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是教师努力成为优秀教师所应该追求的。
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永远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因此,最有感染力的老师从来不会只关注课堂上自己最喜欢或者关系密切的几个尖子学生。
真正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以有效执行教学设计或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为目标,而是看重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接受自己的讲课,听懂自己讲的内容,是否都在自己的指导下认真“表演”。
在课堂教学中,我能面向全体学生,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表情、心理;能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学业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第五项训练:“理解与教导”法则
30年前,欧美兴起了“为理解而教学”的教育运动,旨在解决课堂教学中知识传递的“机械化”、“填鸭式”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为理解而教”,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在必要时可以复述这些知识,或者自己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考试。
那么,“为理解而教学”是什么?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
其实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真正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才能让知识长久的留在学生的大脑里。
即使出现短暂的遗忘,学生也能通过已有的相关知识体系,推断出短期内遗忘的知识点,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知识就是高级知识、内化知识。
当教师从学生如何理解知识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情境和方法时,才是真正的“为理解而教”。
第六项修炼:自我反省法则
最优秀的教师在面对教学失败时,不会把失败归咎于学生的粗心、不够努力或学习上的失误,而是总是从“我做得不够好”的角度来反思自己,探究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发现问题的根源。
“擅长”:
一要善于调查咨询,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真实情况;
二是教师要善于诊断启动能力,即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前,要清楚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程度,确保学生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启动能力;
三要善于调整教学策略,根据新知识的表现形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偏好、环境特点、教学条件等,选择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第四,教师要善于实施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薄弱之处,通过诊断性测试、定期作业批改、提问等方式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信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中的错误。
此外,教师应尽力避免教学失败对自己教学信心的负面影响,相信通过加倍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教学成功。
第七项修炼:“考试成功”法则
考试作为评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目的在于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教师和学生更加努力地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
换言之,考试绝不应该成为评比或奖惩学生的手段,而应该成为与学生沟通、了解教学质量、期盼学生成功的方式。
教师绝不能把考试当成一种猜想行为,要求学生绞尽脑汁去预测考试可能涉及的题目。
最明智的做法是:
给出考试范围→提供模拟样题→训练复习→充分准备→让绝大多数学生成功,将考试变成一种动力和期望,帮助学生持续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八项原则:“投入比例”原则
优秀教师之所以成为“优秀教师”,并不是因为他(她)生来就具有优秀或超人的品质,每一位优秀教师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功秘诀:比普通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学。
他们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与每一位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作业分析、问题解决诊断、反馈跟踪等方式,详细了解他们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探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综合发现:
原来,每一位传奇杰出的老师,也都是后天习得的——责任、态度、热情!
第九项训练:批评的艺术
赞赏与表扬不是教育的全部,没有管理和控制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效率,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会导致学生人格的异化。
批评是一种比较敏感的教育手段,即使是温和的批评,也不会像表扬那样让人感觉舒服。
虽然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总是带有一定的“善意”,想帮助学生改正某些错误,但是,措辞不当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导致师生关系的破裂,更达不到通过批评来教育学生的目的。
所以,批评不仅是一种武器,更是一门艺术。
对学生的批评与处分,并不是只要满足一定的既定条件就一定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而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内心的一些微妙的、甚至难以言表的感受和体会,要特别注意批评的对象、时机、场合和方式的选择。
教师只有巧妙运用批评与惩罚,才能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使学生悔过、认识错误、改过自新。批评与惩罚发挥作用的唯一原则是:立足于博大的爱,在尊重、欣赏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批评与惩罚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用教师的智慧对学生施展“爱”。
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只会导致学生的排斥、攻击心理。
第十项修炼:“借力”法则
俗话说,“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一人之见不如众人之见”。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更何况,教师肩负着引导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实现学习目标的责任,肩负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使命。一个教师可能不是一丝不苟的优秀教师,但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会善于汲取他人智慧,通过他人的帮助实现自身的成长。
“当你站在高处挥手时,你的手臂不会变长,但别人会看得更远;当你迎风呼喊时,你的声音不会变大,但别人会听得更清楚;当你借车马时,不是因为你步履敏捷,而是因为你能够行千里;当你借船橹时,不是因为你善于泅水,而是因为你能够横渡江海。君子不是生来与众不同,而是懂得利用。”
“君子善用物用”的精神值得教师学习,即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总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针对自身的不足,善于借助外力实现自我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
一是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就和经验,向课堂学习;
二是积极邀请名师对你的教学进行诊断,找出你真正的薄弱环节;
三是找到自身的教学优势,找到实现高效教学的方法。
每一位想成为优秀教师的老师必定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特级教师张祖庆认为: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闯过这三道坎!
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我们面临哪些阻碍?如何突破现有的瓶颈?我们来看看张老师是怎么说的。
汽车要到达目的地,必须有三个词:
首先它必须清楚自己要去哪里,导航必须准确。
第二,要有源源不断的能源供应,要有足够的石油。
3、必须是持续的行动。对于教师来说,光有行动是不够的,还要有创新的行动。
方向是灵魂,能量是关键,创新的行动才是能不能走远的核心。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如何汲取能量?如何持续创新?
1.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
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并且把它做到极致。
我这一生经历过好几次职业沼泽,关键是自己没有认识好自己。其中最煎熬的就是2006年到2008年那两年。当时我担任了两年学校教学部主任。教育局发现了我,觉得我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就委以重任,派我去一所比较薄弱的学校担任常务副校长。
我发现我这个校长工作做得不好,我最喜欢的科目语文也学不好,这两年论文写的很少,课程成绩很差,公开课也比不上以前的自己,我开始迷茫了,我该何去何从?
这时我想起了帕瓦罗蒂的故事,帕瓦罗蒂是一位老师,他热爱唱歌。
有一天他疑惑地对父亲说:“爸爸,我该坐哪把椅子呢?唱歌还是当老师?”
父亲问他:“儿子,你最想坐在哪把椅子上?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最想成为一名歌手。”
“那你就继续练歌吧,辞掉你的教书工作。”
于是,帕瓦罗蒂开始跟着著名歌手当群众演员。有一次,主角的嗓子不行了,他被要求挽救这场演出。帕瓦罗蒂展现了他的歌唱技巧,让所有人惊叹不已,于是他开始在农村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后来,他终于在更大的舞台上唱歌了!舞台是属于他的!
我想,也许我的使命就是教书,我的命运就是教书,所以我要用我的生命去实现我的命运。于是,我毅然辞去了常务副校长的职务,重新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师。
亲爱的老师们,当我们认清自己的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做一个平凡的老师才是最有保障的,人把自己放在对的位置才是最幸福的,如果一件宝贝放在了错误的位置,那就是浪费。
做一个独一无二、优秀的教师,胜过做一个平庸的管理者。
所以,忠于自己,保持冷静,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2.继续阅读,获得能量
能量不吸收就会消耗殆尽。上帝赋予每个人的能量都是平等的,我们要想拥有源源不断的能量,就必须一边释放,一边吸收。
1. 阅读人物、书籍、材料和课程
你从哪里学?广义上讲,你需要不断、持续地阅读。你读什么?读人、读书、读资料、读课文。我把读课文放在最后,因为你已经不再是一个新手,而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你不需要靠听一大堆别人的课来提高自己,你需要提高自己的内涵。当你的内涵提高了,你会发现很多课文只是一些琐碎的技巧。
著名语文教育家支毓衡先生四十岁才开始教书,他一上任就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因为他功底扎实,不用浪费时间听一堂又一堂的课,正确的做法是先管好自己,然后慢慢吸收别人的长处。
2、新进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如何读书?
新老师可以读一些案例和方法书籍,帮助你快速上路。
骨干教师可以读一些基本的经典理论,让自己在经验的基础上再迈进一步。
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心平气静地读书,读得深、读得广。你要把某一领域的书都找来读。只有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否则,你就只能在这个小圈子里转。你以为自己研究得很好,其实别人已经走在了第三条路上。所以,我们必须走出去。
最基本的是多读文史哲,这应该是你做人的基础,特别是语文老师,更要广泛读文史哲。
读,读个不停。非洲草原上有一种植物叫刺草,被誉为“草中之王”。但它生长的前半年,只有一寸高,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很难看出它日后会成为“草中之王”。但半年后,雨水一来,刺草便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生长,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三五天就能长到1.6米至2米的惊人高度。植物学家们对刺草的生长进行了研究,这背后到底有什么规律呢?结果发现,刺草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它长得不是身子,而是根。它的根可以深入地下28米,根深才能叶茂。
读书是件长久的事,当你读到一定程度,你会对很多事情有透彻的理解,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要只读一些励志的文字,也要读一些哲理。不要害怕深度阅读,它是你通往未知世界的门,如果你害怕深度阅读,你就给自己关上了通往未知世界的一扇门。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它会让你的阅读更有质量。
3.不断创新,掌握独特技能
服务学生、成就自己,必须不断创新。创新的维度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公开课、论文、常规课等形式进行创新。
不要以为优秀的老师,平日的课、公开课就一定教得好,其实也不尽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给汪曾祺等人上第一堂课时,拿起稿子后浑身发抖了五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沈从文有自己的绝招,他喜欢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篇幅比作文的篇幅还长。他推荐学生的作品出版,也推荐自己的作品出版,因此深得学生的喜爱。他不是靠开公开课发家致富,而是靠自己的实际行动。
当然,优秀的老师也可以在课程上下功夫。过去我们说,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桶壁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有错吗?当然没有。但有了互联网思维,我们发现是可以颠覆的。怎么颠覆呢?木桶底是实心的,木板严实不漏。你会发现,决定能装多少水的,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让你的长板变得更长,才是成功的秘诀。与其拼命补短板,因为补短板永远补不上。与其补短板,不如练一招鲜。
网络时代,教师成长的密码是:夯实基础,积累实力;改进不足,调整自我;最重要的是延伸优势,形成品牌。
我的朋友钱峰是一名教师,他教公开课非常出色,他可以坚定不移地走在公开课的舞台上,光芒四射,他可以让课堂上的人哭,也可以让他们笑。然而,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钱峰浴火重生,与自己告别。他说:“我再也不会教这种煽情的课了,我再也不会教这种公开课了。”他告别了公开课的舞台,开始做自己的“万物启蒙”,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了一名拥有优秀课程的教师。他剪断了翅膀,开始寻找新的道路,于是他从优秀走向了卓越。
有多少名师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以为自己是班里最棒的,或者是班里前五名,所以不改变,不探索,我行我素。结果只能成为公开课舞台上璀璨的明星,在中国教育史上除了几堂课以外什么都留不下来。所以名师的自我迷失和自我执着,是最难跨过的坎。一旦你以为自己很伟大,你就停止了成长。只有把自己归零,让自己回到婴儿的状态,你才能继续前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95014.html