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4日晚7点,一篇名为《鬼~吹~光~盗墓者系列怪异经历,请勿转载》的帖子悄然出现在天涯论坛的莲蓬鬼话版块,发帖人的ID是天下霸唱。谁也没想到,这篇看上去有些土气、有点“抄袭”的帖子,竟然在之后的十年里,掀起了中国盗墓小说的热潮。
几个月后,《鬼吹灯》第一部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在起点中文网和新浪图书的大力推广下,其知名度一步步上升。2006年底,《鬼吹灯》登上新浪读书榜,迅速走红。这还只是开始,随后的一两年间,《鬼吹灯》迅速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网络小说,也背负了无数的批评声浪。辉煌与争议并存,与“盗墓”小说异军突起,无不代表着中国盗墓小说时代的到来。至此,《鬼吹灯》系列作品作为“盗墓探险”小说的先驱,成为继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之后,在国人中流传最广的小说之一。 甚至在美国、越南、泰国等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鬼吹灯》的内容结构是恐怖、悬疑、历险小说的结合,开篇就充满了中国灵异故事的特点,“夜里狂风呼啸,荒村美人尸骸”,引出了主人公“胡八一”的身世,而其祖父胡国华偶然得到的《十六字阴阳风水秘诀》残篇,则引出了后续的一系列故事。
这些卷轴可以帮助人们辨明山河脉动、诊断阴阳运行、观星象、辨别风水宝物,从而寻找古墓。盗墓流派也分为四派:摸金派、西陵派、法丘派、半山派。而这份残卷涉及的则是“摸金派”的秘辛,是其中规矩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的一派。
“人点烛,鬼吹灯”也是盗墓派的秘诀。意思是进入古墓前,必须在东南角点上一根蜡烛,才能开棺,如果蜡烛灭了,就要赶紧退出,不能带走任何东西。据说这是祖上立下的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契约,千百年来流传下来,无法打破。另外,《鬼吹灯》中盗墓的背景架构也颇具历史性:盗墓派始于三国曹魏时期,为了供给军粮,当时有一支正规兵马队专门从事这一行业,被称为“盗墓尉”。
《鬼吹灯》系列的主角有三个:胡八一,胡言乱语,自有道理;王凯旋,性格冲动果断,傻里傻气,将军后代;Shirley杨,美籍华裔,身怀移山分甲秘术。三位主角在《鬼吹灯》系列的第一部《精绝古城》中相遇,直到第三部《云南神谷》,“割金少尉”三人组才正式聚首。作为一部体量庞大、篇幅庞大的作品,天下霸唱选择了单元剧的类型,使得《鬼吹灯》的每一部内容都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你可以随便拿起一本书,直接看,不用考虑前面的故事。
第一部《精绝古城》是整部小说的背景设定和人物构建,主线和逻辑比较松散。小说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横跨南北战争和文革时期。在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杨等人物的塑造上,天下霸唱的文笔可以说如鱼入水,少有气势磅礴、细腻的文风,更多的是行云流水、连贯流畅,读起来没有磕磕绊绊的感觉,无论是情节的契合,还是节奏的把握,都把握得非常好,很容易让人着迷。
胡八一作为主人公,在天下霸唱的笔下很有血有肉,他原本是一个参军的“后门兵”,虽然靠的是关系,但真的有一身本事。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大大咧咧,胡言乱语,真真假假,但骨子里却是一个重视友情、忍耐力强、敢于担当、孤胆英雄的男人,有着军人的忍耐力,有时候看不惯班长,战友牺牲他也会勃然大怒,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抛到脑后,只为那些死去的兄弟。
“三天后,我躺在军区病床上,军区参谋长握着我的手,亲切地问我:“小胡同志,你这次很勇敢,我代表军委向你表示慰问,希望你早日康复,在革命道路上再立新功。你怎么样了?现在还好吗?”
我回答道:“谢谢司令员的关心。我还……还……还……”我想说我没事,可是一想到永远离开我的战友们,小林、嘎娃、指导员、二班长,“没事”两个字堵在胸口,说不出来。”
昆仑雪山发生的一系列巨变,是胡八一军旅生涯中最初的阴影,能把人烧成灰烬的瓢虫、各种无法解释的灵异现象、拼尽全力却无法挽救昔日队友生命的绝望心情,时刻压在胡八一的神经上。
到了越南战争时期,战友的惨死成为他军旅生涯中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极度的精神抑郁之下,胡八一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战斗已接近尾声,零星的枪声仍可听见,战场上硝烟弥漫,战壕里堆满了尸体。
坑道内,散落着十几具烧焦的越南士兵尸体,此时已经无法判断他们是被爆炸炸死,还是被烧死。
我在最里面发现了一大捆未爆炸的集束手榴弹,我急忙带着士兵们往外跑,但已经晚了。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响起,我的身体被爆炸的冲击波震倒在地。眼前一片漆黑,感觉眼前像是蒙了一层泥巴,什么都看不见了。
我拼命地用手挠,心里慌乱极了。这时一个人抓住了我的手腕,对我说:“同志,快醒醒!你是不是做噩梦了?”
我睁开眼睛,环顾四周。车厢里的两名乘务员和乘客都盯着我看,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我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于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仍然对噩梦感到恐惧。
然而当胡八一回到北京,却发现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他所熟悉的生活。生存成了头等大事。俗话说世上无无缘无故的巧合。机缘巧合下与王胖子重逢的胡八一,还结识了倒卖古董的大金牙。天下霸唱在这里对胡八一的刻画,可以说是胡八一“胡说八道、歪打正着”的巅峰。
最后我和胖子决定,去他妈的,我们去当盗墓贼,不管有没有愧疚感,就让良心被狗吃掉,不,被吃掉一半,嗯……也不对。换个角度想,现在是八十年代,不是提倡奉献吗?现在轮到那些剥削劳动人民的王公贵族们去建功立业了。可这些死鬼的觉悟低下,别指望他们自己爬出来建功立业,我们来替他们干,打倒这些封建统治阶级的秋风,收拾金碗,瓜分江山。
胡八一编故事的能力已经登峰造极,身上也有浓浓的八十年代初的风格。不过他的这个属性也为未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路径增添了几分轻快,让整本书的基调没有那么阴森恐怖。在《精绝古城》的后半部分,Shirley杨以资助探险队的美籍华裔身份出现,她有钱、冷静、睿智、果断。胡八一和王胖子是为了钱,Shirley杨是为了父亲的遗愿,考古队是为了考古。就这样一群人踏上了寻找精绝古城秘密的旅程,也开启了三个盗墓副将不同寻常的人生。
《精绝古城》的结尾,贯穿全书的鬼洞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寒风阵阵,深不见底。可惜的是,神秘的精绝女王最后并没有露面。《精绝古城》的结束,只是三部盗墓小说的开始。《龙岭洞府》惊心动魄的悬念,《云南虫谷》中与自然超自然物质的体力、能量、意志的较量,《昆仑宫》中的神话元素等等,一连八部,无不让作者叫好。
电影《夜宴》中有一句台词:“世上最毒的东西是什么?”“人心。”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无论生死,法则都是藏人心。古今人之间的智力竞赛跨越了时间的长河,在黑暗逼仄的地下世界爆发。正是因为人类对自己的同类如此残忍,才有坟墓中鬼怪起舞,各种用人体材料制成的祭祀用品让人不寒而栗。
虽然盗墓小说在中国已经形成一股热潮,但在现实中,盗墓是十恶不赦的罪行。且不说胡八一的取法,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古物很多信息不仅来自于物件本身,还有它们具体位置的附带信息。本该出现在祭坛上的贡玉却从荒野中挖出,在制度尚不明确的朝代,无疑增加了考古工作的难度。珍贵的文物和历史应该带着历史的责任感回归世人,而不是被泥土覆盖,藏在卖金泥的地方。
而且盗墓和考古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不能混为一谈。就拿《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的一段剧情来说吧。主角一行人深入黑沙漠,在西野古城稍事休息时,在一口古井下发现了古墨太子的墓穴。陈教授一行人大喜,纷纷观察调查。当被问及是否要打开太子的棺材时,考古学家的想法与盗墓者完全不同:
陈教授连连摇头:“不能打开!姑墨王夫妇合葬的棺材可是国宝,我们没有条件,环境也不适合,一旦打开,密封的棺材和里面的物品就毁掉了。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向上级提交评估报告,申请发掘,或者对这些古文明遗产给予应有的保护。”
在阅读该类小说时,一定不要被小说本身所描绘的惊险、刺激所误导,走上盗墓等违法犯罪的道路。
不过《鬼吹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只要写好故事,也确实做到了纸面上超自然与科幻的结合,堪称新旧冒险元素的完美结合。虽然偶有粗糙之处,但依然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打磨的优秀作品。即便今天读来,也依然让人过瘾,读者不妨在闲暇之余读一读。
[本期评论由粉丝评论家“薛畅”撰写]
对经典的不同看法:
有书网•鬼吹灯:我从小就喜欢看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的书,所以作为冒险小说,我还是喜欢看鬼吹灯。就像鲁滨逊从沉船中寻找物资,用各种武器求生一样,每次看到胡司令和胖子死里逃生的场景(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从关东军基地拿枪的场景,可能我对枪比较感兴趣),我浑身都舒服。因为剧情吸引人,人物的性格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不过胡司令的勇于战斗、敢于冒险,胖子的恐高,杨MM的冷静理性,让人物的性格更加饱满。总觉得第二部的剧情没有第一部吸引人,不过也还好,毕竟是经典,多年以后再看还是很轻松,足见它的魅力。
豆瓣绿:鬼吹灯夹杂了大量的风土人情和风水理论,就连原著中四大盗墓派系法丘摩金坂山西甲也被写得尽可能合情合理,甚至最后四卷用很大一部分篇幅去完善整个盗墓行业的格局。据说作者前中期每天以一两千字的速度写作,到了后期才开始考虑如何讲得通。这种连载文中bug这么少,作者的功力确实很了不起。
知乎•余璐: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在于,你看完整本书,都不会发现有什么“鬼”。晋朝的尸鬼、黄皮人、献王,都是不同于人类的生物,并非“鬼”。胡八一爷爷和鹧鸪哨陈瞎子的经历,虽然涉及到了汉八一等妖怪,但也可以理解为故事或者传说的加工,所以你真的找不到鬼的存在。相信很多读者看完整本书,都会和我一样有同样的疑问:鬼到底有没有?即便胡八一的推测逻辑严谨清晰,他本人也坚定唯物主义哲学,不相信鬼的存在,但你还是会被那些前人引用般的论断真心恼火,只能叹息。 所以我非常佩服作者的用心和做法:事情既已如此,就到此为止吧,到底有没有鬼,你们自己判断吧。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