是于丹自己的”。 梁宏达甚至表示,她喜欢把简单的内容复杂化,言语华丽却没有实际效果。
作者高成,一个热爱历史、独居、喜欢创新、善于搞笑的“老人”。明天头条ID:麦园居士
结尾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您喜欢本文/作者,请在文末点赞并表示支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