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孙策和孙权是江东的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分别为东吴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简单,尤其是在孙权称帝后,他对孙策的追封和对孙策后代的态度,引起了后人的广泛争议。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率领江东旧部,东征西讨,打下了江东的基业,被称为“小霸王”。他曾有意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在山中打猎时遭到刺杀,临终前将江东传给了弟弟孙权。孙权是孙坚的次子,继承了兄长的遗业,稳定了江东的局势,最终登基称帝,国号为吴。
孙权称帝后,追封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但却只追封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而且这个王爵并非世袭,孙策的儿子孙绍只能继承上虞侯的爵位。这一举动引起了后人的质疑,认为孙权不厚道,忘恩负义,白捡了兄长的江东基业,却不给予兄长应有的尊崇。
他对孙策后代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01
孙权称帝后,追封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孙坚是孙权的直系父亲,也是江东的开拓者,他在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东汉朝廷和百姓做出了贡献,他的死也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被黄祖部将乱箭射杀。
但是,孙权对兄长孙策的追封却引起了争议,因为孙策是孙权的亲哥,也是江东的奠基人,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率领父亲旧部,东征西讨,打下了江东的基业,被称为“小霸王”。
建安五年,孙策基本上掌控了江东地区,此时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孙策认为这是抢夺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好时机,他暗中整顿军队,准备袭击曹操老巢许都。
不得不说孙策极具战略眼光,此时曹操将大部分兵力都带往前线,许都防守力量薄弱,孙策此举有极大可能成功,不过,再好的谋算也抵不过意外。 他在山中打猎时遭到原吴郡太守许贡门客的刺杀,临终前力排众议将江东传给了弟弟孙权。孙权继承了兄长的遗业,稳定了江东的局势。
02
按理说,孙策是江东基业的奠基人,属于名副其实的创业之君,追封为帝是应有之义,但孙权却只追封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而且这个王爵并非世袭,孙策的儿子孙绍只能继承上虞侯的爵位。这一举动引起了后人的质疑,认为孙权不厚道,忘恩负义,白捡了兄长的江东基业,却不给予兄长应有的尊崇。
其实转念一想如果追封兄长孙策为皇帝,那么孙绍又该是什么身份呢?作为“皇帝”之子,孙绍也就具有了皇位继承权,万一有人拿孙绍的身份做文章,那孙权又该如何处理?
所以吴国建立后,孙权对孙策儿子孙绍特别提防,在登基为帝后,给孙绍封了吴候,吴候本就是孙策的,还给孙策的儿子也算正常。但是之后怕一些跟随孙策的旧臣燃起对孙策的怀念,于是不久之后他就改封孙绍为上虞侯。
孙权只给孙绍封了一个侯爵,之后还从来没有重用过孙绍,不论孙权称帝前后,孙绍都几乎没有掌控过权力,孙权不肯用孙绍,另一点就是希望淡化孙策的政治影响力。
后来孙绍去世,儿子孙奉继承了上虞侯爵位,孙策的女儿也被孙权安排联姻,不过都是找的好人家。
孙策大女儿嫁给了顾邵,他乃是顾雍的儿子,顾雍可是东吴的丞相,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二女儿嫁给了陆逊,陆逊就不用多说了吧,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多次挽救东吴于危难之中,后面官至丞相。
三女儿嫁给了东吴元老功臣朱治之子朱纪。
所以说,孙权给三位侄女安排的婚姻,是非常不错的。都是嫁给了东吴的青年才俊,至少没把她们嫁给几个有权有势的老头子。
在孙权统治时代,孙策的后人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是也没有受到迫害,至少都过的还不错。
03
但是孙策的孙子,终究还是因为是孙策的孙子这个身份惹来了杀身之祸。
吴国后期,孙皓继位,孙皓在位初期还算开明,施行明政,但是,后期沉溺酒色,荒淫无道,残忍成性,杀人如麻。
吴末帝建衡二年(270年),孙皓因左夫人王氏死了,非常伤心,一连几个月都不上朝。这时,民间的吃瓜群众,就开始乱嚼舌根了,到处传闻皇帝也死了,不然,怎么没见人出门呢?更有吃瓜群众说的更离谱,说皇帝死了,并被外戚何氏调包了,传言又说孙权第五子孙奋或者孙策的孙子孙奉,他们当中,肯定会有一个人夺回皇位。
这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孙皓耳朵里,顿时感到皇位大受威胁,二话不说就下令诛杀了孙奋和孙奉。
孙策这一脉终究没有逃过这一劫,惨死在孙权后人手中。
结语:
就连陈寿都觉得孙策有定鼎江东之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崇,但在义理上显得过于刻薄。
《三国志・孙策传》—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孙策死后,孙权虽然对于三个侄女的安排都是很不错的,但是对孙绍的事情上略有些刻薄,虽然没有位极人臣,但也算是富贵终生了,也算是对得起兄长孙策了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9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