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生九子,你知道都有谁吗?

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

中国有句俗语叫“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用来形容兄弟俩性格、爱好不同。这里的“九”不是指九个字面数字,而是一个虚数,代表着很多。在古代,“九”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单位,是地位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和财富。

“龙之九子”是谁?

最早记载“九子”的文献是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虎子河决口,有蛟龙从九子中出来,逆流而上,喷沫流淌数十里。”虎子口水坝溃坝时,有蛟龙跟随九子从决口逆流而上,流入黄河,喷水激起波涛数十里。但这里并没有说“九子”究竟指谁?

西晋政治家、文学家张华编撰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奇闻异事集《博物志》又补充道:“蜻蜓又名龙子,守宫也。”蜻蜓也是一种蜥蜴,书中记载它“善于爬树捉蝉吃之。”

“龙生九子”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年间,才有了官方的解释。明代文学家沈德府所著的《万历野火编》中,就有亲身经历:“长沙李文正公在内阁,孝宗突然传诏询问龙生九子的详细情况。”李东阳答道:“儿子蒲老,好叫的牛,现在是铃铛上的鼻扣;好弹的牛,现在是胡琴头上的走兽;好杀的犭子,现在是剑上的口;好作险的风,现在是宫中走的走兽;好被杀的犭泥……现在是胡琴头上的走兽;好被杀的犭子,现在是剑上的口;好作险的风,现在是宫中走的走兽;好被杀的犭泥,现在是胡琴头上的走兽;好被杀的风,现在是胡琴头上的走兽;好被杀的风,现在是胡琴头上的走兽;而今为佛座骑像;霸下喜驮重物,而今为碑碣石座;弼安喜告状,而今为狱首镇压;西壁喜写字,而今为碑两侧蜿蜒;螭文喜吞食,而今为脊兽首。九物皆为龙种。”

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编

蒲老通州区博物馆藏

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_苏三三国杀

大钟寺博物馆藏永乐大钟

明永乐年间,永乐大钟由明成祖朱棣主持铸造,重46.5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钟,钟顶为“好音”蒲牢,形似龙爪,将钟紧紧托住。

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_苏三三国杀

温驰,《西夏建筑研究》

李东阳的学生杨慎,后来被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他所著的《升庵集》中也记载了“龙的九子”:“一是趵奚,形似龟,善于驮重。二是螭文,形似猛兽,喜向外张望,就是今天屋顶上的兽头。三是蒲牢,形似龙,但体型较小,喜吼叫,就是今天钟上的钮。四是璧庵,五是饕餮,喜食饮,故置于鼎盖之上。”

,喜水,故立于桥柱之上。第七个是睚眦,喜杀戮,故立于刀环之上。第八个是金泥,形似狮子,喜烟花,故立于香炉之上。第九个是蛟兔,形似蜗牛、蚌,喜被自然所封闭,故立于门口。”

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编

山西省彼安市洪洞县苏三监狱虎头监狱

三国杀苏编_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苏

南京博物院藏兽面饕餮纹三足鼎

三国杀苏编_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

首都博物馆藏

杨慎所记“九龙子”与李东阳所记“九龙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秋牛、超凤、西碧,而是饕餮、娇兔、

其次,将貔貅与螭纹的排列顺序由第八、第九改为第一、第二,最后将“喜坐”的狻猊改为“喜烟花”的金泥。

不管“龙九子”是谁,都体现了古人文学、艺术、美学的独特造诣,也见诸于文物古籍,寄托着古人的美好愿望。

“石碑兄弟”比西和西比

石碑上刻有被誉为“龙九子”的两兄弟——貔貅和西貔,一个是碑下的龙龟,一个是碑上的小龙。

赭石又名八峡、龙龟,龙头龟身,四肢强健,獠牙突出,身披鳞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赭石形似雄健,碑座即此。”

自明代以来,“赭石碑”逐渐取代了背龟碑,多见于墓葬,其次是宗庙、祭坛。赭石碑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最明确的记载在《秦定大清会典》中。《条例》中提到:“顺治十年,核定辅国陵园诸王所立之碑,一律高九尺,龙首龟座。”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官员和人士,亦可享有。

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_苏三三国杀

碧溪涿州博物馆藏品

有学者认为,古人严格规定赑屃背碑的礼制,是因为其原型之一龟,在上古神话中是力量的代名词,曾帮助大禹治水。黄龙拖尾在山川前,玄武背负青泥在后。龟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也有出现。《淮南子·卷五·兰明训》记载:“上古四极废,九州四分,天下覆地,大地不能载万物……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斩断巨龟之足,以立四极。”龟也被古人视为神灵。《礼记》说:“麒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迄今已知最大的一块赭石碑发现于河北正定开元寺,该赭石长8.4米、宽3.2米、高2.6米,头径2.5米,鼻径0.21米,残重107吨,为五代遗物,有关专家均称其为“天下第一赭石”。

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编

正定开元寺巨型北溪

盘踞在石碑上的瑞兽,不同的学者对其名称有不同的看法,如李东阳称其为“西壁”,谢肇哲称其为“伏羲”,陆容称其为“赤虎”,《书院杂记》则说:“赤虎,形似龙,性喜文,置于石碑之上。”西壁是所有“龙子”中最像龙的一个。

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_苏三三国杀

西北北京石刻艺术馆摄影/王子岳

三国杀苏编_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

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屋顶野兽” 赤文和狻猊

中国古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由柱、梁、椽、檩等组成,屋顶的相对坡度或两对面顶的交接处构成脊,主要分为正脊、垂脊、山脊。

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

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正脊两端的瑞兽是螭文,又称“正文”、“大文”、“鸱文”。螭(chī)是猛禽。据北宋吴处厚《清香杂记》载:“海中有鱼,螭尾如鸱,能喷浪降雨。汉代白粮台有灾,越王取驱邪之法,遂筑大殿,而置形似鸱的鱼于房顶以避火,即今人间之螭文也。”古代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木材怕火,所以选用鸱作为装饰品,以防火避灾。

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_苏三三国杀

无釉龙鼻残片,鞍山博物馆藏

鞍山市博物馆藏“先王庙门”铭文龙吻

螭形亦常见于青铜器和瓷器中,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盛行螭耳瓶,其造型古朴,多饰夔龙、夔峰、饕餮、回纹等纹饰,器型厚重凝重,多为单色釉器。

三国杀苏编_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

清康熙天蓝釉兽面纹龙耳瓶 故宫博物院藏

三国杀苏编_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莲瓣纹双龙耳瓶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枚西汉“皇后宝”是国宝级珍品。玉印呈方形,边长2.8厘米,高2厘米,重33克,由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玉色纯净无瑕。印钮为高浮雕,虎行爬行,形似凶猛,体态矫健。古代用印非常讲究,这枚印是专门用在皇帝的印章上的。

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_苏三三国杀

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编

西汉皇后印

安放在屋脊上的瑞兽称为“脊兽”或“蹲脊兽”。兽的数量和种类有严格的等级,兽的数量越多,建筑等级越高。最常见的数字是9、7、5、3。故宫里的太和殿在古代作为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屋脊上就有十只蹲脊兽。

《大清会典》将这些琉璃动物按下列顺序排列: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玄鱼、獬豸、斗牛、醒狮。紫禁城等大型建筑也有“指路仙人”置于脊前。其中狻猊被认为是“龙九子”之一。《尔雅·石首》记载:“狻猊,形似豹猫,食虎豹。”郭璞注:“是狮子,源于西域。”因此,有学者认为狻猊是狮子的别称。

我们参观故宫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山脊上的狻猊,就比如下图,从最右边的指路仙子开始,第七个就是狻猊。

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

故宫

三国杀苏编_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

铜篾泥 湖南省博物馆

饕餮纹饰

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兽面纹,看上去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张得大大的,表情夸张狰狞,这就是饕餮纹。 《左传·翁公十八年》载:“缙云有一子,不才,贪食饮酒,贪财贿赂,好逸恶劳,不知足,积财不知节制,不分孤寡,不顾贫贱。世人以他比三恶人,说:”《吕氏春秋》载:“周有鼎,有饕餮,有头无身,食人而不吞,而自害,是报仇也。作恶亦同。”饕餮被看作贪婪的妖怪,是形象的表征,但也有功能。明代文学家陆容在《书院杂记·古物异名》中写道:“饕餮喜水,故置于桥头。”因其能饮水,故古桥外侧正中可见饕餮,以防止大水淹没桥梁。

饕餮纹常见于青铜器,形象一般为大眼、巨鼻,头上有耳朵或角,基本纹饰以鼻梁为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角、耳朵、眼睛、嘴巴,有的饕餮纹还带有爪子、身子和尾巴,给人一种神秘、诡异、威严的感觉。

三国杀苏编_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

后母戊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著名的后母戊鼎中,饕餮纹是其最主要的、主导性的纹饰,鼎身四周铸有精美的饕餮纹。

三国杀苏编_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苏

饕餮纹

饕餮纹具有祭祀和沟通天道的功能,可能是巫师与神灵沟通的一种类似“面具”的媒介。《尚书·顺典》云:“击石拍石,百兽皆舞。”饕餮纹作为祭祀,使人与神灵沟通。西周初期,饕餮纹开始衰落,其地位逐渐被吉祥的凤纹、活泼的龙纹、理性的千曲纹等所取代。西周中期,饕餮纹数量突然减少,东周时期,饕餮纹几乎绝迹。

“武器装饰”

“睚眦必报”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范雎传》,文中这样描述范雎:“饭有恩必报,饺子有仇必报。”古书上把饺子描述成嗜血、好斗、凶猛的动物。

作为长柄剑的一种,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关羽所用的青龙偃月剑。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真实存在,但通过后期的文物我们多少可以窥见一斑。皇庙文物保护中心就收藏有一把清代彩绘木造青龙偃月剑,剑喉处雕刻有交子图案。

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编_三国杀苏苏

山西省解州市关帝庙文物保护中心藏彩绘木雕青龙偃月刀

宋嘉祐年间银鎏金交子纹铁斧,长32.8厘米,宽16.4厘米。斧刃呈扇形,斧身上有交子纹,刃上刻有“嘉祐丙申十二月五日造”字样。此斧为北宋宫廷礼器。

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编_三国杀苏苏

天津博物馆藏银鎏金交子纹铁斧

1988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发现一把康熙年间的镇水铁剑,剑长7.5米,重1539.8公斤,剑口刻有睚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长、最重的铁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为国家一级文物。

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_苏三三国杀

清代治水铁剑,兖州博物馆藏

有装饰的古钟

薛聪《西京赋·笔记》中说:“海里有一种大鱼叫鲸鱼,海滨有一种猛兽叫蒲牢。蒲牢害怕鲸鱼,鲸鱼撞击蒲牢,它便会高声叫喊。为了发出响亮的声音,便将钟叫作‘鲸’。海里有一种鲸鱼,常在海滨捕捉食物,蒲牢很害怕它,但是鲸鱼不吃蒲牢而是撞击它,蒲牢便发出高声叫喊。因此,古人便将蒲牢的形象刻在钟上,希望钟声悠扬动听。

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

柏林寺铜钟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三国杀苏编_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

福建省博物馆藏蒲牢牛瓶鱼铜钟

蒲牢牛平峪铜钟出土于福建南平桥梁修建工地,为明代遗物。钟形为筒状,上部铸双头四足蒲牢。钟外壁自上而下装饰三层。第一层为大菱形纹框出的联结螺旋纹;第二层中间“筝”字部分铸篆书“汉片钟”、“太清宫”四字,“筝”字部分两侧“筝”字部分饰以锦地纹,“篆书”部分饰以三行“□”字纹,三片为一组,共十二组;第三层饰以螺旋纹,两侧饰以二龙相对纹。

《门上瑞兽》

古代在一定级别的宫殿或府邸大门上,可见一对手执环兽首,称为“普手”或“福手”,多以金制,也有用铜制的。《永泰颂》有云:“金门环画钩,玉宝阁童子戏戟。”南宋诗人姜夔在《齐天乐》中有“露水湿铜铺,苔藓侵石井。”

三国杀苏编_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苏

西汉龙凤纹银门环,河北省博物馆藏

河北满城灵山一号汉墓出土一件西汉金铜门环,长12.4厘米,直径6.8厘米,形似威猛的兽手捧环,门框和环为铜质,兽面镶嵌黄玉。

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苏_三国杀苏编

燕下渡出土青铜门环

1966年,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燕子下渡遗址老木台洞出土一件铜凤龙纹门环(宫门上的一种装饰),高74.5厘米,重22公斤,龙、凤、蛇等动物纹饰在考古文物中并不多见。

三国杀苏苏_苏三三国杀_三国杀苏编

西汉铜鎏金嵌黄玉门环,河北省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兽首被列为龙的九子之一,被称为娇兔,这个时期的兽首就是大家熟悉的形象,鬃毛浓密,造型似狮子,头上有触手,双眼怒目,嘴里满是虫环。

蹇的使用也有严格的规定,据《明律》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官筑房屋,以金漆,锡环为兽面。一品、二品官门,涂绿油,兽面,锡环。三品至五品门,用黑油,锡环。六品至九品门,用黑油,铁环。”

如今,我们还能时常在故宫等公园的大门上看到龙的门环,历经千年,龙的传说离我们并不遥远。

参考:

[1] 吴炜. 赭溪碑研究[J]. 探索, 2005(04):129-132. DOI:10.16059/j.cnki.cn43-1008/c.2005.04.046.

[2]周倩.故宫古建筑防火文化信仰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01):78-88.

摄影 | 王子悦

排版 | 小谢

设计 | 益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4720.html

老司机注意!念错地名不只是尴尬,还可能影响自驾出行
« 上一篇 2024-09-05
诸葛亮死后,姜维为何还要执意北伐?
下一篇 » 2024-09-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