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诸葛亮发明的真正连弩:损益连弩,一弩十矢俱发

相比于弓,弩有弓弩机构和弩臂,扣动扳机就能射出箭矢,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后来又出现了连发弩,一般连发弩扣一次扳机就能同时射出2-5支箭矢,或者像床弩一样,多人配合连续射箭。这些所谓的“连发弩”,直到诸葛亮改良了连发弩之后,才有了在同一张弩上连续射箭的发明。准确来说,真正的连发弩应该是诸葛亮发明的。

三国箭术_没羽箭三国_箭羽念什么

诸葛连弩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好巧夺天工,所制断续增值的弩、木牛流马,皆其所想。”裴松之注引《魏史春秋》说:“(诸葛亮)又制断续增值的弩,名之为元戎,用铁箭,长八寸,一弩可连发十箭。”诸葛弩“一弩可连发十箭”,并非指一次扣动弩机,可同时射出十支箭,而是指诸葛弩内藏箭筒,可装十支箭,可连续射出十支箭。明代《武备志》也说诸葛弩“一弩连发十箭”。 诸葛弩真正实现了连续射击,这与以往的弩有着本质的区别。

诸葛连弩是如何做到的呢?《天工开物》记载:“又有诸葛连弩​​,上刻直槽,可容十支箭,翼部用最软的木头制成。内装机木,随意拉弦,射出一支箭后,另一支箭落入槽内,再拉起机木即可射出。”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诸葛连弩是在弩臂上的箭槽(或箭道)上安装一个盒子,盒子可容十支箭。通过下压机木拉弦,射出一支箭后,盒子里的铁箭由于自重自然落入箭槽内,再反复拉动机木拉动弓弦,实现连续射箭。

诸葛弩与普通弩或连发弩相比,增加了类似弹匣的箭筒,并将弩臂上的箭路改为箭管,即在箭筒前端开一个圆孔,箭从箭筒落入箭槽,通过前端的小孔射出。弩机用连杆(机木)代替,利用杠杆原理,拉弦更加方便。箭尾的羽毛也被去掉,以方便箭从管内射出。而且,既然无羽短箭也能通过管射出,自然会启发后人进一步用抛射物代替无羽短箭。

箭羽念什么_三国箭术_没羽箭三国

战国楚墓出土的“双箭弩”

需要注意的是,在弩上安装箭筒的做法并非诸葛亮首创,江陵秦家嘴战国楚墓出土的“双箭连弩”就已经配有箭筒,不过这种连弩威力较小,更像是贵族随身携带的防身或捕鸟用的双箭弹弓。

诸葛亮在军用弩上的“得失”操作,看似只是在弩上加减,但实际上与弩和一般的弩相比,又是一次质的飞跃,尤其是去掉了弩的核心部件“弩机”,而增加了核心部件“连杆”和“箭箱”,使得诸葛弩完全不同于普通的弩,就像弩因为增加了弩机而完全不同于弓一样。正如罗开宇、李希勇在《诸葛弩及其再发明初探》中所说:“诸葛弩中的箭箱和箭筒,是现代枪械中弹匣和枪管的原始祖师,诸葛弩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武器。”“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自动武器的奠基人。”

三国箭术_没羽箭三国_箭羽念什么

诸葛连弩图片

诸葛亮弓弩的出现,引起了宿敌魏国的注意。《三国志·杜奎传》裴松之注引述了傅宣的话:“夫子(指马钧)见诸葛亮弓弩,言:‘巧而不全。’谓可制五倍。……马钧若能如意,则国之良器,军中之必备。……武安侯(指曹爽)不以为意,不试之。”

魏国官员马钧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水车(龙骨水车),修复了罗盘战车,改进了丝织机,还制作了傀儡。他见到诸葛连弩后,首先对弩的设计大加赞赏,但同时又觉得还不够完美,还有改进的空间。他认为如果加以改造,诸葛连弩的战斗力可以增加五倍。这里的“五倍”在后世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马钧的意思是弩的射程可以从十发增加到五十发,也有人认为马钧的意思是把弩的射程再增加五倍。

傅宣说“马钧若今欲行”,其意是改良诸葛连弩,这把枪“为国之良器,为军之要器”,也足见他对诸葛连弩的重视。然而马钧的意见被掌控朝政的曹爽置之不理,改良诸葛连弩的想法没有实行。傅宣也为此感到遗憾:“马钧先生虽在吏部侍郎,不主理工部,其技艺于天下无用,用人不当,闻其才而不用其试,实可恨。”这是对朝廷不重视人才的批判,让马钧这样优秀的脑袋无法为天下做出更多的贡献。

马钧提出的改进诸葛连弩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一是马钧不善言辞,无法说服裴秀、曹羲、曹爽等首领;二是曹羲心胸浅薄,曹爽疏于领导,不重用人才,不将才用好;三是马钧的改进建议本身可能存在缺陷,不切实际,所以首领们没有批准。现在考虑到连弩的整体尺寸、重量和便携性,诸葛连弩一连射十箭可能比一连射五十箭更合理。

三国箭术_没羽箭三国_箭羽念什么

明代《武备志》中的诸葛全石弩

诸葛弩的杀伤力有多大?

诸葛弩的“箭长八寸,一弩可射十箭”,实现了真正的连射,但同时也缩短了箭的长度。相比于普通弩的2-4尺长箭,甚至更短的也有1尺多(约23.6厘米),诸葛弩的无羽箭只有8寸(约18.88厘米)长。射程、威力、准度都打了折扣。会不会影响弩的杀伤力呢?

《天工开物》一书说诸葛连弩“巧而无力,仅能达二十余步,是防盗的私器,不是军用之器”。南宋王应麟却不这么认为,他在编撰的《语海》中夸张地称诸葛连弩有毁山之威:“西南诸弩名多,最大者,莫过于连弩。十支箭谓之群鸦,一箭谓之飞矛,皆谓毁山弩,即孔明所制之元戎。”“元戎”即为兵器之首。“群鸦”即连弩一连射十支箭,犹如群鸦齐飞。“飞矛”即指像飞矛一样一箭一箭射出的长矛,更像是能射出粗箭的大弩。 “毁山弩”这个名字,就已经说明了它的威力。

诸葛亮的弓弩虽然没有毁山之威,但肯定也不只是《天工开物》中描述的民间防盗之用。因为史料记载得很清楚,诸葛亮发明弓弩之后,就把这种新武器用在了战场上。他专门组建了一支“弓弩兵”,装备了三千人,成为北伐的一支特殊部队。《华阳国志》在介绍涪陵县时说:“愚勇之人多,好色之徒也多。郡为党,斗讼之人必死……汉时赤甲军常从那里招兵买马,蜀国宰相梁亦派其精兵三千人,成为弓弩兵。”

在木门伏击战中,魏名将张郃被诸葛亮手下的弓弩手射死。《三国志》多次记载了张郃的死,如:“追至清风,与梁军交战,被射死。”“(诸葛亮)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死。”“追至木门,与梁军交战,飞箭射中何右膝而死。”这些记载都说张郃是被射死的,但没有具体说明所用的武器是弓还是弩。《魏略》说:“蜀军趁高地埋伏,弓弩乱射,箭中何大腿。”明确记载了张郃是被弓弩射死的。

诸葛亮若要用弓弩伏击敌人,最好的选择就是装备诸葛弩的弓弩手。诸葛弩的射程虽然不利于远距离打击,但对中近距离目标却有相当大的杀伤力,是伏击的最佳武器。诸葛亮所著的《将苑》(又名《心书》)中就提到了战场上弓弩的使用:“依山傍水,林高谷深,是弓弩之所。”还说:“谷中作战,善于设伏,勇于作战。轻兵登高,凡人随从。强弩冲锋,短兵随从……”

三国箭术_没羽箭三国_箭羽念什么

公众复原的横箭盒式诸葛弩(中新社供图)

诸葛连弩的箭矢虽然长度缩短了,但它的优点是可以连续发射,短时间内“乌鸦”便会压倒敌人,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与同时发射三支、五支箭的弩相比,诸葛连弩可以一支接一支地射箭,射得更准。另外,诸葛连弩“以铁为箭”,也能弥补箭矢短小的劣势。人们对“以铁为箭”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整支箭都是铁的,有人认为箭头是铁的而箭杆是竹子或木头的,还有人认为箭头是铜的而箭杆是铁的。不管哪一种,都比一般使用铜箭、竹箭或木箭的弓弩杀伤力更大。

此外,在箭矢上涂毒以增加弓弩的杀伤力,也是三国时代的常规操作。比如《三国志》记载关羽“刮骨去毒”,就是因为关羽左臂被毒箭刺穿,箭伤虽然痊愈,但遇到阴雨天气还是会感到骨头疼痛。《三国志》还记载九真太守单猛被毒箭射死,善于射箭的夷楼人也在箭上涂毒,“人皆死”。在木门伏击战中,张郃只是膝盖中箭(魏略说是大腿中箭),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也许是被毒箭射死的。 《武备志》中说:“一弩一连射十箭,铁箭头上涂有射虎毒,一箭中人马流血不止,立刻毙命。”

西晋镇南将军刘宏对兵器一定了如指掌,他参观诸葛亮故居时,不禁赞叹诸葛亮的弩是“神弩”:“儿君英勇无比,神气十足,岂是神人可比?思虑深奥,德行高尚!……神弩威力,何其精妙!”

三国箭术_没羽箭三国_箭羽念什么

1860年,大沽炮台被英军攻占,战场上遗留的诸葛弩,标志着落后的冷兵器注定要失败。

诸葛连弩在近距离和中距离上无疑具有杀伤力,但在远距离射击上还是短板。而且由于其制作成本高(如傅宣所言,“十尺木,二人之劳,久而久之,未必能正也”),技术要求高(诸葛亮善于巧夺天工),使用成本高(射出的箭矢数量大),无法替代普通的弓弩或弩机。延熙十六年、景耀四年保存下来的铜弩机表明,诸葛亮死后,蜀汉仍在制造普通的弩机。随着火药、枪炮、大炮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诸葛连弩这一冷兵器时代法宝逐渐被淘汰,但并未失传。 诸葛连弩与普通的弓弩延续至明清,取长补短、配合使用,直至如今已成为景区射击游戏的玩具。

封面新闻记者 温康琳

参考:

罗开宇、李希勇,《诸葛连弩及其再创作初探》

张颖儿、王慧英《论诸葛亮的“失得益弩”》

王子进《秦汉‘连弩’研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0014.html

三国杀游戏中刘禅的放权技能:团队配合与局势掌控的关键
« 上一篇 2024-07-04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为何仅斩 2 将却无人不服?
下一篇 » 2024-07-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