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放牛娃浴血奋战到成为皇帝,这是两千年封建王朝中唯一做到这一点的人,就连汉高祖刘邦,也至少在朝廷里做过一个村长,掌管十几个村子。
但传奇皇帝朱元璋的非凡功绩并未止步于此。
他家境贫寒,爷爷、爸爸、妈妈甚至大部分兄弟姐妹都饿死了,只有他一个人顽强的活了下来,童年的记忆里充满了痛苦,少年时期,他为了生存而挣扎,中年时,还为了生存,和各地的军阀拼死一搏,终于在后半生有了一个安稳的事业——皇帝。
如果要说哪个故事最鼓舞人心,我想就是朱元璋的故事了。
1. 世上没有天生的帝王,他们都是为了生存而努力奋斗的普通人。
朱元璋生于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小时候因为出生在八月八日,所以人家叫他“朱重八”。家里穷,起不出名字,只好叫他“朱重八”。作为八代贫农,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直给隔壁地主老刘家放牛,不出意外的话,就继续给隔壁地主小刘家放牛。长大后,就找一个地位相当的穷姑娘成家立业,再继续放牛。
朱元璋出家参军,差点被杀
如果做的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得到地主小刘的剩饭剩菜改善伙食。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尤其对于穷人来说更是如此。1343年,朱重八的家乡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瘟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的父亲、大哥、母亲相继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两个人。家里没钱买棺材,连一块地埋葬亲人都没有,隔壁的地主刘氏给他们分了一块墓地,兄弟俩找了些破布包裹尸体,就把父母埋在了刘氏的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和二哥、大嫂、外甥被迫分开,分头逃亡。
之后他又到皇觉寺当了敲钟烧香的和尚,17岁那年,皇觉寺所在的地方也发生了饥荒,他只好又出去乞讨度日。
此时,元朝已统治中原九十余年。由于元人不顾中原百姓的死活,加重赋税,征收重税,激怒了人民。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加之自然灾害频发,无处可去的贫苦农民只好冒险。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郢州起义,将士们头上缠着红巾,自称“红巾军”,还推韩山童为明王。随后,徐寿辉在蕲州起义,李耳、彭达、赵俊勇在徐州起义。数月之内,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次年正月十一日,定远县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牙等人起义,响应者达数万人。郭子兴聚众焚香,成为当地白莲教头目。二月二十七日,叛军攻占濠州后,郭子兴自封为元帅。
2、成功之路不仅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充满着刀光剑影。
此时,外面的世界硝烟四起,战火纷飞,但皇觉寺里的朱重霸却依然日复一日地坐在那里,念叨着佛祖的话语。在他看来,能平安地吃上一碗饭,已经是一种幸福了。造反?那可是要判死刑的。
所以当他的儿时好友汤和写信给他,请他加入义军时,他果断拒绝了。可惜,他在焚烧汤和的信时,被另一个和尚发现了。这家伙怕自己受牵连,赶紧去通报官府。无奈之下,朱元璋找到了算命先生周德兴(同村人),周德兴说“逃走不好,投降也不好,造反好”,于是怀着对神的敬畏,毅然投奔了汤和。
因为朱重霸作战英勇、仗义,他很快就得到了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的重视。郭子兴不仅将自己的义女(后来的马皇后)嫁给了他,还给他取名“朱元璋”,谐音“朱元璋”,章就是利器的意思。元朝将来要被这个人灭亡,天意已定。
战争生涯
当时濠州城内还有几支义军,孙德崖等人正在和郭子兴战斗。有一次,几支义军内部发生冲突,幸亏朱元璋成功化解,郭子兴才得以幸免。经过此事,朱元璋充分认识到自己如果继续跟着郭子兴,是不可能有什么前途的。于是,他挑选了二十四人(徐达、常遇春、周德兴、汤和等人)到外地开辟根据地。这二十四人就像唐太宗的灵岩阁二十四功臣,又像当时小霸王孙策的开国功臣程普、黄盖、韩当、周泰一样,后来都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流传后世。
当他到滁州立足时,遇到了另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人——书生李善长。正是他“筑高墙、积蓄粮食、缓称帝”的九字方略,最终帮助他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此,在明君朱元璋的带领下,文武百官在滁州立足,冲出安徽,攻下应天(今南京),谋划一统天下!
然而,真正的灾难才刚刚到来。
此时天下的形势是,元朝北方亡而未亡,朱元璋以应天为中心建立了根据地,长江上游有陈友谅(当代英雄,心狠手辣),下游有张士诚(私盐贩子,专顾私利,没有野心),东南有方国珍,南方有陈友鼎。在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中,陈友谅是最强的,也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陈友谅也是一个想要一统天下的人,二虎相斗,必有一战!
“首战即决战,一战定胜负”
不久,1360年,陈友谅杀死傀儡老板徐寿辉,攻占太平天国和蔡氏,在蔡氏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并率领全国,集结六十万大军,数千艘战船,如同三国时期的曹操,顺江而下,企图一举灭掉朱元璋。
朱元璋正在吃饭,听到这个口号,吓得碗筷都掉了。但他没有退路,投降也好,逃跑也好,都是死路一条。是的,一旦踏上这条称霸之路,就只能一直往前走,如果不能把对手全部杀掉,就只能成为别人登上皇位的垫脚石。
这时他又一次面临生死抉择,但这一次他不能再依靠算命了,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和身后的兄弟们。
兵法讲,临危受命,方能生存。势不可挡的兵力,倒是激发了朱元璋手下的勇气。先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真(不是电视剧里的蓝宇)在洪都(今九江)阻击陈友谅大军达85天之久,为朱元璋整顿军队、备战赢得了宝贵时间。紧接着,朱元璋亲自率领20万大军与陈友谅大战。决战地点就在江西鄱阳湖!鄱阳湖海战从8月29日至10月3日,持续了36天。朱元璋军队充分利用小船的灵活性,用火攻陈军,最终击溃汉军,陈友谅被箭射死。 (这个情节和赤壁之战周瑜打败曹操很相似,只能说历史总是在轮回中)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设立各府各部,仍用龙凤历法,以“天子诏书,吴王令”的名义发布诏书。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布诏书,声讨张士诚。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相继投降朱元璋,平江成为孤城。朱元璋便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之战。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日,朱元璋率军攻打平江城,张士诚与他街头厮杀,最终将张士诚擒获,押往应天。朱元璋问话,他置之不理;李善长问话,他破口大骂。朱元璋无奈,只好下令侍卫用棍棒将张士诚打死,东吴灭亡。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任命汤和为南征将军,讨伐多年割据浙东的方国珍。后又任命胡廷睿为南征将军,何文晖为副将军,攻打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
完了,一切都完了。一切割据势力都被他一一消灭,他成为唯一一个可以和元廷决战的人。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初十日,朱元璋命右相徐达为征讨将军,尚书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上,进入中原。北伐时,他颁布了《征中原诏书》,其中有一句话“天道酬勤,中华有道,百姓顺从,人人报父母亲之仇。”这句话流露出他对元朝廷迫害父母亲人的痛恨。
不久,元朝在徐达、常遇春的进攻下,彻底溃败,退守漠北,从此再不敢觊觎中原。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从此,他开创了一个“天子守国门,君臣为国死”的铁血王朝,没有姻缘,没有朝贡,没有臣服。
3. 即使我们成功了,我们也只是历史的过客
朱元璋开国后,对有功的官员进行封号,奖励他们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功绩。
铁皇帝
他在位期间,表现出了劳动模范的精神。为了治理自己创立的国家,他每日辛勤劳作。他先是下令农民归田,奖励他们垦荒;提倡移民和军事定居;组织全国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树;还富民平势;下令解放奴隶;减轻赋税,严惩贪官污吏;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查验户口等等。经过洪武年间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年间。
明朝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组织北伐,消除北元的威胁。后来,北伐漠北在名将蓝玉的率领下,终于在布于尔海击溃了北元残余势力,稳定了北方。
对内,他设立锦衣卫,监视朝廷一切官员,甚至他的儿子;多次发动大规模清洗,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又通过郭欢案、蓝玉案诛杀了数万功臣、老臣,从而清剿了朝廷……
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他也无法为他的后代完成所有的事情。
经过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加上几十年繁忙的政务,特别是自己最疼爱的马皇后和长子朱标相继去世后,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艰辛。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在应天宫(南京故宫博物院)逝世,其遗像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结束了这位传奇皇帝的一生。
英雄也有暮年
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初一,他的谥号改为“大圣圣仁义武德成帝太上皇”,谥号虽然很长,但并不能涵盖朱元璋一生所有的丰功伟绩。
作为一名皇帝,他是有能力的。
他对人民很友善。
他对贪官污吏十分严厉。
他对后代很仁慈。
无论过了多少年,他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颂、演绎、津津乐道……
但当微风吹过时,伟人也不过是一粒尘埃。
作者“江传行者”热爱历史、热爱读书,如果你也喜欢历史,欢迎关注我,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