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戏》是最容易写的,也是最难写的。
写起来很容易,因为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魏、蜀、吴、曹、刘、孙。 他们比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为观众所熟悉。
写起来很难,因为固定的世界观结构和人物关系早已在人们的头脑中建立起来。 如果不改变,观众就会感到无聊。 如果改变的话,观众就会反抗,陷入两难的境地。
▲新《三国志》中的曹操和司马懿似乎是同一辈的,旧《三国志》中的魏宗万也是如此。 这是浪漫的幻想。 事实上,司马懿今年24岁,比曹操小,只比曹丕大8岁。 他和曹丕是同一代人,所以“战略联盟”的处理其实是正确的。
因此,“新”《三国志》这样的经典翻拍,《关云长》这样的功夫大片,《三国志之见龙缴械》这样的奇幻改编,并没有受到全世界的好评,而是他们在世界各地都受到诽谤。
为什么?
因为“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没有之一。
《三国奇迹》:二合一,三合二
三国的原始历史保存在陈寿、裴松之所著的《三国注》中,并辅以《后汉书》和《晋书》。 这两本《三国志》,前者共有368039字。 后者有322,171字,总共不到70万字。 百年来的许多英雄,寥寥几笔就能找到。
曾经有妻有子、有爱有恨的活生生的人物,都变成了一堆老故事里的人物。
清初学者魏一介在其《三国问答序》中曾感叹:
世人很少有人读过三国的历史,但只能从罗贯中的演义中得到一个大概的了解。
400年前的中国人很少读过三国的真实历史。 而是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来了解三国的轮廓。 这无疑是公众认知中的“二”脱离了历史上的“一”。
正如清代学者李渔在《三国演义序》中所说:
此书之妙,足以使光棍读得快,无学之人读得快,英雄读得快,普通人读得快。
一部古代小说能被雅俗共赏,堪称传播史上的奇迹。 随后的无数小说和歌剧,将“三国”变成了一种象征,成为忠义、德智的化身。
比如关羽。
▲新《三国志》中的关羽确实是历史上三国公认的勇将,但仅此而已。
这位被对手杀死的前蜀汉将军,被追封为庄穆侯,与诸葛亮、张飞、夏侯霸等十二人并列。
整整500年后,唐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与孔文宣王齐名,关羽在七十二将中被选中。 宋太祖到来后,以关羽被敌国俘虏为由,请出武庙。
然而赵匡胤万万没想到,这个被人鄙视的将军的事迹,竟然比故事书中他的王朝还要重要。 罗贯中将这些故事正式收录进《三国通俗演义》一书后,这个掌权1100年的汉朝无名男子侯廷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逆袭。
明洪武元年(1368年),另一位太祖皇帝以汉侯廷侯之名,在南京为关羽单独建庙。 与历代帝王庙宇、英雄城隍庙并称“十庙”,成为国家祭祀庙宇。 目的。 关羽最后六百年的武林寺,被朱元璋彻底废除。
到了明万历四十二年(1618年),关羽的爵位已升级为三界镇妖帝、神威元真天尊、关圣帝。 其妻被封为九灵仪皇后德武素英,其子关平被封为节中。 封关兴王为献忠王,封周仓为卫令惠永公。 陆秀夫、张世杰这对南宋末代皇帝的死负有责任并投海自尽的忠臣,被封为“关帝”为左右丞相,而岳飞、忠心报国,被任命为宰相。 关帝三界魔元帅、唐初名将尉迟敬德前来担任佛寺的花环。
▲今日的韩国东关王庙
皇帝的祝福只是结果。 早在关羽被封为皇帝之前,明朝就已经遍布全国。 明代嘉靖年间学者徐渭在《蜀汉关侯庙》中描述了“关侯庙”信仰的巅峰:
汉前将军关侯之神,我孔子之道在世。 然而供奉孔子的庙宇仅在郡县,而诸侯则居住在从京城到乡村的九州广大地区。 虽然烟花爆竹的房屋很多,但他们仍然没有用黄金来建造寺庙。 完毕。 至于酒,连妇女儿童都兴奋激动,生怕被杀了。
娱乐衍生的神祇压倒权力尊崇的圣人,平民的文化淹没学者的真理。 这就是传统中国的“二”孕育出“三”,《三国演义》重塑了“三国”。
正如1994年旧版《三国演义》播出时,一位接受央视采访的老人斩钉截铁地说:
我只相信《三国演义》是历史,但我不相信《三国演义》……
《三国影视》:张惠风格、象征
中国人非常怀旧。 说起三国影视剧,难免会把1994年版的《三国演义》视为经典。
众所周知,老版《三国志》播出时,也是饱受争议的。
▲旧《三国志》中赵云赤壁之战前后的样子。 所有将领都佩戴带有“前立”牛角的头盔。
比如,赤壁之战时的刘关章被发现头上戴着日本镰仓时代(相当于我国宋元时期)的“大甲”,身上穿着日本战国时期的铠甲。江户时代(相当于我国的明朝)。 ,清)金浩日。 至于官渡之战中曹军抢走的“玉米”,当时的媒体甚至质疑它是否穿越时空,从明末一直到汉末。
不过,即使是最挑剔的影评人也不能否认,旧版《三国演义》从头到脚都忠于原著《三国演义》。
然而,最好的经典改编真的就是最好的“历史剧”吗?
清代学者张学诚在《丙辰笔记》中说:
然而,《三国演义》分为事实事件和虚构事件,让观众常常感到困惑。
这句话其实也太客气了。 《三国演义》分章讲述,有的一章叙述一件事,有的多章阐述同一事件。 主要故事环节有一百多个,其中三十多个完全是无中生有。
比如桃源结义、皇帝认舅舅、五关斩六将、古城相会、黄汉升的解读、诸葛亮与儒生的口水战、借东风、烧藤甲兵、最后谋杀魏延等。
故事的主角有十三四个,如孙坚杀华雄、刘备杀车马等,都记载在关羽的名下。
至于人物的塑造,则更是有更多的选择和努力。 例如,鲁迅说“诸葛之智,近乎魔”。 图像完全不同。
▲新《三国志》中借东风的诸葛孔明
《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治军强,智谋短”,“敌不可比”。 换句话说,他是行政协调方面的天才,但不擅长军事指挥。 他还“献身而死”,他的忠诚气质为同时代和后人所敬佩。
而周瑜,心胸狭隘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上,他成为东吴统帅后,程普仗着自己的功绩,屡屡辱骂他。 程普羞愧难当,对旁人说道:
与周公瑾发生性关系,不知不觉间就醉了。
请问,哪一个更人性化呢?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仔细阅读真实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的这些“三国”人物更加人性化,并不是用白、黑、红脸谱就能完全概括的人。
回顾《三国演义》,为何能给我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京剧《空城》剧照
正因为它的章节式结构呈现出独立的故事,就像传统戏曲舞台上的折子戏一样,无论是《古城相会》还是《白门楼》,都可以作为系列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 无论观众从哪里开始,由于人物身上去除了所有人性的复杂性,人物的符号被锚定并简化为“忠诚”、“背叛”、“嫉妒”和“智慧”,人物的立场可以被快速识别。 乃至结局,从而完成一段心理上的满足。
这个格式是《三国演义》为所有“三国影视”画的圈,无论是新《三国演义》、《关云长》,甚至是李仁港的《又见龙缴械》几乎完全虚构的背景,没有一个脱离舞台惯例。 英雄们从岩石缝里跳出来,手持刀枪,为编剧写在纸上的意义而奋战。
可惜他们不是“人”,当然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是他们,让《三国影视》成为了一个充满文字的空白。
《军师联盟》:历史有根,戏剧有人物
看完三集《战略联盟》,笔者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
“今天终于看到一部可以看的历史剧了。”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军师联盟”的名字很长,前面有“大军师司马懿之”七个大字。 顾名思义,司马懿是主角,或者说是叙事的主要视角。
一开始,主角有一个父亲叫司马防(从出土的残碑来看,原名应该是司马防,或许是为了避魏帝曹芳的忌讳而改名的),有兄弟叫司马朗和司马孚。 ,并且有一个妻子。 有一个人叫张春华。
▲司马懿和妻子张春华一起出演《军师联盟》。 在此之前,曹操和刘备的妻子有名字,但没有情节。 更残酷的是《三国演义》中“杀妻献肉”的故事……那也是宋朝的故事。 自明代以来,社会底层就幻想着“成大事者”。 宋代剧本《关所传》中,刘关、张桃园结盟后互相残杀妻儿的故事,已然被比喻为禽兽。
原谅笔者的无知,这应该是西晋宣穆皇后张春华第一次在影视剧中亮相。 她也是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生母。 在之前《三国演义》的故事里,石和赵就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人物,又或者是《日本天皇实录》里突然出现的某个官员,突然退出,然后突然消失。
更有趣的是,她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影视剧中,而是出现在卡牌游戏《三国演义》中,并被封为“冷血女王”。 这说明,相比老一代人对《三国演义》的态度和熟悉,年轻一代在游戏生活中会更加关注这些被遗忘的现实。
其实,在《晋书·后妃传》中,关于孕育西晋的女子的故事只有两个。 一是她发现司马懿装病,二是她绝食自杀,逼司马懿就范。
说实话,想要根据文字还原1800年前的故事,那只是一个梦想。 所有人物的构建和剧情的设置都需要想象力来完成。 只要是基于历史文本的想象,就是合理的历史剧世界,而完全无拘无束的奇幻只能算是奇幻剧。
▲ 张春花在游戏《三国志》中的出场,她还出现在日本游戏《三国志12》中……
对此,历史爱好者经常拿来吐槽国产历史剧的日剧《大河》无疑颇具代表性。
大河剧与《大和》无关,而是一种叙事类型的描写,多取材于日本历史上的人物传记。 比如2016年刚刚播出的《真田丸》,就是根据日本历史上的三大悲剧改编的。 主角之一,真田幸村。
这部剧的剧情就不用多说了,只说两点:
首先,真田幸村的早年经历没有记载。 该剧编剧依然用高超的技巧,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嵌入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巨变之中,既展现了大时代,又塑造了小人物;
其次,和其他大河剧一样,这部剧也请来了专门的历史研究专家。 其中一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观众写信给他说,剧中的一些词汇太现代了。 他的解释是,观众指出的一些话其实只出现在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电视剧中,并被后来的日本古装剧所继承。 “真田丸”中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江户时代之前就已经出现的词语,所以就产生了。 认识差异。
换句话说,历史剧的真实性应该立足于时代。 例如,只有宋代才有的文物和词汇,在汉代就不可能出现。 如果他们知道,那只是假装明白,这自然是低级错误。 对于那些为故事情节服务的人来说,所谓的“明知故犯”的“错误”,其实是一种高级错误,可以原谅。
否则这就不是一部历史剧,而是一部纪录片。
▲《军师之盟》中曹操处理带诏事件的方法
最后,我们来谈谈前三集。 基本时间设定应为建安五年(200年)春正月的“带诏事件”。 笔者眼力笨拙,发现建安十三年(208年)的“华诏事件”中混杂着“陀之死”,建安十三年颁布的“求才令”建安元年(210年),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被任命为五君子将军,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大理。 ……
相应的,此时曹丕14岁,曹植9岁,曹彰比曹丕年轻,又比曹植年长。 三人还未成年,看来诸侯争夺王位还为时过早。
这些似乎就是所谓的“缺陷”。 综合来看,剧情节奏极其紧张。 后来我发现导演居然把9集剪成了3集,而且他早就知道这些“bug”的存在。 只是针对剧情节奏做了一系列的改编和调整。 难怪最终的影片看起来不像国产的注水肉,反而有几分美剧的风格。
再回想起来,就像《晋书后妃传》一样,只有一两百字。 如果我不这样编译,我该如何编译呢? 至少,《军师联盟》中的曹操和司马懿看起来越来越像“活生生的人”了。 你怎么认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