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古代攻城电影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无数勇敢的士兵扛着云梯来到敌方城墙边,冲上去攻城。往往第一批冲上去的士兵几乎全部当场毙命,真正能冲上去的寥寥无几。换言之,第一批冲锋的士兵更多的是炮灰。那么,既然如此,士兵们为何还要急着爬城呢?
古书《孙子兵法》对攻城战早已有解释,曾言:“上策,攻其谋,次策,进其兵,最策,攻其城。”意思是说,一般情况下,攻城是攻城的最后一道关,攻城战也是最危险的战斗。
两军争夺城池时,守军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派兵出城阻击敌军,最大限度的消耗对方的兵力。特殊情况下,如守军兵力严重不足时,则会誓死守城。在没有重火力的年代,攻城是一场非常艰苦、血腥的战斗。守军依托坚固的工事攻守,占据了极大的主动权。
攻城者若想攻下城池,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仅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攀爬城墙,还要防备四面八方飞来的箭矢、石块等投掷武器。攻城军的第一梯队就是架设云梯的士兵,他们在攻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在城墙上顺利架设云梯,决定了攻城能否成功。
因此攻城部队的云梯兵往往是敌军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往往第一批云梯兵还没到达城墙脚下,就被敌军的箭射死了,如果有云梯兵阵亡,后面冲上来的士兵还会继续推进,直到云梯到达城墙顶。
梯子搭建完成之后,攻城的第一步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真正的血战了。
勇敢的士兵们拼命地冲上云梯,迎接他们的往往是敌人的石块、箭矢和滚木。有的敌人为了守城甚至使出狠毒手段,将特制的毒水浇在士兵身上。毒水一旦接触到皮肤,就会迅速腐蚀皮肉,渗入骨头,然后伤口扩大腐蚀范围,导致全身中毒。
攻城的士兵们往往痛苦不堪,即便侥幸没有中毒身亡,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攻城时,由于范围有限,只有一个人可以登上城墙。因此,即使有士兵避开箭石跳上城头,也常常会因为寡不敌众而被城墙上的士兵疯狂砍杀。这就使得后续支援的士兵必须行动迅速,否则就会被敌人陆续斩杀。
那么,既然攻下城墙如此危险,为什么还有士兵急忙冲锋呢?
在中国古代军事行动中,赏罚分明是鼓舞士气的最好方法。这一点在攻城战中尤为明显。古时,士兵最先登上城头,被称为“先登者”。“明日攻下亭子,先登者封为大官,赐田宅。众人奔到亭子前,一日而取之。”——《韩非子》,这是吴起率兵攻城的典型战例。
率先登顶的奖励十分丰厚,甚至比斩杀将领夺旗的奖励还要高,攻城时若有人能数次登顶,往往能迅速晋升为军中大将。
例如:汉朝的樊哙。
他在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多次率先登城,攻下城池,后来还被刘邦封爵。另一位将领周勃也是如此,在攻打下邑之战中,周勃英勇善战,两次攻下城池,实力不俗。后来周勃成为刘邦的开国功臣,和他率先登城的功绩是分不开的。
三国时期也有勇猛的将领,比如曹操手下就有一位普通士兵,名叫乐进。
起初他在曹操阵营中并不起眼,但随着曹魏对外征战,他也有了展现能力的机会。在多次战役中,他击败了吕布、张超、袁谭等名将。在这些战役中,乐进都是第一个攻破城墙的将领,随后他的地位便一路飙升。他从一名普通军士一跃成为统领军队的将军,成为“五好将”之一。
乐金从军十余年,爬山无数次,人称“爬山第一王”。
唐朝也有率先到达敌境而受赏赐的例子。当时有个将军叫张士贵,在对高丽的战斗中多次立下先到功劳。唐太宗为此特地接见了他,赏赐他黄金一百三十两、绢一千匹、奴婢八十人。不管他将来是官至士族,还是贵族,光是看在这样的财富份上,冒这个险也是值得的。
明朝时期,率先到达城池的赏赐特别丰厚。比如明朝将领李如松在攻平壤前夕宣布,第一个到达城池的士兵将获得五千两白银的赏赐,以鼓舞士气!这在明朝是非常丰厚的赏赐了。按照今天的物价,一两白银相当于300元人民币,而五千两白银就是150万人民币。赏赐之高简直让人疯狂。
在丰厚奖励的诱惑下,无所畏惧的士兵们总会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一旦他们率先登顶,对他们的先祖来说也是一件光荣的事。
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换取丰厚的回报,在很多将士眼中是值得的。韩非子曾说:“秦朝为了鼓励那些率先到达城池的人,就用百里府邸和高官俸禄作为奖励。在这样的诱惑下,秦军作战异常勇猛,有横扫千军之势,无论城池多么坚固,都能攻破。”
关于“先登”,古代有专门的“先登军”,这支军中的士兵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不怕死亡的人。
比如袁绍的“仙登死士”就以作战迅捷、勇敢而迅速声名鹊起。有一次,他们仅以八百人之力,就击溃了公孙瓒的数万大军。这就是仙登精神。吕布麾下高顺也有一支“仙登营”,同样走的是精锐部队的路线。整个仙登营只有七百人。然而,就是这支军队,曾击溃了拥有数万大军的刘备。
此外,第一个到达城市对于很多军人来说是一项莫大的荣誉,第一个到达城市也是他们的最高目标。这种荣誉不只是物质上的奖励,更多的是一种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我军中,很多部队被称为“第一个到达城市连队”或者“第一个到达城市营队”,这是祖国给予军人的荣誉,以奖励他们在战争中第一个到达城市。
大多数士兵也都明白,在大规模的战斗中,每个军队的后面都会有一支监视部队,主要是为了防止士兵在战斗中后退。一旦自己这边的士兵从前线撤退,就会被后方的监视部队无情地杀死。因此,在大多数战斗中,士兵们唯一的生存希望就是继续前进。
反正都是要死的,与其死在自己人手里,还不如死在冲锋的路上,留个好名声。当然,有人会说,既然逃不掉,又不想冲锋当炮灰,那干脆躺在地上装死算了。
但我想说,装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双方打起来,势必是一场千军万马的大混战,一旦近身战斗,躺在地上只会遭到无情的践踏,很难存活下来。
就算你装死活下来,不管哪一方获胜,他们都会打扫战场。如果是自己一方获胜,你能重新加入队伍就好了。但如果是敌方获胜,他们会让俘虏打扫战场。一旦被俘士兵找到了装死的战友,装死者的下场无疑会很惨。
上面我们说的是通过奖励来提高士气,但这种方法并不能作为百战百胜的法宝。任何军队如果把奖励当成激励士气的手段,只会培养士兵的贪婪。一旦奖励消失,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很可能会下降。所以,真正的战场上需要的是士兵冲锋陷阵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在领头的将领身上。
俗话说,将强则军强,就是说一个敢于以身作则的将军,手下必定有不胆怯的士兵。尤其是士兵们跟随将军生死相随之后,所展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远不是靠奖励就能激发出来的。看过电视剧《亮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李云龙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带兵打仗却样样精通,才能出众。而且他对士兵直来直去,心胸开阔,士兵们都愿意全心全意地跟随他,这就是将军独特的魅力。
李云龙接手部队的时候,部队极其贫困,装备武器全部被抢走。但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的士兵却毫无怨言。李云龙多次遇到危险,他的士兵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他。这是一种伟大的牺牲精神。在这种精神下,士兵们没有功利目的,只有深厚的战友情谊。
这种精神在我军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是和那些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分不开的。
当然,古代很少有这样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乱世,很多人被迫当兵,自然不愿意在战场上苦战。但如果是攻城战,将军一声令下,士兵们就别无选择,只能服从,尤其是大规模军团冲锋的时候。在这样一座小城面前,前线士兵哪怕胆大妄为,也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奋勇拼搏。
以上都是士兵敢于率先冲上城头的原因,可见在古代,丰厚的赏赐在短时间内仍是激励士气的主要方式,但其效果有限。要想发展军事强国,只有培养士兵勇于冲锋、勇于牺牲的精神,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
《中国古代攻城战》、《打仗的时候可以装死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