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长约4373字
阅读需求
11分钟
东汉末年,三国分裂为三个王国,战乱不断。 三国时代是我国著名的乱世时期,英国统治者、贤臣、名士、武将辈出。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主角光环人物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 这要归功于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把这段历史描写得精彩绝伦,回味无穷。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悲惨的时代。 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公元280年三大家族回归金朝,中国人民经历了近一百年的战乱。 户籍人口仅为东汉时期的五分之一。 许多原本属于东汉的地区寻求独立。 。
《三国演义》剧照
但天山南北的西域仍掌握在曹魏政权手中。 要知道曹魏一直面临着南方蜀汉、孙吴政权的巨大威胁,北方也有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入侵。 如何调配力量来管理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
中原与西域的联系被切断
公元184年,东汉王朝正处于动乱之中。 令汉灵帝刘宏烦恼的,不仅是冀州张角三兄弟发起的黄巾起义,还有凉州北狄县、安定县突然爆发的羌族等少数民族叛乱。 两人似乎已经商量好了,同时在西北和东北边境掀起狂风巨浪。
羌族是长期盘踞在河西走廊周边的少数民族。 东汉时期,他们与中原王朝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汉羌战争。 因此,他们是王朝西北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这次羌人再次勾结小越人造反。 以都督左昌为代表的凉州汉将领兵无能,治军混乱,屡败屡战。 比如新安县令卞章、凉州韩遂甚至成为人质,投降了叛军。
湖畔之战的失败,宣告了凉州已经无法再凭借自己的兵力镇压叛乱。 公元185年,起义军集结大军,向西汉故都长安进军。 汉灵帝派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抵御叛军。 然而,他却遭到宦官陷害,被革职。 继任者司空张温率领董卓、周深、孙坚等将领讨伐叛军。 虽然延缓了叛军的前进,但仍然没能夺回黄河上游。
新任凉州刺史耿弼率六郡兵围攻叛乱的陇西郡。 结果,在攻击对方之前,耿弼就被叛变的部下杀死了,他的部将马腾也投奔了韩遂的叛军。 此时,张温也战败,叛军士气更加高昂。 他们基本上占领了凉州所有的郡县,并对长安周边地区进行了掠夺,一时震惊朝野。
被免职的皇甫嵩被推上前台,与董卓一起指挥平叛战争。 当叛军指挥官王国进军长安门户陈仓时,他拒绝了董卓的计划,避免攻击叛军围城,并率军击败了敌人。 皇甫嵩虽然打赢了这场战斗,但遭到了董卓的怨恨,在皇甫嵩主动投降后才放弃。
结果起义军失败,分裂为马腾集团、韩遂集团、宋建集团。 本来,如果汉军坚持战斗,平叛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谁也没想到,公元189年,汉灵帝就去世了。 为了消灭宦官集团,大将军何进招募了已经是东汉西凉军统帅的董卓,投靠洛阳秦王。 结果他不但丢了性命,还让人人董卓废了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为傀儡皇帝。
董卓
当权的董卓与西北叛军达成默契,默许了他们对凉州的统治。 后来,董卓遭到袁绍率领的十八诸侯联军的进攻,被麾下大将吕布刺杀。 余党李傕、郭汜继续掌控朝政,并任命韩遂、马腾为镇西将军、征西将军,视为招和的绥靖政策。
至此,西凉之乱暂时告一段落。 这更像是一种暂时的妥协,而不是终止。 中央政府失去了凉州、关中部分地区的控制权,也失去了阳关以西西域的控制权。 东汉设立的西域常侍府名存实亡,西域各国都处于“无主”状态。
平定河西叛乱
《三国演义》形容马腾、马超与韩遂的关系十分密切。 然而,历史上两者一直不和。 马腾被韩遂逼迫全家去投曹操当人质,只留下儿子马超坐镇西凉。 。 所以,这个由叛军转为正规军的西凉割据军事集团,实际上内部并不稳定,这也为后来的灭亡奠定了基础。
马超
曹操统一中原后,自然要对付西凉的割据势力。 然而韩遂、马超对中央政府却表现得很顺从,曹操一时找不到对付他们的理由。 为了找这个借口,曹操佯装派钟繇、夏侯渊率军前往关中三府地区,佯装讨伐汉中军阀张鲁。 其实就是为了让韩遂、马超误以为他们是在攻打西凉。
韩遂、马超等人真以为这是曹操的“假道灭郭”计划。 为了避免被毁灭,他们决定主动出击。 公元211年,韩遂、马超率西凉军进攻关中地区潼关,意图突破关隘,进入中原地区。 曹操等待这一幕已经很久了。 他闻讯大喜,亲自赶往关中,与西凉军作战。
征战中,曹操被马超军围追堵截,上演了一出“削须弃袍”的好戏。 但曹操毕竟是曹操。 在做好总攻的准备后,他巧妙地用分兵之计,合并了马超和韩遂的势力。 随后命徐晃、夏侯渊、曹仁等将领联手,一举击破西凉军。 力量。
韩遂逃亡途中惊恐而死。 马超被迫投奔汉中张鲁,马腾全家也被曹操处死。
盘踞西北近三十年的西凉势力被彻底终结,曹操重新控制了河西走廊。 此后,他率军消灭了张鲁的势力,他的养子曹真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后来曹操请曹真以偏将的身份征战刘备军,逐渐声名鹊起。
我们看《三国演义》中的曹真,总是被诸葛亮戏弄、打败,最后还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让诸葛亮很生气。 历史上的曹真比书上写的更强大,冷静,足智多谋,有真正的战功。 最精彩的时刻是河西各族的又一次叛乱。
原来,虽然马超等人的势力被消灭了,但河西地区仍然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胡人势力。 曹操死后,曹丕自立元年(公元221年),河西地区的致远铎、潞水、奉尚等胡势力联合起来,在河西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
当时曹真为镇西将军,兼管永凉、凉州的总督。 他听到这封信后,亲自率军前去镇压。 仅一场战斗,《魏书》记载“斩首五万余人,被杀十万人,杀羊一百一十一万只,杀牛八万头”。 这被认为彻底消灭了河西地区的叛军。 曹丕高兴极了,对曹真及其战功十分钦佩。
西域常侍府修复
河西平定,西域通往中原的道路重新开通。 西域各国本来都是服从中原政权的。 当得知曹军开辟河西走廊后,鄯善、龟兹、于阗等国国王纷纷派使者前往洛阳,表达对曹魏政权的臣服,受到曹丕的热情接待和奖赏。 。
西域古遗址
曹丕决定效仿东汉,继续管理西域诸国。 公元222年,曹丕任命程颐为西域史官,并在古楼兰国海头城设立史官衙门。 同时,他在高昌设立无极校尉,实行军事戍守制度,开发西域,与今天的新疆生产有些类似。 建设兵团的味道。
据《魏书》等史料记载,西域常侍府是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 长史为行政长官,司马为副官,掌管军营。 开曹、水曹、张夏江等官员中,有的负责农事,有的负责军事,有的负责法律。 分工明确。
但常侍府行政级别较低,隶属凉州刺史敦煌县直辖。 因此,敦煌县县长的管理基础是相当大的。 凉州也可以说是全国最大的州。
曹魏在西域的军营分为戍营(耕作、打仗的边防军)、天兵营(在后方从事生产、灌溉的士兵)、土家寨(士兵家属)、俘虏寨。 (罪犯及其家人)。 。 西域总督府对驻军活动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有效保障了边防军所需军粮和物资的供应。
后来曹魏在西域设立义乌郡(今义乌郡),隶属敦煌郡管辖。 对于西域国家,则采取克制和统治的方式,一般不干涉其内政。 通过这种“农战一体”的行政管理模式,曹魏对西域的控制力虽然较汉朝有所下降,但仍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
治理西域
光有有效的军事和政治管理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军事和政治管理体系。 还需要德才兼备的负责人来执政。 曹魏任命的敦煌郡守苍慈、皇甫隆是治理河西、西域的得力将领。
仓慈原是曹操驻守淮南地区时任命的绥吉校尉。 曹丕在位期间,担任长安县令,将长安治理得井然有序,人心依附。 继任的魏明帝曹睿徽赏识了他的才能,将他提上了敦煌郡太守的位置,大放异彩。
敦煌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河西地区脱离中原的统治已经近三十年了。 地方事务长期被各路贵族、权势家族所掌控,底层百姓受到压迫,无处诉苦。
苍慈新官上任时有三个目标。 一是采取铁腕手段镇压地方势力,将大户多余的田地分配给地少的农民耕种。 第二要务是公正判决案件,实行宽严相济的法律,改变原有不公正监狱的病态司法状况。 三是善待和安抚来往西域与内地进行业务往来的各族胡人,用政府的钱与他们公平贸易,并经常派人护送,保护他们的安全。
经过几年治理,敦煌县和西域地区的形势有了很大好转。 良法盛行,人民安居乐业。 不料,苍慈因积劳成疾,病死在任上。 敦煌县官民悲痛万分,将他的遗像画为遗照,以示纪念。 那些受他宠信的西域蛮族更是坦诚。 他们赶到常氏府和无极校尉吊唁。 有的跪地哭泣、跪拜,有的甚至持刀自杀。
继任的两位县令“萧珪、曹遂”并没有取得什么突出的政绩。 直到另一位出色的县令皇甫龙上任,河西地区和西域才焕然一新。 如果说苍慈是“大拆大建”,用快速手段治愈了敦煌县的痼疾,那么皇甫龙就是“春风化雨”,为敦煌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进步。
皇富龙
一方面,皇富龙着力提高河西和西域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让当地农民学会把不平坦的农田改造成小平地,采用大水漫灌进行节水灌溉。 在生产工具方面,皇甫隆教农民制作中原农民常用的耧斗菜,并改播耧播种,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另一方面,皇甫隆根据西域“汉胡混血”的特点,在胡人中普及汉族习俗,比如让少数民族妇女学习新的裙子制作方法,以节省布料。 这样,就会用实际行动推动这些蛮族的汉化,更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
苍慈和皇甫龙都是治世之才。 前者建立“善政”,后者促进“发展”,保证西域的和平稳定。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政治默契、和谐”的程度。
曹魏治理西域的“秘籍”
曹魏能够在中国四分五裂、邻国虎视眈眈的严峻形势下,对西域保持一定程度的管理,主要得益于三个“巧妙的策略”:
西域人民依然向往中原
从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到东汉末年的两百多年来,西域各国和各族人民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汉人的羽翼之下。时间。 他们不仅可以赚钱购买生活用品,还可以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 即使经历了西北叛军割据三十年,西域人民依然怀念汉族,他们把这种思念转移到了曹魏政权身上。 这是曹魏治理西域的重要基础。
曹魏军事力量强大,可以压制西北局势
曹魏虽然疆域和人口都不如东汉,但仍然占据了整个中原北部。 它统治着当时中国人口最多、生产力最高的地区,能够组织数十万大军四面作战。 曹魏骑兵的勇敢和技术也继承了汉代骑兵,在对抗其他割据势力和胡军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具有良好的治理能力和良好的管理能力
一个好的制度需要有能力的人去执行,否则就没有效果。 正是因为有苍慈、皇甫龙这样的“青天大主”,曹魏在西域从“能占领、占领”转变为“占领得好”。 为后来西晋对西域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
三国志·魏书. 陈寿
中西文化关系史。 张国刚、吴立伟
论魏晋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管辖和管理周红
三国时期苍慈、皇甫隆治河西述评杨伟、段小强
经公众号“Geo-Valley”(ID:Geo-Valley)许可转载。
《水果史》夏季“大促销”
老用户续费仅需69元
新用户享受老用户同等权益
七年杂志+一年新刊+100集音频课程
两杯咖啡和口袋里的历史私人教练
(促销时间:2019.7.2-9.2)
苹果用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进入“国立历史”微店购买
安卓用户可直接点击下方小程序购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17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