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看《正义,我的脚》的时候,以为这部电影只是一部恶搞片,但在查阅资料拍片之后发现,电影中的很多典故不仅有出处,还被巧妙地融入到了剧情当中。
比如片名里的“九品”为何只是一个“小官”?片中官员的高低,从其阶级就能看出来。剧情中齐秦被诬告通奸全家遭灭门、“我要写个惨字”等等,都是真的。御剑、黄马褂也是实物。就连方堂静、常炜等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人!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关于《正义,我的脚》的5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在大家心中占有如此高的地位!
电影《九品致富》中的“九品”,其实是指中国历代朝廷中区分官员上、下等级的等级制度。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等级制度源自三国时期曹操谋士陈群所创的“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制”,将官员根据出身、才能、功绩等分为九个等级,依次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后来,到了元、明、清三代,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品级制度形成了以数字为顺序,有正、副之分的十八等品级制度,其中正一品为最高级,副一品为第二级。
包隆兴的“代理县令”之位,是其父“布施”得来的,本应只有“九品”,在官场等级中,是最低的官员,微不足道,被形容为“芝麻绿豆”,被称为“九品芝麻官”。不过,包隆兴后来却得到皇帝的赏识,被封为“八州巡抚”,任用为“钦差大臣”,让他如坐电梯一般,一下子连升十余级。
“巡抚”意为“巡视地方,安抚军民”,负责一个地区的一切事务,包括内政、税收,甚至军权。一般来说,“巡抚”的级别是“二品”,包隆兴的“八州巡抚”意味着他一次负责八个地区,权力可以说非常大。“钦差大臣”与级别无关,是古代皇帝任命的临时头衔,受命者相当于代表皇帝,因此通常只适用于一次性任务。
至于影片中出现的其他人物,我们推测他们的军衔应为:尚书侯(华君)—一品、提督(常昆)—一品、内务府尹(李莲英)—二品、八州刺史(包隆兴)—二品、县令(陈百祥)—九品、副县令(包隆兴)—九品、巡抚(雷豹)—无品。
从上面的名单来看,包龙兴的巡抚职级其实比尚书大达和提督要低,但那是因为提督通常负责不止一个地区,而巡抚则大多只负责一个地区,所以如果包龙兴是“八州巡抚”,应该比提督要高。不过,虽然单纯从职级上来说,无论是尚书大达、常昆,甚至李莲英,其实都比包龙兴高,但包龙兴是代表皇帝的“钦差大臣”,所以在重审案件的时候,他还是拥有最大的权力。
另外,影片中提到李莲英只是五品官,但实际上清朝的“内务府总管”是二品官,影片中可能为了戏剧效果而故意将级别降低。
你知道吗,这部电影里的很多情节其实都是改编自著名小说或野史,有些甚至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影片讲述齐家十三口被提督常昆之子常伟杀害,唯一幸存者齐勤遭性侵,后又被诬告与家仆来福通奸,被关入狱中,被判处死刑的故事。据说,该情节取材于晚清四大名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1873年,一名叫葛品莲的男子去世。验尸官初步验尸结果是中毒,于是葛品莲的妻子葛璧被认为是罪犯。不仅如此,她还被指控与教她读书的新进士杨乃武通奸谋杀。这也是电影中仆人来福“夫人赏识他的文才”的谎言的典故。时任知县刘锡同隐匿证据、篡改供词,严刑逼迫两名被告招供,判处死刑。杨家不满,状告朝廷。后来经过七次重审,甚至闹到了幕后掌权的两位太后,下令再次重审,最终为两人洗脱了罪名。
电影中有很多场景致敬了这个故事,包括验尸官的验尸、酷刑、药房贩卖砒霜、上奏京城、皇帝派钦差大臣重审案件等等。官员之间的互相保护被描述得细致入微,生动形象。虽然是一部喜剧,但观众对官僚们的种种陋习还是深恶痛绝的。
电影中,包龙星为躲避追捕,躲进妓院“飘香院”,一边打零工还债,一边练习腹语。一天,他机缘巧合,遇到了微服私访的同治皇帝,来到飘香院与当家花牌手“如烟”亲密接触。当时,包龙星和雷豹躲在床下,听着皇帝骚扰如烟。不料此时侍郎也来了,逼得同治也躲在床下,两人便结识了。
此情节取自宋代张端仪的《归尔记》,该书记载了宋代著名文学家周邦彦的野史,当时周邦彦正在光顾名妓李师师,皇帝道君突然光顾,逼得周邦彦躲在床下。
为了逼迫常伟招供,包龙星偷偷找来自己的亲生儿子冒充齐秦实儿子,上演了一场假的“验血”。影视剧中常见的“验血”,其实早就存在,分为“验血”和“验骨”两种。
最常见的方法是“合血法”,即将两个人的血滴入清水中,如果血液混合,就意味着他们有血缘关系。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记》记载了两个兄弟为了争夺遗产,用“合血法”确定血缘关系的故事。
“滴骨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其方法是将活人的血液滴在死人的骨头上,如果血液溶入骨头中,就说明两人有血缘关系。但无论是“混血法”还是“滴骨法”,都只是古代医学还不发达时使用的方法,其结果会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如果作为司法判决的证据,可以说毫无参考价值。
原本掌握着确凿证据的常薇,在方唐静的操控下,不仅被无罪释放,唯一幸存的受害者齐琴也被诬陷,说她与下人来福有染,并密谋杀害夫家十三人。好不容易找到做清官动机的包龙星,都有些不敢相信。
当时正是六月初夏,却不料下起了雪,惹得包龙星激动得大叫起来。后来,同治皇帝听说此事,说:“六月霜,冤。”这是元代著名戏剧《窦娥冤》中的一句台词,故事中的平民窦娥被诬陷为弑夫,被严刑逼供。在被斩首之前,她为了自证清白,对天发誓,死后“血溅白绫不溅地,身覆六月霜”,并诅咒当地三年大旱。后来,窦娥冤被平反了,“六月霜”便被用来形容大不平了。
包龙兴以“八府督抚”身份重审此案时,为了让证人说出实情,使出了“以毒攻毒”的绝招,让包有为假扮回春堂老板,谎称包有为收受钱财作假证,包龙兴用“狗头断头台”将包有为斩首,上身血迹斑斑,爬到来福面前,在脚上写上“惨”字,吓得来福脱口说出自己是文盲的真相。
“斩首”这一刑罚自古有之,相传清康熙年间,一位名叫“余鸿图”的官员因受贿被判处斩首。然而,他被处死后并没有立刻死去,上身在血泊中翻滚许久,甚至用手指在地上用鲜血写下了七个“惨”字,才因失血过多而慢慢死去。虽然没有官方史料支持这一点,但斩首这一刑罚十分残忍,在现代也用来形容“半途而废”或“只剩下一半”的情况。
除了刚才说的那些历史或野史典故,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很多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同治皇帝、李莲英,以及只字未提的慈禧太后,当然是不用多说了。但你知道吗,电影中让人恨之入骨的两个人物方堂静和常威,其实在古书中都有记载!
据记载,方堂敬本名潘敬,生于1845年,卒于1900年,是清末著名律师。他曾考中科举,所以在朝廷之初,就说“我有名声,不必按规矩跪下”。民间传说中,潘敬生性狡猾卑鄙,常与官府勾结欺压良善,因此得了“可笑敬”的绰号。不过潘敬打官司的本事确实强,与陈孟基、刘华东、何淡如并称为“广东四大律师”。
至于天生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常暐,则在野史《清百雷诏》中出现过。书中记载,清朝名臣左宗棠曾遇到一位长沙大亨常姓人,常姓人向他行贿,希望他独子被杀一案不被追究,但左宗棠拒绝了。而这位“常先生”在犯下杀人罪后,还向官府行贿,企图逃脱罪责。他和常暐是否有些相似呢?
另外电影中提到同治帝最终因嫖娼染上梅毒而死,这与野史记载的他的爱好和死因一致!
除了人物之外,电影还加入了很多基于真实事件的道具,比如“圣剑”“黄马褂”“虎头刀”等。
尚方剑又称“尚方剑”或“石剑”,起源可追溯至汉代,由朝廷中专管制造工艺品的“少府”官员亲自铸造,奉皇帝旨意锻造,代表皇帝意志。持尚方剑之人,可视情况杀人,不必事先向朝廷报告,即有“先杀后报”之特权。
电影中,李莲英曾说:“从清朝开国以来,我从未听说过御剑。”但事实上,清朝确实有御剑的记载,甚至还有其他类似的物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峨嵋剑”,乾隆、咸丰二帝赐给下属,赋予他们先行斩首、后报备的权力。
李莲英前来听审时,带了慈禧太后赐给常伟的“黄袄”,表示谁也不能折磨他。“黄袄”又称“行袄”,是清代官服,功能类似袄子,一般穿在长袍外面,所以又叫“长袍袄”。
在古代,黄色是皇帝的专属颜色,只有皇帝的侍卫或者皇帝亲自授命的人才能穿,所以“黄马褂”代表着皇帝的宠爱,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比如《雍正王朝》里就有西北将军年羹尧被贬去镇守城门,穿着雍正赐予的黄马褂的片段。
如果你看过热播的《包公》,一定对影片中包公的一句台词印象深刻:“过来,我用狗头台服你。”电影中,作为包公后代的包龙星,也和先祖一样,准备了三台断头台作为刑具,后来还用“虎头台”当场处死了常伟。
其实,“龙虎犬”三把铡刀,其实是源自清代小说《三侠五义》中的虚构物品。书中提到,包公被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奉命调查皇叔贪污公款一事时,身边的公孙策将皇帝赐予的三道圣旨改成了“三把铡刀”,并将三把铡刀设计成“龙虎犬”形,作为刑具。
其中龙头断头台用来处决王亲国戚和王公大夫,虎头断头台用来处决大臣和官员,狗头断头台用来处决平民。
很多朋友都说看周星驰的电影还是看原版粤语版更有意思,虽然我个人比较喜欢粤语,但大部分内地观众还是更熟悉著名配音演员石斑鱼配音的国语版,而不得不承认石斑鱼给周星驰的配音实在是太经典了。
不过,由于语言差异,电影中一些台词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修改。例如,表演兄妹俩的名字由“吴广德”和“吴浩提”改为含义相同的“莫在江”和“莫在提”;李莲英由常伟的干爹改为教父等。
看完以上内容,大家对《正义,我的脚》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